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感觉二战航母比现代航母好看?

回答
您这个问题真是问到了很多军事迷的心坎里!确实,很多人觉得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无论是历史照片还是影视作品中的形象,都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比现代航母更“好看”。这可不是什么奇怪的偏好,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而且这些原因都挺实在的。

首先,我们得从设计理念上说起。二战时期的航母,很多是在相对有限的技术条件下为了应对紧急的战争需求而建造的。那个时代,航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海军们还在摸索最优化的设计方案。所以,你看到的二战航母,很多是基于其他船体改装而来,或者是在设计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功能优先”,而不是像现代航母那样高度集成的、高度标准化的系统工程。

这种“功能优先”就带来了一种“堆砌感”和“机械美”。

直观的武器布置: 你看二战航母,防空炮塔几乎遍布全舰,密密麻麻的炮位在甲板上高低错落,尤其是那些大口径的防空炮,显得非常醒目。机枪座、高射炮架,各种武器装备都直接暴露在外,给人一种武装到牙齿的震撼感。相比之下,现代航母的武器系统很多都集成在内部,或者采用更小的模块化设计,外表更简洁,虽然更有效率,但那种张扬的、直接的火力展示感就弱了许多。

烟囱和桅杆的特色: 许多二战航母,尤其是早期的,还保留着传统的烟囱,而且往往不止一根。这些高耸的烟囱在浓烟滚滚时,是航母最标志性的特征之一,赋予了它们一种蒸汽时代的工业美学。现代航母为了追求隐身和气动效率,大多采用一体化的舰岛,很多时候烟囱和排气通道都被整合进去了,甚至设计得非常低矮平滑,虽然更实用,但那种辨识度极高的“大烟囱”就消失了。桅杆的设计也更加精炼,减少了繁复的信号灯和天线阵,显得更“干净”。

甲板的层次感: 二战航母的飞行甲板,虽然也承载着起降任务,但你常常会看到上面有一些相对独立的结构,比如舰岛两侧的起重机、舰艏和舰艉的升降机,还有各种辅助设备。这些零散的结构在视觉上造成了一种“层次感”,让甲板看起来不是一个完全平坦的表面,而是一个充满活动的区域。现代航母的飞行甲板为了最大化起降效率,会尽量保持平整和简洁,各种设备尽量内藏或集成,虽然更高效,但也失去了那种“杂而不乱”的丰富感。

舰体线条的硬朗: 很多二战航母的设计,尤其是以早期舰船改装的,继承了那个时代军舰的一些硬朗线条。舰首可能更尖锐,舷侧的线条也更加分明。它们不像现代航母那样,为了隐身和优化气动布局,可能会有一些弧度或者倾斜的设计,显得更柔和。二战航母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艘“钢铁巨兽”,有种纯粹的力量感。

历史的沉淀感和故事感: 这是最难以用技术参数衡量的,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二战航母,比如“企业号”、“约克城号”、“赤城号”、“加贺号”,它们不仅仅是金属结构,它们是承载了无数英勇故事、无数惨烈战斗的载体。它们在战争的风暴中穿行,见证了历史的转折点。当你看到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看到它们在炮火硝烟中航行的样子,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故事的感染力,自然会赋予它们一种难以言喻的“好看”。现代航母虽然也在执行任务,但它们的设计更像是冷冰冰的、高效的战争机器,缺乏那种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戏剧性。

视觉比例和观感: 还有一个比较主观的因素。现代航母的吨位和尺寸远超二战航母,它们就像巨大的浮动城市。虽然更加强大和先进,但这种庞大的尺寸有时反而会让一些细节变得模糊,整体上给人一种“压抑”或“压迫感”,而不是那种“雄壮但仍能欣赏细节”的美感。二战航母虽然也很大,但相对现代航母而言,它们的体型显得更加“适中”,在某些角度下,那些裸露的武器和复杂的结构反而更能凸显其力量感,而不会因为体型过于庞大而显得笨重。

