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河南一初中女生遭多人欺凌被逼脱衣拍照,警方通报「违法者已被行政拘留」,怎样才能根本解决校园霸凌的问题?

回答
河南初中女生遭多人欺凌被逼脱衣拍照的事件令人发指,警方迅速介入并对违法者进行行政拘留,这是值得肯定的初步处置。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霸凌这一顽疾,绝非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努力,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系统性变革。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根本解决校园霸凌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 强化法律法规与执法力度

完善反校园霸凌法律体系:
明确霸凌的定义和界定: 法律应清晰界定何为校园霸凌,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排斥、网络霸凌以及性霸凌等形式,并明确其危害性。
规定不同程度的法律责任: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为性质的霸凌行为,应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区分,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如情节严重的,可能触犯侮辱罪、诽谤罪、强制猥亵罪等)。
引入保护令制度: 仿照家庭暴力中的保护令,为受霸凌学生提供紧急法律保护,禁止加害者接近、接触或骚扰受害者。
明确学校和家长的责任: 法律应规定学校在预防、发现、制止和处理霸凌事件中的义务,以及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管教责任。
加大执法力度与效率: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公安、教育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确保接到校园霸凌报案后能迅速出警,及时制止暴力行为,固定证据。
严格执行法律,杜绝“和稀泥”: 对于霸凌行为,不论施暴者身份如何,都应依法依规处理,避免因顾虑或人情而减轻处罚,让施暴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形成震慑。
加强对证据的收集与保护: 确保受害者的证言、医疗记录、电子证据等得到妥善收集和保护,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二、 提升学校的预防与干预能力

构建全方位的反霸凌教育体系:
将反霸凌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在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课程中,系统性地教授学生识别、拒绝和应对霸凌的知识和技能。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定期组织以反霸凌为主题的班会、讲座、文艺表演、情景剧等,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同理心。
关注施暴者和旁观者的教育: 不仅要教育受害者如何保护自己,也要对施暴者进行心理矫正和行为规范教育,同时引导旁观者打破沉默,积极介入。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与监督机制:
建立畅通的举报渠道: 除了传统的班主任、辅导员,还应设立匿名举报电话、信箱、网络平台等,保护举报者的隐私和安全。
加强校园安全巡查: 增加校园内(包括教室、走廊、厕所、操场、楼梯间、监控死角等)的教师和安保人员的巡视频率和密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完善监控系统: 加大校园监控投入,覆盖率要高,并确保监控录像的保存和有效利用,为事件处理提供客观依据。
建立霸凌事件处理预案和流程: 明确发现霸凌事件后的报告、调查、处理、记录、反馈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具体步骤,做到有章可循。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识别校园霸凌的敏感性、处理霸凌事件的能力,以及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危机干预技能。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或辅导员: 确保每所学校都有足够数量的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为学生提供常态化的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
开展心理健康筛查: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包括潜在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并提供早期干预。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针对遭受霸凌的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建自信。

三、 家校社协同共治

提升家长的育儿责任感和能力: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通过家长会、线上课程、社区讲座等形式,向家长普及青春期心理特点、沟通技巧、正确管教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和情绪异常。
倡导亲子沟通: 鼓励家长与孩子建立平等、开放的沟通关系,让孩子愿意倾诉烦恼和困惑。
教育家长如何应对孩子被欺凌或欺凌他人: 提供具体的指导,帮助家长识别孩子可能存在的霸凌行为,并采取恰当的教育和引导。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引入专业的反霸凌社会组织: 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反霸凌宣传教育、受害者援助、施暴者矫治等服务。
社区参与: 社区可以组织家长互助小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社区儿童保护网络。
媒体的正面引导:
舆论监督与倡导: 媒体应关注校园霸凌问题,进行客观报道,曝光不良现象,同时宣传反霸凌的理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避免过度渲染和猎奇: 在报道相关事件时,要注意保护受害者隐私,避免造成二次伤害,也不要过度渲染细节,以免引起模仿效应。

