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全球女性无偿家务经济价值达 10 万亿」这一真女权说法?

回答
“全球女性无偿家务经济价值达 10 万亿”这一说法,如果被视为“真女权”的论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它触及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贡献、经济价值的计量、以及对性别平等的认知等核心问题。

一、 数据来源与解读的初步评估

首先,需要明确“10 万亿”这个数字的来源。这类估算通常是由研究机构、经济学家或智库根据一系列假设和方法计算得出的。例如,他们可能会:

估算全球女性平均每周花费在家务劳动的时间: 通过问卷调查、时间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
为这些劳动时间赋予一个市场价值: 通常是参考同等技能水平的家政服务人员的平均工资。
将时间乘以平均小时工资,然后乘以全球女性人口,再进行加总。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数字确实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现实: 女性在家庭内部承担了大量的、但未被传统经济体系定价的劳动。这些劳动包括但不限于:照顾孩子、老人、病人,烹饪、清洁、洗衣、购物、管理家庭开支等。

二、 “真女权”的论证逻辑:价值的承认与重估

将这个数据与“真女权”联系起来,其论证逻辑可能如下:

1. 揭示隐形贡献: 传统的经济统计(如GDP)往往忽略了家庭内部的无偿劳动,而这部分劳动绝大多数由女性承担。10万亿的估算,就是为了将女性的这些“看不见”的贡献“看见”并量化。
2. 强调经济价值: 通过赋予家务劳动经济价值,旨在证明女性的付出并非“不值钱”或“微不足道”,而是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支撑着社会和家庭的正常运转。
3. 挑战性别分工的不平等: 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将家务劳动视为女性的“本分”,是一种自然属性而非经济贡献。10万亿的数字可以被用来挑战这种观念,强调家务劳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并暗示这种分工是不公平的,因为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未被补偿的劳动。
4. 呼吁公平与补偿: 承认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可以引申出对承担者(主要是女性)的公平待遇的呼吁,例如:
在国家层面的社会政策中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如育儿假、家政服务补贴)。
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中,强调共同承担责任,而非单方面依赖。
在职场和社会经济决策中,考虑家务劳动的“机会成本”,为女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

三、 评价的维度与潜在的局限性

虽然“10 万亿”的估算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将其作为“真女权”的唯一或核心论据,也存在一些需要探讨和注意的地方:

1. “真女权”定义的模糊性: “真女权”本身是一个开放且可能存在争议的概念。如果“真女权”指的是“女性在所有领域都应该与男性拥有完全相同的机会和结果”,那么仅仅量化家务劳动价值,可能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女权也包括争取同工同酬、反对职场歧视、保障生育权利、反对性别暴力等更广泛的议题。
2. 数据的“价值”与“补偿”: 估算出10万亿的经济价值,并不直接等同于需要对这部分劳动进行“补偿”,例如直接支付工资给家庭成员。其价值更多在于“承认”和“重估”,促使社会和个人重新审视家务劳动的性质和承担方式。过度强调“补偿”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将亲情和家庭责任商品化。
3. 对家务劳动本身的理解: 一方面,量化家务劳动价值,是为了提升其被认可度;另一方面,过度强调其“经济价值”也可能削弱其在家庭情感、代际传承、文化维系等方面的非经济价值。女权主义也关注这些非经济层面的价值和女性在其中的主体性。
4. 对男性承担家务的忽视: 虽然数据表明女性承担了绝大部分,但男性也参与家务。过度强调“女性无偿家务经济价值”可能无意中强化了家务是“女性责任”的刻板印象,而没有足够突出“共同责任”的重要性。
5. 方法论的局限性: 任何估算都依赖于假设和方法。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得出差异较大的数字,这会影响论证的说服力。例如,如何定义“家务劳动”,如何选择市场工资作为参照,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
6. “真女权”的动力: 女权主义运动的根本动力是为了实现性别平等,消除压迫和歧视。量化家务劳动价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或论据,而非终点。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改变社会结构、观念和制度,让所有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其性别。

