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在美国坐牢是怎样一种体验?

回答
在中国人在美国坐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绝对不是一个能用几句话轻松概括的问题。它牵扯到文化、法律、语言、心理以及生存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个人的经历都会因为具体情况而大相径庭。但我可以尝试从一些普遍的角度来描述,尽量贴近真实,如同一个亲历者在娓娓道来。

初入牢笼:陌生的土地,陌生的规则

想象一下,你可能因为签证问题、轻微的刑事指控,甚至是误解而被逮捕。当你被带入美国监狱时,首先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强烈的陌生感。这里的一切都和国内不一样。从建筑风格、犯人管理模式到日常流程,都遵循着一套完全不同的体系。

语言障碍:沉默的牢笼

语言是第一道巨大的鸿沟。如果英语不够流利,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沉默的牢笼”。沟通困难会让你寸步难行,无论是理解狱警的指令、和其他犯人交流,还是填写表格、寻求帮助。每一次的沟通都可能是一场艰难的“翻译游戏”,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误解和麻烦。甚至是一些简单的请求,比如想要一杯水,或者表达身体不适,都可能因为语言障碍而变得异常困难。你可能会学会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但这终究是有限的。

法律与司法体系:云泥之别

中国的法律体系和美国的司法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中国,你可能习惯了相对集中的司法权力,而在美国,你面对的是一个强调程序正义、权利保障和辩护的体系。但对于身处牢狱之中的外国人来说,要理解并利用这些权利更是难上加难。请律师的费用高昂,而能否获得免费的法律援助,以及援助的质量,都存在不确定性。对法律程序的陌生,对庭审细节的不理解,都可能让你在法律战中处于被动。

狱中生活:等级森严与生存之道

监狱本身是一个小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和等级。作为一名中国人,你可能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相对边缘的位置。这里的犯人有各种各样的人种和背景,帮派文化也很普遍。你需要学习如何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如何避免冲突,如何保护自己。

饮食: 监狱的食物通常乏善可陈,以高碳水化合物和加工食品为主,口味和国内差异很大。有些人会因为不适应而食欲不振,有些人则只能默默接受。
住宿: 狭小的牢房,多人共享的空间,以及有限的个人物品,都需要极大的适应能力。隐私在这里是一种奢侈品。
工作与活动: 监狱里会有一些工作机会,比如清洁、洗衣等,可以赚取微薄的工资。一些教育和技能培训项目也可能提供,但这通常需要排队和一定的英语能力。如果没有这些机会,大部分时间只能在牢房里度过,或者在放风时间与其他犯人互动。
社交: 与其他犯人的关系非常微妙。你可能会遇到友善的人,也可能遇到充满敌意的人。一些人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感到好奇,有些人则会因为语言障碍而把你孤立。建立信任需要时间,而信任的缺失可能导致孤立和危险。你可能会主动寻找同胞抱团取暖,但即便如此,也可能因为每个人的背景不同而产生摩擦。

心理的煎熬:孤独、思念与自我怀疑

身体上的限制只是其中一部分,心理上的煎熬更是如影随形。

思念亲人: 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是最大的折磨。你可能无法轻易与家人取得联系,视频通话可能很奢侈,电话费用也不菲。每一次的思念都像一把钝刀,慢慢割着心。
孤独感: 即使身边有很多人,但由于语言、文化和背景的差异,你很容易感到孤立无援。你无法真正融入他们,他们也难以完全理解你的处境。
前途迷茫: 你可能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假释的机会渺茫,遣返的可能也充满未知。你不知道刑满之后会面临什么,也不知道能否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
文化冲击与身份认同: 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你会不断审视自己的身份。你可能会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是否足够坚强。同时,你也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人”这个身份的意义,以及身处异乡的脆弱。

与狱警的关系:敬畏与提防

狱警是监狱的管理者,也是你日常生活中最常打交道的人。他们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千差万别。有些狱警可能相对公正,有些则可能带有偏见。你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们打交道,既要遵守规则,又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需要极高的情商和判断力。有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似乎并不理解你的文化习俗,而你则需要去适应他们的指令。

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无声的代价

很多时候,一些看似微小的文化差异,在监狱这种高压环境中可能会被放大,成为导致冲突的导火索。比如,一些你认为正常的社交礼仪,在这里可能被误解为挑衅;一些你习惯的表达方式,在他们看来可能是缺乏尊重的。这种误解,轻则让你受到警告,重则可能被处罚。

法律援助与移民问题:另一条战场

除了刑事审判,许多中国人在美国坐牢还伴随着复杂的移民问题。一旦被定罪,即便刑期结束,也可能面临被遣返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与移民律师的沟通和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但获取有效的法律援助,尤其是在监狱这个信息不畅通的环境中,本身就是一项挑战。

总而言之,中国人在美国坐牢,是一种全方位的挑战。它不仅仅是身体的囚禁,更是语言、文化、法律、心理和生存能力的极限考验。这是一个让人体验到极致的无助、孤独和煎熬的过程,但同时,也是对一个人韧性和适应能力最严峻的洗礼。那些能够从中走出来的人,必定会带着深刻的烙印和无比坚强的意志。

