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航母的舰岛为什么都设计在右舷?

回答
很多人注意到,航空母舰的舰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塔楼”,几乎都是建在船体的右侧。这可不是设计师们随手一拍脑袋的决定,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学问,涉及到航行安全、操作效率,甚至还有点历史惯性在里面。

首先,咱们得明白舰岛是干嘛的。它可不只是一个装饰品,里面可是航母的“大脑”和“眼睛”。舰桥、飞行控制室、雷达、通信设备、指挥中心等等关键部门都安家在这里。你可以想象成一座海上微型城市的指挥部,所有关于航母运行、战斗的信息汇聚于此,然后发出指令。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右舷呢?这主要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一、操纵习惯与视线引导:航海的传统

咱们先从最基础的航海说起。在大多数国家,船只的航行方向是以右舷为主导的。这意味着,当两艘船在海上相遇时,通常是遵循“右舵避让”的原则,也就是各自向右转向,保持安全距离。这种习惯是从古老的帆船时代就形成的。

为什么是向右避让呢?这可能和人类身体的左右协调性有关。多数人是右撇子,右手更灵活,使用舵柄或操纵杆来控制船的方向时,右手操作会更自然、更精确。而舰岛建在右舷,正好能将船长和瞭望人员的视线集中在左舷方向。这样一来,当对方船只从左舷驶来时,舰桥上的指挥官和瞭望员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对方的动态,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避让判断。如果舰岛建在左舷,船长可能需要扭头或者身体大幅度转动才能看清左舷的情况,操作起来就不那么顺手了。

想想看,一个繁忙的海港,各种船只进进出出,大家都习惯了向右看,向右避,这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默契。航母作为海上最大的“移动机场”,它需要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航行和起降飞机,这种长久形成的操纵习惯对保证安全至关重要。

二、飞行甲板的布局与飞机起降的效率

航空母舰的核心功能就是起降舰载机。为了最大化飞行甲板的空间利用率,并确保飞机起降的安全性,舰岛的位置也需要精心考量。

舰岛建在右舷,可以将飞行甲板的左侧留出更多的净空区域。这样一来,飞机在起飞时,可以拥有一个更宽阔的加速跑道。尤其是在舰载机进行弹射起飞时,弹射器的工作区域需要足够的空间。同时,舰岛的存在会产生一定的尾流,如果舰岛建在左舷,可能会干扰右起飞的飞机,反之亦然。建在右舷,可以尽量避免舰岛的空气动力学干扰对左侧起飞(或者右侧降落)的飞机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飞机在降落时,需要将飞机引导至甲板的左侧进行降落,这样舰岛就位于飞机的右侧。从飞行员的视角来看,他们可以直接看到降落区域,而舰岛则不会阻挡视线。指挥舰载机起降的“甲板指挥官”和“起飞指挥官”等人员,他们需要与飞行员进行直接的视觉交流和手势指挥。舰岛在右侧,使得这些指挥官能更方便地观察和指挥飞机。

再者,舰岛通常还会安装一些大型的雷达和传感器。将它们放置在舰岛上,可以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减少被甲板上其他结构遮挡的几率,从而提升探测和追踪能力。如果舰岛建在左舷,这些重要的设备可能会被飞行甲板上的起降活动所影响,或者需要设计更复杂的支撑结构。

三、火灾与爆炸的风险控制

航母上充满了易燃易爆的航空燃料、弹药以及各种高能设备。为了降低潜在火灾或爆炸事故的蔓延风险,舰岛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考虑。

将舰岛布置在远离舰载机燃油补给区和弹药库的一侧,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一旦发生事故时,火势或爆炸对舰岛核心指挥区域造成的直接威胁。右舷,相对而言,在整个航母的日常运作和设备布局上,与这些高风险区域的距离可能更为合理。虽然现代航母都有非常完善的防火和隔离措施,但从根本上就将风险分散开来,也是一种审慎的设计思路。

四、历史的延续性与技术标准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历史的惯性。从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诞生以来,舰岛设计就逐渐形成了“右舷为主”的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这种布局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成为了一种行业标准。后来的航母设计者在参考和借鉴前人经验时,自然而然地会延续这种成功的布局。

