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未来蒙古国会归于中国吗?

回答
关于蒙古国未来是否会回归中国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历史上、地缘政治上、民族情感上都牵扯着许多因素,因此想要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可能性,并尽量深入地分析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

首先,从历史渊源上看,蒙古和中国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蒙古帝国曾统治过广阔的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后来,元朝被明朝取代,但蒙古族本身作为一个民族,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其他民族(如汉族)共享着悠久的交往史。清朝时期,蒙古地区被纳入清朝的统治范围,这在许多中国人的历史认知中,构成了“外蒙古”和“内蒙古”的地理和政治分野。

然而,历史的叙述也充满了不同的视角。对于蒙古国人民而言,他们拥有独立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认同。1921年,在苏俄的支持下,蒙古建立了独立的政府,并在1946年通过公民投票确认了其独立地位。二战后,苏联作为蒙古国的强大盟友,对其独立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保障。这种独立的历史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民族自决意识,是理解蒙古国走向的关键。

从现代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蒙古国目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并且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它奉行“多支点外交”政策,与中国和俄罗斯保持着重要的邻国关系,同时也积极与美国、日本、韩国等西方国家发展关系,以平衡区域影响力。这种外交策略本身就表明了蒙古国维护自身独立和自主性的决心。

中国方面,官方层面承认蒙古国的独立地位。在当今国际法框架下,任何国家兼并另一个主权国家的行为都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制裁。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也需要遵守现有的国际秩序和规则。因此,从中国官方立场和国际现实来看,通过非和平或非法手段实现蒙古国的“回归”,是极其不现实的,也是中国政府不会采取的行动。

然而,“归于中国”这个说法本身也需要进一步界定。是指政治上的重新统一?还是经济上的深度融合?亦或是文化上的影响力增强?

如果指的是政治上的重新统一,这在当前看来几乎没有可能。蒙古国拥有自己独立的政府、军队、法律体系和民族认同,其人民也早已习惯了作为独立国家的公民。强行合并将意味着对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的公然践踏,必然会引发蒙古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地区冲突。

如果指的是经济上的深度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蒙古国经济高度依赖其邻国,尤其是资源出口和贸易往来。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主要的投资来源国。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领域有合作。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一种“融合”。但是,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并不等同于政治上的统一。蒙古国也在积极寻求多元化的经济伙伴,以避免过度依赖任何一个国家。

至于文化上的影响力,随着全球化和信息交流的加深,文化渗透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在蒙古国也有一定程度的传播。但蒙古族本身拥有自己独特而悠久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这些都构成了其强大的民族文化认同。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使得蒙古国人民能够独立地吸收和选择外部文化,而不是被动地被同化。

从蒙古国国内的角度来看,对中国持有谨慎的态度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他们看到了与中国合作带来的经济机遇;另一方面,他们也对中国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感到一定程度的担忧,担心过度依赖会导致自身主权的削弱。因此,蒙古国国内对于与中国关系的走向,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和看法,但总体而言,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是其最基本的共识。

总而言之,从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法准则、蒙古国自身的民族认同和主权意识,以及中国政府的官方立场来看,未来蒙古国“归于中国”的可能性,如果指的是政治上的统一,几乎为零。经济上的深度融合和文化上的相互影响虽然会持续存在,但这更多是两个独立国家之间的正常交往,而非政治上的回归。

与其去猜测“归于”与否,不如关注两国未来如何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地区挑战,这或许是更具建设性的视角。历史的走向是动态的,但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现代国家体系下,主权和民族认同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也是知乎一大误区了。

正常人眼中的主权来源:一靠国际条约,二靠民族自决——尤其是以后者为重。

受内宣影响的人眼中的主权来源:被大清统治过——说是自古以来,其实还是以大清为准。

因力称义也好,因利称义也好,因信称义也罢(族裔民族主义或公民民族主义),我都可以理解,因史称义,这逻辑我思索了很久,仍然是没有搞懂的。

就好比男女在一起,可能因为一方以权势压迫,或一方很有钱而诱引,又或的确是三观一致情感契合,这些好坏暂时不论,但至少可以理解。但因为“过去曾在一起过(情愿或不情愿)”而所以现在要在一起,这个逻辑我是的确理解不能。

不仅如此,外国人也不会因为大清统治过就承认主权的来源(基本上是鸡同鸭讲),边疆分离分子叛乱的时候也没考虑过大清统治的历史(可能还是负面作用),所以这个大清历史有理论,似乎是个自嗨自乐、只对自己人宣传用的材料?