四、 如何更全面地评价这一说法作为“真女权”的论据

肯定其积极意义: 这一数据是重要的社会经济洞察,揭示了被长期忽视的女性贡献,为争取性别平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它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认识,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认识其局限性: 不能将此数据视为“真女权”的全部或唯一标准。女权主义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运动,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的量化,更是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等、以及摆脱性别刻板印象和压迫。
强调“共同责任”和“价值重估”: 在使用这一数据时,更应强调其目的在于促使家庭内部实现更公平的劳动分担,以及社会整体对家务劳动价值的“重估”,而非简单地将家务劳动“市场化”或赋予女性“经济补偿”。
与其他女权诉求相结合: 将家务劳动价值的量化,与争取同工同酬、促进男性参与育儿和家务、发展社会化服务(如托儿所、养老院)等更广泛的女权诉求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体现“真女权”的精神。

总结来说, “全球女性无偿家务经济价值达 10 万亿”这一说法,作为一个揭示女性贡献、挑战传统性别分工的论据,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也为“真女权”的论证提供了支持。它提醒我们,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远超传统经济统计所反映的,并且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然而,将此作为“真女权”的唯一或核心依据,则可能过于狭隘,并且需要注意其潜在的局限性,例如可能忽略非经济价值、强化刻板印象或过度强调补偿。一个更全面的“真女权”观点,会看到这一数据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会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性别平等框架下进行思考和实践,关注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典型自己是锤子,看谁都是钉子论调,展开归谬下:

全球女性无偿家务劳动经济价值达10万亿——女性权利

全球男性无偿体力劳动经济价值达10万亿——男性权利

全球老人无偿咨询服务经济价值达5万亿——老人权利

全球喵星人无偿安慰经济价值达10万亿——动物权利

全球舔狗无偿跪舔经济价值达20万亿——舔狗人权

全球小朋友无偿萌化经济价值达10万亿——熊孩特权

全球流氓无偿观赏性格斗经济价值达10万亿——所以……

全球好人无偿让座票价经济价值达10万亿——所以……

全球食堂阿姨无偿多打一勺经济价值达一万亿——所以……

全球夫妻无偿性生活经济价值达百万亿——所以……

全球子女赡养…………

发现问题在哪了吗?

把分散的、基于社会关系的劳动别有用心、选择性货币化,本质上是一个强买强卖的行为。

不能货币化的劳动价值,往往牵扯到除商业领域之外的道德、责任、情感层面,是一个复杂的平衡态。如果一方货币化,那么全体都可以货币化,最后就变成了纯粹的经济利益争夺。

有一个整治熊孩子的故事可以说明一旦金钱介入双方会发生什么样的心里变化:




有市场才有经济价值,不能自由进行市场选择的事物是无法货币化的。


实际上,同类具有商业价值的资源都已经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了。

哪怕看人吃东西流口水的快感也商业化成吃播了。更不用说,家政、跑腿、咨询、拳击、猫咖啡、养老保险……

其他同类劳动之所以没有商业化除了更复杂的社会因素,其实是商业价值不足。

比如:

一只ins网红猫年入百万美元:

你家捡来的胖橘一年花掉几千上万。

哪天胖橘会说话了,跟你闹着要按ins网红喵的待遇,否则就开始挠沙发、翻猫砂,作为主人你的反应是什么?

当然是送出去了,谁能承担谁养。

这叫什么?

自由市场选择。

经过这一轮,估值还有多少那才是真正的经济价值。

回到问题:

其实每一个家庭角色对于家庭都是无价的,无法用市场价值高低来衡量。不知道国外有没有“无价之宝”的类似概念,但是十万亿的说法非但无法确定女性劳动价值,实际上反而贬低了女性社会角色的分量,是物化女性的行为。

无论什么立场,用单一的金钱去衡量家庭劳动都是别有用心的。

以上

user avatar

我曾对一个人掏心掏肺,许她一场倾城之恋。

我觉得这段感情千金不换,在我这最起码值100w。

然而她还是和王总在一起了。

而王总不过许她几个包,几万。

所以说是她不会算数还是我不会算数呢?

