问题

以色列官方是将巴勒斯坦领土和戈兰高地视为以色列的领土吗?如果不是,那么视为什么?

回答
以色列官方对巴勒斯坦领土和戈兰高地的立场,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其背后牵涉到历史、法律、政治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切。要详细解读以色列官方的态度,我们需要分别来看待这两个区域。

关于巴勒斯坦领土:

首先要明确的是,以色列官方并不普遍地、也没有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地将所有被视为巴勒斯坦领土的区域,直接定义为“以色列的领土”。其官方立场是动态的,并且受到不同政治派别和时期政府的影响而有所演变。

约旦河西岸(West Bank): 这是最复杂且最具争议的区域。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的控制始于1967年的“六日战争”,当时以色列占领了约旦和埃及控制的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立了一系列犹太人定居点,并对其进行军事和行政管理。
官方定位的模糊性与分裂: 以色列官方对于约旦河西岸的最终地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法律界定。
部分派别视其为“犹太国土”: 在以色列政治光谱中,一些强硬派和右翼政党,特别是那些与宗教民族主义运动相关联的政党,认为约旦河西岸是犹太民族的祖传土地,根据《圣经》中的应许,是属于以色列的。他们主张扩大以色列的主权范围,将这些地区“吞并”(annex)为以色列的领土。这类主张在近几届政府中得到了更显著的体现,例如前任总理内塔尼亚胡曾表达过对部分约旦河西岸地区进行吞并的意愿。
部分派别寻求“主权”而非“吞并”: 另一些以色列政治家和政党,虽然也承认以色列在该区域的广泛存在和利益,但更倾向于避免使用“吞并”一词,而是讨论“施加以色列主权”(extending Israeli sovereignty)。这可能意味着在某些区域建立以色列的法律和行政管理,但可能不一定完全等同于普选权下的公民身份,或者会为未来某种形式的巴勒斯坦自治留下空间。
“非吞并”但维持控制的策略: 许多以色列政府将约旦河西岸视为“争议领土”(disputed territory),并基于安全考虑和历史联系对其进行军事控制和行政管理,但避免将其视为与以色列国境内完全相同的领土。这种状态被形容为一种“事实上的控制”(de facto control),而非明确的主权宣示。以色列政府的官方声明往往强调其安全需求,以及对定居点建设的辩护。
国际法层面: 国际社会绝大多数不承认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吞并或主权主张,认为其军事占领是非法的,并违反了国际人道法。《日内瓦第四公约》规定占领国不得改变被占领土的法律和现状,不得将本国人口迁移到被占领土。以色列政府对这些指控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和辩护,例如他们有时会引用历史和宗教权利,或者声称约旦河西岸并非“主权国家”的领土,因此不适用占领的某些条文。

加沙地带(Gaza Strip): 在2005年,以色列单方面撤出了在加沙地带的定居者和军队,并撤销了对该地区的行政管理。然而,以色列仍然通过陆地边界、海上和空域对加沙地带实施严格的封锁和控制,并在此区域发生冲突时采取军事行动。
官方定位的演变: 以色列官方不再将加沙视为被占领土,而是声称已撤离,并且其控制是出于安全考虑,以防止哈马斯等组织向以色列发动袭击。
但现实的控制仍显而易见: 批评者认为,尽管以色列撤离了定居点,但其对加沙地带的实际控制和封锁,使其仍然符合被占领土的定义。国际社会在加沙问题上的看法也存在分歧,但普遍认为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状况负有责任。

关于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

戈兰高地的情况与约旦河西岸有所不同,以色列的官方立场和行动在该区域更加明确。

1981年《戈兰高地法》: 以色列在1981年通过了《戈兰高地法》,该法案实际上将以色列的法律、司法和行政管理适用于戈兰高地。许多人认为这是以色列对该地区进行事实上的吞并。
官方的“应用法律”论述: 以色列官方通常表述为“将以色列的法律、司法和行政管理应用到戈兰高地”,而不是直接使用“吞并”这个词。这种表述旨在规避国际法上对吞并的敏感性,同时实现其控制和整合的目的。
以色列的安全考量: 以色列官方的核心论点是,戈兰高地对其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在1967年“六日战争”之前,叙利亚从戈兰高地对以色列北部地区进行炮击。以色列认为,如果失去对戈兰高地的控制,其北部地区将再次面临叙利亚炮火的威胁。
犹太人定居点与军事目标: 以色列在戈兰高地也建立了犹太人定居点,并将该地区作为重要的军事区域。
国际法的争议: 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吞并。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个决议,重申戈兰高地是叙利亚的领土,并要求以色列撤出。例如,安理会第497号决议(1981年)明确指出,以色列的行动“没有国际法效力,并且构成对国际法和国际协议的破坏”。然而,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改变了其长期以来的立场,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这受到了叙利亚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总结来说:

巴勒斯坦领土(特别是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官方的态度是复杂且分裂的。虽然没有普遍承认的“吞并”,但以色列通过军事控制、行政管理和建立定居点,实际控制着大部分区域。官方论述常常围绕安全需求和历史联系,并存在将以色列法律“应用”或“延伸主权”到部分区域的呼声和尝试,但最终地位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政治议题。
戈兰高地: 以色列官方的态度更为明确,通过1981年的法律将本国法律应用于该区域,这被广泛视为事实上的吞并,尽管官方表述可能有所不同。其核心理由是国家安全和历史联系。虽然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但美国的立场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

理解以色列的官方立场,需要关注其政府的组成、政治言论、实际行动以及对国际法的解释,这些都在不断地动态演变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说有一定区别。我们就不重复两地历史了。

简单地说,戈兰高地基本上被看做以色列国土。其中三分之二是以色列占领。过去涉及奥斯曼帝国内部分界问题。很多国家好像包括美国在名义上不支持以色列的全部领土索求。

(加沙。加沙定居点已经拆除。在零六年巴勒斯坦选举后哈马斯在加沙执政,抵抗更强,飞火箭弹什么的,虽然基本打不着什么人。现在加沙被完全封锁,只有北部以色列有一个口岸可以控制加沙日用品的进入。南边与埃及的口岸已经关闭,之前加沙的生命线地道被埃及炸毁。加沙海岸一直被以色列海军封锁。所以加沙应该说没被看做以色列领土,更像是以色列围困的死城。年轻人没工作没活路,加入各种抵抗组织,然后以色列隔几年去炸一次,死个两千多人完事。嗯没有人在意。)

(东耶路撒冷,六七年从约旦手中占领。其实西耶路撒冷本来也大多是巴勒斯坦人的地方,只不过早二十年占领了。东耶一九八二年被以色列立法并入以色列,但未受国际社会承认。现在东耶有很多犹太定居点,我现在就住在一个六七年建立的定居点。有一些阿拉伯村子与以色列当局关系不好,如silwan有一些犹太定居者,比如希伯来大学附近的isawiyya村,距离学校和医院很近,距离我家也很近,走路十分钟。两年前也曾经被围困。东耶已经被完全吞并,但犹太与阿拉伯市民并不被一视同仁。建房许可只有百分之七发给阿拉伯人。)

而约旦河西岸总体上在1967战争后被全部吞并,之后以色列实行军事占领,对西岸巴勒斯坦居民实行军事管理。很多时候,包含随意进入民宅,随意逮捕和处决巴勒斯坦人的权力。

然后以色列实际上鼓励犹太人去西岸建设定居点。一般就是在阿拉伯村子附近地势优越的山坡上,来几个极端犹太人士(很多是美国犹太人),建一座简单的房子,然后以色列当局慢慢给它通水电煤气,然后其他定居者慢慢过来,房子越建越多,越建越好。最后形成定居点。

奥斯陆协议之后,西岸慢慢分成三类地区,a区,基本上是若干城镇,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理内部事务,有警察。但周围都是以色列驻守的核查点。有一些地方有隔离墙。

巴勒斯坦人除非持有许可,否则不能进入以色列。以色列也不允许以色列公民不能进入这些城镇。外国人随便。以色列牌照的车随便开进去,巴勒斯坦的车不能进以色列。


这些地方主要有拉马拉、伯利恒、杰里科、希伯伦、那布鲁斯、杰宁等城市及其周边。我去过除杰宁外的其他城市。(杰宁也去过了)


虽然名义上巴勒斯坦权利机构完全控制,但以色列军队可以随意进入,去逮捕他们眼中的反抗人士。

增加:希伯伦是其中最特殊的地方之一。这里有以色列最极端的一批定居者。他们在老城中间建立定居点,九四年一个来自美国布鲁克林的定居者在清真寺里枪杀了二十多个巴勒斯坦穆斯林。为了防止阿拉伯人复仇,以色列驻军关闭了大量商铺。因此,这个巴勒斯坦最大的城市,目前大概有一千多名以军驻扎,保护那七百多个定居者。


希伯伦的定居点,qiryat arba。我自己在差不多七年前拍的。



犹太定居者从上面向老城街道扔的垃圾,只能用铁丝网拦着。不需要查阅任何“反以宣传”,这也是我自己亲眼得见,自己拍的照片。



以军士兵拉枪栓准备打死躺在地上受伤的希伯伦居民。视频截图。其他士兵知道他要开枪,没有人阻拦,只是堵住耳朵。几秒钟后,一枪击中伤者头部。

这是在巴勒斯坦a区最大的城市。所以说以色列是否把a区当成领土呢?这个问题有意义吗?