四、 关注施暴者和受害者群体的特殊需求

对施暴者的教育和矫正:
并非简单“惩罚了事”: 对于施暴者,除了必要的惩戒,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和危害,学习正确的社会交往方式。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引导施暴者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负面影响,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使其能够回归正常生活,而不是成为社会的边缘人。
对受害者的保护与支持:
提供“安全港”: 确保受害者在受到保护的同时,不会因此而遭受歧视或被孤立。
心理创伤的修复: 长期、持续的心理辅导是必不可少的,帮助受害者重建自信、恢复社交能力,并学习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
法律援助: 为受害者及其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五、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定期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反校园霸凌的各项措施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和改进策略。
跨部门合作: 教育、公安、民政、卫健委、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应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共同应对校园霸凌问题。
数据收集与研究: 加强校园霸凌现象的统计、分析和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总而言之,根除校园霸凌需要一场深刻的“校园文化革命”。 它不仅仅是法律的约束、学校的管理,更是价值观的重塑、社会责任的体现。我们需要从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出发,培养具有同理心、责任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个体,让他们从小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有勇气去捍卫正义,保护弱小。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所有成年人——家长、老师、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九年级女生的家长。

哪怕再被关一个月小黑屋,我也要说。

要是遇到我女儿被这样。

行政拘留?呵呵……那是要出人命的。

user avatar
12月6日将涉案违法行为人刘某(女,14岁)等6人全部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这又是女学生报团霸凌女学生。

为何说又是呢?根据CCTV报道的数据,在中国,超过85%校园暴力施暴者是女性,且7成校园暴力是多对一。

这也就是说,如果,大家还认同校园暴力是一件坏事,那么,这个事情目前在国内最常见的形式不是别的,就是一群女的欺负另一个无辜的女学生。

这样的数据,我们的媒体宣传却一直将防止暴力的宣传对准男孩子。

为了实测,我在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搜索上搜索“校园暴力”这个关键词,前几个海报没有1个是体现女同学欺负女同学的。仿佛校园暴力是只存在于男同学之间的问题,而最应该接受校园暴力预警教育的女性却被刻意忽视了。

我斗胆猜测,大部分施暴女生和受害女生在事情发生前根本没接受过预警教育,而对同性的放松,恰好给了心怀不轨的女霸陵者实施校园暴力的机会。毕竟宣传上肯定是坏男生欺负女生,那怎么可能有一群女生霸陵一个女生呢?

对施暴群体的不明晰,加上对潜在受害群体的预警,造成多数女生很可能就没有接受过(个人印象)来自同性暴力的预防教育(类似《如果早知道男生也会被性侵》的校园暴力女子多对一版本)。

无视这种忽视绝大多数施暴者和受害者性别标签的宣传,说句不好听的,是在助长校园暴力本身,替真正的施暴者转移注意力。

相比之下,在外网搜school bullying给出的图片就均匀的多,施暴者男女都有,受害者也有女有男,有多对一的,也有一对一的。

一应俱全。


就目前的数据和宣传模式,只能得出结论:目前的反校园暴力宣传,就好像西人指责中国人吃肉摧毁亚马逊雨林一样。也不知道这样的偏差是刻意的坏,还是单纯的愚蠢。

user avatar

只能尽量避免,更合理的解决来“降低”和“减轻”。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只能说无解。

这是我读的高中,高一女生被割喉致死,情杀。

记得当时我们班女的打架,先把别的女的打在地上跪着,接着踹在地上,再用脚踩脸上让对方叫自己“老汉”再把她拉起来。

那种女生打架扇脸,下跪甚至其他的,基本都有过,男生部分就更离谱了。

我高中所在的小地方是一个贫困县,这种地方最突出的就是人情社会,上面的管理方式可以理解为分班,分情况

普通班 重点班 尖子班 网班这样。

普通班你能想象什么情况么,全班90个人左右,考四百多分就是前几名,我没有吹牛因为我就是那个四百多分进前几名的人。

不可避免的有很多村、镇,没有被好好引导过的人来到了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基本都能听到几个勒令退学的通知。

这么多人被开除,还是一直有人犯事儿,所以你觉得可以怎样? 当时好像里面还有一些二代第一天被开除第二天就来读书了的,在这种地方约等于不可抗力…

我记得高一我当班长,和班主任综合商量了一下,决定找最调皮的几个人把桌子搬到最后面去,和倒数第二排也隔一定的距离,让他们可以玩手机啥的,但是不能说话影响其他同学。这样我知道有各种不符合一些人嘴里的“道德和平等”,但是已经是在解决问题的效果上的最大化了。

