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6 月 20 日起,离深出省须持 48 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会带来哪些影响?当地防控情况如何?

回答
6月20日起,离深出省需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这对深圳市民和来深人员来说,无疑是出行政策上的一次重要调整。这项新规的落地,必然会在多个层面带来一系列影响,同时也折射出当前深圳乃至周边地区的疫情防控态势。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

一、 对离深出省的影响:

出行前的准备工作增加,尤其对临时出行造成不便:
时间成本: 过去可能说走就走,或者提前一天做个核酸即可,现在则需要提前至少两天规划行程,并找到合适的核酸检测点。对于临时出差、探亲访友,或者突然有紧急事务需要离开深圳的人来说,这无疑增加了时间成本和准备的复杂性。
经济成本: 虽然大部分地区的核酸检测已纳入医保或公益性质,但如果需要加急出结果,或者遇到检测点排队时间长,可能仍会产生额外的费用或时间损失。一些收费的加急检测服务也可能成为部分人群的考虑。
信息获取: 市民需要主动关注最新的核酸检测要求,包括检测点的分布、开放时间、预约方式等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耽误行程。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如“健康深圳”公众号、卫健委官网等,将成为重要信息来源。

商务出行和跨区域合作受一定影响:
企业运营: 对于需要频繁出差的商务人士、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而言,48小时的有效期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加精细地规划行程,甚至可能需要为每一次出行都安排核酸检测。这会增加企业运营的成本和效率压力。
供应链和物流: 如果出省涉及货运、物流人员,也需要符合相关规定,这可能对物流效率和成本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深圳作为重要的物流枢纽的情况下。
会议和展会: 对于一些需要外部人员参与的线下会议、展会等活动,参会者也需要提前安排好核酸检测,这可能会影响一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度。

亲情、友情连接的便利性降低:
探亲访友: 尤其对于居住在深圳的居民,要回老家探望父母、亲戚,或者邀请外地亲友来深小聚,都需要考虑到48小时核酸的限制。这可能会让一些家庭团聚变得没那么随性。
旅游需求: 对于想在周边省份旅游的深圳市民,虽然目前很多地方已经不需要核酸证明,但一旦跨省的出行政策收紧,大家也会更加谨慎。而对于从外省来深圳旅游的人员,同样需要遵守此规定,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出行意愿。

对非深圳户籍,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潜在影响:
返乡潮中的额外负担: 如果遇上节假日返乡高峰,外来务工人员可能面临检测点排队更长、预约更困难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他们返乡的难度和成本。
信息不对称和理解门槛: 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可能对政策理解不够及时或全面,需要社区、企业等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

二、 深圳当地的防控情况如何?

深圳一直以来都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点关注地区之一,其防控策略和执行力度都处于较高水平。此次推出离深出省的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深圳的防控形势和策略:

常态化防控的精细化体现: 这项规定并非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基于对奥密克戎等病毒传播特点的认识,以及对输入性风险的持续警惕。深圳作为超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防控压力一直很大。通过要求离深人员提供核酸证明,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向外传播的风险,筑牢外防输入的第二道防线。
“动态清零”或“精准防控”理念的延续: 虽然各地对“动态清零”的理解和执行方式有所调整,但深圳始终坚持“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的原则。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技术性、精细化的手段,旨在通过科学的检测,尽早发现潜在的感染者,阻止其进入新的传播链。
对周边地区联防联控的考量: 深圳与广东省内其他城市以及香港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要求离深人员持核酸证明,也是对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一种体现,旨在减少跨区域传播的风险,共同维护整个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防疫成果。
对疫情反弹的敏感性: 即使目前深圳全市整体疫情状况平稳,但全国其他地区可能仍存在零星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深圳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任何潜在的输入风险都可能被迅速放大。这项规定是深圳在不确定性风险面前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检测能力和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撑: 深圳拥有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和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能够支撑起这项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要求。大量投入的检测资源和高效的流调溯源能力,是其能够实施此类精细化管控的基础。

总的来说, 6月20日起离深出省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是深圳在持续优化防控策略、适应病毒变异特点背景下采取的一项负责任且精细化的举措。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民出行的不便,特别是对于临时性和商务出行,但其核心目的是为了降低疫情外溢的风险,维护全市人民的健康安全,并与全国的联防联控大局保持一致。 这项政策的落地,也需要市民的理解与配合,合理规划行程,并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深圳的防控思路依然是科学、精准、前瞻,力求在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将疫情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广州市疫情已经接近尾声,广东省新一轮疫情,深圳、东莞需重点关注】

