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都不能自洽的PR文章竟然有人说公关能力不错……
1. 且不论帕金森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到底对病人的言行会造成什么影响。帕金森病人能否有效控制自己的言行保障航班安全?
a. 能。 那么他说出这样的话显然跟一个普通乘客说出这样的话没有区别。凭什么机组人员不对其进行阻止?反而纵容?
b. 不能。 那么这样的人应该在没有医护人员陪护的情况下独自登机么?维珍航空视民航安全为何物?
2. 帕金森症是否会影响病人的言行以至于发表种族歧视的言论?
a. 会。那么这类病症就应该被列为禁止独自登机的病症。
b. 不会。那么机组成员显然有问题。这篇PR文在扰乱视听。
3. 帕金森症是否是维珍航空禁止独自登机的病症?
a. 是。那么要么维珍航空渎职,要么该病人隐瞒病情威胁航空安全,但这么重要的问题都不在PR文里叙述,这代表着什么?
b. 不是。维珍航空应当承担承运该类病人所带来的后果。
第三点理应在航空公司的免责合同中写明了。这是个很容易查询的事实。其它任何一种情况维珍航空都应该承担这次事件的后果:一位乘客在乘坐其航班的过程中受到了严重侮辱并且侮辱过程被机务组成员纵容。
简直是露骨到极点。在没看到这篇文之前我还以为可能真有什么误会,看到文之后,才真实深切体会到维珍官方的歧视之重,各种暗示与傲气简直充斥在了每个字里行间之间。
就算这是一篇来自普通网友,而非维珍官方的言论,文中充斥的各种暗示与态度也令人警觉,显而易见的试图搅浑水,忽而让自己转换身份站在批判者视角,忽而力争把大众视线引向完全错误的方向。
这句话送给维珍官方,你可能太小瞧了你正在面对的受众所具备的阅读能力,以为几句公关言论就能混淆住每日看国内新闻长大的众人的眼,这种感觉太熟悉了,一个高高在上的态度,一个暗示自己是权威的身份,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度,先把自己安置在一个无事人立场,再选择性批判和自身处在对立位置的环境与人。完全忽略掉在事件中被指责的自身问题,调转矛盾方向以求脱身。
维珍发言稿内容:
“社交媒体的快速兴起及其超级连通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益处。这一创新实现了全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即时互动,让整个人类世界都变得更加美好。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扩大,我们也应该对如何运用这一创新持谨慎态度。”
潜台词:“要留心网上一切揭露我们,对我们不利的言论。网络社交功能本来是美好的,可是它因为那些对我们明显不利的内容变得不那么好,甚至充满危险性。目前站在我们反面的都该反思一下,你们应该如何在互联网上做一个安分守己不多话的网民呢?”
维珍发言稿内容:
“飞机上的一位女性乘客与一位患有帕金森症的男性乘客曾发生争执,双方最后均一度情绪失控。看到这种情况后,我们的机组人员尽全力控制了局面,以避免影响其他乘客。发生争执的两位乘客被请到分开的座位,从而制止了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潜台词:“看到了没,我着力突出了那句‘双方最后均一度情绪失控’,这点小心机都没有还能叫公关?被骂女生也失控了啊,她可不是全程忍让到最后,她绝对不是无辜的。而我们的工作人员尽职尽责,用我们所能想到最直接的方法让她闭嘴。为了让这个被辱骂还不愿意沉默接受的女人消停,我们真的尽力了。”
维珍发言稿内容:
“在公司团队对此次事件进行充分调查之前,故事的片段已经在网上广泛地传播开来,而且在各种新闻出版物和社交媒体上都占据了头条。所有这些似乎都在指控公司种族歧视——但我想重申的是,维珍航空、所有维珍子公司和员工,都对种族歧视零容忍。同样,我们对残疾歧视零容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都零容忍。”
潜台词:“一切真实内容都应以被我们公关过,掩盖过,扭曲过,选择性表达过的为准。个人言论不值得轻信。相信我,我们是跨国大公司,由我们亲自调查,并且公布出来的内容才会是真相。目前网上的那些,摆明了与我们作对的那些,都是满嘴谎言。我说了对歧视零容忍,那就是零容忍,而你看到的现象,当事人感受到经历过的一切,我们说不是,那就不是。对了,我说帕金森病人残疾了,他就是残疾了。一个人是否残疾,要由我们来定义。而你竟敢抗议被我们定义的残疾人的辱骂,那你自然就是歧视残疾人喽。”
维珍发言稿内容:
“如果我们草率地下结论,有时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此次事件里的几位机组人员,本来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在网上却被广为诟病。”
潜台词:“我们不能草率下结论,别急啊,等我们做好公关打理好更多方面再说。对了,结论只能是由我们来下,我们才是权威,网上那些人说的,你们千万可不能信啊!机组人员怎么做都是对的,因为我说他们是对的,他们就是对的。至于乘客是如何感觉,对不起,那些事与我无关。那只是一个必然的牺牲品罢了。”
维珍公司发言稿:
“在这种情况下,在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之前,我们尤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或是做任何判定。这对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来说尤为重要。当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全貌之后,才能给出合理的结论。”
潜台词:“我绝不能让我的公司利益因此受损,因此我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动用智囊团商议最佳解决方案。承认错误?不,我们哪有错,有的只会是对我们来说【合理】的结论。”
维珍公司发言稿:
“我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而且以后还会继续,我也鼓励大家在网上分享、倾听和互相学习。但在你发一条推文或是一条评论之前,请自问和对方面对面时是否也会说同样的话。这样做可以防止因为一时鲁莽而说出一些之后会感到后悔的话。那样的话,我们在网上的互动也就会充满更多正能量,兼收并蓄。”
潜台词:“我知道你们中国人最容易接受感情牌,所以我要打一打。你们在网上发布可能有损我公司利益的内容时,你们真的毫不内疚吗,真的就如此狠心?你想想同样的话你会对和你面对面的朋友说吗?哦,我假装忘了你的朋友并没有如此歧视过你。可是你在网上说话还是要注意着点,要防止因违逆了我而感到后悔。愿我们之间的沟通可以充满正能量,愿你们都去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
……如此,我真的怀疑这篇公关稿是不是出自维珍的发言人之手,是不是篇高级黑,是竞争对手出了大价钱买通了替维珍做公关的公司所写。不然它怎么可以如此讽刺,落笔间处处充满了歧视与选择性表达,充满了过犹不及显而易见的暗示。暗示过了头,那就等同于明说了。
我为何说这篇文中充满歧视感,一是因为如此大的事件,竟然丢出这样一篇毫无说服力与水准的稿子,观者难有被说服的感觉,只是感觉对方毫无诚意的在企图暗示自己。一家跨国公司居然给出如此应付的回应…二是它依然是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在说话,所有参与过评论过此事的网友众,全都成了被批评教育的角色,被建议反思一下与维珍公司作对的自己。这种强制式洗脑文风,不仅没有应有诚意,更是把阅读者都当成了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如果这篇文并非高级黑或是明着作秀,我只能如此判断,截止到此刻,维珍发言人依然认为阅读这篇文的受众民智未开,具有被洗脑的位置与充分可能。
“最大的歧视,就是作俑者眼中看不到歧视,他认为那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
ps:如果你们心胸开阔不怕被打扰到胃口,还可以去原文传送门查看(
Social media and understanding all sides of the story),文字间竟然还夹杂着几张老板的照片…哪有发公关文还附送自拍秀的,我当然知道那不是真的自拍,可你想过对方在文章中放照片的意图吗?我意气风发,我发丝飘逸,我满脸睿智,我事业成功身处商业之巅,我可是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呢。我就是这个事件上的唯一权威,我言论的重量不容质疑,你,懂了吗?
再ps:我知道会有许多人来告诉我要不带立场的看问题,要相信维珍官方的每一句,而当事人女生口说无凭毫无证据。可是人不能摘掉感受完全靠证据而活,当你倾向了以“找证据”作为理论支撑,可能就会忽视了另一个真实:世界并不是完全严谨的,大部分的歧视事件,感受都发生在人心。它们没有自拍视频,没办法自证,它只是因为被当事人强烈的感受到了,因此才存在。
你当然知道维珍作为一家大公司在爆出丑闻时会试图完全洗清自身,你知道它接下来要做的事与立场,而你却无法把那当做保护自己观点的论据。
你能看见国内两位证人在阐述行文中(中国乘客在英国 Virgin Atlantic 上受到种族歧视,应该如何维权? - 悟黛的回答),对当时男乘客表现出强硬攻击性姿态时所体会到的恐惧;你能看见国内证人在阐述行文中对自己未能上前替女生讲话而产生的愧疚;你能看见男乘客骂完人就熟睡十多个小时,而被恐吓者则是愤怒了十多个小时的现象,并因此深思;你能看见空乘把一个被人辱骂因而抗议的女生当恐怖分子对待,表示要让她当场下飞机的胁迫;你能看见一个因受了不公正待遇满心愤懑,极力想要发声自证的女生,妄想以一人之力去触犯强大的商业帝国,去维护自己心中的公平。这些你都清楚在网络上反复的曝光讨论中看见了。
你还看到了许多许多,可那些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证据。在受到真正的歧视时举证有多难,通过这个事件你可以体会到更多,也能因此多一点思考,自己为何要不断尝试为被歧视者发声。
文末给出一个思考题,有时间的都可以想一想:当你在飞机上被一个明显表现出攻击姿态的人威胁甚至不断靠近时,你有什么方法能躲过这一遭?是去找空乘要求换座位然后被拒,还是尝试自我维护,孤单的虚张声势或与之对弈,哪怕被反打一耙被暗示为危险分子被威胁赶下飞机?如果无论如何做都是错的,那么你在一架飞机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告诉我这都不算歧视,那么我会祝福你继续装蒜,装好蒜。捂着耳朵偷铃铛,还当真以为瞒过了自己就是保住了面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