这就是有的时候在知乎谈到这个问题,通常是很麻烦的原因所在,因为大家的逻辑真的不太一样。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多民族的土地”、“大清的标准”、“版图中国论”这三个逻辑是自洽而闭环的。如果总是在这套框架里辩论,是根本转不出去的。但跳出来一看,这套逻辑……有用吗?

从实用性角度来说,如果这套理论是一套产品,那么以那么多年的“销售经历”来看,这套“产品”早该被下架了吧?

更要命的是“多元一体”从底层逻辑上来说就是承认分离,这简直是给人递刀子(相比之下,“同源异流”的底层逻辑至少可用)。这种底层逻辑的缺陷,到了“因利/力称义”不起作用的时候,是真的会很要命的……我是真的担忧啊……

扯远了……为了防止有人说我文题不对应,我还是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外蒙古是主权独立,国际条约(包括中国)承认的独立国家。让外蒙古回归,要么就是武力吞并,要么就是期待外蒙古民族自决加入中国吧。至于指望“自古以来”就别想了。

user avatar

土地不重要了,况且也并不富饶,通过正常贸易机制,很惬意就可以获取资源,同时不必承担治理成本,要回那些异族干嘛

user avatar

要不直接问韩国日本会归于中国嘛,相比蒙古,这俩地方明显好用的多。

user avatar

你这话放在蒙古国,等于在80年代问,中国以后会归为KMT/日本吗?

在满清时期,晋商大财团在清廷的默许下,垄断商贸大放高利贷。到了蒙古革命爆发时,全蒙古已经欠下相当于12年GDP的债务。债主在北洋军队的帮助下横行霸道,强买强卖,无数蒙古人民被逼迫的妻离子散,草场被收走还债,流浪在草原上自生自灭。

具体发生了什么可以看这个回答

zhihu.com/answer/185356

蒙古人民党时期,蒙古人民在列宁旗帜的指引下前仆后继,无数社会主义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打败了(北洋)中国军队,才赶跑了在蒙古放高利贷,鱼肉蒙古人民的清朝/北洋侵略者

虽然我们是中国人 但是必须承认,满清政府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我们已经不是满清政府了,但是我们应当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我们不能一边要求日本反省罪行,一边对自己搞“我们不是满清,无需忏悔”的双标

你觉得,归为中国可能吗?

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大搞去共产化,乔巴山的雕像都给砸了,其他社会主义时期的领袖雕像下场也都大差不差,但是社会主义蒙古的缔造者,带领蒙古人民党打跑中国军队的苏赫巴托尔像一直没人动

