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还是要分清是谁的航母战斗群,如果是美国的话,那么还有这么两点:
1、由于美国在高超相关技术上令人惊讶的巨大落后,高超导弹时代美军航母战斗群只能单向挨打,既不能还手也不能防御。对ASBM美军理论上还有一些拦截能力(虽然基本上只能壮胆),但是对高超,美军现有武器在理论上就完全没有拦截能力;然后美军未来五年内基本不可能获得任何实战化的高超武器,五年之后最多只能服役5-8马赫的导弹(中国相关领域俗称“中超弹”,因为不能突破8马赫),到时候中国针对“中超弹”的新一代拦截系统很可能已经服役了。
另外对于ASBM和高超导弹来说,反卫星作战是一种掩耳盗铃行为——因为它们速度远远快于航母,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形式的中继制导。卫星的作用是前期战略侦察确定航母所在的区域,起到的是一个监控探头的作用——你又不会传送,难道你把监控探头打坏了我就不知道你在哪了?这不就是掩耳盗铃么?开始攻击之前只要发射几架无侦-8进行攻击前最后一次快照式侦察就可以了,而航母编队同样没有拦截无侦-8的能力。
2、同样由于美国在造船工业上令人惊讶的巨大衰落,现在美军可部署的航母数量已经连正常的3-4艘都很难维持了,现在USNI News官方发布的航母部署示意图已经沦落到了把两栖攻击舰拿上来凑数的程度了。两攻的生存能力和航空作战能力都远远逊于正规航母,实际上根本没有参与大规模战争的资格。
抛开环境将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按现有体系来说,美国航母可以吊打除中国以外任何国家的岸基航空力量,但要搞定中国的岸基则不现实。
原因很简单,因为最少在第一岛链内(理论上来说可能是全球海域,但存疑不表),战场对中国而言是透明的,因此航母作为机动作战力量,它的隐蔽性便不存在了。
至于航母是否能够集中优势兵力,这一点优势也不明显。因为任何航空指挥系统的指挥能力都是有限的,而舰载预警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限,因此美国不可能无限的把航母集中在一个方向。所以美国在集中优势兵力这一点上,首先不具备数量优势,同时对手是军事体系健全的中国,自然也不存在优势了。
失去了隐蔽性,机动能力在近海作战时又优势有限,所以美国航母要战胜中国陆基航空力量,胜算不大。
这里的关键是,中国的侦查体系是否能保障中国陆基空军的战场感知能力。
从实战情况上来讲,这一点是没问题的。
2016年中美南海冲突时,美军航母的位置就被不知名的第三方面向全世界公开了,导致美军怂得很干净彻底。
而且中国目前公开的商业卫星都能够对移动目标进行实时视频跟踪了。
下图为长光卫星公司发射的吉林1号卫星实时跟踪地面战机的视频。高速移动的战机都能被实时跟踪,慢速移动航母又算什么?
目前吉林一号卫星系统能够保持全球30分钟重访的能力。未来将持续发射卫星,直至组网卫星数量达到138颗,保障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重返的能力。
而且,吉林一号可以用快舟火箭发射。快舟火箭是我国开发的快速响应火箭,可以低成本,高频率的发射卫星。快舟火箭目前生产线的年产能力是20枚,生产线的二期规划的年产能力是100枚。而且快舟火箭本身还能一箭多星,可以说美国打我一枚卫星,我就能立马补上去,甚至美国打的速度还没有我们射得快。
综上,凭借我国完整的侦查体系,美国的航母在我们面前丧失了几个重要的优势,因此也不具备和我国陆基航空力量单挑的实力。
不能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舰队在面对岸基火力时处于劣势,这种类似防御大于进攻的基本海上战争原则,隔三差五就还真有人会问,这也是知乎军版(姑且算是有这种东西吧)的一大奇景了。
岸基的机堡:几米甚至十几米的钢筋混凝土
航母的机库:几百毫米厚的钢铁
岸基的飞机:
一种挂载6枚射程350-400公里的反舰导弹、作战半径3500公里的轰炸机
一种起飞重量40吨+的重型双发双座隐形战斗机,作战半径2000公里+
一种起飞重量40吨+的重型双发双座电子战飞机,作战半径2000公里+