我觉得我要是有10w现金这事儿就办成了。

user avatar

没有看到原文,但是,能大致猜测是估算一个劳动量,然后用某一地区的市场价直接乘上去。不对请用原文打脸。

我们讲,嘴上不说,身体是很诚实的。在普遍贫穷的国家里,老婆能出去一年挣个三五十万的,哪家的老公不拦着不让?有这种人,但更多的还是你去做吧,不然知乎那么多年薪百万结了婚的女强人老公都是空气?这个市场价实现不了就是不存在,这个观点很多女权接受不了。不然的话,我拣一块小石头,一分钱卖出去,那地球上的石头总产值肯定是破万万亿了。

其次,很多女权不承认的是,男人对家务量的要求其实是很低的,年轻夫妻不做饭的例子不要太多,如果一定要用市场价收费的话,男性是不是有权压缩家务量?你定价格,你还要定最低消费量?强买强卖吗?压缩过的消费量后,肯定会大幅下降的。然后,女性剩出来的时间,创造的价值,才是她们真正的时间价值。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我估计好多是负的了。

最后,对自己有利的用市场价,对自己不利的假装没看见,这个是女权惯用的技俩。全部都用市场价的话,无偿劳动的比值可能会超大幅下降。举个例子,87年的时候,东风一枚卖沙特一亿美金。放现在翻10倍很便宜了吧?中国多少东风,多少钱?中国武装力量上百万人,按雇佣兵算,一天一人一千美金,一年多少钱?私家车保有量破亿,一车按一年十万公里算,代价费一公里10块,一年多少钱?农村生个男娃,相当于多个保镖,按马云保镖一年五十万算吧,一年多少钱?瞎算谁不会呀?

你说我说的不合理?我都是拿实际成交的价格算的呀,你说我没保镖水平?合着你有家政的水平了?马云保镖一年也打不了几架呀。

user avatar

首先必须感谢 @萝魏紫@Jack Wu@雪晶 (有两个一样名字都没有签名的不知道有没有 @错人),我终于找到这个数据的源头了。

非常有意思~~~

这个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每个主体自由截取自己想说的内容之后,最后的结果别说他妈,连他奶奶都不认识了。

先上链接

上面这个是oxfam在达沃斯论坛上提交的报告《Public good OR Private wealth?》

下面这个是其中引用的数据来源,麦肯锡2015年度报告《THE POWER OF PARITY》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围观。

然后有意思的部分来了,让我们继续追根溯源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

第一手

数据的根源是这里,麦肯锡报告《THE POWER OF PARITY》第12页,其中提到

女性占据世界劳动年龄人口的一半,但只占GDP的37%

假设能完全解放女性的劳动生产力,让其达到与男性1:1的地步,则女性应该能额外产出13%的GDP,以当年算的话,就是全球GDP*13%,也就是10万亿

那啥,我就不吐槽这个数学了,如果女性额外产出13%,那么男女生产比例应该变成50:63,也不是1:1啊,如果按照1:1算的话,女性应该能额外产出当年GDP的26%,也就是20万亿才对。

嘛,之所以不吐槽这一点,是因为这个本来就不作为逻辑严谨的论据来使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一段只是想说明,如果能更好的解放女性的劳动生产力,应该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尽管数据有偏差,道理还是没错的。


第二手

在Oxfam的报告中,这一点就被直接列出来

这次是作为论据使用了,不过人家主要想说明的是贫富差距增大的问题。

撇开这个论据不靠谱之外,其他部分倒也还行(其他论据引用实在没工夫折腾了,反正看上去像是那么回事)

第三手


到了财新网这,这条当初放在角落连辅证都不算的东西,已经赫然成为首座摘要上的主角,以及节选中60%的主体了(5段节选中其中3段在聊这个)……


这是何等的卧槽???!!!

--------------我是更新的分割线,以下为原答------------------

蟹妖。

首先,我没有看过这篇报告全文,如果哪位知友有资源,麻烦发一下,求瞻仰。

其次,从新闻总结的内容上来说,这篇报告选择了一个很有丶意思的切入点和置换方式。

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Q1:在缺乏公共服务支持的状况下,男性承担的非经济类角色的价值如何衡量?

根据我的生活经验,在公共服务支持较为缺乏的农村地区的家庭结构中,男性作为资源争夺过程中的战斗力量,比如宗族械斗之类的场合,就较少见到女性的参与。

那么这类角色的价值,如何衡量?

Q2:对于报告取样的家庭经济来源,男女各占据什么比例?

如果说男性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女性作为纯家庭妇女的角色,这些家务劳动是应该的也是合理的,本质上就是双方以不同形式为家庭做贡献。

既然要将女性无偿家务经济量化,那作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研究,是不是应该综合的量化一下双方的付出?

Q3:这篇报告的主题到底想说明的是贫富对比还是性别对比,从贫富牵拖到性别,逻辑在哪里?

