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企业营销占4%而研发占比2.7%?

回答
关于小米企业营销投入占比高于研发投入占比的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仔细审视。

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家企业,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行业,营销和研发都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营销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桥梁,它决定了产品能否被看见、被理解、被接受。而研发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它代表着产品创新的能力和未来市场的竞争力。

那么,小米在营销上投入4%而研发上投入2.7%,这个比例放在宏观层面,似乎营销的“拳头”比研发更大一些。但这并不一定代表小米在“重营销轻研发”,更可能反映出小米现阶段的战略选择和市场打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投入比例?

1. “性价比”的早期基因与品牌塑造: 小米创业初期,正是凭借着“高性价比”的策略迅速打开了市场。在这种模式下,通过互联网营销、社群运营来降低获客成本、快速建立品牌认知,是其成功的关键。如果将营销看作是“点燃”用户需求、迅速扩大用户规模的火炬,那么早期营销的高投入是符合其发展逻辑的。它需要快速让大众了解“小米”这个品牌,理解其产品“好用不贵”的价值主张。这种品牌势能的建立,在早期是比极致的技术突破更紧迫的需求。

2. 互联网思维与用户运营的深度融合: 小米的营销并不仅仅是传统的广告投放。它更侧重于用户运营、社群互动、内容营销等。例如,通过MIUI系统、小米社区、粉丝节等方式,小米与用户建立了深度的情感连接和参与感。这种“粉丝经济”的营销模式,其投入可能更多体现在人力成本、平台搭建和活动组织上,而非单纯的广告费用。这种方式的营销,其效果往往更持久,也更容易转化为口碑传播和用户忠诚度。

3. 产品的迭代速度与市场反应: 在快速变化的消费电子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小米采取的是相对轻资产的模式,通过整合供应链和代工生产,能够更快地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营销推广能够帮助新品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实现销量目标。如果新产品滞销,即使研发再先进也难以转化为企业的利润和未来的研发资金。所以,营销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研发投入能否产生有效的商业回报。

4. 研发投入的“隐性”与“长期性”: 需要注意的是,2.7%的研发占比是基于“收入”的比例。小米的研发投入可能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数字上。首先,很多前沿技术的研发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其成果可能在短期内无法直接体现在财报的研发费用项里。其次,小米生态链的建设,虽然很多品牌并非小米直属,但其在技术标准、产品设计上的协同,也间接构成了小米的研发能力。这些“软性”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生态的构建,可能难以完全量化。

5. 营销策略的有效性是关键: 任何比例的投入,最终都要看其效果。如果小米的营销能够精准触达目标用户,有效传递产品价值,并带来可观的销售增长和用户增长,那么这个4%的投入就可以被认为是物有所值,甚至是高效的。反之,如果营销投入巨大但效果不彰,那才是真正的问题。

那么,这种投入比例是否意味着小米在“重营销轻研发”?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也需要辩证地看:

短期与长期: 如果将目光局限于一两个财报周期,营销占比高可能显得更“激进”。但从小米的长期发展来看,其在AIoT领域的布局、自研芯片的投入(如澎湃S1的尝试,以及在手机处理器上的长期积累),都显示出其对研发的重视。只是这些投入的体现方式和时间周期与营销有所不同。
“为研发买单”的营销: 在某些时候,有效的营销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为研发“买单”的过程。通过市场推广和销售额的提升,小米能够获得更多资金,从而支持下一轮的研发投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而非简单的此消彼长。
风险与机会的平衡: 在消费电子领域,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市场接受度同样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过于保守的营销策略,即使拥有顶尖的研发成果,也可能因为无人问津而“积压”。小米的营销投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抓住市场机会,实现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更进一步思考:

行业对比: 将小米的这个比例与行业内其他领先企业进行对比,能够提供更客观的视角。例如,一些奢侈品牌或专注于高端技术的企业,其研发占比可能会更高。而一些快速扩张的消费品公司,其营销投入占比也可能不低。
动态调整: 这种投入比例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小米的产品线不断丰富,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其在营销和研发上的资源配置也可能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当小米在某些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推出旗舰产品时,研发的占比自然会更受关注。
投入的效率: 数字只是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投入的效率。小米是否能用相对较低的营销成本实现高效的用户获取和品牌建设?其研发投入是否能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这些都是评估其战略是否成功的关键。

