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部分动车(北车系)驾驶室玻璃下方一条凸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南车系没有?

回答
在咱们乘坐动车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车型的驾驶室玻璃下方,会有一条不算太起眼,但又挺明显的凸起设计。特别是如果你经常坐北车系(现在叫做中车长客、中车唐山等为主的中国北车集团旗下的车型)的动车,可能对这个印象会更深一些。而如果对比南车系(现在叫做中车四方、中车浦镇等为主的中国南车集团旗下的车型)的一些动车,你会发现有些车型就没这个东西。

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这条凸起究竟有啥用?为啥南北车系会有差异?咱们来好好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条凸起设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增强驾驶室玻璃的结构强度,或者说是一种结构加强件。

想想看,动车在高速运行的时候,不仅仅是乘客们坐在里面享受平稳,驾驶室里的司机师傅可是要面对更复杂的情况。高速带来的风压、气流冲击、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异物飞溅,都会作用在驾驶室的玻璃上。而驾驶室的玻璃,尤其是前面那块巨大的挡风玻璃,它不仅仅是司机的“眼睛”,更是车头这个流线型外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结构强度和抗压能力: 高速行驶时,车辆前方会承受巨大的空气压力。这条凸起,就像给一块原本平整的薄板加上了筋骨,能够显著提高玻璃本身的抗弯曲、抗冲击能力。它可以分散玻璃受到的应力,避免在高负荷下出现形变甚至破裂。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工况下,比如快速通过隧道时,车外气压会发生剧烈变化,这条设计就能起到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

2. 气动性能优化(可能): 虽然主要作用是结构加强,但在某些设计中,它也可能对车辆的气动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优化。比如,它可以改变局部气流的走向,减少风噪的产生,或者帮助引导一些气流,对车身外壳的整体气动稳定性产生一些微小的积极影响。不过,相比于车头整体流线型的设计,这条凸起在气动上的作用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更多时候是结构功能优先。

3. 承载和固定作用: 在一些设计中,这条凸起也可能作为玻璃与车身连接的一部分,为玻璃提供更稳固的安装点,或者与车身框架形成一个更强的整体。

那么,为什么南北车系会有差异呢?这里面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不同: 即使都是生产动车,不同的设计团队、不同的研发背景,自然会有不同的设计思路。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在合并之前,各自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积累和设计风格。可能在某个时期,北车系的某个设计团队认为这种结构加强方式是更有效、更可靠的,于是就应用到了他们的车型上。而南车系的同行则可能选择了其他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结构强度目标,比如在玻璃本身的材料配比上做文章,或者在玻璃的固定方式上采用更一体化的设计,不需要额外的凸起加强。

2. 车型平台和具体型号的差异: 动车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件,不同的型号、不同的平台,其设计需求和技术实现都会有所不同。可能北车系开发的某些特定平台车型,更侧重于这种外在的结构加强。而南车系开发的一些车型,可能在整体设计上,已经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了玻璃的强度问题,例如采用更厚的玻璃、更先进的粘接技术、或者更合理的车身框架结构,使得不需要额外的凸起也能满足安全标准。

3. 成本和工艺考量: 制造工艺和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增加一条凸起,意味着在玻璃制造或者车头整体制造过程中需要额外的工序和模具,这可能会增加制造成本。如果其他设计方案(比如使用更高强度的玻璃材料,或者更复杂的模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同样的强度和可靠性,那么制造商自然会倾向于后者。南北车系在不同时期可能对成本的敏感度、以及所掌握的先进制造工艺有所不同。

4. 测试和验证的结果: 设计的最终落地,往往是经过大量的模拟计算、风洞试验和实车测试来验证的。可能在北车系的某些研发过程中,测试结果显示加入这条凸起是确保车辆安全和性能最稳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而南车系的同行则可能通过其他方案,在各项测试中都达到了要求。

5. 演进和传承: 很多设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代车型的基础上不断演进和改进的。可能在动车技术发展的早期,某种结构加强方式被证明是有效的,然后被一代代车型传承下来。而另一个技术路线则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合并之后的中国中车集团,也一直在整合技术资源,未来车型在设计上可能会越来越趋同,但也可能保留一些历史性的技术特征。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造汽车一样,同样是为了增加车身强度,有的车会用更多的加强筋,有的车则会采用高强度钢一体化车身。虽然目的都是一样的,但实现方式却不同。