就题目所附链接上可以看到5段文字,其中涉及论据内容的只有第三段:

乐施会报告的财富数据取自2018年瑞士信贷全球财富记录(Credit Suisse Global Wealth Databook),富有人群数据来源自2018年福布斯亿万富翁年度排行榜(Forbes Annual list of the world's billionaires)。

然后最后的结论是因为贫富差距加大,性别不平等的经济差距加剧。

从逻辑上来看,这个论据只能支持“贫富差距加大”的论点吧?

性别不平等方面的研究数据呢?

Q4:“全球女性无偿家务经济价值10万亿”这个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

是按照哪个地区的家政/护工从业者薪资进行计算?一线城市跟十八线城市的同类服务都不是一个价钱啦……

还是说能确保这个“无偿家务”的服务质量真的能达到专业从业者水平?

以文中提到的看护为例,病人家属看护跟专业护工相比,从知识结构到突发情况应对,都不是一个等级的好吗?

-------我是有丶意思的分割线----------

最后,让我们来聊点有意思的东西。

别以为国际慈善机构Oxfam发表的报告就是金科玉律……

出于好奇我搜了一下这家机构是干嘛的,发现它…………emmmm……

Oxfam是一家号称独立并跨越种族、性别、宗教和政治的界限的非政府组织。

在维基百科上显示,这个机构曾受过以下指责:政治不中立,内部结构企业化,专注于解决症状而非原因,“像特蕾莎修女一样”,在巴以冲突中胡搞瞎搞,性侵召妓等等。。。

不过其中4.10这一条很有意思

2015 study on net worth inequality[edit]
Time Inc. Network wrote a reply to an Oxfam study from January 2015[92] on inequality stating that the richest 1% at the end of 2016 will own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assets. However, Time pointed out that the data were based on a study from Credit Suisse. In this study, The Global Wealth Databook 2015, personal assets were calculated in net worth, meaning wealth would be negated by having any mortgages.[93]

注意其中标黑+斜体的部分,感觉这个机构很喜欢引用瑞士信贷全球财富记录(Credit Suisse Global Wealth Databook)的财富数据,但在2015年就被指出,在瑞士信贷的这项研究中,个人资产以净值计算,这种计算方式使得任何抵押都会抵消最终的财富数据。

所以我对这份瑞士信贷的数据能否完整支持Oxfam的观点,尚持怀疑态度。

顺带一提,根据新浪转明报的新闻,emmm,请各位自行查看。

哦,对了,这个组织获得的唯一奖项是【英国穆斯林奖】的提名,emmm,一家独立并跨越种族、性别、宗教和政治的界限的非政府组织……给你个眼神自行体会。

user avatar

表外科目的数目字再大也没意义,生活质量丝毫没有因此提升。你想说明老婆多伟大,无非也做了老公同样伟大的注脚。但偏要分出相夫教子与挡风遮雨谁更辛苦更不容易,这就是对立生产要素,人为制造阶级矛盾,走入了跟某运史一样的死胡同。

user avatar

大学《经济学原理》的老师在讲比较优势理论的时候举了个例子:他的太太比他更擅长带孩子,但每天还是由他负责去幼儿园接孩子。因为他的太太在投行工作,单位时间赚的钱比他讲经济学原理多太多了,这种分配实现了总体效率的最大化。

家务承担背后,的确有社会文化因素,但也离不开性别收入差异的经济因素。美国在这方面的数据统计比较完备,以美国为例:

2017 年,美国男性周薪中位数为 941 美元,女性为 770 美元,女性中位数工资是男性的 81.8%。收入的差异,导致男性在「赚钱养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女性在「操持家务」方面有比较优势。(至于收入差距的来源,以及收入差异引发的家庭分工不同是否进一步拉大性别收入差距,就不多展开了。)

另外,税收政策也可能会影响女性参与家务劳动过的时间。如果夫妻双方都上班,请保姆来照顾孩子做家务,保姆的收入是要纳税的,而一部分税务负担必定会以服务价格提高的形式转嫁到雇主身上。雇人做家务,出了为劳务支付的成本外,还伴随着税务负担。而哪怕是税收政策再为激进的国家,也很难为家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征税。

