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自研芯片?

回答
小米自研芯片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总会激起几圈涟漪。要说怎么看,我觉着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

首先,这事儿的“为什么”:为啥非得自己搞芯片?

最直接的答案就是“自主可控”。 咱们都知道,手机这玩意儿,心脏是那颗 SoC(System on Chip),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芯片。这颗芯片决定了手机的性能、功耗、功能,乃至成本。以前,小米手机主要依赖高通、联发科等外部供应商的芯片。这有个啥问题呢?

命门被人攥着: 就像你吃饭得靠别人给你喂,关键时候,别人不喂你,你就得饿着。手机厂商也是一样,芯片供应一旦出现问题,无论是断供还是价格飞涨,都会直接影响生产和销售。尤其是在国际形势复杂、贸易摩擦加剧的当下,这种依赖性风险就更突显了。
成本控制受限: 芯片是手机成本里的大头。如果你自己能设计出性能不错、成本可控的芯片,那在定价上就有更大的自主权,也更能提高利润空间。
差异化竞争难: 虽然品牌之间的合作很紧密,但长期依赖外部芯片,大家用的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心脏”,要想做出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独一无二的体验,难度会增加。自己设计芯片,可以根据自家产品的定位和用户需求,量身打造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所以,小米搞自研芯片,就是想把自己的“命门”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不被人卡脖子,同时也能在成本和差异化上玩出花样。

其次,小米自研芯片的“怎么做”:从苏枋到澎湃,这一路走来不容易。

小米做芯片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想法。早在 2014 年,小米就成立了“松果科技”(就是后来我们知道的“澎湃芯”)来研发芯片。最早的成果是 澎湃 S1,用在了小米 5C 上。这颗芯片虽然在当年算是个不错的尝试,性能也过得去,但距离顶级旗舰芯片还有一段距离。而且,它也是小米在芯片这条路上遇到的“敲门砖”,学费没少交。

之后,澎湃芯片的步伐似乎慢了下来,大家也有点议论,是不是这个方向走不下去了?直到 2021 年底,小米突然发布了 澎湃 C1,这颗芯片不是 SoC,而是一个ISP(图像信号处理器)。用在小米 MIX 4 上。ISP 主要负责图像处理,能提升拍照效果。这个操作有点像“退一步海阔天空”,先从一些细分领域入手,积累经验和技术,再慢慢往更复杂的 SoC 方向攻坚。

紧接着,2022 年,小米又发布了 澎湃 G1,这是一颗电源管理芯片,用在小米 12 系列上。电源管理芯片虽然不像 SoC 那么光鲜,但对于手机的续航和功耗至关重要。

这两颗芯片的发布,表明小米并没有放弃自研芯片,而是在“以点带面”的策略下,逐步攻克各个技术难关。从一颗完整的 SoC 到分解成 ISP、电源管理等单元,这条路更务实,也更能显示出小米在技术上的积累和决心。

第三,怎么评价小米自研芯片的“成效”和“前景”: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方面:

手机市场的庞大需求: 只要小米手机卖得好,就有源源不断的需求支撑其芯片研发投入。
技术积累的逐步深化: 尽管有过起伏,但小米在芯片设计、IP 授权、流片制造等环节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生态建设的协同效应: 小米不只做手机,还有IoT设备、智能家居等产品线,这些都能为自研芯片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测试平台。比如,在IoT设备上应用自研的低功耗芯片,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 中国政府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无疑为小米的自研芯片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挑战方面,那可真不少:

技术门槛极高: 芯片设计是集成电路领域最尖端的技术之一,涉及物理、化学、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和顶尖的研发人才。不是简单组装就能做出来的。
研发周期长、风险大: 从立项到一颗可用的芯片诞生,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期间的研发成本、试错成本都非常高。而且,一旦研发失败,损失也是巨大的。
与巨头竞争激烈: 高通、联发科、苹果、三星等公司在芯片领域深耕多年,技术积累、产业链协同、市场份额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小米想要追赶,甚至超越,难度可想而知。
制造工艺的依赖: 芯片设计出来后,还需要通过代工厂(如台积电、中芯国际)进行制造。制造工艺的先进性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和功耗。小米在制造环节相对缺乏直接控制力。
生态伙伴的接受度: 即使小米设计出了性能优异的芯片,也需要获得其他手机厂商的认可和采用,才能真正形成规模效应。

