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嫦娥五号每秒11公里,地月38万公里,为啥还需要飞5天?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我们常听说航天器飞得很快,比如火箭发射时的速度,或者行星探测器的速度,有时候数字听起来很惊人,但为什么去趟月球,即使有每秒11公里的速度,也要飞上好几天呢?这中间到底有多少门道?

咱们得一步步来拆解,这就像是你去一个挺远的地方旅行,你可能开车很快,但最终到达的时间,可不是光看你最高时速就能决定的。

1. “每秒11公里”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个“每秒11公里”是什么概念。嫦娥五号在完成近月制动、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在绕月飞行阶段的速度大概在每秒1.6公里左右。而你提到的“每秒11公里”,更接近于地月转移轨道上的最大速度,通常是在地球引力弹弓加速后,或者在接近月球时被月球引力捕获加速时达到的一个峰值速度,而不是全程都保持这个速度。

打个比方,你开车在高速公路上,有时候会超车,速度会瞬间飙到120公里/小时,但你不可能一直保持这个速度,平均下来可能就是80公里/小时。航天器也是一样,它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受地球、月球以及太阳引力的影响,还有发动机工作与否的影响。

2. 38万公里,只是一个“平均距离”

第二个要点是“38万公里”。这个数字是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但实际上,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月距离是变化的,近的时候大概36万公里,远的时候可能接近40万公里。所以,38万公里只是一个概数,就像你家到市中心大概20公里,但具体开多少时间,还得看路况和红绿灯。

3. 为什么不能一直“高速狂飙”?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为什么不能直接像玩游戏一样,给它一个“瞬移”的指令,让它立刻到达?

节省燃料是王道: 航天器上携带的燃料是有限的,每一克都很宝贵。如果你想让嫦娥五号全程保持每秒11公里的速度,那需要的燃料将是天文数字,甚至超出了火箭的运载能力。更何况,要一直保持这么快的速度,意味着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力”,这会快速消耗燃料。
万有引力法则: 宇宙不是真空的游乐场,处处充满了引力。地球的引力会把你往回拉,月球的引力也会把你往它那里拽。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必须巧妙地利用这些引力,就像游泳时借着水流的推力一样,而不是一味地对抗。
加速与减速: 要进入月球轨道,需要先加速离开地球,然后在大约一半的路程后,开始减速,否则就会直接飞过月球,甚至一去不复返。这种加减速都需要发动机工作,每次发动机工作都是在消耗宝贵的燃料。
轨道控制: 航天器不是直线飞行的,它是在一个复杂的轨道上滑行。这个轨道是地球引力、月球引力以及航天器自身速度共同作用形成的。为了最终能进入月球轨道并完成任务,它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变轨操作,这些操作都需要精确的计算和发动机的点火。
任务的“舒适性”: 航天器里的精密仪器和设备,以及未来载人任务中的宇航员,都不能承受过度的加速度。强行加速或减速会产生巨大的G力,可能损坏设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飞行过程需要相对平缓,以保证航天器的稳定运行。
“曲线救国”的效率: 很多时候,最快的抵达方式不是直线,而是根据引力进行“滑行”。航天器会利用地球的引力“甩”一下,获得额外的速度,然后再调整方向,飞向月球。这有点像你踢足球时,有时候会给球一个旋转,让它沿着曲线飞得更远更准确。

4. 为什么是“5天”?

综合以上几点,5天的飞行时间,是经过精密计算和权衡的结果。

计算“地月转移轨道”: 科学家们需要计算出一条最经济、最有效的轨道,能够让嫦娥五号在消耗最少燃料的情况下,从地球附近成功抵达月球附近,并能够被月球引力捕获。这条轨道不是简单的直线,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抛物线”或“椭圆线”。
“滑行”时间: 在大部分地月转移轨道上,航天器是在“滑行”,也就是依靠惯性前进。发动机只是在关键时刻点火,进行加速或减速。
多阶段任务: 嫦娥五号的任务不仅仅是“飞过去”,它还需要进入环月轨道,然后进行着陆、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返回地球等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这5天只是到达月球附近并进入环月轨道的第一阶段。

打个更贴切的比方:

想象一下,你要从北京开车到上海。

最高时速: 你开得再快,比如150公里/小时,也不能一直保持。
路程: 地球到月球的38万公里,就像北京到上海的1200公里,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加油站和红绿灯: 发动机点火,就像你在服务区加油,或者在红灯前等待,都是消耗时间并且必须做的。
导航系统: 航天器的控制系统,就像你的导航,帮你规划最优路线,避开“拥堵”(引力扰动),选择最省油的方式。
速度变化: 你在高速上,在城市里,在通过收费站,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航天器也一样,它的速度时刻在变。