同样是做家务,自己来做和雇人来做相比,省下了一笔税金。因此,如果税负过高,也有可能导致配偶一方或双方承担更多家务劳动。

简言之,女性承担大量家务劳动,涉及到多方面因素,有文化和观念因素,也有更直接的经济因素,要扭转家务活方面的不平等,还需要在同工同酬、避免职场性别歧视上下功夫。也有回答提到,男性在家庭生活中提供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服务,例如安全保卫等,同样可观。这一点说得很充分了,我也基本赞同。

最后,不要因为反极端「女权」而忽视客观存在的性别差异。根据内蒙古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发布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研究报告》,中国女性无酬劳动的日平均时长为3.25小时,男性为1.10小时;与此同时,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冠绝全球。

无论是贬低中国女性的勤劳,还是借题发挥,借用平权话题鼓吹消费主义、物化女性的价值观(知乎俗称「伪女权」),都是不可取的。

user avatar

挺好,很有道理,类似的公司确实也该搞起来。

现在AI这么发达,可以搞个平台公司,自动匹配附近的家庭主妇,然后派A去B家干活儿,B去C家干活儿......Z再去A家干活儿。

国家收税,平台收提成,和/或卖用户数据,和/或在平台上推各类消费主义。

结果呢,公司市值有了,国家GDP有了,税收增加了;主妇们的家庭税前总收入不变,税后总收入减小,家庭固定成本增加,盈余减少......但主妇们赚到了钱,在老公面前直起了腰杆,实现了伟大的人生价值。

完美!



—————————————————


因为市场化,原本不参与经济循环的主妇,开始既当甲方又当乙方。当乙方时受的气,都在当甲方时发出来。长此以往,家政市场的默认服务标准越来越高,价格也相应逐渐上升。

终于,开始有在外工作的男人觉得,老子一个月累死累活出去干活儿,结果全花在家政服务上了。不如干脆辞职不干,当家庭主夫就好。

结果,主妇们在外干家政赚钱,男人们回家当主夫,男女不但平等了,而且倒挂了。妇女不但能顶半边天,而且成了家庭经济的中流砥柱。全球家政行业GDP越来越高,全球GDP暴跌。

然而,随着回家当主夫的男人越来越多,主妇们也越来越难以找到附近的匹配,毕竟越来越多的男人都回家当主夫了,不再有那么多家政服务需求了。

于是,主妇们也纷纷不得不回归家庭,和干家务的主夫们大眼瞪小眼。全球GDP暴跌至几乎清空。

俩人自然不能喝西北风,总要有人出去赚钱。主夫跟主妇说,“你不能出去干家政,总还可以干些别的嘛,去当律师啊码工啊金融分析啊什么的,创个业也不错嘛”。

主妇大怒,骂到,“老娘会干这些,干嘛还要出去干家政?!你一个大男人,好意思让你老婆出去赚钱养家,自己在家白吃白喝,要脸不要脸?!”

主夫无奈,只得出去工作,干起老本行。

家里的活儿还得有人干。主妇们又在自己家里当起了主妇。

全球GDP逐渐回归原样。


但这也不是空欢喜一场。

经历了一遭市场化,全球主妇们的家政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男人们的满意度更高了。而因为技能的提升,原本需要折腾半天还半吊子的活儿,现在折腾俩小时就高效完成了。主妇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网购、追星、看口水剧、捧咪蒙......幸福感也大幅提升。


再有就是,在大规模共享家政的过程中,“人妻A在人妻B不在家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出现在人妻B的家里” 这种桥段,成为日常。由此,人类基因多样性的程度也有所提升,堪称意外的惊喜。

user avatar

看了一些回答,都很有道理。但是却不是先进的、科学的道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这个问题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才能说的出来。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发展到现在,好像一切都是资本。这种说法有一个特别无聊的地方,就是强行把非商品变成了商品,并且完全模糊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边界。

本质来说,一个劳动产品必须要出售才能成为商品。而且对于商品的拥有者,不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要么就是卖出去,获得价值,通俗说就是钱;要么就是自己使用,获得使用价值,但是严格来说,若如此做,这个产品已经不是商品了,它没有价值,即不值钱。

举个例子,我生产出来了一个蛋糕,我把它卖了10元,那这个蛋糕值10元。但如果我把它吃了,那它就是一个蛋糕,不能说市面上的蛋糕卖10元,所以它值十元。哪怕它很好吃,但一文不值。因为它根本不是商品。你不会说你吃了这个蛋糕,所以管自己要10元,还要算进收入里。没有十年脑溢血做不出这个事。