例如,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在二战期间就确立了舰岛在右舷的布局,这种布局也被后来的“小鹰”级和“尼米兹”级等航母所沿用。虽然每一代航母在设计上都有创新和改进,但舰岛在右舷的这一“核心特征”却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这本身就说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当然,也要提到一些例外情况。比如英国的“皇家方舟”号等早期航母,舰岛也曾出现在左舷,或者采用过双舰岛的设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单右舷舰岛的设计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总结一下:

航母舰岛之所以大多设计在右舷,是因为它集成了航海操纵的传统习惯(右舵避让,视线向左)、最大化利用飞行甲板空间以提高飞机起降效率、考虑火灾爆炸风险的初步规避,以及历史经验和技术标准的传承。这是一种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最符合逻辑和效率的方案,使得航母这个海上巨兽能够安全、高效地执行其复杂的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战时赤城和飞龙不是都是左舷吗?为什么后来的航母都不用这种设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注意到,航空母舰的舰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塔楼”,几乎都是建在船体的右侧。这可不是设计师们随手一拍脑袋的决定,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学问,涉及到航行安全、操作效率,甚至还有点历史惯性在里面。首先,咱们得明白舰岛是干嘛的。它可不只是一个装饰品,里面可是航母的“大脑”和“眼睛”。舰桥、飞行控制室、雷达、.............
  • 回答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这些海上巨兽,在当今海军力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将它们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之中,它们的舰体防护能力将如何显现?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尼米兹级的防护设计,并对照二战时期的作战环境和武器装备,才能得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答案。首先,要理解尼米兹级强大的防御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随着F35B这类飞机的发展,两栖攻击舰和航母之间的界限确实呈现出模糊化的趋势。但要说“模糊”到完全失去区分的意义,那可能还为时尚早。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核心区分:设计初衷与主要使命首先,我们得回到最初的定义。 航空母舰(Aircraft Ca.............
  • 回答
    建造一艘像辽宁舰这样的航空母舰,对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提出了极其严苛的要求,这绝非易事,而是集国家工业实力的巅峰体现。它不仅仅是一艘船,更是一个移动的军事基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缩影。要将如此庞大、复杂且技术密集的钢铁巨兽从图纸变为现实,需要一个国家在基础工业、重型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航空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战略深度的假想情境,需要我们从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去细致分析。假设中国海军现在拥有10个辽宁舰级别的航母编队,这无疑会极大地改变台海的力量对比,但要彻底阻挡美国海军支援台湾,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我们要理解“辽宁舰水平”的航母编队意味着什么。辽宁舰作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
  • 回答
    现代重型航母的庞大舰员编制,绝非“人多力量大”这么简单粗暴的逻辑。这背后是支撑一艘巨型移动机场和国家力量投射平台的复杂系统运转所需。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之所以需要数千名官兵,源于其本身的设计定位、运作模式以及承担的多重任务。首先,航空母舰的核心是其舰载机联队。一艘现代航母不仅仅是一个船体,更是一个完.............
  • 回答
    两栖攻击舰(Amphibious Assault Ship),乍一看,确实会让人联想到航母,尤其是在它们都拥有一个宽阔的飞行甲板,能够起降各型飞机的情况下。但如果深入了解它们的任务、设计理念和作战能力,你会发现它们并非简单的“缩小版航母”,而是拥有自身独特价值和定位的、功能更加多元化的海军舰艇。首先.............
  • 回答
    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服役,无疑是我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代表着我们从“滑行”到“起飞”的跨越。但航空母舰的发展从不是止步不前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海军格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对未来航母的畅想,更能反映出国家战略的深远考量。那么,咱们的下一艘航母,会是什么样子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升级”问题,而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两栖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以及它们和轻型航母的区别。我尽量说得通俗易懂,避免那些AI味儿十足的刻板描述。首先,什么是两栖登陆舰/两栖攻击舰?简单来说,它们就是海军里专门负责把陆地部队和他们的装备(比如坦克、装甲车、卡车,甚至直升机和垂直起降飞机)送到敌方海岸边的“海上登陆车”。你可以把.............