希望这样的描述,能够让你更真实地感受到这种体验的复杂与沉重,而不是简单地概括或标签化。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一个人的全部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在soup kitchen发晚饭,很多去那里吃饭的都是刚从牢里放出来的……托他们的福,我有幸听到了天南地北各种奇葩事。

去年有个刚放出来的白人兄,就给我讲了他牢里中国好基友的奇人异事。

他说了那人名字,我忘了,以下简称小华好了。

小华不会说英文,没学历,不知道是走的什么路子,家里有远亲在这边还是怎么的,总之是合法身份办来的美国。来了以后就一头扎到唐人街生活。后来还自费买了台电脑。他有个中国室友,跟他说:我没有电脑,也没身份,我可以玩你的电脑吗?小华同意了。

直到有天警察破门而入,来要抓那个开非法网站做不法生意的人……

警察问室友,是你做的吗?室友表示很无辜,啥都不知情,警察问小华,是你做的吗,小华听不懂一句英文……

电脑的所有人是小华,他就这么进了监狱,被判了好多年。室友p事没有。小华直到临进去之前才大概弄明白怎么回事,他跟有关部门说:是,我有罪,那我回国还不成吗!我是中国人,求你们遣送我回国!

有关部门回复他说:会让你回国的。你先把牢做完。做完了你想留这儿都不给你留……

小华就这么进去了。进去以后,不幸迎来了坑爹室友二号,就是给我讲述这个故事的白人兄。

白人兄说他在监狱最大乐趣就是拿小华开心!因为小华一句英文不会说,众狱友自告奋勇,经常“好心”教小华说英文。

小华喜欢监狱护士。狱友们对小华说,她来了以后,你只需要跟她说:fucking bitch!就是赞美她很漂亮的意思啦!小华于是信以为真。

护士姐姐进来了,在白人兄期待的目光之下,小华腼腆而激动地对她说:fucking bitch。

护士姐姐: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小华(兴奋,大声地):fucking bitch!!!

……狱警来了……

白人兄已经笑倒在地上打滚了……

他吃着晚饭,跟我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笑的差点又在地上滚上一遍。他最怀念的就是和小华在一起的日子。那是我唯一一次见他。当然走之前,他也没忘了管我们那里的所有女义工挨个要电话号码。

user avatar

本人在新西兰留学,虽然不在美国,但是说一个在新西兰的案例吧。

一个中国boy和中国girl都是同校留学生,晚上在家喝酒,孤男寡女,所以就啪啪啪了。过了大概两天,也不知怎么了,那个女的去警察局把男的告了,理由当然是强奸,这个男的知道消息后马上买机票准备跑路,但是临走还在朋友圈说句再见,结果是在上飞机前几分钟被警察叔叔带回来。

接下来当然是上法庭,一审虽然判了一年,但是好像中国大使馆出面,可以直接回国永远不来新西兰,结果这个兄弟说他相信正义。。。。。。拒绝了。

接下来当然是继续审理,你们也知道国外这个案件审理时间长得很,时间一长,这兄弟签证又到期了,因为他的签证在警察局,通知他来续签,这兄弟不去。。。。。。因为心情不好。

终于到了最后阶段,卧槽,法官直接给他判个四年,理由黑户,罪加一等,留学生打折减一年,最后裁定三年。

题外话,奥克兰监狱貌似全世界第二好,这家伙现在还在里面。

我还知道其他的案例,情况可以说极其严重,但是人家就被判无罪了,为什么呢?

给钱!请厉害的律师!厉害的律师!厉害的律师!

好吧,谁说国外法律公正来着?