现在这个问题里的家务,就是这么一个范畴。家务是给自己家庭做的,自己是它的生产者,但同时也是它的使用者。不能即占有使用价值,又妄图占有价值。除非不使用它,不享受这个家清洁、整理后带来的任何好处。那么,这才能收费,才能说创造了价值。

这种资本思维也太可怕了,巧立名目,歪理中的歪理,照这个理,自己能给自己生产一个亿。接送小孩上学、配偶上班得打表计价,上厕所得收卫生费,冲厕所要收清洁费,买东西得收跑腿费,喂药要收护理费,呼吸要收等同于icu的生命维持费。真有意思,这就是资本家的世界吗?

我们为家庭、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在满足自己家庭的内部需求,虽意义非凡,却根本与钱无关,更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

可能有的人会说,那男性不做家务难道合理?那绝对不合理!而且是错误的观念,以上班或者其他一系列借口不做家务的男性,都是在耍流氓。

但我们要承认家务是一个大的范畴,必须扩大到整个家庭的一切事务,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整理、交际应酬、儿童护理、基本的水电维修、事务奔走”。而家务的核心问题是,家庭分工!

我国过去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放到今天,只是一种可参考模式,不是任何人推卸责任的筹码。现代家庭,具体的分工应当在合理公平的前提下,以人性化为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张有条件者多参与,有天赋者多参与,没必要死磕,也没必要过于斤斤计较,尤其是在完成标准上,比如A认为床叠差不多就行,但他妻子非要他叠成豆腐块,这样就真没必要;再比如,A要是觉得妻子做饭不合胃口,也不能否认妻子的贡献。总之,标准过高就应该亲力亲为,严于律己是美德,严于待人是傻逼。

要明确一点,不能只看到自己做的,而忽视对方的劳动成果,不能主观的认为自己付出的就多。应当就事论事,理性思考。当明确了分工出现问题,应当及时指出并合理调整。调整要有效且准确,不要宽泛,要精确到人,明确责任。一般来说,人格健全的人,都能够完成交涉,服从分工。如果出现顽固分子,应当诉求法律,结束婚姻关系,不可留恋以造成更多的损失。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想到一个段子:

老王回家对老婆说:“今天我省了两块钱。”

老婆问:“怎么省的?”

老王说:“我跟着公交车跑回来的。”

老婆怒大骂:“笨蛋!你如果跟着出租车跑还省20块钱呢!”

----------------------分割线--------------------------

190131更新:没料到这么多赞,首先感谢大家的赞,再补充下我的观点,我是不赞同把对于家庭的贡献这样去量化的,无论男女。

举个例子:A男月入2K,B男月入20K,C男年入上亿,先假设他们的妻子都全职,再假设他们的妻子所做家务价值等同(总不能说穷人家的家务活量就会少了,价值就应该比富人家低了吧,手动狗头),都按一线城市市场价来算,假设是10K吧,那么按评论区某些人的观点,A男在家里就应该完全没有话语权,B男勉强,至于C男的妻子,那就该和A男一样没有话语权了……

然而我是不赞同这样去量化家庭的,家庭应当去看两个人是否愿意为家庭付出,是否在为家庭努力,是否珍惜对方,双方应该是平等互爱相互尊重的,而不是把一切都变成数字,比大小,按大小分配话语权……