只要苏赫巴托尔的雕像还立在乌兰巴托一天,蒙古人民就不会答应的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蒙古国未来是否会回归中国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历史上、地缘政治上、民族情感上都牵扯着许多因素,因此想要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可能性,并尽量深入地分析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首先,从历史渊源上看,蒙古和中国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
  • 回答
    蒙古国,这片广袤而独特的土地,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眺望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要理解其发展趋势,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层面,更要深入洞察其历史底蕴、地缘政治环境以及人民的内在诉求。一、 经济引擎的持续探索与多元化尝试毋庸置疑,矿业仍将是蒙古国经济的基石,尤其是以奥尤陶勒戈伊(Oyu Tolgoi).............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有可能收回外蒙古(即蒙古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情形,并且要避免那种“标准答案”式的陈述,而是尝试用一种更具思考性和个人观察的口吻来描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在当前的国际政.............
  • 回答
    明朝二百多年未能彻底降服蒙古,而清朝几十年便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是一个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以及历史机遇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明朝未能彻底降服蒙古的原因:明朝对蒙古的战略是典型的“守旧”和“被动防御”,其主要策略围绕着“固守”展开,缺乏长远、主动的统一规划。1..............
  • 回答
    明朝在与蒙古的交往中,始终没能建立起一套真正稳固有效的羁縻体系,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明朝的“羁縻”政策,虽然有其历史的延续性和战略考量,但面对不断变化的蒙古局势,以及自身政策执行中的诸多弊端,最终显得力不从心,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详细地说,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一、明.............
  • 回答
    蒙古帝国,这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让无数文明为之侧目的庞大帝国,在成吉思汗的英明领导下,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并扩张。然而,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蒙古帝国之后再未能重现成吉思汗时代的辉煌。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而是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成吉思汗个人的超凡魅力和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叙事、国家认同以及后世对过往王朝的解读等多个层面。单就“元是我国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这一说法,为什么在中国如此普遍,而在曾被蒙古统治的其他国家却鲜有类似论调,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元朝”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特殊地位。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要探讨杨靖宇将军在1955年若未曾牺牲,能被授予什么军衔,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授衔标准、杨靖宇将军的历史贡献以及他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1955年授衔的主要依据。中央在授衔时,综合考量了干部们的资历、战功、担任的职务以及政治表现。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并且有着明确.............
  • 回答
    诺贝尔奖得主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关于新冠疫苗的言论,特别是他公开反对疫苗并声称“未接种疫苗的人将拯救人类”的说法,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赞同或否定。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蒙塔尼的身份——他是一位病毒.............
  • 回答
    秦统一六国后,派遣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长城,这无疑是那个时代一项伟大的工程,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抵御匈奴侵扰的作用。然而,在随后的楚汉战争和东汉末年那几百年间的纷乱岁月里,我们似乎鲜少听到匈奴大规模南下劫掠中原的记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并非匈奴不再强大,也不是长城真的能一劳永逸地挡住所有.............
  • 回答
    未来十年,智能机器人在家庭、娱乐和医疗领域的应用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呈现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多功能化和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以下将针对这三个领域进行详细阐述: 未来十年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家庭、娱乐、医疗) 一、 家庭领域:从助手到家庭成员的转变未来十年,家用智能机器人将不再仅仅是执行单一任务的工具,而.............
  • 回答
    未来十年内,台湾军力水平与大陆的对比将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考察:一、 大陆军力发展趋势与优势: 规模上的绝对优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人数、装备数量、军费开支等方面将继续保持对台湾的绝对优势。解放军目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之一,并且在.............
  • 回答
    关于未来中国人口是否会暴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诸多层面。目前主流观点和数据分析确实指向了中国人口将面临显著的下降趋势,但“暴跌”这个词可能过于绝对和煽情,更准确的说法是快速且持续的人口萎缩。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 当前中国人口的现状与趋势:1..............
  • 回答
    未来十年,中国无疑将经历深刻而多层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将触及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要详细讲述这些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经济层面: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结构性转型加速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中国经济将继续从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消费和服务驱动。内需的潜力.............
  • 回答
    预测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中国第五大都市是一个复杂但有趣的课题,因为它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口流动、产业升级、地理位置以及国家战略等。 “北上广深”作为中国最发达和最具影响力的四大一线城市,它们的地位已经相对稳固。要找出第五大都市,我们需要关注那些具备强劲增长潜力,能够吸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果未来五年东北的经商环境确实能够逐步改善,我个人会认真考虑回东北经商。不过,这个决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我会考虑回东北经商的几个关键因素:1. 政府政策的实际落地与持续性: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东北的经商环境变好,意味着政府在.............
  • 回答
    未来五年,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的岗位需求将如何变化?未来五年,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的岗位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但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演变。整体而言,数据科学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对企业决策和运营产生更关键的影响。以下是未来五年数据科学家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江西省和安徽省都属于中部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它们各自的经济发展轨迹和潜力确实存在差异。要预测江西省在未来二十年能否像安徽省一样快速崛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安徽省“崛起”的经验与特征首先,理解安徽省过去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模式,有助于我们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繁衍方式以及性别认同的未来。如果技术进步到可以不需要交合就能生育,那么它确实可能引发一系列复杂且可能极端的社会变革,包括你提到的“性别灭绝战争”的可能性。下面我将详细探讨这个可能性,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能的形式以及一些制约因素。一、技术基础:.............
  • 回答
    未来20年,新技术将从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人的消费方式,使其变得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沉浸化,甚至可能重塑我们对“拥有”和“消费”的定义。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阐述:一、 消费的即时性与无缝化:从“想买”到“拥有”的瞬间缩短 超个性化推荐与预测性消费: AI驱动的深度分析: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