。。。。。。。。。。。

b区,双方共管。有以色列军事管理。

c区,基本上是犹太定居点及周边,以及大量以色列尚未承认的非法定居点。但许多非法定居点都可以补办手续然后合法化。以色列派兵保护定居点。去西岸的定居者,许多是美国犹太人,他们意识形态很强,一到地方就开始挑衅,烧掉巴勒斯坦村民的橄榄树,一旦对方还击,以色列军队就可以介入了。而以色列军方表示无权干预定居者对巴勒斯坦人的骚扰。

c区基本上连成一片,而ab区是破碎孤立的小城镇。

西岸还有许多难民营,居民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以来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他们的家乡可能在现在已经算以色列的地方,如巴勒斯坦北部地区。沦为难民后,老宅有的被拆,有的被以色列占领军分配给犹太人居住。以色列可以随时军事化管理难民营。伯利恒旁边的aida难民营很有名,几年前一则视频在YouTube上流行过一阵,在夜间,以色列某军官用阿拉伯语在aida喊话,说:“我们是占领军,你们再扔石头我们就杀死你们所有人,我们已经逮捕了一个,如果你们再扔石头,我们就杀死你们的孩子,老人,年轻人,所有人!” 大家去搜aida israel就可以看见。如果有人愿意搬运到b站也可以。据说此人后来被革职,但恐怕是因为让以色列脸面无光吧。随机抓人乃至处决似乎仍然没有停止过。

基本上,可以说以色列从未停止过将西岸完全犹太化的努力。西岸的c区被称为犹大和撒玛利亚行政区(是西岸全部被称为犹大和撒玛利亚,但c区由这个行政区直接管辖。ab名义上巴勒斯坦管理,但以色列可以军管,军队可以随时进入),从这个角度来说,至少c区已经被当成了以色列领土,虽然此举与安理会诸决议不符。但有美国的实际支持,有aipac在,联合国算老几。

总之,西岸和殖民地挺像的。外来移民靠宗教和文化神话排斥当时的土著居民建国,同时还要说“其实那些人也是外来的”或“其实本来也没有多少人”,这种例子并不是绝无仅有的。美国、南非不都这样吗?
当然,如果我们产生疑问,就会有人提圣经。我就是学圣经的,对于圣经还是比较熟悉的。根据圣经的半历史半神话记载,古代将希伯来语的人曾经建立过一个历两代而亡的统一王国。这个王国直接没有直接的考古证据证明其存在过。之后南北分裂,北强南弱。北国以色列又存在了不到二百年,公元前八世纪灭亡,之后南国犹大否认北边撒玛利亚居民的以色列后裔身份。南国又一百四十年灭亡,巴比伦之囚,之后波斯时期才算真正存在犹太身份,并逐渐宗教化。独立的以色列、犹大(不论是否真统一过),在过去三千年中,存在了不超过四百年。作为波斯帝国和希腊化两个帝国的一部分,以及罗马的一部分,之后半独立的小王朝(哈斯蒙尼和希律王,后者因为其实不是犹太人而在当时很不受欢迎)又延续了五百年。但真正独立之后四百年,灭国在春秋后期。而阿拉伯人在十九世纪也已经在那里生活了一千三百年(当然,十字军时期来了很多欧洲基督徒,奥斯曼帝国内部移民也很多)

所以,犹太复国主义与其说是复国,与其说是古代历史的延续,不如说是在民族主义浪潮的一个变种。即民族主义、殖民主义的结合。用两千五百年前的历史复国,你说他有道理就有道理,你说他没道理就没道理。许多人都是从成王败寇和强者通吃的角度去分析的。没有什么天然正确的历史事件。

欢迎大家来以色列看看,然后什么以色列创新,以色列奇迹,复国主义,巴以问题等话题,都会有更脚踏实地的看法。有一位美国独立女记者的实地调查可以看看(abby martin),vice news有一些关于加沙的纪录片,以色列异见学者(前共产党员)如ilan pappe,美国犹太人学者Norman finkelstein也有过一些精彩论述。

十三年前第一次在美国认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同龄人,听巴勒斯坦同学讲以军如何对待巴勒斯坦人,同时又听他说,我和lior(那个以色列人)仍然是好朋友。十年前开始读希伯来语专业,我也曾经更支持以色列,觉得他们民主,文明。虽然即便按照西方的那种民主定义,我过去也一直想不明白犹太属性和民主属性如何并存。三次来到巴以地区,感受每次都不一样。我想我并没有更加亲巴,只是巴勒斯坦人的经历,多多少少让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从小在课本和电视上看到中国山河破碎、落后挨打年代的中国人,感觉同理心更强了。

扔石头、捅士兵,当然不是好事。但有一位以色列异见人士说得好,如果你不尊重existence,你就会遇到resistance。

视而不见,除非是有其他的终极计划,而这个计划大家似乎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但都不敢说。因为复国主义在西方有正当性,也恐怕因为奥斯维辛、达豪的冤魂在死后仍然被西方及其某些盟友利用,来让无辜犹太人的牺牲变成了不相干事情的保护伞。

我们要努力一点,就是中国、中国人,了解这件事的背景。以色列对华宣传花了很多钱,很快又要请国内某大v团过来。中国有精日,德吹,韩吹,我们泱泱大国,还需要继续被人牵着鼻子走吗?我们就是别人的钱袋子?我们就需要买办带着我们崇拜这些外国?我们不需要。我们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和我们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作用。这些点点滴滴的事实,我们都要去了解学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