一种起飞重量180吨,对F/A-18E/F探测距离1000公里+,对F-35C探测距离150公里+的预警机,具有下视功能可以发现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
轰炸机改装的加油机若干
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和隐形飞翼无人攻击机若干
航母的飞机:
一种作战半径1200公里,不具有隐形能力,一次能携带四枚AGM-158C出击的战斗机
一种作战半径1200公里,具有隐形能力,不过只能带一枚AGM-158C/四枚JSF或者若干JDAM来反舰/舔地的联合舰载战斗攻击机,并且这些还和自保的AIM-120D挂载点冲突
一种对歼-15T、歼-16D的探测距离达到500公里的涡桨舰载预警机,对对手的重型隐形战斗机的探测距离未知
舰载无人加油机若干
岸基的出动效率:按照机堡-滑行道起飞的战术,一座机场在5分钟内,极限情况下可以起飞72架战斗机
航母的出动效率:在极限的情况下,一艘航母依托弹射器起飞,大约在20-30分钟内,可以起飞20-25架飞机,那么双航母战斗群可以起飞40-50架作为一个攻击波次
但是陆地机场可不是只有一个啊,可能是几个省份就有几十个机场,可能在半小时内,这些机场就可以集结总共一百多架轰炸机的若干打击群,这样用于投送的反舰导弹,就有600多枚了...而护航的战斗机更是不计其数...
补充一下,在历史上,以美国海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空军)的对比,在绝大多数时间上,陆基航空兵的性能都要比海军的飞机好一些。
比如P-40能击落零战二一型,至少也是势均力敌,但同时代的F4F则几乎完全处于下风
F6F的时候海军能吊锤零战,但陆军已经有了P-47D和P-51D
等到海军有了F8F这种“骑在发动机上的飞行员”这种舰载机的时候,空军已经装备F-80了,且空军的电风扇也是能量格斗之王P-51H,同代对比F8F依旧没有优势
在1953年之前美国海军是一水的电风扇,等到海军有F9F,空军已经有F-86F和F-89了
60年代初期,美国空军是F-104、F-105,海军则是F-8十字军战士,这玩意儿事故率奇高无比,事故比北越的米格-21可怕多了
后来的两代飞机的表现,才给了人们“舰载机比陆基飞机厉害”的错误印象,例如美国海军的F-4B,在空军被米格-21的机炮打得满头是包的时候,海军不挂载机炮吊舱,用空空导弹打出了漂亮的交换比
最后,当F-14和AIM-54横空出世的时候,海军迷疯狂了,航母可以直接终结陆地机场了!
F-14的确是一个传奇,传奇就传奇在它是唯一一款舰载机的身份对同代陆基飞机形成巨大优势的一款兵器,基本上,相信航母无敌论的人,都是生活在F-14和AIM-54统治天空的时代
别说米格-29了,在空军海军的对决中,大猫痛宰了美利坚之鹰,打出了一个27:1的战绩,从此以后,“You Air Force!"在美国海军里彻底成了一句侮辱性的话。
不过,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也是唯一一次舰载机的绝对战斗力能超越岸基飞机的时代
但好景不长,F-14在世纪初退役,F-22服役,自此之后,航母和岸基的空战能力不断拉大
总结一下就是,舰载机的空战技术,平均要比陆基飞机的空战技术晚10年
那么,当今美国的尼米兹和福特,对岸基飞机有类似于F-14对苏-22的优势吗?
答案是相反的,甚至可能差距巨大,利比亚空战中,在近距离格斗上,苏-22实际上有微乎其微的机会击落F-14,但是,米格-23击落F-16A的奇迹不会发生在四代机被五代机屠杀的过程中
美国海军舰载机的现状就是:只有卡尔文森号航母部署了一个联队的F-35C,总共也才30架,S2维京人反潜机在4年前就已经退役,目前美国海军的舰载反潜机也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剩下的尼米兹和福特,还有肯尼迪,F-35C上舰的计划都鸽了,换句话说,美国海军目前”700架舰载机突袭机场“只不过是用F/A-18E/F进行饱和攻击罢了
塑料虫硬冲有空警2000和歼-16D加持的龙之墙,想想就觉得这画面太美了...犹如700个赤膊的日本浪人持刀冲击机枪和迫击炮阵地...