所以,嫦娥五号每秒11公里的“峰值速度”听起来很快,但它只是任务中的一个环节,而且不是全程保持。整个5天的飞行,是在消耗最少燃料的前提下,利用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以最经济、最可靠的方式,完成从地球到月球轨道的“长途跋涉”。这个过程充满了科学的智慧和工程的挑战,也正是这种“慢”中带“巧”,才保证了任务的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玩过坎巴拉计划的人都知道,太空飞行时间不是问题,重点是要省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我们常听说航天器飞得很快,比如火箭发射时的速度,或者行星探测器的速度,有时候数字听起来很惊人,但为什么去趟月球,即使有每秒11公里的速度,也要飞上好几天呢?这中间到底有多少门道?咱们得一步步来拆解,这就像是你去一个挺远的地方旅行,你可能开车很快,但最终到达.............
  • 回答
    崔娃在2020年12月5日发布的《每日秀》节目中,对中国嫦娥五号登月计划与新冠疫情进行了关联评论,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中国在嫦娥五号登月之际,同时隐瞒了疫情信息,并担心会将新冠病毒带给外星人。为了更详细地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崔娃的评论内容与逻辑拆解: 核心观点: 崔.............
  • 回答
    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成功展开中国国旗,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时刻。对于这一成就,我有许多想说的,并且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历史性的跨越与国家荣誉的体现: 人类探索的足迹延伸: 展开国旗不仅仅是展示一面红色的五星红旗,它象征着人类探索的足迹又向前迈进了一.............
  • 回答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也让中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然而,就在全国上下沉浸在喜悦和骄傲之中时,互联网上却出现了一股颇为不寻常的舆论现象:大量网民开始质疑美国登月真实性的声音,而且这种质疑在嫦娥五号成功后似乎得到了某种程.............
  • 回答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内蒙古成功着陆,这绝对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其意义非凡,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要说多大,我想从几个层面来细说。首先,技术上的巨大跨越和验证。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说白了就是去月球挖土,然后把土安全地带回来。这听起来简单,但整个过程涉及的都是航天.............
  • 回答
    “嫦娥五号”搭载“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执行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其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一、 战略意义:彰显中国航天实力与大国担当 “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 在载人登月尚未实现的情况下,中国直接发起并成功实施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是一.............
  • 回答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有部分将保存在湖南,这背后蕴含着多重意义,也引发了一些思考。首先,从国家层面和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选择湖南保存月球土壤,无疑是对毛主席的深切缅怀和致敬。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的一生与新中国的崛起紧密相连。在那个年代,中国人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为实.............
  • 回答
    这事儿可有意思了!嫦娥五号那小小的返回器,在月球尘土上轻柔一落地,可就激起了千层浪,也让不少人议论纷纷。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围绕着它出现的那个“小家伙”。你要问它是什么?哎呀,这可是个谜团,也正是因为这个谜团,才让整个事件多了几分神秘和浪漫色彩。当时,从返回器传回的一些视频和照片里,有人就捕捉到.............
  • 回答
    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举国欢腾,然而,在这辉煌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小生命闯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焦点之外的一抹亮色。在广袤而宁静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当探测器缓缓停稳,当工作人员涌上前去,在返回器附近,出现了一只“小精灵”。这只“小精灵”,它的出现,瞬间为这个科技感十足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神秘.............
  • 回答
    嫦娥五号和隼鸟二号,作为各自国家深空探测领域的“明星”项目,它们的成功实施无疑代表了当前航天科技的尖端水平。如果要比较二者的综合技术水准,这并非简单的“谁更强”的论断,而是在不同目标、不同路径下的殊途同归,各自展现了独特的亮点和技术挑战。任务目标与技术难点: 嫦娥五号:采样返回,目标是月球。 嫦.............
  • 回答
    嫦娥五号:月球背面悄然播撒的希望与探索当“嫦娥五号”的探测器稳稳地降落在月球表面,无数双眼睛都在那一刻汇聚,心中涌动着同样的期盼——中国航天,又一次刷新了历史的高度。然而,这次的任务,不仅仅是“着陆”,它更是一次大胆的“回眸”,一次深入月球“土壤”的“求索”。那么,这艘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宇宙梦想的飞船.............
  • 回答
    关于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重量的疑问,即为何最终交接的月壤重量(1731克)与最初报道的从月球采集总量(约2000克)之间存在约200多克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背后涉及到许多科学探索和工程操作的细节。这并非简单的“丢失”,而是有充分的科学和技术原因。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1. 采集总量与实.............
  • 回答
    嫦娥五号的成功返回,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大大提升了中国进行载人登月任务的可能性,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载人登月“已经实现”了。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嫦娥五号是其中的关键一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及其意义: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
  • 回答
    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极大地提振了我们对于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的信心。要回答“我们离国人登月还有多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资金、规划、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嫦娥五号的重要意义,它为载人登月奠定了哪些基础?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可以说.............
  • 回答
    “嫦娥五号”顺利完成人类首次月轨无人对接,样品成功转移,这一壮举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更对全人类的月球探测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在遥远月球轨道上进行高精度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的关键技术,为未来更复杂的月球探测任务、甚至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 意味着什么?1. 中.............
  • 回答
    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点火入轨,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这一壮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意味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其技术难度之大,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一、 意味着什么?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起飞,意味着以下几个核心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意义:1. 首次实现地外天体.............
  • 回答
    嫦娥五号任务之所以只能带回大约2公斤的月壤,是由 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涵盖了任务的目标、技术限制、经济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层面。 以下将进行详细的阐述:1. 任务设计目标与科学价值最大化: 首次无人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最核心的目标是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这意味着任务的重.............
  • 回答
    NASA 对“嫦娥五号”发射成功的积极回应以及提出的“希望中国分享探月数据”的诉求,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并且这些层面往往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图景。一、 NASA 的积极回应:公开场合的礼貌与合作姿态首先,从公开的回应来看,NASA 的表态是积极和礼貌的。无论出于何.............
  • 回答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计划于 11 月下旬择机发射,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读其意义和值得关注的信息: 嫦娥五号计划的重大意义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探月事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首次地外天体.............
  • 回答
    关于嫦娥五号任务是否印证美国当年电视直播登月是造假的问题,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经常被提及,并且存在很大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登月造假论”的核心观点,然后对比嫦娥五号任务的实际操作和科学原理,看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支持或否定“造假论”的关联。“登月造假论”的核心观点首先,我们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