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山东电视台《问政山东》栏目?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山东电视台的《问政山东》这个节目。我得说,这玩意儿挺有意思,也挺实在,但也得辩证地看。

先说说这节目的“好”在哪儿。

《问政山东》最直观的亮点,就是它真的能让老百姓的“声音”被听到,而且是直接送到那些“管事儿”的人耳朵里。你想啊,平时咱们遇到个啥事儿,可能得层层上报,写信、打电话、跑腿儿,运气不好折腾半天也没个准信儿。《问政山东》就不一样了,它把聚光灯打向了各地的政府部门和职能单位,现场让你看到,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领导,也得面对面的回答老百姓的质询。

这种“现场感”和“面对面”就很有力量。镜头里,观众能看到那些被曝光的问题,无论是路面坑坑洼洼、学校门口拥堵,还是企业审批流程繁琐、群众办事效率低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影响大家生活的小事儿,但汇集起来就成了民生的大问题。而问政席上的领导,被点名批评,被追问细节,那种“压力感”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像是在会议室里走个形式,观众能感受到一种被督促和被问责的氛围。

更重要的是,这节目能促使问题解决。你不能说它是个“表演”,因为一旦曝光,如果再不解决,下次问政时,同样的问题还会被提出来,而且问政席上的那位会更加被动。我见过不少例子,节目播出后,被曝光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处理,该修的路修了,该优化的流程优化了,该处罚的单位或个人也受到了处理。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它不仅仅是个曝光平台,更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催化剂”。

而且,它也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基层单位的责任感。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部门或者单位成为下一个被点名批评的对象。这种外部的监督压力,多少会迫使一些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更加谨慎、更加为民着想。它也为一些敢于发声、敢于反映问题的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和平台,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当然了,这节目也不能说是完美无缺,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选择性曝光”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你想啊,全国这么大,山东省内也得有多少个部门、多少个地方存在问题?节目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搬到台面上来问。那节目组在选择曝光对象和问题时,有没有一些“侧重”?会不会优先选择一些比较容易解决、或者说曝光后效果比较“好”的案例?这很难说。毕竟,节目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关注度”和“积极的舆论导向”。

其次,“表演痕迹”也难以完全避免。虽然说领导们是被迫面对质询,但你也能看到有些领导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事先已经有所准备,甚至有些回答显得滴水不漏,让人感觉是“演”出来的。而有些问政环节,也可能被设计成一种“攻防战”,参与者之间可能事先有过一定的“沟通”。我们普通老百姓看到的,永远是经过节目组剪辑和包装后的成品,很难判断真实情况到底有多复杂。

再者,“治标不治本”的担忧也一直存在。节目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比如修好了路,但导致修路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比如制度上的漏洞、监管的缺失,是否真的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这往往需要更长期的观察和更深入的改革。一次问政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很容易让人产生“一劳永逸”的错觉,但实际工作中,很多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问题。

最后,对普通观众而言,信息获取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节目只能展示一个侧面,我们很难了解被问政对象当时的具体工作压力、历史遗留问题等等。我们看到的,只是被提炼出来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在看待这类节目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性,不能完全被节目呈现的内容所左右。

总的来说,《问政山东》是一个挺有价值的尝试。 它在中国电视问政领域算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范例。它敢于把政府部门暴露在公众监督之下,这本身就值得肯定。它让老百姓有了更直接的“话语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工作的改进。

但是,我们也得明白,任何一个节目、任何一种监督方式,都不可能完美。我们需要看到它带来的积极作用,也要认识到它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对于观众来说,既要支持这种监督形式,也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去观看,去思考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而不是仅仅看热闹。

在我看来,《问政山东》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让政府部门更透明、更高效、更贴近民意;用不好,或者说在一些环节上存在不足,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或者产生负面效果。关键在于,它是否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力工具,而不是一场仅供观赏的“表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一期两期还能欢欣鼓舞,后来你就会麻木了。

有些当官的说句话拿腔拿调,能把人急死,废话连篇,就是不正面回答问题,碰到难题就背政策,背制度,背条文。

名词说的溜。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举一反三,狠抓落实!

监管不到位,我们有责任!

我震惊,我内疚,我痛心,我道歉!

