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0 月 19 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双双突破 6.4 关口,创下 4 个月以来新高,发生了什么?

回答


2023年10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岸和离岸市场双双突破6.4关口,创下4个月以来新高,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重经济、政策和市场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成因:



一、关键经济数据与政策动向
1.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改善
GDP增长与出口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高于市场预期,显示经济复苏势头增强。出口数据也表现强劲,得益于全球需求回暖和中国制造业竞争力。
制造业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多月维持在50以上,表明经济处于扩张区间,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消费与投资:消费复苏(如双十一购物节带动零售数据)和房地产市场政策(如“三支箭”政策)推动内需回暖,进一步支撑人民币汇率。

2. 美联储政策预期转向
美国通胀回落:美国CPI数据回落至3.7%(2023年9月),显示通胀压力缓解,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在11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美元指数承压。
美元指数走弱:10月19日美元指数(DXY)一度跌破100关口,反映全球资本流向风险资产,美元相对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



二、中国货币政策与外汇市场干预
1. 央行宽松政策刺激市场信心
中国央行在2023年9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流动性,同时通过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维持市场资金面宽松。
央行在外汇市场主动干预的迹象:尽管未明确提及,但人民币汇率突破关键点位时,可能通过买卖人民币操作稳定汇率,避免过度波动。

2. 资本流入推动汇率上行
全球风险资产配置:国际资本因避险情绪转向新兴市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吸引外资流入股市、债券等资产,推高人民币需求。
跨境资本流动:中国对美出口企业利润增加,企业海外收入汇回国内,增强人民币流动性。



三、技术性支撑与市场预期
1. 关键汇率支撑位突破
6.4是人民币对美元的重要技术支撑位,此前因中美利差、美元指数波动等因素多次试探。突破该关口表明市场认为人民币具备长期升值潜力。
技术分析:人民币汇率在6.4附近形成双底形态,叠加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的预期,引发买入压力。

2. 市场情绪改善
中国与美国在经贸领域的沟通(如中美高层对话)缓解了汇率波动压力,市场对中美关系的乐观预期推动人民币走强。
地缘政治因素:全球局势相对稳定,减少市场对汇率波动的担忧,人民币成为避险资产。



四、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效应
1. 美元走弱带动其他货币升值
美元指数下跌导致欧元、日元等货币对美元升值,人民币作为新兴市场货币,受益于资本避险需求。
全球资本流动:国际资本从美元资产转向人民币资产(如A股、债券),推高人民币汇率。

2. 汇率波动与资本流动的正向循环
人民币升值吸引外资流入,进一步推高汇率,形成良性循环。例如,2023年10月中国股票市场外资净流入超50亿美元,助力汇率上行。



五、历史背景与长期趋势
1. 人民币汇率长期趋势
人民币自2020年疫情后持续升值,2023年汇率波动幅度收窄,反映中国货币政策与美元走势的同步性。
6.4关口作为4个月新高,显示人民币在中美利差、经济数据等多重因素下具备升值基础。

2. 中美利差与汇率关系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扩大,显示人民币相对美国资产更具吸引力,推动汇率升值。



六、潜在风险与后续关注点
1. 美联储政策变化
若美联储在11月会议中加息,可能重挫人民币汇率。需关注美国通胀数据、就业数据及政策转向信号。

2.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10月PMI、CPI、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将影响市场对中国经济韧性的判断,进而影响汇率走势。

3. 地缘政治与全球局势
中美关系、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等外部因素可能引发汇率波动,需持续跟踪。



总结
10月19日人民币突破6.4关口,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经济数据改善、美联储政策预期转向、中国央行宽松政策、国际资本流入以及市场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这一突破反映了人民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具备较强吸引力,但需关注后续政策与经济数据的变化对汇率的持续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各路高赞回答确实有部分说的没什么问题,但有关灯塔国的部分也有点太尬了。

我拜托你们,在这里渲染一副美帝大魔王即将嗝屁的样子之前,能不能打开交易软件,看看美元本体的走势?