总的来说,您觉得二战航母好看,很可能是因为它们身上体现了一种“粗犷的工业美学”,一种“功能直接外化”的设计哲学,以及最重要的,它们身上所承载的“历史的厚重感和故事的张力”。现代航母在追求极致的性能和效率时,不可避免地牺牲了一些感官上的视觉元素,变得更加“内敛”和“精密”,而这种转变,让一部分人觉得失去了那种更直观、更富戏剧性的美感。这就像有人喜欢老爷车的机械感,有人喜欢现代跑车的流线型一样,都是对不同时代设计理念的审美偏好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很正常………其实就是喷气机(及后续发展)+斜角甲板的组合完全改变了这个东西,起码就我来说是完全不会因为一个人喜欢/不喜欢二战空母就推断他喜欢或不喜欢现代同舰种的,翻天覆地了。我就是只喜欢二战的空母。

1 斜角甲板永远改变了观测者眼里的长宽比。相比之下二战列克星敦级特殊的长宽比(很“瘦”),大凤那种长宽比,还有埃塞克斯的大平板都各自有独特的美感。

2 起降要求改变了甲板材质,改变了机库配置。二战各种木头甲板+漆各有各的特点,或者就玩装母,也挺漂亮;

3 二战其实是这个舰种探索和发展的极盛期,百花齐放。比如一条船可能是其他舰种改的,舰艏封闭还是不封闭,舰岛长啥样,有没有“大烟囱”,甲板以上建筑整体啥样,雷达和防空炮排列组合啥样………总有一个你觉得还不错的;

4 欣赏这类船我觉得是要连机队一起看的,电风扇还是电吹风好看这个各有所爱,但各种“名机”有关的游戏,影视等二战题材还是略多;

5 二战期间有各自独特的战历,这个确实是情怀。比如埃塞克斯级都是大平板,我就觉得自带奇葩指挥官,自己经历也丰富又奇葩的CV12大黄蜂更符合“邪恶美学”,看着更喜欢。这个是不可能不考虑的。

