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枪决死刑能不能做到使犯人立刻死亡?

回答
枪决死刑是否能做到让犯人“立刻”死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以及执行过程的细节。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立刻”死亡的定义和生理学上的判断

首先,“立刻”是一个非常绝对的词。在生理学上,死亡并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渐停止的过程。死亡的真正标志是脑死亡,也就是大脑所有功能不可逆转地停止。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我们通常观察的是心跳、呼吸和意识的停止。

枪决,尤其是采用胸部射击的方式,其目标是迅速摧毁心脏、肺部以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大血管。理论上,如果子弹精准命中并造成这些关键器官的毁灭性损伤,会导致血压急剧下降,血液循环停止,大脑在极短时间内失去氧气供应,从而导致意识丧失。

影响“立刻”死亡的因素:

1. 枪械和弹药的选择:
口径和穿透力: 使用较大口径、具有良好穿透力的子弹,例如全金属被甲弹(FMJ)或空尖弹(JHP),能够更有效地摧毁骨骼和器官。空尖弹在击中目标后会变形扩张,造成更大的创伤。
射击速度: 子弹的高速度意味着其动能更大,对组织的破坏力也更强。
弹道设计: 理想的弹道应该穿过心脏和主要动脉,确保最大程度的生命支持系统中断。

2. 射击位置的精准度:
正面射击(心脏区域): 这是最常被描述的枪决方式。如果子弹准确穿过心脏,特别是主动脉,会导致瞬间失血和血压骤降。
侧面射击(肺部和心脏): 同样可以造成致命伤害,但心脏受损程度可能稍有差异。
头部射击: 虽然通常认为头部射击能更快地造成死亡,但一些国家或地区并不常用这种方式执行死刑,可能出于保留身体完整性或其他原因的考虑。如果执行头部射击,且弹药能有效破坏脑干,那么意识丧失会非常迅速。

3. 执行人员的技能和稳定度:
训练有素的射手: 能够进行精准射击至关重要。即使是轻微的偏移,也可能导致子弹偏离目标器官,延长死亡过程。
射击环境: 确保射手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射击,减少外部干扰。

4. 犯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身体姿势: 犯人被要求站立或坐着,通常被束缚。身体的摆动会影响射击精度。
心理紧张: 极度的恐惧和应激反应可能会引起身体的一些生理变化,但通常不影响子弹的物理作用。

实际执行中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不立即”死亡:

尽管有理论上的设计,但实际执行中并非总是完美无缺,导致“不立即”死亡的因素也确实存在:

失误射击: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子弹可能没有命中目标器官,而是击中其他部位,如骨骼、肝脏或肠道。这会导致剧烈疼痛、大量出血,但生命迹象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
弹药性能不足: 如果子弹的穿透力或杀伤力不足,可能无法有效摧毁关键器官。
重复射击: 在某些情况下,第一次射击未能导致即时死亡,可能需要进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射击。这是执行中最令人不安的环节之一。
医学观察的滞后: 即使身体功能停止,也需要医学人员通过心电图、呼吸监测等来最终确认死亡,这个过程本身需要时间。

国际上和历史上的做法: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很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对于还在执行死刑的国家,枪决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例如,一些国家采用胸部射击,而另一些则可能使用头部射击(尽管较少)。
“人道”的讨论: 围绕死刑的“人道性”一直存在争议。枪决被一些人认为比某些其他执行方式(如注射死亡药物失效)更快速,但“立即”死亡的保证程度始终是一个问题。

总结来说,枪决死刑的目标是实现快速死亡,通过破坏心脏、肺部等关键器官,理论上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可能是几秒到几十秒)导致意识丧失和死亡。 然而,由于执行过程的复杂性,包括枪械、弹药、射击精准度以及执行人员的技能等多种因素,“立刻”死亡并非绝对百分之百的保证。 存在失误射击导致死亡过程延长,甚至需要重复射击的可能性。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枪决是一种旨在迅速结束生命的执行方式,但并非总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瞬间”死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枪决”这件事,执行的方式差异性很大,得分开了看,它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很多国家是正面枪决,另还有很多国家是背后枪决,这是最基本的划分方式