总的来说,小米自研芯片这盘棋,下得是稳健而长远的。

它不像那些“PPT造芯”的公司那样浮夸,而是踏踏实实地从细分领域切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攻克技术难关。澎湃 C1 和 G1 的出现,与其说是成绩,不如说是阶段性的成果,是未来更宏伟目标(比如自主设计的 SoC)的基石。

我个人比较看好小米在自研芯片这条路上继续投入。原因有几个:

1. 有战略定力: 在当前这个对“芯”需求愈发迫切的时代,小米没有放弃,说明这不仅仅是一个短期项目,而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
2. 有学习和迭代能力: 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能够做到今天的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学习和迭代能力很强。从早期手机的“堆料”到如今注重体验和生态,这种能力会应用到芯片研发上。
3. 能形成生态壁垒: 如果小米能够做出有竞争力的自研芯片,尤其是 SoC,那将是其手机产品最强的差异化武器,也能进一步巩固其在 IoT 生态中的地位。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因为芯片这条路,真的太难了。它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更需要运气。未来小米的澎湃系列能否真正担起大旗,能不能在性能、功耗和成本上与业界巨头掰手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至少,小米正在努力,而且是以一种相对务实、有步骤的方式在前进。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就好像一个马拉松选手,我们不能只看他冲刺的瞬间,更要看他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坚持。小米做芯片,也是在进行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技术马拉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乐见所有行业发展自己的芯片,尤其是有电子、电机、机械、控制需求的产业,必需立即计划未來十到三十年如何应用半导体材料。