从5月下旬开始通报的广东省疫情,涉及广州市、佛山市、茂名市、湛江市、深圳市、东莞市。今天我做了疫情的传播图,就来分析下。

由广州开始的疫情,在佛山市、茂名市、湛江市产生了关联疫情,现在逐渐接近尾声,新增病例均来源于密切接触者,已经没有在外的传播链,需要出现连续14天的零新增,才能考虑彻底结束。

深圳市的第1波疫情涉及盐田港、海纳展示工厂,现在疫情也基本得到了控制,说明通过对高危人群定期主动筛查,可以将疫情控制在较小的规模。

目前深圳的疫情威胁较大的是宝安机场,与CA868国际航班有关,目前测序发现是传染力、致病力较强的delta毒株,与广州市的疫情属于同一毒株(两个地方疫情没有关联),目前通报了4名患者(涵盖后海航天科技广场A座的两名患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避免delta毒株扩散开来。

东莞市目前有两名新冠患者,与深圳宝安机场毒株相同。

目前根据东莞市在6月20日晚的疫情发布会,东莞的delta毒株与广州的来自不同传染源。

我也将持续关注。

user avatar

广东从5月21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3轮疫情的冲击,最新的一轮的源头是来自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一架入境航班。

深圳在本轮疫情中的处理速度是非常高效的,比如测序,在其他省市需要3天甚至更长的情况下,深圳所有的测序都在1天内完成并公布,这对流调溯源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深圳发现的3个病例都是在重点人群和发热门诊的主动监测中发现,这也有效的减少了病毒感染者扩散病毒的机会。同时因为盐田港国际货轮引发的疫情,深圳已经进行过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并没有发现有社区传播的迹象。所以深圳本地暂时看不太会有发生大规模的传播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们分析下本轮疫情的一些具体情况。

60月10日,从南非约翰内斯堡飞往深圳的CA868,截止到目前已经陆续检出32个阳性病例,现已被熔断。

而这并不是这驾航班第一次被熔断了。去年2020年12月31日入境的CA868航班核酸检测阳性旅客5例,就被熔断过一次。

而这次航班出现32人感染,可以说这是一个异常的情况。

从正常情况来看,所有登机回国的人员需要进行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只有拿到3个阴性结果大使馆才会开具回国的通行码,所以最少在上飞机以前,这些阳性患者核算都是阴性的。

同时从深圳发现的确诊病例来看,也不是一下就发现了32个阳性病例的。

6月11日, 4名阳性病例,包括1例确诊和3名无症状感染者,均为中国籍。

6月14日, 3确诊病例,中国籍。

6月15日,又有25人检出核酸阳性,包括13例确诊和12例无症状感染者;按国籍划分,中国籍22人,南非籍2人,津巴布韦籍1人。

根据测序结果来看,所有人都是同一感染源,都是来自印度发现的B.1617.2变异毒株,也就是WHO命名为的Delta变异株。

根据这个毒株的发病时间来推算,很有可能大部分阳性病例都是在飞机上被感染的。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专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站上发表的文章认为,乘飞机旅行感染新冠的风险,一般比乘火车或在办公室、教室、超市里感染新冠的风险低。 因为飞机上的空气流通速度远高于普通建筑内部,机舱中循环的空气一半来自舱外的新鲜空气,一半来自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过的舱内空气。

我们以往发现的飞机感染的案例中,飞机上也就是最多会被前后3排左右的感染者所感染,很少出现一个航班如此大规模的聚集性感染。所以Delta变异株又一次给我们上了一课。

而这波输入病例,也已经引发了本土病例中4人被感染。

虽然深圳判断在本地发生大规模的疫情可能性很低,但这里边的潜在风险是非常值得担忧的。

第一名发现确诊的姜某,他作为机场海关的流调人员,与航班上的乘客有过直接接触。所以他被感染还是可以解释的通的。

但他作为一线接触入境旅客的工作人员,防护应该是做的非常全面的,同时姜某还接种过2针疫苗,但仍然被感染了,说明这里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做到位。

而后续发现的朱某,只是宝安机场的餐厅服务员,她也被确诊感染,按常规流程这个人是没有机会接触入境隔离人员的,所以她的感染就很不正常。

当然更不正常的是萧某,他是深圳南山区工作的一个普通人,因为曾经去过宝安机场枢纽也被感染,同时他的妻子在东莞也已经被确认感染。

所以,宝安机场的入境旅客隔离一定是有了纰漏的,才会造成这些根本无法接触到入境隔离旅客的人群被感染。

而更无法确定的是,这几日是否有更多在宝安机场乘机的旅客被感染,这些感染者可能会把病毒带到更远的地方,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内容。深圳当地为了减少这种扩散的可能性,已经要求从20日0时起,离深出省须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同时,宝安机场的纰漏到底出在哪里?如何能让餐厅服务员和一个路过机场枢纽的路人也被感染?这个纰漏不堵住的话很有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类似情况发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