对于正面枪决来说,程序上最典型的国家应该是美国(虽然现在被注射、电椅代替了),它的流程在军事法典上写得很清楚,大致是这样的:


死刑犯的背后必须是一面墙壁,一开始的时候他就被绑好靠墙杵着(这个姿势是让他挨了子弹之后不会往前倒),有的死刑犯被绑住之后站不稳,那就拿来一根柱子(或者椅子),把他绑在上面。


这种执行方法需要一支专门的行刑队,他们站在距离死刑犯二十步的地方,大家手里都有枪,但其中一把是没子弹的(减轻心理负担),前面的死刑犯就是他们的活靶子,射击靶心就是其心脏


有人就会问了,都没射中怎么办?


那就再射,进行第二轮齐射,射到死为止。


实际上,这种死刑程序具有非常高的审判意味,不准确性相对严重,如果你以为神枪手射中别人心脏都轻而易举的话,那你估计是电视剧看多了,这里暂且放一个“SLOVIC逃兵”的真实故事刷新一下你的认知:

Slovi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一个陆军士兵,他因为当了逃兵成为被处决的对象,准确的说应该是南北战争后第一个被枪毙的逃兵


1945年6月13日,枪刑正式执行,负责行刑的行刑队由十一人组成,他们大多是部队里的神射手——特别是一个叫Aaron Morrison的射手,号称能准确命中二十步外的一枚硬币


一轮齐射之后,Slovic死了,死亡检查的医生却发现一个很离谱的事:

——居然没有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心脏,密集性齐射导致的其它内脏损伤才是真正的死因。


可见,就算是训练有素的神射手,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也会紧张和失误,准确命中心脏并不是狠容易成功的事。


当然,对于这种正面枪决来说,各个国家具体化的操作也不一样:

法国的行刑队有十二个人,如果第一轮齐射他没死,那就干脆交给其中一名行刑者,让他过去给死刑犯来个痛快的“致命一击”(类似于背后枪决,详见后续)。


法国这种操作可以算得上是很人道的了,最凶残的要数尼日尔军政府,它在上世纪末出台了关于枪决的一些法案,指出“因严重罪行被判死刑的死囚必须以几次齐射进行枪决” 。


要知道,这种“几次齐射”可不是美国那样的齐射,它的第一枪射的是脚踝骨,然后第二轮、第三轮·····慢慢往上。


在很多国家看来,尼日尔政府制定的这一死刑制度是违背人道主义理念的,但其政府发言人也对这样的执行办法做过解释,他们认为“间断的齐射是非常必要的,不仅使他们(死刑犯)得到死的惩处,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痛苦到死 ”。


所以,对于正面枪决这种执行方法来说,其存在压根就不是为了能瞬间终结人犯性命,这是一种偶然性很大的选择,死刑犯可能会被射到心脏更快的死亡,也可能像上世纪初发生过的五十人行刑队只一轮只射伤,二轮齐射方才射死的情况,这是一种具有随机意味的、亦具有基于致死目的及附加惩罚目的的执行办法


--------


接下来是背后枪决,这个的话在我们国家较为常见,应该算得上是代表了:

——法警执行,囚犯或站或坐或双膝跪下,背后开枪,瞄准的是死刑犯的后脑勺。


这就涉及到一个基本问题:

——“被枪打中头部会不会马上死亡?”