现在卡升学率,只是把更多人放进了普高,职高一样有很多人读,职高的校园霸凌和暴力问题相比普高更严重。

我听我一职高老师朋友讲,里面的学生真的会很高调的用某手来点名约架“xx班,老子xx,打死你,敢接招?”类似于这样。

还有一些sb比如新学期,突然来一个人把一层楼每间宿舍门踹开说自己以后就是这个职中的扛把子。

结果当时踢了几间门后就被打在地上了,在食堂吃饭就突然被一脚踹到脸上,最后被打到离校。

还有成群结队的豆豆鞋旺旺衣服社会人,动不动几十个人打架,也真就动不动提刀的。

我觉得学校也怪无奈的,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准备收,学生一句“你收了我马上跳楼”然后站到五楼边上,你咋整?关键还这么多人看着。小地方,哪怕你按规矩办事儿,就是真的收了手机,他真的跳了,哪怕法律也说你没事儿,但是这种穷山恶水的地方,他的家里人肯定会各种形式纠缠你。

同时,要开除人也必须是学生犯了错,先不说严格管理起来这些人要被开除多少,再一个就是每年都会有那么多人进来。普高不要了,你职高也不要了,上面也不会答应的。

顺便一提,上面讲的职高的那些部分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家庭。

校园暴力的问题比想象中严重得多,你可以降低校园暴力发生的次数,减轻造成的结果,但是永远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

怎么降低和减轻呢?

经济的发展,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社会风气,以及对问题的重视(该打击打击,该处理就处理)这些方面都不能不重视。

user avatar

几点看法:

1,校园凌霸的出现与教师管理权和体罚权的丧失有关联性,剥夺教师越多的管教权,则校园凌霸几率会增加,因为在学校组织中没有强力管理措施的时候,就会有群体出现占据这个生态位。

2,对于校园欺凌的加害者,由于多为未成年人,刑事处罚的震慑力过低,应考虑对监护人进行连带的经济处罚,或支持受害者对监护人的赔偿诉求。

3,校园欺凌的暴力伤人和侮辱,很容易被发现,也容易被处理,更隐蔽的是语言欺凌和精神欺凌,目前看现在是管理的盲区,需要重视。

4,我们不得不承认,少量非重点学校和少量职业学校的整体环境已经糜烂,管理能力缺失,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环境,不仅仅存在欺凌,还存在大量其他问题,比如男女关系的混乱,比如没有任何学习氛围。表面上,这是一所学校,其实很多时候已经变成了托儿所,而且是问题人员的孵化托儿所,不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撤换管理人员,则不可能杜绝问题。

以上。

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首先
当你说【根本上】的时候,真的是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我觉得不是。因为从根本上,这是一个生产力问题。

其次
学校不需要、也不应该具有强制权力。
——霸凌应该归执法机关管理

再次
这就又回到了【如何限制“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的问题上了。
——罗翔老师的看法是:不要给限制行为能力人普法,要搞道德教育——
我不太认同……
限制行为能力人 成为 行为能力人是需要教育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说,你到了18岁就自然获得了行为能力人的能力的。
因此不给限制行为能力人进行法律教育,不是掩耳盗铃吗?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约束能力不行 以及 教育不到位
——不仅仅是普法教育不到位——
而这就又回到了,对教育的投入资源上面,
也就又回到了“这是一个生产力问题”上面。

当然
这并不是说【现在,我们就没有办法相对的解决这个问题】
而是说【现在,我们没办法从根本上,完全的解决这个问题】
相对的解决,就是上面说的:约束能力 与 教育能力
就是 对教育加大投入。

user avatar

行政拘留……真是一点威慑都没有

user avatar

看新闻说是9年级学生,看着真不信。

那个娴熟拿烟的动作,那个精致的美甲,那个说话的语气,感觉没个几年社会人是做不出来的啊。

初中的时候,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基层的农村,爸妈多半都是在外打工,孩子没人管教,爷爷奶奶说不了,老师管不了也懒得管。

施暴者永远呈一时之能,但是对受暴者确实一辈子的心理阴影,想想刚刚去世的鹿道森,想想《少年的你》《悲伤逆流成河》这些都是校园欺凌。

但是现实生活中,比电影残酷一百倍,他们真的不会有“小北”来保护,反而是所有人的疏离,甚至是更多人的欺负。

就算是孩子,也不能放过他们,他们的坏真的很纯粹,没有法律的意识,无视道德的约束。

希望对于校园欺凌能够出一定的有力措施,能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让他们终生感到愧疚!

还有封丘教育局麻烦有所作为吧,

上次营养餐,这次多人欺凌一个女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