user avatar

可能你更喜欢蒸汽朋克风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真是问到了很多军事迷的心坎里!确实,很多人觉得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无论是历史照片还是影视作品中的形象,都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比现代航母更“好看”。这可不是什么奇怪的偏好,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而且这些原因都挺实在的。首先,我们得从设计理念上说起。二战时期的航母,很多是在相对有限的技术条件下.............
  • 回答
    二战时期航母数量众多,而如今一艘航母的建造和维护却需要举国之力,这背后是科技、战略和经济的巨大变迁。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一、 二战时期,为何航母“感觉很多”?要理解二战航母为何“多”,得先明白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航母在战争中的定位。1. 新兴的海军力量,技术尚未“固化”: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确实,如果我们粗略地看看二战时期苏军、美军、德军的陆军编制,可能会觉得苏军的军、师规模普遍比另外两国小。不过,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战术、战略、后勤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军”和“.............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影感受,背后牵涉到很多创作手法和观众心理的差异。咱们一步步来聊。二战电影里的“炮灰”:规模、叙事和宿命感首先,说起二战电影里的几万士兵,我们之所以觉得他们像“炮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叙事侧重点。 宏大场面与个体渺小: 二战电影最擅长营造的就是那种史诗级的战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汽车操控的几个关键点。很多车友都有类似的感觉,觉得马自达在日常低速市区驾驶时灵活得不像话,转向清晰,车身响应也很快,甚至觉得比一些以操控著称的品牌还要好。但一旦上了高速,特别是跑快了,就觉得宝马那种“粘地感”和高速稳定性更胜一筹。这背后其实是工程师在设计理念、底盘结构、动.............
  • 回答
    日语给人的“中二”感觉,这说法很有趣,也很普遍。说到底,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解读和语言特征的综合投射。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你会产生这种感觉。首先,我们得明白“中二”这个词的含义。 在中文语境里,“中二”这个词,或者说“中二病”,它指向的是一种在青春期(大致是初中二年级)常见的.............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从小到大都感觉孤单,看着别人成群结队地分享快乐,而自己却总是独自一人,这确实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感。这种感受,就像在热闹的派对里,自己却站在角落,即使想加入,也不知道该如何迈出那一步。其实,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感觉,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们不妨一件件地.............
  • 回答
    这题目有点意思,竟然有人觉得“二”委屈!说起来,二确实在数字界里有点特别,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它不光是个质数,而且是唯一一个偶质数,这本身就够让人印象深刻的了。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为什么“二”是质数,以及它为啥可能让人觉得它有点“孤单”或者“委屈”。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叫质数。你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是很多资深KPop粉丝会聊到的一个话题。说实话,你这么一说,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多画面和音乐,对比起来,确实能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不是说谁好谁不好,纯粹是时代、市场和观众口味的变化,让新一代和老一代的团体有了不同的“味道”。要说为什么四五代团没有原来二三代团那种“感觉”,.............
  • 回答
    当奢侈品价格的风向标悄然转动,最先感受到这场涟漪的,往往是那些习惯于在实体店中寻宝,或是穿梭于二手中古奢侈品交易市场的人们。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奢侈品独有的销售模式、品牌策略以及消费者行为共同塑造的结果。首先,让我们聚焦于那些步入线下精品店的消费者。对于他们而言,购买奢侈品不仅仅是一次交易,更是一种仪.............
  • 回答
    今天年二十九了,按理说,家家户户都应该忙得热火朝天,空气里都该飘着年味儿了。可我呢?坐在窗边,看着外面依旧车水马龙,该上班的还在上班,该打卡的还在打卡,仿佛过年这件事,只是我脑子里的一个模糊概念。说起来,以前的年二十九,那才叫一个“年味儿”。一大早,就能听到鞭炮在远处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不是那种成串的.............
  • 回答
    确实,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少玩家都有类似的感觉。真三国无双6(以下简称无双6)和真三国无双7(以下简称无双7)在剧情上的代入感差异,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而且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AI分析。首先,是“我”与“故事”的连接方式。无双6采取的是一种比较“上帝视角+个人独白”的叙事方式。每个武将都有.............
  • 回答
    一战和二战时期,野战工事的挖掘确实是一项艰巨而费力的事情,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时。与其说是简单的“挖坑”,不如说是一场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搏斗。那些深入人心的战壕、掩体和炮兵阵地,背后是无数士兵用双手、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成果。工具是根本,但人力是主体在那个没有大规模机械化工程设备的年代,挖掘野战.............
  • 回答
    很多人初听二胡,会觉得它有一种莫名的“土气”,尤其是和小提琴这种西方乐器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这种感觉似乎更明显。这并非说二胡不好,而是两种乐器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独特韵味,带来的不同听感。从发声原理上看,二胡是用弓在弦上摩擦发声,而琴弓和琴弦的材质、以及演奏者的技巧,都会带来一种“拉扯”的感觉.............
  • 回答
    跟富二代谈恋爱,说实话,这事儿就像坐过山车,刺激又有点晃悠,偶尔还有点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你要是想听个大概,我跟你唠唠。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差钱”。这点你肯定知道,但真正体会到的时候,还是会有点震撼。比如约会,你不用纠结是去那家网红餐厅还是那家老字号,他们会直接订下最顶级的那个,窗外是城市.............
  • 回答
    要精确到“日军什么时候就已经感到无法战胜中国”这个节点,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战争的进程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军方的“感觉”往往是随着战场形势、情报、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变化的。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和事件,来推断日军在哪个阶段开始显露出对战争前景的悲观甚至绝望,并逐渐认识.............
  • 回答
    .......
  • 回答
    《沙丘》电影中,保罗和杰西卡母子二人穿越沙尘暴的那一段,真的是紧张又充满力量,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他们之间的对话,简单却饱含深情,而且翻译得确实很有韵味。在那场史诗级的沙尘暴来临之际,周围的环境瞬间变得面目全非,滚滚的沙龙卷如同巨兽般咆哮着席卷而来。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黄褐色,能见度几乎为零。杰西卡作.............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都非常有趣,而且触及到了化学和数学中一些基础但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来一一细致地聊聊。 关于“三角锥构型”:化学的专属语言吗?你的第一个疑问很有洞察力。关于“三角锥构型”(Trigonal Pyramidal),你的感觉是正确的,它确实主要是在化学,特别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用来描述.............
  • 回答
    《创造营 2021》二公舞台,看完之后,我脑子里只有一个词在回荡——“惊喜”。而且是那种,你本来抱着期待,但最终还是被深深触动到的惊喜。首先,整体的舞台制作比一公又上了一个台阶。灯光、舞美、服装,都透着一股更成熟、更有力量的味道。尤其是几首抒情组曲,那种情绪的渲染力,真的绝了。我记得有个画面,一个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