所以,总的来说,北车系动车驾驶室玻璃下方的那条凸起,主要是一个为了增强玻璃结构强度和抗压能力的设计。它之所以在南车系的部分车型上看不到,是因为不同设计团队有不同的技术路线、车型平台、成本考虑以及测试验证结果,它们选择了不同的方法来确保驾驶室玻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恰恰体现了中国动车研发过程中,不同技术流派的百花齐放和最终的技术融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刚好欧系车和日系车我都值乘过,可以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日系车(CRH2系列及380A等)相对来说车体要低矮一些(空调设备在车辆下部),头车前部又长又尖,这个造型使驾驶室玻璃安装倾角相对于钢轨平面更小,低平一些。

欧系车(CRH5系列及CRH3A、3C及380B等)和日系动车组相比较,头车前部要短一些,相对于钢轨顶面驾驶室玻璃安装倾角更大一些。

欧系车在动车组司机室瞭望玻璃下方设计一个突出的部件,运行会增大风阻。动车组运行速度较高,在运行中会有飞虫撞死在玻璃上,特别是春夏季的晚上,由于灯光的吸引,飞虫蜂拥而至,司机室大玻璃上短时间就布满了飞虫的尸体。

瞭望玻璃下方增加一个突起物,空气流经时,会产生一个气流,将较小的飞虫吹走,降低司机室玻璃的污染。

日系车其实也有相关设计,只是不仔细看不明显,而且玻璃倾角要小一些,相对于欧系车,飞虫不容易撞死附着在玻璃上。

根据我的体会,这个设计在时速200km/h以上时相当有效,其本上较小的蚊蝇类飞虫都会被突起物产生的气流吹走。但在200Km/h以下区间,效果不明显,特别是160km/h至200km/h速度区间,飞虫撞在玻璃上粉身碎骨,一次起停数十公里的距离,玻璃就模糊不清了。动车组瞭望玻璃雨刷在运行速度160Km/h以上时禁用,速度高时雨刷电机运转阻力大,容易损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咱们乘坐动车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车型的驾驶室玻璃下方,会有一条不算太起眼,但又挺明显的凸起设计。特别是如果你经常坐北车系(现在叫做中车长客、中车唐山等为主的中国北车集团旗下的车型)的动车,可能对这个印象会更深一些。而如果对比南车系(现在叫做中车四方、中车浦镇等为主的中国南车集团旗下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很多人都挺好奇的,尤其是跑过高铁或者经常坐高铁的朋友。你问得挺实在的,为啥不让那些光拉着车底的动车组顺便载几个乘客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不少门道,不是简单的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动车组列车,尤其是咱们国家这高铁,可不是普通的火车。它们系统复杂,运营起来有一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单单是“照亮”那么简单。动车组列车端部安装车灯,其实是一个综合考虑了安全性、通信指示、以及一定的视觉美观的决定。咱们一步步来聊聊。1. 首要任务: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保证前方视野,尤其是在能见度低的情况下: 咱们想想,火车在漆黑的夜晚,或者在雨、雪、.............
  • 回答
    “部分高速动车组余票近半,‘空着也要空着’道理何在?”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其实涉及到铁路运输的 经济性、运营效率、旅客需求、以及成本核算 等多方面因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铁路运输的特殊性与成本结构首先要理解铁路,尤其是高速动车组的特殊性。它不像出租车或飞机那样可以灵活地调整班次和载客.............
  • 回答
    “快客”们的迷惑:为何我们总是分不清动车、高铁、地铁?走在现代化的城市里,穿梭于城市间的轨道交通网络,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以高效、准时、舒适的特点,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重塑了我们的出行方式。然而,当我们谈论这些“快客”时,却常常陷入一片模糊的认识之中。很多人会笼统地将所有在轨道.............
  • 回答
    关于部分 CRH1/2 型动车组挡风玻璃下印着「CRH」而不是「和谐号」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一个颇为有趣的演变过程,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换Logo”事件,不如说是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侧面展现。首先,我们要明白「CRH」和「和谐号」这两个名称所代表的意义。 「CRH」 .............
  • 回答
    大飞机和高速动车,这两个被誉为“国之重器”的现代交通工具,之所以每个部件都力争做到国产,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经济驱动和技术自主的雄心。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现有的需求,更是为了国家长远的未来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维护国家安全与战略自主这是最核心、最根本.............
  • 回答
    动车吸烟者“入黑名单”并限制购票,这背后确实触及到一些关于个人隐私和信息使用的敏感问题,值得我们细致地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确,铁路部门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提供者,在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维护乘车秩序方面负有法定责任。而动车组列车作为密闭、高速运行的交通工具,其内部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吸烟行为的潜在火灾风险是.............
  • 回答