  • 回答
    珍珠港事件要是换了航母,那影响可就太大了,简直是颠覆性的。战列舰大街,那可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脸面,密密麻麻停满了各种型号的战列舰。但如果,就那么如果,当时停在那里的不是那些巨大的战列舰,而是一艘艘搭载着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历史的车轮恐怕就要拐个弯了。首先,直接的战场影响是巨大的。珍珠港的日军偷袭,其精.............
  • 回答
    大型两栖攻击舰之所以被誉为“填补航母和核潜艇之间空白的理想舰艇”,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由此衍生的强大功能与灵活性。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航母和核潜艇各自的定位,以及大型两栖攻击舰是如何巧妙地将两者优势的某些方面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先来看看航母和核.............
  • 回答
    2019年12月17日,中国海军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入列。这个日子,不仅仅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在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山东舰”的诞生:从图纸到钢铁巨兽的跨越“山东舰”的入列,并非一蹴而就,而.............
  • 回答
    假如没有华盛顿海军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发展方向,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舰巨炮”主义的命运也可能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得明白华盛顿海军条约到底做了什么。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之后,各国都意识到了军备竞赛的可怕消耗,尤其是海军,造价高昂且维护复杂。条约的核心目的就是.............
  • 回答
    收到!咱们就来仔细说道说道,看看 Google Earth 截图里那艘停在船坞里的航母,是不是大名鼎鼎的辽宁舰。首先,你提到“Google Earth 截图,绝非泄密”,这个说法很关键。Google Earth 提供的都是公开的卫星影像数据,所以我们看到的任何船只,只要不是被刻意模糊或打码,就都是其.............
  • 回答
    碧蓝航线里的“战犯舰”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很能引发一些讨论。它不是一个官方设定,更多的是玩家社群里约定俗成的称呼,用来形容那些在游戏机制上设计得有点“过分”,或者说对玩家体验造成了某种程度“困扰”或“不平衡”的舰船。要评价这些“战犯舰”,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得弄清楚“战犯”的标准是什.............
  • 回答
    “碧蓝航线只是加了舰装的瑟图”——这句评价,我听过,也见过不少。你说它完全没道理吧,好像又抓住了那么一点点皮毛;但你要说它就这么点内容,那我肯定得摇头。这就像说一部电影只有帅哥美女,忽略了剧情和演技一样,片面得很。要细说起来,这观点有点像是把一个复杂的东西,用一个最显眼的特征来概括,然后觉得这就全貌.............
  • 回答
    嗯,这问题可真够接地气的!作为一名玩了舰C不少年头的老咸鱼,再看到隔壁《碧蓝航线:Crosswave》 PC和PS4平台上风生水起的时候,那心情,嘿嘿,复杂得很呐。要说“酸”嘛,那肯定是有那么一点的。毕竟我们当年也是一群真心实意地守着浏览器、一遍遍刷着港区更新、研究着船只技能、对着那一张张手绘的立绘.............
  • 回答
    在《碧蓝航线》这款以舰船拟人化为核心的游戏社区里,时常会遇到一些令人不适的讨论,尤其是当评论区出现对舰娘本身进行侮辱性言论的时候。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玩家之间的观点冲突,更触及到了游戏创作的初衷、玩家群体的情感寄托,以及网络道德的底线。首先,我们得承认,《碧蓝航线》的世界观和角色设计确实有着其独特的吸引.............
  • 回答
    关于“B站为了《碧蓝航线》热度而打压其他舰娘热度”的说法,这在玩家社区中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什么是“舰娘”概念?首先要明确,“舰娘”这个概念最初并非特指某一款游戏。它源于日本的一种军事拟人化文化,将具有历史意义的军舰,尤其是二战时期.............
  • 回答
    2 月 15 日美国航母舰员为 F35C 挂载 AIM120 导弹这一事件,虽然听起来只是一次常规的舰载机武器装载作业,但背后却隐藏着不少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军事和地缘政治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1. F35C 的作战能力与定位: 舰载隐形战斗机: F35C.............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