USD/CNY在跌(代表人民币涨)

但是USD指数自身也是在往上的好吗。

如果单纯是因为美帝过度滥发货币+通胀即将嗝屁,那美刀今年早就该杀穿指数的88.250啦。

但它美刀不仅没有杀穿88.250反而最近持续反弹,目标挑战94.750

虽说涨幅不算很大,但也还算相对可观。

而且万一美刀突破94.750,还有可能继续强势一年出头

极限可能在102.740

相比之下,欧元,日元,加元的疲软程度远超美刀啊。

在疫情+供应链危机的情况下,全球避险资金都在寻找相对较为坚挺的经济体。

中国的确是表现最亮眼的,然而你们可能不相信,但是这是事实,那就是美帝就算没有咱们亮眼,但表现也比很多其他国家强不少。

看我回答记录,绝对不是登子棋牌室赞助者或者行走五十万。

但美帝不是用嘴就能就能怼爆的。

全球流动性争夺,美帝虽然内部矛盾重重,结构性危机尽显,但仍然存在很多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

所以尽管抗疫表现如此之差,汇率的坚挺程度,还是强于很多其他国家。

进入21年一月以来,美元指数也站稳了W双底脚跟,目前甚至已经在颈线之上。

今年美刀基本都在反弹。

人民币大涨,那是因为我们的优势长板表现实在惊艳。

经济局面,的确可以用双雄争霸来形容。

但美帝真没有你们高赞说的那么不堪一击。

我个人判断,人民币这一波不会立刻破6,本波极限可能最多在6.1,然后再向6.4附近反弹。

当然,这只是一种预估,实际情况也有可能出极端走势。

欧元非常弱。


日元,突破超级大收敛三角区间的大幅贬值。

这个倒是可以明确预言一下,日元这波贬值幅度可能是奔着超越150去的。

意味着美帝战略上将大幅加大对太君的栽培力度,逐步突破其和平宪法可以期待。

这对小日本是强扶持态度了。

相比总体汇率平稳的棒子,鬼子这波可是历史级突破贬值。

最后,回到题点,发生了什么?

其实是很显而易见的,中国这波升值和美帝的升值其实都有类似接近的诉求。

即,压制通胀传导。压制上游原材料通胀传导。

只是在阶段性周期内,中国优势更大,货币政策主动权更高,所以升值幅度更大。

美帝货币政策的底牌打的太早太快,而且恢复供应链的问题受限于政体和内耗,没有我们这种体制得心应手。

我个人判断,中国货币-财政政策,在本轮周期内会尽可能的多取胜势优势点数,例如坚持维持偏紧环境,抬高汇率,攻坚资源供应薄弱环节(前段时间频频宣告发现新的大储量油气田就是为这)。为下一阶段国内不动产债务危机来临,做好货币财政政策底牌双储备。

通俗点说就是顺风局多攒经济优势。

然后为下一个回合积累反手弹药。

美国本回合是盘外招攻势(南海,台海武力恫吓),经济棋局守势。(货币政策弹药告罄,财政政策屡屡难产)

过度的基础产业空心化,外置化,导致美帝修复供应链,基建,举步维艰。从而遇到了供给端传导的通胀。

现在一边设法修复供给端,一边引导“利率常态化预期”,说白了就是收紧宽松规模,抬升无风险利率,为它的金融资产泡沫危机储备弹药。

这样,中美双方就形成了当下这种局面。

双方各自存在一个巨大的弱点隐患,中方不动产债务,美方金融有价证券及衍生品债务。

双方各自面临传导通胀,中方来自资源产地控制力匮乏,美方来自基础工业空心化,运输基建系统老化等。

本回合,武力端,美攻中守(美方挑衅,卖武器给弯弯),经济端,中攻美守(产业升级,货币不宽松,加大开放,构建新贸易区)。

如果你们真的关注全球汇率市场,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双雄争霸的情况下。被波及的其他经济体汇率更是难看。