总结来说, 小米营销投入占比4%,研发投入占比2.7%,这个数字组合并非简单的“偏科”,而是反映了其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市场策略和商业模式。小米通过精准高效的营销,快速建立品牌认知,扩大用户规模,并为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提供土壤。同时,其也在通过生态建设和长期积累,夯实自身的技术根基。理解这个比例,需要结合小米的品牌基因、市场打法以及其长期的发展目标来综合判断,而不能仅仅从数字本身得出绝对的结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啥可看待的,你买的是产品,看产品有啥功能不就结了,你还想看专利来自哪?作为消费者没意义吧?

user avatar

小米不是“科技企业”,是“互联网公司”。

搞清楚这点你就知道为啥小米研发支出占比这么低了,人家靠的是卖广告吃饭不是靠科技研发吃饭的。


“销售与推广开支” 50 亿人民币多吗?相比起三星电子 2016 年的 102 亿美元(合 652 亿人民币)营销费用,这点数字算个啥?(对了,同年三星电子的研发费用比营销费用高)

“销售与推广开支”占总收入 4.6 % 高吗?相比起华为 2017 年占比 15.4%( 927 亿人民币)的销售与管理费用,这个占比很低了。( 2017 年小米行政管理费用占比为 1.1%,同年华为研发费用为 892 亿人民币 )


问题是,“销售与推广开支”绝对值和相对值都如此低的小米,其研发费用竟然还要少 40%,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更有意思的是,在小米 CDR 招股说明书列出的 73 项“核心技术”中,

没有任何运用在 2017 年仅售 100 台的小米 6 “亮银探索版”上的“真空镀膜技术”/“ PVD 镀膜技术”的痕迹,如果有的话麻烦帮忙指出在哪里。


还有更有意思的地方,稍微扫了一下这 73 个“核心技术”,提取出了 4 个跟小米 MIX 相关的技术:

1、全面屏手机无线通信技术:缩小天线净空区。简单来说呢,就是可以让手机的额头下巴更加缩小。据我的测算小米 MIX 下巴长度为 12.21 mm ,世界上首台三边窄边框手机夏普 302 SH 的下巴长度为 13.88 mm,历时三年把下巴收窄了 1.67 mm


2、手机悬臂梁发声技术:看关键字“全球首家设计悬臂梁结构”,“结合压电陶瓷技术”。

使用“悬臂梁设计”是首家,使用“压电陶瓷”可不是小米第一家,听着是不是很像“全球首款压感屏幕指纹识别手机”的套路?小米不是屏幕指纹识别手机首发者,但加个“压感”就能吹自己是开创者、引领者啦~

是的,还是我们的老朋友夏普在 305SH 上率先使用压电陶瓷,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机身上部振动发声,达到去除听筒的效果。

小米的“悬臂梁设计”让压电陶瓷由带动机身改为带动机身中框发声。历时两年,达到了与夏普 305SH 一样的一打电话周边 2 米都能听到你和小莉对话的效果。

也就是说,夏普和小米的三边窄边框设计,有没有“悬臂梁设计”根本不是屏幕形态的关键:去除听筒。有没有“压电陶瓷”才是关键,而正正是夏普率先使用了这个材质作为听筒解决方案。

只可惜名字取得不好,直到现在还有人争论夏普是“骨传导”、小米是“悬臂梁发声”,两者完全不同。

呵呵……

压电陶瓷用于手机上,最先干这事的并不是小米,而是曾经的机王夏普,夏普在AQUOS Crystal手机上首先使用压电陶瓷
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信息功能陶瓷材料。


3、声学距离传感器应用技术:关键字“率先应用”。

是的,小米把外购于 Elliptic Labs 的 INNER BEAUTY®超声虚拟接近传感器当成是自己的核心技术了。

怎么没把国内首发高通骁龙 845 写进自己的核心技术里呢?