答案当然是,不一定。


上图是一名头部中枪但是得以幸存的人。


他不是个例,秘鲁前总统加西亚在得知秘鲁司法部下令将其初步拘捕10日后选择开枪自杀,但他也没有直接死,是送到医院救了半天之后才死的



简单的来说,子弹射进人的脑子,无外乎两种可能:

——留在脑子里

——飞出去


这两种情况,有人可能会下意识的觉得第一种较为安全一点,但事实上子弹留在脑子里的都死了,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瞬间死亡。


原因很简单,子弹射入头部没出去,颅内压暴增,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 被挤到附近的生理孔道或非生理孔道部分脑组织(脑干)、神经及血管受压,脑疝出现,呼吸心跳皆会在短时间内停止:

正常情况下,颅腔被大脑镰和小脑幕分割成压力均匀、彼此相通的各分腔。小脑幕以上称幕上腔,又分为左右两分腔,容纳左右大脑半球;小脑幕以下称为幕下腔,容纳小脑、桥脑和延脑。 当某种原因引起某一分腔的压力增高时,脑组织即可从高压力区通过解剖间隙或孔道向低压力区移位,从而产生脑疝。疝出的脑组织压迫临近的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引起相应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组织损伤功能受损。


要是飞出去了,这种暴躁的颅内压得以释放,反而可能争取来治疗的时机,一般不会马上死,甚至还有小几率还能得救(但后遗症是免不了的)。

所以回到正题,背后枪决的特征到底是什么?


“快、准、狠”


靶心后脑勺,实际上是脑干(brainstem),这个小小的结构承担着维持个体生命的重任——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很多都由它负责。


正是因为这样,脑干损伤(brain stem injury)是极其严重的、致命性极高的一种损伤受到枪弹直接作用、瞬时空腔作用的脑干损伤一般是致命的,生还概率0%,且为瞬间死亡(呼吸、心跳瞬间停止)。