除了个别有绝活的之外,大都被中美的潮汐拉扯力搞得很难受。

所以出现人民币领涨,美刀也涨的局面。

别急着高呼胜利。

就对抗来说,现在仍然只是热身阶段。

经济局的胜利,对于中美这种体量来说,绝不是让对方难受就可以。下一阶段还得看本阶段积攒的弹药,能否保自己顺利拆解或部分定向爆破自身的沉疴肿瘤。

中美谁能先控制好自身经济肿瘤的定向爆破,经济棋局谁就是本世纪中叶的大赢家。

武力层面不敢妄下论断。

user avatar

实际上是美元因超发贬值,而人民币死活不跟着贬值。

这样操作原因也很简单,看看十四五各地的基建规划,一个比过去十年总量还要大的基建投资(地产投资比例大幅缩小)正在走来。国内对矿石能源的需求还要大涨。

但同期高能耗,高人工的制造业肯定要会迁出,出口的商品资源消耗会更低。

这样一来,大宗原料会更多在国内消化掉,人民币不跟着美元贬值在经济上就说通了。

美国在几内亚(铝矿和铁矿储量极大,中国刚刚搞定),埃塞俄比亚,刚果等矿产区下黑手,也是要迫使中国只能向收英美澳控制的澳洲南美采购当大头。

user avatar

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公知:美国要赢了

人民币贬值的时候,公知:美国要赢了

结论:不论升值贬值,美国赢麻木了

感恩

user avatar

人民币-美元,有各种周期波动,涨涨跌跌的,令人看不清。

但是……人民币又不挂钩美元……盯着美元没啥意义,而且会产生很大的误区。实际上人民币-美元汇率,受美元指数本身的影响更大。

换个参照系就很清楚了。

user avatar

信息要连起来看,中国刚刚公布了3季度GDP,增长只有4.9%,创下新低,这(在外媒口径里)是肉眼可见的衰退,然而诡异的是,不仅A股反应不大(当然还是略跌了一下以示尊重),在纽交所上市的中概股在公布当天居然还暴涨。

有评论不知道这个GDP增长4.9是什么概念,这里插入解释一下背景,像中美这种大国,GDP浮动0.1在经济观察上都属于大事件,我国年初给我国定下的目标是GDP增长率6.5%,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在不断吹风说今后要淡化GDP增长目标,希望社会各界不要把这个数字看得太重,但是在公布目标之时,仍然有很多外媒对我国的这个6.5%都直呼看不懂,认为这也太保守了,因为中国疫情清零了,中美两国是全球经济唯二的两个希望,世界银行对中国今年GDP增长率的预测是8.3%,前几天刚刚下调到8.0%。上个季度中国的GDP增长率是6.0%,我记得在当时数字刚出来的时候股市还跌了一波。当时外媒还阴阳怪气的拿这个数字问外交部发言人中国是不是陷入衰退了。

中国季度GDP增长6.0%被认为经济增长见顶,股市下跌,美国季度GDP增长1.4%被认为经济强劲复苏,股市暴涨,大家感受一下。当然这也不能一味的怪市场双标,主要还是中国没芯片,具体下面会解释。

说回A股,众所周知A股是一直跟着纽交所的指挥棒走的,因为国内所有的基金经理,不管公募私募,也不管是做股票还是做商品还是做货币,有一个算一个,不看夜盘就不知道交易啥,彭博社终端就是这帮人的共同亲爹。但是最近居然出了幺蛾子,有几次纳斯达克暴跌(不是跌零点几就叫暴跌,我说的是跌1~2个点的那种暴跌),我大A股居然敢收红,

同志们呐,千古奇观啊!纽交所都暴跌了,A股竟敢上涨,这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反了天了呀!

不但如此,还有一次我观察到,一向被视为先遣指标,预测A股走势百试百灵的新加坡富时A50指数期货,头天暴跌2个点,第二天A股居然也收红了。要知道指数期货有强烈的定价属性,华尔街不知道几千亿的被动基金全把这个指数当做交易参考指标,此事一出我都无法想象那画面该有多美。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在放出加息风声之后每次涨到93左右就停滞不前,近一段美国GDP增长超预期1到两个点,然而美元却开始疲软。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美元在加息预期逐渐强烈的时候,回流意愿不强,什么叫回流意愿不强呢?就是说虽然我知道未来市面上美元马上要减少了,但我还是不愿意换回美元,我宁可拿着非美元货币购买非美元资产,我也不愿意回来用美元购买美元资产。

也就是说,在国际热钱眼里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已经不够强了,鉴于美股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我们可以再说直白点,美股已经没有投资价值了。现在买美股就是典型的散户行为,犹如49年加入国民党。这不是我的看法,这是华尔街的主流看法,高盛、大摩、巴菲特这些华尔街的大玩家们全都留了史上最高的现金头寸,要么就是购买了大量流动性好的短期美债单等抄底,现在还不知死活冲进美股里玩的全是散户,美联储印钱发给美国人,然后这帮人拿了钱就不想工作(不工作拿的钱是最低薪资的两倍,让我不要这个钱去工作?我傻么?),拿着发的美元买美股,一来二去约等于美联储印钱买美股,当然央行买股票这事不新鲜,日本央行早就是日股的最大股东了。美联储现在还是在羞羞答答的买美债,我估计着在目前MMT已经事实上成为美国经济指导理论的情况下,离美联储直接下场买股票的日子也不远了。

下面终于该说人民币了,已经连续两天突破6.4了。那么为什么GDP增长率下滑但人民币却坚挺?