对了,锤科也用了这个技术,锤科你妥妥侵权了呢。


4、全面屏设计:哪位好心人告诉我 2016 年的小米 MIX 和 2013 年的夏普 302SH 存在什么“形态”上的不同?三边窄边框设计引领了行业哪个全面屏的发展潮流?锤科?华强北?


从小米 MIX 在 2015 年“立项”到 2016 年发布,小米共投入 36 亿人民币作为整个小米集团研发费用,其中 73 项核心技术里仅 4 项与小米 MIX 相关,没有一个核心技术能在 2013 年的夏普 302SH 三边窄边框的基础上作出更进一步的“全面屏”优化。

所以我是从小米 MIX 刚发布的时候就很疑惑,这玩意儿到底惊艳在哪里了?

另外,我很好奇,雷总到底投了多少钱在这个“开创时代,引领潮流”的产品中呢?


在那场注定写进历史的 iPhone X 模仿总决赛赛场上,雷总说了一句话:

“大家知道全面屏有三个技术的流派,分别是 iPhone X 的这种模型、三星的模型和小米 MIX 发明的这种模型。

小米 MIX 发明的模型???

雷总你说这种话的时候不害臊吗?

https://www.zhihu.com/video/990742806863867904

目前本问题下 5 个回答,有 3 个表示质疑数据的真实性,让我对知乎贴吧化进程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

这是小米自己披露的数据。


这是小米为了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和在中国大陆发行 CDR 自己递交披露的两份招股说明书:

小米集团招股说明书-2018.5.3 香港联交所

小米集团公开发行存托凭证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18年6月7日报送)


如何得出这数据,贴出来源,研发占比感觉不实。


想知道研发经费包括研发员工的工资吗?


