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这个词就狠灵性,所谓自称,一般都是没有他人辅证的自我认可,多少有点夸大独裁和不太偏中性和褒义的情感色彩。
以文中行文的逻辑来看,更像是自说自话的呓语。
看完我就不禁感慨,知乎还是有高人的,三句话让我听了三句话,哦不是,一句话就不露痕迹地把自己骂了一遍,牺牲了自己团结了大家,很明显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撸老师的雄文当场看得我热血沸腾虎躯一震,仿佛当年曹操看见陈琳的檄文武则天读到“且看今日之域中是谁家之天下”,惜才之感勃然而发,我想在这方面能和撸老师分庭抗礼的恐怕也只有产品经理出身但却因为“数据搬运”而出名,每次都能贴出受众最喜欢数据的那位博主。
一时瑜亮,高山景行。
小小的知乎竟然能同时拥有卧龙凤雏,确实是奇迹了。
幸甚至哉!以此录事。
全球 iPhone 营收(3.27-6.26):
iPhone 销售额相比同期增长 49%, 考虑到去年同期 SE 出货量更大拉低了设备均价, 但是 Canalys 的 YoY 增长率只有 1%, 就算 3.26-6.26 和 Canalys 的统计窗口差了几天, 但是也完全无法解释两个巨大的数字差.
另外一个离谱的就是 Canalys 的大中华区统计数字, Apple 的 YoY 仅 2%, 但是财报显示大中华区销售额 YoY 为 58%, 这个数字比 iPhone 的销售额的增长还要高, 就算考虑到销售额和销量之间存在一个均价系数, 且统计窗口存在接近一个月的差距, 但是无法解释两个悬殊的数据.
小米这种不计数据可靠性的 Market Campaign 实际上是在消耗自己的品牌形象. 如果夸自己的销量增长是来自自己的数据那倒是可以理解, 但是 CEO 化身 KOL 去引用第三方「国际知名数据公司」去给自己贴金「全球销量第二」, 却对数据中存在的潜在瑕疵不提出任何疑问, 实在是不负责任.
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分析者错误引用了「消费者 12 Pro 和 12 Pro Max 反应强烈, 供不应求」, 实际上这是指 2021Q1(包含 12PM 发售)那段时间的情况, 可以认为那段时间的购买用户都是以首发忠实用户为主, 而不应该把这种短期情况作为 2021Q2 Q3 拉高平均售价的原因. 后续的持续销量主要还是来自 iPhone 12 贡献.
当然说到销售均价, 这可能是小米既自豪但又无奈的地方. 三星在中国遭遇了销售滑铁卢, 但是仍旧位居全球销量宝座, 单从一个维度去理解这些数字拿去宣传是武断的. 更不能有「销量高->品牌好->产品好」这样的逻辑.
顺带一提 IDC 的大中华区数字已经修正了, YoY 29.2%, 和前面的 2% 差了海了去了.
更重要的是, 原来 IDC 给的数据就有 17.2%, 这还是往高了修正, Canalys 的 2% 实在是难以让人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