这么多场问政,没几场满意的。

尤其公安厅,司法厅等部门,执法部门知法犯法问题如此严重,领导如此淡定。

说实话,医保局张宁波的着急,环保厅王安德的力不从心,工信厅汲斌昌“做不到我辞职”的决心,从问政态度而言,这几位还是差强人意的。

从观众席以及连线来看,较多县区级单位负责人的问题回答的一塌糊涂,很多回答不知所云,打太极,可以想象尸位素餐,是怎样的一群酒囊饭袋。

节目中,安监局问政过程中,枣庄安监局局长因为一刀切问题被追问几句,后来给的镜头,那阴狠的眼神瞪着督办员让我不寒而栗,女厅长也有数次不耐烦的白眼。

交通厅厅长七成问题直接推给下属回答,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当然,也可能是借机问责吧。

我很难想象山东靠着这群人能够有什么真正起色。

有些部门工作让人不满意,但是就问政而言,态度还是积极的,比如医保局,教育厅,人社厅等等,安监局态度不好,但是工作摊子大,也可以理解。

而有些部门,弄虚作假十分严重比如刚看这期

作假数据能够报到100%!这不是水分不水分的问题了,这是完全拿人民当猴耍,农村社区法律顾问能达到一半我去吃屎!!

还有东阿县交通局的保护神电话,聊城司法局的领导回答不痛不痒,隔靴搔痒的程度都达不到,这样的官员表态,难怪会有宁走阎王殿,不走东阿县的说法。

说实话,这节目曝光的诸多问题,基层人员政策吃不透,乡下村里的各种乱象,映射出很多严重渎职行为,很多问题涉嫌违法犯罪。

但是看了这么多期,除了拿下了一个青岛的矿坑村支书,枣庄政务大厅玩手机的公益性岗位,被问责的官员几乎没有!


山东崛起,任重道远。

还不如别做这期节目,我们还不知道这些人有多么废物,简直是自己打自己脸。





时隔两年,被拉回来,添两句话。


前面说社区法律顾问数据造假,很多人质疑我,我非常理解他们说的是什么情况,但我依然坚持,社区法律顾问数据假的不能更离谱!

山东正在搞轰轰烈烈的优化营商环境,举个国务院提倡的“好差评”的栗子。

可以说,好差评已经彻底沦为相关单位领导的一项考核政绩,数据严重失实。

从省到市只要好差评数据量,而这些数据九成以上是工作人员录入的假信息,真正客户评价的“好差评”占不到一成,而且单位不放心群众评价,虽然要求主动引导,但是基本是工作人员自己评价。

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对考核数量一刀切,不管辖区太小,社会事务量和审批权限的多少,统一标准纳入考核。为此,小县区开始造假,一些单位专门安排几个人每天录入几百条假信息。通报出来,小县区一月几万条评价数据,大县区一看,这还了得,也赶紧造假,最多的县区一个月录入90多万条好差评,好家伙,他们全县也就一百万人口,一个月录入上百万条,还没有一条差评。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知道造假,却把这种造假变成了自身权力,他说有多少假的就是有多少假的,某县每月造假五万条,每月通报都认可,到了年底通报,硬是给砍掉了三十万,有效数据十几万条。追问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数据哪里去了,说数据审核有水分。