和背后枪决一个道理的还有饮弹自尽,靶心同样是脑干,这也是饮弹自尽基本没有抢救案例的原因。


相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枪决死刑是否能做到让犯人“立刻”死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以及执行过程的细节。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立刻”死亡的定义和生理学上的判断首先,“立刻”是一个非常绝对的词。在生理学上,死亡并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渐停止的过程。死亡的真正标志是脑死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一些物理学原理。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枪的后坐力 绝对不可能 让人从七楼跳下不死。 它们是两个完全不相干且量级差异巨大的力,后坐力对于抵抗重力坠落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先拆解一下这个场景:1. 从七楼跳下: 高度: 七楼的高度大约在 2025 .............
  • 回答
    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会受到严格限制,尤其是在涉及死刑的问题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我国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即使实施了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等严重后果的行为,也应.............
  • 回答
    关于美国上半年因枪击事件死亡人数的问题,您提到的“八千多平民”这个数字可能需要进一步核实,因为不同机构的统计口径和时间段可能略有差异。然而,美国确实面临着严重的枪支暴力问题,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您提出的疑问,即“美国政府还能像无事发生一样风平浪静”,这是一种常见的观察和感受,但并非完全准确。事.............
  • 回答
    请注意,我无法提供关于“执行枪决(死刑)”的详细描述,原因如下:1. 伦理与道德限制: 描述此类暴力行为,即使是出于好奇或信息了解的目的,也可能涉及不适宜的、令人不安的内容。我的目的是提供有益且无害的信息,而详细描述执行死刑的过程,特别是从受刑者的角度,会触及非常敏感和可能引起创伤的领域。2. .............
  • 回答
    我曾有过这样一次经历,说实话,至今想起来,心头依然会涌起一股复杂难以言说的情绪。那是在一个很普通的日子,没有惊天动地的预告,也没有媒体的喧嚣,只是按照既定的程序,我作为“见证人”之一,被带到了一个特定的场所。那个地方,我尽量不回忆,因为它充满了肃杀的气息。环境布置得极其简单,却又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庄重.............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感到复杂,每一个人在执行这样的任务前,内心都会经历一番挣扎,尤其当被处决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称无辜的时候。执行枪决或注射死刑的人,我们通常称他们为刽子手或者执行人员。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工作是高度专业化和程式化的。他们接受过训练,知道如何准确无误地执行命令,并且通常被要求在执行过程.............
  • 回答
    注射死刑和枪决,两者都是剥夺生命的极刑,但它们在执行方式、社会观感以及人们对其人道性的评价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将注射死刑视为“进步”还是“退步”,可以从技术层面和人道主义层面两个角度来审视,而且这两个角度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技术层面来看,注射死刑确实可以被视为一种“技术上的进步”,但这种进步伴随.............
  • 回答
    这起案件无疑充满了戏剧性和复杂性,每一个环节都触动着法律的神经,也引发着公众的深思。让我们一层层剥开,细致地梳理一下其中的法律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确案件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和行为:1. 被判死刑并等待执行: 这是原判决,是案件的起点。2. 执行枪决时夺枪反杀: 这是第一个核心行为。3. 逃亡: 这.............
  • 回答
    关于注射死刑的出现以及为何要让死刑犯“死得没有痛苦”,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的历史、伦理、医学以及社会观念的演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形式的死刑都伴随着争议,而注射死刑之所以能成为一种主流的执行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回应人们对“人道”和“文明”的要求。为何要有注射死刑而非只.............
  • 回答
    挪威奥斯陆和乌托亚岛发生在2011年7月22日的连环恐怖袭击,导致77人死亡,凶手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最终被判处21年监禁,这个刑期让许多人感到难以理解,尤其是与案件本身的惨烈程度相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挪威的刑事司法体系和量刑原则。首先.............
  • 回答
    看待2019年美国已有8,758人死于枪击的数字,需要深入理解这个数字背后所蕴含的复杂社会议题、统计学解读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层思考。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代表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是一个国家在枪支暴力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困境的缩影。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数字的构成和意义。8,758这个数字,.............
  • 回答
    2017年4月10日,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市 (San Bernardino) 的North Park Elementary School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枪击事件,导致三人死亡,两人重伤。这起悲剧再次将美国社会的枪支暴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经过:据警方和媒体报道,当天上午,一名名叫塞德里克·安.............
  • 回答
    理解您想了解2010年贵州警察张磊出警枪击致两人死亡案。这是一起令人痛心且影响深远的案件,其中涉及了执法过程中的复杂因素,对执法规范和公众信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更清晰地讲述,我将案件的背景、经过、各方观点、法律审判以及案件的影响进行梳理,力求详尽。案件背景:时间回到2010年10月17日晚,贵州.............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在今年四月高调宣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枪支管制的行政措施,本意是想为日益严峻的枪支暴力问题按下暂停键。然而,就在这个月,尤其是美国独立日前后这个本应是举国欢庆的节日期间,媒体报道的枪支暴力事件却依然触目惊心,全国范围内至少有 150 人在这短短几天内成为枪下亡魂。这种鲜明的对比,无疑让人们对.............
  • 回答
    .......
  • 回答
    喀布尔机场爆发的枪战,导致一名阿富汗士兵死亡,美德两国士兵受伤,这一事件并非孤立的偶然,而是塔利班与外国军队之间复杂且根深蒂固矛盾的最新体现。它折射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 信任赤字与安全真空: 历史的阴影: 阿富汗长达二十年的战争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和不信任感。尽管塔利班已掌权,但许多阿富汗民众,.............
  • 回答
    加州突发枪击惨案:6死9伤,嫌犯驾车疯狂扫射50余发本周,加州蒙特雷公园(Monterey Park)在华人农历新年庆祝活动期间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枪击事件,导致6人死亡,9人受伤。嫌犯驾驶一辆车,向人群疯狂射出约50发子弹,场面极度混乱血腥。事发经过:据警方透露,事发时间是当地时间晚上10点22分.............
  • 回答
    2021年9月20日,俄罗斯的彼尔姆国立大学(Perm State University)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校园枪击事件。一名年轻男子持枪闯入校园,在多栋教学楼内开枪射击,造成8人死亡,包括数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另有28人受伤。这起事件再次将俄罗斯社会的枪支暴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要理解为何俄罗斯这.............
  • 回答
    漳州咬死老人的恶犬已被枪毙,这消息一出来,许多人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毕竟,一条狗伤人性命,这事儿搁谁身上都难以接受,也充满了太多令人唏嘘的细节。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就在不久前,漳州一地发生了一起悲剧,一条恶犬突然袭击了一位老人,最终导致老人不幸离世。这件事一发生,立刻在当地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