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学不致用,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家里经济条件如何,能否经得起折腾。万一将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是否还能衣食无忧有人养。
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读大学的首要目的可能还是就业赚钱。
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像施教授一样,一边攻读生物PhD,一边辅修CS硕士,为学以致用留后路。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像施教授一样,一边强调“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 是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一边又染指商业,自己创办一系列企业,并担任经理,或执行董事。
据天眼查资料显示,2012年成立的北京青耕贝达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施一公是大股东,持有16.7%的股权,并担任董事长。2013年,施一公又成立了北京创研杏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经理、执行董事。此外,施一公还曾任职北京聚仁杏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公司高管。今年10 月 17 日, 施一公联合创立的新创药研发公司诺诚健华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最后举两个学不致用的极端例子。
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后辍学,郑渊洁自建“私塾”教育儿子,课程以皮皮鲁童话为原型,内容十分有趣,可谓是学不致用的典型。郑亚旗十八岁是开着爸爸送的奥迪去找工作,第一次炒股的钱是找爸爸借了十万,2010年创建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任CEO。
被不少媒体称作中国“现代私塾第一人”的袁鸿林,全职教育长女袁小逸。袁小逸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的学习,终获自考本科文凭,找了一家规模不大的律师事务所打工,月薪4000元。
施校长太理想主义了,每个人都会考虑个人利益,这一点即合情合理,也是客观规律,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改变的。
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
施校长还是要向小平同志多学习。
个人认为,一个健康的学科应该是金字塔型的,大部分人做的是能够转化成经济成果的工程研究,少数人做纯理论研究。
人是要吃饭的,如果反过来,大部分人都去做纯理论研究的话,没有短期经济效益,这些人谁来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