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回答:取决于你想达到的效果具体是什么。
先说说传统周报。
通常来说,周报的主要作用是让上级理解下级工作的一个渠道。写周报主要是让上级理解自己这周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风险,下周要做什么,任务进展是否顺利还是有拖延,等等。
一般来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可以通过日常沟通、早例会、周例会等形式保证相互沟通。这就使得周报不那么必要。
以我有限的管理经验,在以下这几种场景里面,周报会比较有价值:
可以看出,周报主要是作为日常沟通的一种补充。日常管理沟通其实是比周报更有效的沟通手段,尤其是当管理者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教练式沟通方式时(可以参阅《高绩效教练》、《共创式教练》等书。注意不要和传销的“教练技术”搞混)。
有一些管理者会机械地要求下属写周报,不对周报的形式进行设计,自己也不看,或者看不看都对他的管理没什么区别。那这样的周报就是浪费下属和他自己的时间了。
要求下属写周报的话,是要对周报的内容进行设计的。从而确保被管理者能够花尽量少的时间写一份提供了所有你需要的信息的周报。进一步地,周报的形式也要使得管理者比较容易阅读,节省时间。有时候这是需要反复迭代的。
那么再说说脱不花讲的这种周报形式。
首先,脱不花讲得“上级给下级写周报”,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如果你听过飞书播客上面她做嘉宾的那一期,你就会发现,她并不是不看下级的周报。她实际上还是对周报有具体的要求,然后也要通过周报来理解和约束下级的工作。这仍然是周报的传统功能。
我理解她所倡导的,是管理者把周报同时发送给自己的上下级。
这能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下级通过阅读上级周报,理解上级的工作目标,以及关注的重点。这方便下级避免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和上级对齐而做无用功。(不过说实在话,对齐目标应该是管理者的基本功,但在国内管理理论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也没办法做太高的要求)
第二,避免上级在给上上级写周报的时候抢功、厚此薄彼。能够促进开放的、眼睛向下看(一线优先、面向一线)的工作文化。
我觉得从这两个角度来说,给下级写周报是有一定价值的。
当然,说到底,这都是要看整个公司的文化。没有搭配面向一线的文化,最后也都是形式主义而已。
我想,脱不花的形式本意是想让一线员工在执行的过程中,从上级的周报来获得部门整体信息,这样就会更深入了解自己这个职能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并且在看多了周报之后,也能了解整体业务的状态,自己做出调整。
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不过还是理想化了。这种对于主观能动性比较好的员工来说就非常适用,主观能动性好的员工就是自己去找事情做的那种员工,而对于主观能动性比较差的,只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这样的员工就很难调动起来,还有一些是因为只能是比较简单的,都是纯粹的机械操作,这种员工你让上级跟他汇报的话,其实作用并不大。
以前我在一家中日合资的物流公司上班的时候,整个部门的周报就是由我来写的,每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星期五我都要去问各个小组,这一周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我经常问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回答都是这周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一切都正常,一切都正常是最麻烦的,因为你没东西可以写了,但其实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又是最好的,因为公司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说明公司的管理是正常的。
后来我跳槽去了其他日企之后,那里的周报形式就是通过开周会,然后就有一个人进行记录下来。那了周报这个东西有没有其实都一样的?没有周报的话,公司的运转照样正常进行,以前我在一家公司上班的时候,有一个部门是经常不开周会,也没有周报的,连出差报告也都没有,但是这个部门的业务照样做,运行照样正常,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我得出结论就是周报其实是没用的……
周报这样的东西,其实最好还是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会议的形式,将会议上的内容语音识别下来,转换成文字,然后通过设备智能识别里面的核心内容,并且总结出关键点,这样就不用大费周章去写了。
又或者说员工通过口述的形式将语音转换成文字,然后通过一些智能设备进行内容的排版整理,统一好格式,交给上一级,提升效率。
工具无善恶。
关键是谁在用,初心是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