顺便再抖个机灵,我现在觉得我能理解奶茶(绿茶?)为啥原谅强东了,毕竟奶茶的家务(包括带孩子)价值再高,算10K,能和强东的收入比吗?按某些人的逻辑,奶茶活该没有话语权,活该变绿茶也要选择原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全球女性无偿家务经济价值达 10 万亿”这一说法,如果被视为“真女权”的论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它触及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贡献、经济价值的计量、以及对性别平等的认知等核心问题。一、 数据来源与解读的初步评估首先,需要明确“10 万亿”这个数字的来源。这类估算通常是由研究机构、经济学家或智库.............
  • 回答
    “全球对女性最危险的10个国家”这个话题一出,就注定会引发巨大的争议和深刻的讨论。当看到印度被列为榜首,而美国竟然也赫然在列时,这种感受更是复杂。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排名,它触及了全球女性安全、性别不平等以及国家治理等一系列敏感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危险”究竟是如何定义的。一个.............
  • 回答
    马云在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上的演讲,无疑是一次备受瞩目的精彩输出。他并非那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讲者,而是以其标志性的幽默、洞察力和对未来的敏锐感知,将女性创业的议题推向了新的高度。首先,马云的开场就充满了亲和力与共鸣。他总是善于将高深的商业道理用最接地气的故事和比喻来阐释,这次想必也不例外。他很可能.............
  • 回答
    要评价《2016年全球男女平等国家(地区)排名》中印度女性地位比中国高的说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个排名本身,以及它所依据的标准,并结合两个国家实际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个“2016年全球男女平等国家(地区)排名”具体是哪个机构发布的,以及它采用了哪些指标。通常,这类排名会参考世界.............
  • 回答
    这是一个涉及家庭矛盾、法律判决和伦理道德的复杂事件。对“岳父杀女婿全家”这件事的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案件的具体细节对最终评价至关重要。以下是针对您提出的情况的详细分析:一、 行为评价:岳父杀女婿全家1. 法律层面: 极端犯罪: “杀害全家”是极其严重的暴力犯罪,属于故意杀.............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绝对是中国跳水梦之队又一次闪耀世界的时刻,全红婵和陈芋汐包揽冠亚,这不仅仅是两枚金牌和银牌那么简单,更是一场关于天赋、努力、沉淀与传承的精彩演绎。初生牛犊,惊艳世界:全红婵的“炸裂”表现说起这场比赛,全红婵的名字一定是绕不开的。这位年仅14岁的姑娘,以一种近.............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细思极恐。上海全季酒店半夜三点,一个男人光着身子闯进了女顾客的房间,这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和不安了。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事后竟然有人会说出“应该对自己长相有信心,正常男人应该都下不去手”这样的话来。咱们得把这事儿拆开来看。首先,酒店的安全出了巨大的纰漏。 无论那个男人长什么样,闯入他.............
  • 回答
    土耳其提出的“2053 全球性大国愿景”,是一项雄心勃勃、意图深远的国家发展蓝图。要评价这份愿景,我们需要从其提出的背景、核心目标、实现路径以及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愿景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深层动因:首先,理解这份愿景的出台,不能脱离土耳其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国内层.............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当我在网上刷到这类视频,看到评论区里清一色的“穿女装”“不穿取关”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有点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这背后折射出的东西可不少。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现象确实挺普遍的,尤其是在一些以男性用户为主的平台或者围绕某些特定类型内容展开的社区。很多U.............
  • 回答
    岳父灭门女婿全家案登顶热搜,评论区却乱象丛生,让人大跌眼镜。原本应当是沉痛哀悼、关注案情、探讨法理的严肃话题,却在网络匿名性的掩护下,演变成了情绪发泄、阴谋论滋生、甚至性别对立的战场。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社会一些令人不安的深层问题。首先,最令人感到不适的是对案情的猎奇和戏谑心态。在一些评论区,我们.............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它触及了婚姻中关于责任分担、情感回报以及社会观念的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审视一下这个说法。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传统和现代的家庭模式中,丈夫承担家庭经济支出的确是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女性生育期间,身体恢复、精力分散,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照顾新.............
  • 回答
    “贵阳通报‘合租房女生被砍毁容案’:四名涉案人已全部到案”这则消息,无疑牵动了社会公众的神经。它不仅仅是一则刑事案件的进展通报,更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从案件本身来看,这是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恶性暴力案件。 暴力程度令人发指: “被砍毁容”这几个字,就已经足够让人心惊胆寒。如.............
  • 回答
    武大校花、王者荣耀巾帼:姚懿玲的直博之路,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闪耀”姚懿玲,这个名字在很多人心中,或许还带着几分“武大校花”的光环,又或是“王者荣耀全国女子十六强”的竞技印记。而如今,她又将以另一个更具学术份量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保送中国科学院直博。这个跨越了校园偶像、电竞明星到科研新星的身份转变.............
  • 回答
    北京冬奥会上,花样滑冰团体赛的女单短节目确实是一场视觉盛宴,而俄罗斯选手卡米拉·瓦利耶娃(Kamila Valieva)的出色表现,以全场最高分征服全场,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硬实力的有力证明,也让人们对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期待。从技术层面来看,瓦利耶娃的短节目几乎是无懈可击的。我们先从最直观的跳跃说起.............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