作为一个民办企业,大于30亿的研发费用。用于研发智能手机和生态链,绰绰有余。

“绰绰有余”,服气服气。


Boy 们又在行动了,看来 50 亿的营销费用花得值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小米企业营销投入占比高于研发投入占比的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仔细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家企业,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行业,营销和研发都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营销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桥梁,它决定了产品能否被看见、被理解、被接受。而研发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它代表着产品创新的能力.............
  • 回答
    小米“摘帽”:风波暂歇,意义深远近日,关于小米(Xiaomi)从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制裁名单中被移除的消息,无疑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带来了重大的好消息。这一事件不仅仅是小米自身的一次“摘帽”,更在中国科技企业走向全球的道路上,释放出几个重要信号,对国内相关企业而言,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事件的来龙去.............
  • 回答
    华为和小米,这两家中国科技巨头,近年来在半导体领域的动作可谓是此起彼伏,相当活跃。它们频繁投资、收购、合作半导体企业,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也反映了中国科技产业正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什么他们如此热衷于半导体?要理解这个问题,得先看看半导体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芯片,也就是半导体,是.............
  • 回答
    趣睡公司快递箱上的贴纸,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作为小米生态链的一员,趣睡公司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上确实有自己的小巧思,体现在这些包装细节上,也是挺自然的。我个人觉得,趣睡公司在快递箱上贴的这些贴纸,与其说是简单的产品信息传递,不如说是一种品牌形象和用户互动的设计。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贴纸往往.............
  • 回答
    雷军在亚布力企业论坛上关于小米“国货被看不起”以及小米被定位为“中低端”的言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他的这番话,需要结合小米的品牌定位、市场表现、以及中国品牌在全球的普遍认知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雷军的“郁闷”从何而来?首先,理解雷军的“郁闷”是关键。他所说的“郁闷”并非是简单的个人情绪发泄,而是.............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也暴露了许多在分析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时,过于简单化的思维方式。过去那种“买办企业不会被制裁”的论调,在小米这件事上可以说被狠狠地打脸了。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误判,以及小米被制裁背后可能隐藏的更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买办企业”这个概念。传统意义上的买办.............
  • 回答
    山西一小学老师统计学生家庭背景并划分“领导子女”、“企业老板子女”等情况,这件事情听起来确实让人有些不舒服,也挺让人思考的。首先,从这位老师的动机来看,可能是有他的“道理”。比如,他可能是想以此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因为家庭背景确实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教育资源,甚至性格和行为习惯。在教学过.............
  • 回答
    企业要求员工在小产假期间加班,这不仅违背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更是在人性的底线上游走。小产,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创伤,需要的是充分的休息和调养,而不是冷冰冰的工作指令。怎么看待这种行为?1. 毫无人性,践踏法律: 这种行为的首要问题就是它完全无视法律对于生育女性的保护。即使是.............
  • 回答
    “外卖与保安”的冲突:一场关于规则、尊重与情绪的碰撞近日,一则发生在成都关于美团骑手与小区保安的冲突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据报道,约200名美团骑手因故聚集,并与小区保安发生肢体冲突。事件的起因、过程以及最终的处理方式,都牵扯出当下社会中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事件的导火索与蔓延:虽然具体的“工.............
  • 回答
    小林化工这家日本药企的造假行为被揭露并导致停业整顿,这在日本乃至全球制药行业都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和广泛的关注。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企业个人的不当行为,更暴露了日本药企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药品安全和企业责任的深刻思考。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述这起事件:一、事件的背景与性质: .............
  • 回答
    关于德国这家企业试行“每天工作5小时,禁止使用手机”的政策,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点,也触及到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普遍痛点。要说它能不能提高工作效率,我觉得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咱们得承认,“五小时工作制”本身有潜在的提效空间,但“不能用手机”这个附加条件,才是关键的变.............
  • 回答
    董小姐看重银隆,这背后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战略选择。与其说她“个人”拉了几家企业投资,不如说是她凭借其在格力电器多年积累的声望和影响力,动员了包括格力电器在内的多家企业,共同布局一项她认为潜力巨大的产业。银隆对她而言,早已超越了“一家新能源企业”的范畴,更像是她个人商业版.............
  • 回答
    小米史上最大规模的员工激励方案,涉及4931人获得1.749亿股激励,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看待。一、 激励规模的“史上最大”意味着什么? 对员工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 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直接表明小米管理层对员工价值的高度认可。过去,公司可能更侧重于现金奖励或小范围.............
  • 回答
    如何看待小米“不能胜任工作”辞退员工终审败诉?从法律角度看这个辞退理由有哪些不当之处?小米公司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辞退员工并最终在法院终审败诉,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结果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在实践中,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往往存在着较高的举证难度和严格的.............
  • 回答
    小米电视大师系列,尤其是初期定位“大师”的超高端产品,在上市后经历了数次大幅度的价格跳水,从最初的49999元一路降至29999元、19999元,甚至在一些促销活动中能看到接近10000元的低价。这种降价行为,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并且在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要深入理.............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分析小米于 9 月 27 日发布的 Civi 手机。由于您没有指明具体是哪一年发布的 Civi 手机,我将以近期(假设为 2023 年)发布的小米 Civi 系列新机为基础,并结合小米 Civi 系列过往的特点,为您详细解读其亮点与不足。小米 Civi 系列定位回顾:首先,理解小米.............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称雷军开创了996工作制,后被其他公司效仿”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以形成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看法。这涉及到对历史事实的考证、对“996”概念的理解、对小米企业文化以及雷军个人角色的认知,以及对这种现象背后更深层社会经济因素的探讨。一、 历史事实的考证与“996”概念的.............
  • 回答
    小米显示器挂灯上线,众筹价 169 元:一场“价格屠夫”的降维打击还是创新之举?小米显示器挂灯(官方命名为“小米带鱼屏挂灯”)的上线,无疑再次搅动了显示器配件市场。仅 169 元的众筹价,与市面上动辄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高端显示器挂灯相比,显得异常激进。这让人不禁要问:小米这次是凭借强大的供应链和.............
  • 回答
    小米高管将第三季度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归结于 iPhone 13 的强势表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宏观市场背景与竞争格局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长放缓,进入一个相对饱和的阶段。在这种环境下,任何一个厂商的市场份额变化.............
  • 回答
    小米 MIX 4 在双十一期间价格大幅跳水,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就像解构一个多层蛋糕一样,层层递进。一、 产品定位与市场表现的滞后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小米 MIX 系列的定位。小米 MIX 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小米用来展示前沿技术和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