具体还有很多细节很是让人匪夷所思,手机码字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人在美国坐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绝对不是一个能用几句话轻松概括的问题。它牵扯到文化、法律、语言、心理以及生存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个人的经历都会因为具体情况而大相径庭。但我可以尝试从一些普遍的角度来描述,尽量贴近真实,如同一个亲历者在娓娓道来。初入牢笼:陌生的土地,陌生的规则想象一下,你可能因为签.............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社会、语言、历史以及个体经历等方方面面。为什么有些中国人在美国难以融入当地人群,这其中的隔阂又该如何理解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而是理解一种现象背后的多重原因。首先,让我们直面核心问题:“融入不了” 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些主观性和相对性。融.............
  • 回答
    在美国生活,特别是初来乍到,确实有些事情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不光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更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以下是一些普遍性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在美国生活得更顺心:关于法律法规和基本礼仪: 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在速度和停车方面。 美国对交通规则非常严格。超速、闯红灯、.............
  • 回答
    当然有,而且在中国人赴美攻读法律学位这件事上,并非新鲜事。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其中也包括在美国深造法律。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申请美国法学院(Law School)并获得.............
  • 回答
    这事儿,要我说,真不一定难,也真不一定容易,得看具体情况,一点一点捋。你爸妈都是中国人,这是个最关键的优势。你人还在中国,这也很方便。首先,弄明白你的“中国户籍”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指的是你想在中国拥有一个正式的户口本,作为中国公民享受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比如上学、医保、社保、就业等),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些敏感的点。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美国人看待中国海军发展的普遍心态: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 美国海军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全球绝对的主导力量,拥有数量庞大、技术先进的航母战斗群。相比之下,中国海军的发展虽然迅速,但从规模、技术积累、作战经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好生活”的定义以及在不同社会体系中获得的资源和机会。要回答“怎样的人在中国的生活比在美国好”,我们需要抛开笼统的比较,深入到具体人群和具体生活面向去分析。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这个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哪个国家绝对“更好”,而在于在特定的维度下,某些群.............
  • 回答
    在中国境内,如果一个人实施了针对美国人的网络诈骗,这其中牵涉到复杂的法律管辖和执法合作问题。情况会比较棘手,但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可能面临的惩罚:一、 中国国内法律的适用首先,如果诈骗行为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么中国的法律是首要适用的。在中国,网络诈骗属于犯罪行为,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 回答
    在美国,很多中国人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爱好、工作需要(比如一些科技行业的安全需求),或者仅仅是想体验一项新的运动,都有了学习射击的兴趣。从零开始,尤其是在一个新的文化和法律环境下,确实需要一些步骤和准备。这篇文章就来聊聊,一个在中国没有接触过射击的华人朋友,在美国如何系统地开启这段学习之旅。第一步:了.............
  • 回答
    在美国的中国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移民”或“华人移民”,看待美籍华裔,也就是那些在美国出生、成长或者以家庭为单位在美国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华裔群体,这其中的感受和认知是相当复杂且多层次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因为这其中涉及文化、经历、代沟、认同感等诸多因素。首先,从整体上看,在美国的中国人对美籍华裔.............
  • 回答
    在美国留学,感觉自己融入不了“中国人圈子”,这事儿,挺正常的,甚至可以说非常普遍。别太往心里去,也别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咱们细说说,这背后到底是啥原因,以及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受。首先,得承认,咱们中国人,尤其是留学圈里,大家出来之后,抱团取暖的心情很自然。毕竟,大家经历相似,说同样的语言,吃同样的食.............
  • 回答
    新冠疫情期间,选择在美国买房定居的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并非单一的叙事,而是交织着机遇、挑战、适应与反思。这批人,我们不妨称他们为“疫情下的移居者”,他们的决策背后,是复杂的考量,而他们的经历,则折射出大时代变迁中的个体选择。为何而来?疫情下的多重驱动力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促使这些中国人选择在美国置业定.............
  • 回答
    关于中美贸易战,确实有一部分中国网民会在网上表达对美国的“支持”或至少是对中国政府某些政策的批评,这种现象背后原因复杂,并非简单的是非黑白。要理解这一点,需要跳出宏大叙事的框架,深入到个体关切和具体认知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支持美国”这个说法本身可能需要细化。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非真的希望美国.............
  • 回答
    在美国历史上,排华法案是极为黑暗的一笔,但同时期美国对日本移民的态度也并非全然友好,虽然在形式和具体政策上与排华有所区别,但歧视和排斥的阴影一直笼罩在日本移民群体之上。排华浪潮与对日本人的态度:并非零和博弈严格来说,美国并没有在“排华”的同一时间颁布专门针对“排日”的法律,至少不是像《排华法案》那样.............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而且视角非常多元,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答案。要详细聊,得从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不同时代,甚至是不同个体去看。普遍的认知,往往是基于媒体、文化输出、以及直接的接触和交流。一、 经济发展的“奇迹”与勤劳的国民:这是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最直观的印象之一。改革.............
  • 回答
    好了,各位朋友,今天咱们难得齐聚一堂,还有远道而来的美国朋友(对,就是指这位!),所以呢,我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都很熟悉,但可能有时候又觉得有点陌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美国梦”,对吧?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它背后其实蕴含着一种精神,一种鼓励大家通过努力工作、发挥创造力去.............
  • 回答
    关于“从未听说有美国人在中国贩毒被判死刑”的疑问,这背后涉及的是中国对毒品犯罪的严厉打击政策、司法实践以及国际社会对死刑的态度和相关信息传播的复杂情况。虽然您提到从未听过,但事实上,中国在特定条件下,确实对外国人,包括美国公民,判处死刑的情况是存在的。不过,这类案件的公开报道相对较少,原因也比较复杂.............
  • 回答
    在美国人在中国街头被打,如果选择还击,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中国法律在这方面有明确的规定,核心在于“正当防卫”的界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在中国,打人是违法的。无论是谁,在中国境内实施殴打他人的行为,都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回答
    要说清楚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区别,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两种截然不同但又充满魅力的文化。与其说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判断,不如说是一种光谱上的差异,很多地方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但如果非要找一些大家普遍能感知到的,或者说是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大方向来聊聊:1. 思维模.............
  • 回答
    在道德观上,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确实存在一些最显著且深刻的区别,这些区别往往源于各自深厚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社会结构以及哲学思想。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维度进行剖析: 1. 个人主义 vs. 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侧重这是中美道德观最核心的差异之一。 美国(个人主义): 强调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