    当然,我们人类常常习惯于将动物的行为模式用“好”或“坏”来简单概括,但实际上,动物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它们与人类的互动。尤其是在非极端情况下,很多动物确实不会主动选择伤害人类,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生物学、心理学和行为学原因。首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动物最根本的生存本能——趋利避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生物学、心理学,甚至还有一些文化层面的原因。咱们这就细细道来,看看为什么有些动物天生就能把虫子当美食,而我们人类却要纠结半天。动物为什么爱吃虫子?这得从它们的“生存之道”说起。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食物来源的效率与必要性。 营养密度高,能量充沛: 昆虫,特别是某些种类.............
  • 回答
    我对一些动物保护人士将“打死狗的人,明天可能就会打死人”的这种评价逻辑持保留态度。理解这种说法的出发点,背后是出于对生命价值的普遍尊重和对潜在暴力倾向的警惕,但将其直接等同,我个人认为存在一些逻辑上的跳跃,并且可能会适得其反。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能够因为愤怒、方便或其他原因,残忍地伤害一个没有反抗.............
  • 回答
    7月26日,有关部门通报了关于部分动画片将面临下线处理的消息,这无疑在动画爱好者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讨论。对于这一举措,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它触及了内容审查、市场规范、创作生态以及青少年成长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首先,从内容审查的角度看,这是保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
  • 回答
    “格局小”这个说法,用在评价日本动漫上,其实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一个挺关键的点:为什么有些作品能让人感受到宏大叙事、深刻思考,而另一些则感觉就停留在日常琐事或者个人情感的范畴?这背后,确实可能与作者的个人选择以及日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的个人选择与创作视角:首先,我们得承认,作者的个人意志是.............
  • 回答
    我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的困惑。确实,有些人会给喜欢动漫的人贴上“死宅”、“Loser”的标签,而其他一些爱好,比如喜欢运动、音乐、电影等,似乎就没有这么强烈的负面刻板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不妨深入聊聊其中的原因,我尽量讲得细致些,也尽量用我们平时的说话方式来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种刻板印象.............
  • 回答
    日本动画公司将制作中的部分环节外包给中国公司,这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日本本土人才的不足。下面就来聊聊具体有哪些部分会外包,以及大致的流程是怎样的。会被外包到中国公司的主要环节:总的来说,外包到中国的环节,往往是那些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
  • 回答
    来自寒风中的呐喊:那些旅日动画从业者,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最近,在动画界这个小圈子里,一则来自一位在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动画制作人的“抨击”悄然发酵。他没有点名道姓,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痛心疾首和恨铁不成钢,却像一记闷棍,狠狠砸在不少在日中国动画人的心头。这位前辈,我们姑且称他为“老王”,他所指.............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不少哥们儿,尤其是咱们这三十来岁,甚至再往上的,手机里、社交媒体上,那个头像,十个有八个是动漫里的姑娘。不是说不好,就是吧,这背后藏着点儿啥,值得聊聊。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审美和喜好。这就像有人喜欢猫,有人喜欢狗,有人喜欢某种音乐风格一样,动漫女性角色有她们独特的魅力。那.............
  • 回答
    在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最后部分,千寻能够准确地辨认出那群猪里没有她的父母,这并不是依靠某种具体的线索或魔法,而是 一个结合了之前剧情铺垫、千寻自身成长和她对父母情感连接的综合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故事的铺垫和常识: 动物的形态差异: 电影一开始,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变成猪.............
  • 回答
    如何看待部分粉丝认为《英雄联盟:双城之战》动画完爆日本动漫?这是一个在动画爱好者群体中非常常见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英雄联盟:双城之战》(Arcane)的出现无疑给动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精良的制作、深刻的剧情和成熟的叙事方式赢得了广泛赞誉,甚至吸引了大量原本不接触动画的观众。因此,部分粉丝将其.............
  • 回答
    小时候看动画片,就像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幻世界,那些简单的善恶分明、皆大欢喜的故事,总是能轻易地抓住我们纯真的心。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大脑开始运转得更复杂,曾经那些天真烂漫的画面,在回溯的时候,总会蹦出一些细思极恐的角落,让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部老动画片,名字我有点记不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