小米拥有市场和研发能力,早日加入自研芯片,方向正确,持续努力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自研芯片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总会激起几圈涟漪。要说怎么看,我觉着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这事儿的“为什么”:为啥非得自己搞芯片?最直接的答案就是“自主可控”。 咱们都知道,手机这玩意儿,心脏是那颗 SoC(System on Chip),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芯片。这颗.............
  • 回答
    3 月 29 日,小米将迎来一场特别的发布会,因为他们预告将发布新款自研芯片。这消息一出,立刻在科技圈引起了不小的涟漪,大家都在猜测,这次的小米,是不是真的要“硬核”到底了?已知信息:一点点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关于这款神秘的新芯片,小米官方确实透露得不多,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目前已知的零星信息,加上一.............
  • 回答
    小米“环形冷泵散热系统”:一探究竟,这背后的黑科技究竟有多“燃”?最近,小米在手机散热领域又祭出了大招——“环形冷泵散热系统”。作为一名对科技产品充满好奇的消费者,我当然不能错过这个了解的机会。这名字一听就透着一股子“硬核”,到底是什么样的黑科技让它如此与众不同?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 告别“煮.............
  • 回答
    这事儿吧,我看到的时候也觉得挺挺劲爆的。一个自媒体叫“午夜城醉”,之前好像也挺活跃的,结果呢,就因为那句“小米贿赂军队”给惹上了大麻烦,最后不但名誉扫地,还得掏钱赔偿小米科技8.1万元。这事儿说起来,有几个点挺值得琢磨的。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离谱。小米公司,咱们都知道,是做手机、做智能家居的,全球销.............
  • 回答
    “财经无忌”这篇关于小米的长文,确实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引发了大家对小米过去发展模式、当下挑战以及未来方向的诸多讨论。作为一名关注科技和财经领域的观察者,我觉得这篇分析还是相当有看点的,也确实触及了一些小米身上比较核心的问题。首先,从文章的整体基调来看,“财经无忌”并没有一股脑地捧或者贬,而是.............
  • 回答
    印度花费巨资购买的25亿卢比(约合3000万美元)国产呼吸机,如今却陷入了严重的质量危机,大量机器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故障,很多甚至只运行一两个小时就报废。这无疑给本就面临严峻疫情挑战的印度医疗系统带来了新的打击,也暴露了其在公共采购和制造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问题的严重性与潜在影响首先,这.............
  • 回答
    特斯拉起诉千万粉丝博主“小刚学长”这事儿,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琢磨的。毕竟一个超级大品牌对上一个拥有庞大影响力的个人,这本身就有点“巨头与意见领袖”的对决意味。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因,还是围绕着车评。大家也知道,现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买车前,除了官.............
  • 回答
    看到您对2017年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五胡乱华”的描述很感兴趣,并且还提到了微博上的图片。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历史事件的表述方式往往会影响我们对过去的认知。新版教科书对“五胡乱华”的描述,相较于以往,在几个方面可能有所调整和深化: 更注重多元视角和民族融合的视角: .............
  • 回答
    西安4位退休老人管理小区,物业费每年有结余,这种模式在当前的社区管理中是一种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象。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种模式的优劣,并探讨其是否值得推广。一、 现象分析:4位退休老人管理小区,物业费每年有结余这个现象本身就传递了几个重要的信息:1. 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 退休老人通常.............
  • 回答
    小米史上最大规模的员工激励方案,涉及4931人获得1.749亿股激励,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看待。一、 激励规模的“史上最大”意味着什么? 对员工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 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直接表明小米管理层对员工价值的高度认可。过去,公司可能更侧重于现金奖励或小范围.............
  • 回答
    如何看待小米“不能胜任工作”辞退员工终审败诉?从法律角度看这个辞退理由有哪些不当之处?小米公司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辞退员工并最终在法院终审败诉,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结果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在实践中,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往往存在着较高的举证难度和严格的.............
  • 回答
    小米电视大师系列,尤其是初期定位“大师”的超高端产品,在上市后经历了数次大幅度的价格跳水,从最初的49999元一路降至29999元、19999元,甚至在一些促销活动中能看到接近10000元的低价。这种降价行为,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并且在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要深入理.............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分析小米于 9 月 27 日发布的 Civi 手机。由于您没有指明具体是哪一年发布的 Civi 手机,我将以近期(假设为 2023 年)发布的小米 Civi 系列新机为基础,并结合小米 Civi 系列过往的特点,为您详细解读其亮点与不足。小米 Civi 系列定位回顾:首先,理解小米.............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称雷军开创了996工作制,后被其他公司效仿”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以形成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看法。这涉及到对历史事实的考证、对“996”概念的理解、对小米企业文化以及雷军个人角色的认知,以及对这种现象背后更深层社会经济因素的探讨。一、 历史事实的考证与“996”概念的.............
  • 回答
    小米显示器挂灯上线,众筹价 169 元:一场“价格屠夫”的降维打击还是创新之举?小米显示器挂灯(官方命名为“小米带鱼屏挂灯”)的上线,无疑再次搅动了显示器配件市场。仅 169 元的众筹价,与市面上动辄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高端显示器挂灯相比,显得异常激进。这让人不禁要问:小米这次是凭借强大的供应链和.............
  • 回答
    小米高管将第三季度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归结于 iPhone 13 的强势表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宏观市场背景与竞争格局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长放缓,进入一个相对饱和的阶段。在这种环境下,任何一个厂商的市场份额变化.............
  • 回答
    小米 MIX 4 在双十一期间价格大幅跳水,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就像解构一个多层蛋糕一样,层层递进。一、 产品定位与市场表现的滞后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小米 MIX 系列的定位。小米 MIX 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小米用来展示前沿技术和创.............
  • 回答
    如何看待小米MIX 4仍使用USB 2.0?USB 3.0对手机来说是否可有可无?小米MIX 4作为一款定位高端、代表小米技术实力和创新方向的旗舰机型,在发布之初,其仍然使用USB 2.0接口这一细节,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探讨USB 3.0对手机的.............
  • 回答
    “未来得吊丝者得天下”这句来自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的经典语录,经由小米集团市场部总经理王嵋在某些场合引用和强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深刻,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理解“吊丝”的内涵和小米的语境: “吊丝”的演变: 最初,“吊丝”是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带有自嘲和底层劳动人.............
  • 回答
    小米手机自2010年成立以来,经历了惊人的快速发展,从一个“互联网手机”的初创品牌,迅速成长为全球顶尖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如今,小米手机在全球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内部和外部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要详细看待小米手机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市场表现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