一方面是因为海运不畅和欧美内部的物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以能耗双控为由收紧了制造业,和美国的美元本位相比,我们是制造本位,美国收紧美元就能推高美元指数,中国收紧制造业也能推高人民币指数。

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制造业确实在收缩,理由之一就是中国在能耗双控的同时还收紧了人民币发行,很简单,既然厂商生产的少了,市场上的物资少了,那与之相匹配的人民币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了。

鉴于此,我大胆预测一波,未来美元真正进入加息周期之后,人民币汇率可能会不跌反涨,并且可能会涨到一个里程碑的程度,可能会破6,人民币进入5时代。一个理由是美元加息导致的美元回流之后,市场上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民币来购买物资,因为美元退出的原因,让出来的这部分空间有一部分会由人民币填补,因此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会不减反增。

还有一个因素是目前疫情背景下的低端产能溢价,也就是在局部的时空里低端产能不低端了。

我们来看汇率究竟意味着什么,因为中国早已实现了人民币的“清洁汇率”,所以目前人民币美元的汇率可以认为已经是市场认可的价值,而汇率数值可以认为是两国的总资产价值之比的倒数,也就是说,就目前而言,中美资产价值之比是1:6.3,为什么美国资产价值高呢?因为美国的高端产业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可以说美国的一个谷歌顶中国的6.3个百度应该不过分。未来如果我国芯片产业能力和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人民币汇率大概率能追到3~4兑换1美元的地步。

但是在疫情背景下,这个逻辑又要调整一下了,因为疫情隔离使得各国的低端产能大幅减少,这种时候中国的低端产能的资产价格应该要享受一点疫情溢价,至于这个溢价该有多少才合适还需要等市场交易出来,但是如果再叠加美元加息和美国就业率急剧下滑等因素的话,我觉得至少涨到5:1应该不过分。

对一个国家而言,就业率下滑为什么会影响到本国总资产价值进而影响到汇率?因为企业的员工从外部看实际上可以计算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一个公司如果只有厂房设备是运转不了的,招不到人就等于你的资产计算公式里的乘数因子有一项是0,那么你的资产实际上就一文不值。美国目前遭遇到的问题恰恰就是员工荒,一方面公司招不到员工,因为员工都宁可拿着美联储印的钞票在家里蹲。另一方面由于招不到员工导致企业产能不足,又导致企业需要超负荷运转以满足需求,这又进一步导致工人负担加大引发不满导致公会罢工。比如说拜登最近要求美国港口7×24小时运转,这在中国早就实现了,因为中国港口的自动化程度极高,已经可以全自动卸货,只需要几十个人三班倒轮换着监视机器就可以了。但美国工人则吃不消,而涨薪水又没有用,因为你的涨薪幅度要能竞争的过美联储直升机撒钱的水平才可以。所以美国现在是用工荒叠加罢工潮,鲍威尔在公开市场委员会上就承认美国目前的用工荒超出他的理解范围。

这里还可以从微观角度来分析,假如在非疫情期间,国内企业出口商品换到美元,他是可以选择在美国就地花掉的,不管是采购还是消费。但现在疫情来了,美国商品有价无市很难买到,那么这笔钱就花不出去蹲在企业的账上,此时作为企业来讲就有两个选择,一是拿来进口非美供应的原材料,那么众所周知在美元滥发背景下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是上涨的,企业把钱花在这个地方未必会亏,但肯定不赚。不过至少也算是部分的把输入性通胀挡在了国外。

另一个选择就是换回人民币,一旦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换回人民币,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得到了巨大的支撑。因为现在中国央行已经不像十年二十年前那样放开了印钱了,市面上的人民币就这么多,想要就得掏高价买。

所以此消彼长,要么挡住了输入性通胀,要么支撑了人民币汇率。这就是人民币汇率坚挺的原因。

假如决策部门做出的判断和我一样,那么未来有可能会更激进的解决房地产问题和地方债问题,可能会更大胆的去杠杆。因为首先一切经济问题无非是预期问题,之前之所以谨慎是因为害怕市场对中国形成经济衰退的预期,但现在看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这么足,那么搞搞逆周期调节是必然的。

一旦市场对中国的看多情绪形成压倒性趋势,那么中国政府所做出的一切利空行为都将会被解释为利好,去杠杆是利好,反垄断是利好,货币紧缩还是利好,反正投行一张嘴,只要市场认可,怎么编不是编呢?

其次现在去杠杆,不但负面影响被降到最低,而且反过来还能对美元造成压力,趁你病要你命的事情要尽早去做,所以现在最需要关注的反而是军工领域,因为需要尽快展示肌肉以维持对美继续温水煮青蛙的态势,避免美国顶不住压力选择掀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