但更残酷的事实可能是,这700个日本浪人放出去一批,每批40-50人,就被十几个装备有红外夜视仪和单兵热成像的精确射手逐一射杀,他们至死都不知道这些精确射手到底躲在哪里
所以,认为美国航母依旧无敌的,请先论证”五代机无用论“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航母究竟如何在被发现的情况下,从岸基飞机的魔爪里自保?
更新:关于航母的抗打击能力的解释,航母是如何被摧毁的?
此处回应:
解释:
坦克炮塔肯定要比航母甲板厚,坦克炮塔是啥,那是个抗穿700+,抗破1000+的叹息之墙
何况坦克是复合装甲,航母可不是,而且你要考虑材料的应力问题,金属模型飞机从十倍于自身长度的高度摔下来也不会严重形变,现实的战斗机稍微重着陆就摔起落架变成废铁了,再强悍的材料放大到一定程度都是脆弱的,坦克就那一个地方厚,而航母可是面积巨大的一条船
航母主要是用反舰导弹瘫痪,最后用ASBM或者鱼雷击沉,这里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航母扛不住反舰弹道导弹:
ASBM不是铁炸弹,ASBM更像APFSDS,是靠捅穿而不是炸穿,现代主战坦克拿152都无法摧毁,但装药量为0的APFSDS就可以,航母也一样,航母能扛得住JDAM不代表就能扛得住ASBM。ASBM的弹头,这个好几吨重的装药大铁坨子,这玩意儿砸下来的时候是APFSDS初速的三倍啊!
没有ASBM,由战机挂载的鱼雷一样可以震碎航母的龙骨,让其断成两截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729倍,因此能量的传输效率高得惊人,利用超空泡效应,鱼雷可以震碎航母的龙骨
更新:航母甲板的实际装甲水平:
上面之所以不考虑ASBM,是因为这玩意儿直接改变了战场规则,如果加上的话会使得战争结果变得一边倒,换句话说160分钟的战争大片,结果因为导演加了ASBM,直接变成半小时了,那观众也不买账啊
这防护,结合进步的现代装甲钢技术水平,航母的起飞甲板防护性能,最多最多是二战轻巡的水平了,原因请看下面:
没有复合装甲的话,即使不考虑巨大的甲板面积带来的抗应力、剪切力能力减弱的问题,那这航母起飞甲板的厚度,其实也就和T-34正脸差不多
结合现代合金钢和二战装甲钢的差距,航母飞行甲板对穿甲弹的防护能力,最多和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差不多,也就是T-62M、M60A3、百夫长或者豹1的水平,还达不到96B正脸的水平
航母对于铁炸弹和巡航导弹的防护能力是杠杠的,传统的爆炸性武器对于重甲目标的杀伤力本来就有限,例如ISU-152堪称重坦杀手,然而面对新一代装甲钢的M48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然而对于穿甲弹,尤其是近似于APFSDS杀伤原理的武器,航母是非常脆弱的,因为这玩意儿只能用厚度硬扛,甚至倾斜装甲和复合装甲的意义也被很大程度上削弱了
换句话说,如果面对ASBM,那么航母飞行甲板要以撑死T-62M炮塔的防护,去抵挡三倍于当下最新APFSDS的初速度的一块装满炸药的大铁坨子...
冷知识:尽管是高超音速武器,但高超弹头的末端速度可能比不上传统的DF-26,前者由于全程在卡门线内飞行,因此损失的动能较多,其砸到航母甲板的末端速度可能只有10马赫左右;后者是飞出大气层的,由于其20马赫以上的末端速度,传统的DF-26对航母的单发杀伤力也是最大的
因此为了保证ASBM的最大杀伤力,一般的战术是用高超ASBM戳瞎航母的雷达,摧毁航母的起飞跑道或者弹射器,保证航母失去战斗力,甚至可能将周围一百公里内的盾舰也事先消灭,最后才是传统的ASBM以最大的速度砸穿航母的好几层甲板
在那之前,航母旁边的盾舰的标准2、标准3和标准6会被传统的空射超音速反舰导弹消耗殆尽,绝不是一开始就上ASB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