对此,体制内有领导是这么解释的,我们的客户信息是真实的,都是客户的信息,不是造假,这个解释就是评论区很多人跟我争社区法律顾问数据真实性的逻辑。

只是在我看来,只要评价不是群众评价的,那就是假的。

政府单位人员的思维就是假里面只要有一点真,那就是真,我的理解是,只要真里面掺了一点假,那就是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山东电视台的《问政山东》这个节目。我得说,这玩意儿挺有意思,也挺实在,但也得辩证地看。先说说这节目的“好”在哪儿。《问政山东》最直观的亮点,就是它真的能让老百姓的“声音”被听到,而且是直接送到那些“管事儿”的人耳朵里。你想啊,平时咱们遇到个啥事儿,可能得层层上报,写信、打电话、跑.............
  • 回答
    胡雨萱写给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吕芃的公开信,确实在媒体和公众中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事情的背景是什么?胡雨萱,作为山东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这次被解聘,而她选择用公开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这本身就传递了一个信号:她认为事情的经过或者处理方式,.............
  • 回答
    济南“云菜市”火了,这个近场电商到底有何魔力?最近,山东济南的社区小店“云菜市”火了。一时间,关于它的讨论在网上铺天盖地,尤其“近场电商”这个概念更是频繁出现,让不少人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它凭啥能让一个社区小店一夜爆火?要理解“云菜市”的走红,我们得先聊聊它所处的这个模式——近场电商。 .............
  • 回答
    电商平台上的“山寨货”问题,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顽疾。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新的爆料,新的讨论出现。而电商大佬们对此的回应,往往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怎么看待他们这些回应呢?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1. “形式主义”的姿态:标准流程的表述很多时候,电商大佬们的回应,会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比如.............
  • 回答
    山东平邑一家六口除夕夜灭门惨案,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悲痛的事件。这起案件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毁灭,更触及了社会多重敏感的神经。要全面看待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深入探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案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开报道梳理):根据媒体的报道,事件发生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某村庄。除夕夜.............
  • 回答
    山东政协推出的干部职工子女照看班是一个旨在解决年轻干部职工面临的“育儿难”问题的社会化服务举措。要全面看待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积极意义、潜在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积极意义:1. 缓解工作与家庭压力: 这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许多年轻的干部职工面临着工作职责重、加班多的现.............
  • 回答
    如何看待山东菏泽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会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山东菏泽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 这一政策,无疑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期中一个重要的信号和举措。要全面看待这一政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出台的背景、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一、 出台背景:为何菏泽会.............
  • 回答
    山东拉面哥(本名程国强)十几年坚持一碗拉面卖三块钱不涨价的行为,无疑在当下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要理解这种行为的背后逻辑和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拉面哥行为的现象性解读: “不涨价”的稀缺性: 在物价飞涨的年代,十年如一日坚守三块钱的售价,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
  • 回答
    苟晶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公平事件,其影响深远,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高考公平性的广泛讨论。 对于山东两次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农家女苟晶事件,以及最终调查结果称“第二次高考不存在冒名顶替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梳理)1. 第一次冒名顶替(1997年): .............
  • 回答
    这件事很有趣,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位新郎的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1. 新郎的出发点和行为动机: 对妻子的爱和保护: 最直接的动机是对新娘和婚礼队伍的安全考虑。在冬季下雪或结冰的天气里,路面湿滑是司空见惯的,他担心新娘在前往婚礼现场或回家的路上发生意外,所以想尽力保证路面.............
  • 回答
    关于山东枣庄一位67岁女性自然受孕并产女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案例。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意义和影响。1. 生理学角度:打破常规的罕见案例 高龄生育的难度: 一般来说,女性的生育能力在35岁以后会显著下降,40岁以后更是大幅降低,自然受孕的几率变.............
  • 回答
    山东辱母案,也被称为“于欢刺死辱母者案”,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案件本身和随后的舆论发酵,都呈现出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对于所谓的“反转”,需要结合案件的细节、法律的适用以及舆论的影响来理解。案件回溯与核心争议点:首先,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案件的起因和经过: 起因: 2016年4月1.............
  • 回答
    关于山东高利贷黑社会人员当儿子面凌辱其母,其中1人被儿子刺死一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事件,涉及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挣扎。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与细节猜测(基于报道的可能情况): 高利贷的性质: 事件的起因很可能是受害者家庭因某种原因未能按时偿还高.............
  • 回答
    “山东疫苗案”未冷藏疫苗流入24省事件,无疑是中国近年来最为触目惊心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之一,它不仅暴露了疫苗流通环节的巨大漏洞,更严重损害了公众对国家疫苗管理体系的信任。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山东疫苗案”的起源: 2016年初,山东济南警方破.............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挺让人感慨的。一个护士,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辛劳工作之后,凌晨下班,匆匆赶回家里,第一件事居然是化妆,为了赶上自己的婚礼。这画面感十足,也足够让人心疼和思考。首先,我们得为这位护士的付出和坚持点赞。护士这个职业,加班加点是常态,尤其是在特殊时期,那更是连轴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可想而.............
  • 回答
    齐河县纪委常委在东莞办案期间遇刺,这一事件不仅令人震惊,更折射出当前反腐工作面临的复杂局面和潜在风险。这绝非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其背后可能牵扯到更深层次的权力较量与利益纠葛。事件本身的回响首先,我们必须正视事件的残酷性。一名基层纪委干部,在执行公务、查办案件的过程中遭遇不测,这是对法律的公然挑战,是.............
  • 回答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威海古寨大润发发生顾客排队打架事件,这绝对是一件让人感到痛心和费解的事情。我从小在威海长大,对大润发这个超市也算是熟悉得很,以前在那里购物,印象中大家都是规规矩矩的,很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的发生,背后可能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也折射出一些社会情绪的暗流。.............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挺糟心的。山东科技大学两位女生把男生抓伤,这事儿本身就挺触动人的,毕竟大学校园应该是文明和谐的地方,出现这种事儿,肯定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说说这件事的性质。无论怎么说,暴力行为都不该被提倡,尤其是在校园这种教书育人的地方。两位女生对男生进行抓挠,这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沟通范畴,属于肢体.............
  • 回答
    这件事情一出,舆论的讨论热度可以说是爆炸式的。山东那位考生顶替上大学的事儿,一下子就把多少年积压的一些关于教育公平、身份信任、权力滥用等等的社会情绪都点燃了。当事人出面回应,说全是“舅妈办理”,而且“舅妈已去世”,这说法一出来,感觉就像是给本就复杂的事件又添了一把“迷雾”。首先,这件事本身触及了大家.............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山东成年公民疑似被亲属雇佣“假警察”强制送往戒网瘾机构,并可能遭受非法拘禁和强制“医疗”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严重且令人担忧的问题。这样的行为如果属实,不仅违反了法律,更侵犯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尊严。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定性与法律定性: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