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以步兵为主力会怎么样?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1943年7月,在库尔斯克那片焦灼的大地上,希特勒的德军并非倾其所有装甲力量,而是以步兵为进攻的主力,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就像是把一把精心打造的链锯,换成了一把老旧但依然锋利的斧头,味道截然不同。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德军的步兵部队。他们可是德意志国防军的基石,经验丰富,训练有素,有着令人胆寒的战斗意志。他们习惯于在各种地形下作战,从波兰平原的泥泞到苏联冰封的土地,再到北非的烈日。如果他们是库尔斯克战役的主角,那么战役的节奏和打法将完全改变。

进攻的特点将截然不同:

速度大幅减慢: 装甲部队能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推进,突破苏军防线,形成纵深穿插。但步兵,即便再精锐,也需要依靠行军、乘坐卡车(但数量有限,且易受攻击)或是徒步。这将意味着德军的进攻将是缓慢而艰难的,每一步都如同在啃一块硬骨头。他们需要面对苏军在筑垒地域上的严密防御,而突破这些区域通常需要炮火和机械化协同。
火力需求的爆炸性增长: 步兵进攻最依赖的就是强大的炮火支援和轻型武器的火力压制。为了弥补没有大量坦克提供的正面冲击力和反坦克能力,德军将不得不调集更多的火炮、迫击炮、机枪和反坦克步枪。想象一下,数不清的步兵班组,在炮火的掩护下,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每片灌木丛、每座村庄都可能隐藏着苏军的狙击手或火力点。战斗将更加残酷,巷战和近距离的肉搏会成为常态。
后勤的巨大压力: 大规模的步兵部队意味着对弹药、补给、医疗用品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尤其是在一个需要持续炮击的战役中,炮弹的消耗将是天文数字。而德军本就紧张的铁路运输线和公路运输能力,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瓶颈。每向前推进一公里,都意味着后勤补给线的延长和脆弱性的增加。
苏军的应对策略调整: 面对以步兵为主的德军,苏军的战术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他们将更能发挥其在防御工事上的优势。苏军的坦克和反坦克炮可以在预设阵地上发挥更大的威力,而苏军步兵也更乐于与缺乏装甲支援的德军步兵在开阔地带或村庄进行消耗战。苏军的“步兵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他们会利用地形、人海和炮火,让德军的每一次推进都付出惨痛的代价。

战役的展开将更加血腥和漫长:

突破战将异常艰难: 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防线经过精心构筑,拥有多层纵深的防御工事,包括反坦克壕、雷区、机枪巢和固定炮位。缺乏强大的装甲力量作为“破城锤”,德军步兵需要花费巨大的勇气和牺牲去一点点地清除这些障碍。战斗将演变成一场场的“攻坚战”,步兵单位将被分割,并在苏军炮火下承受巨大的压力。
侧翼的威胁更大: 装甲部队的机动性是应对侧翼威胁的关键。如果德军主力是步兵,那么在进攻过程中,侧翼暴露的风险将大大增加。苏军可能会利用其预备队和骑兵部队(尽管数量已不如早期战争多)对德军步兵的侧翼发起攻击,进一步打乱其阵型。
空军的作用更加关键: 在缺乏坦克支援的情况下,德军的空军(尤其是俯冲轰炸机和攻击机)将不得不承担更多的摧毁苏军反坦克阵地和步兵集结地的任务。但制空权并非完全在德军手中,苏联空军也在不断增强。空战的胜负将直接影响到地面步兵的命运。
战线将更加僵持: 步兵主导的战役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消耗,但突破和机动的效率较低。双方将可能陷入更长时间的阵地战和消耗战,战线难以快速推进。库尔斯克战役的焦点将从“闪电战”的演示,变成一场惨烈的“绞肉机”。

最终的结局?

如果德军以步兵为主力进攻库尔斯克,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而且付出的代价将是现在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伤亡。即使德军步兵的战斗精神再顽强,也难以弥补其在机动性、火力突破和战术灵活性上的巨大劣势。苏军的防御体系将更能发挥其优势,他们的预备队可以更有效地应对缓慢推进的德军步兵。

更有可能的是,这场战役将演变成一场漫长而血腥的消耗战,最终以德军无法达成战略目标,遭受毁灭性打击而告终。其战略意义将是“惨败”而非“消耗”。这种情况下,德军可能会因为伤亡过大而被迫缩减战线,甚至提前结束东线攻势,这无疑会加速其最终的失败。

库尔斯克战役之所以成为二战转折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德军倾其所有装甲精锐去冒险一搏,而结果证明了其战术上的冒进和对苏军实力的低估。如果将赌注压在步兵身上,那么“库尔斯克战役”这个名字可能就不会如此响亮,而取而代之的,将是德军步兵在苏军铁壁铜墙前,一次又一次徒劳的牺牲。那将是一场更加悲壮,但也更加无谓的屠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读下二战苏德双方回忆录吧,步兵是撕开口子的,装甲部队是快速通过突破对敌进行包抄的。没有步兵,让坦克直接冲击对方的绵密防线和防线前的地雷阵?

user avatar

我寻思,库尔斯克战役德军不就是以步兵为主力的吗?无论何时,战役进攻的主力都是步兵,步兵也包括摩托化步兵和机械化步兵。而装甲部队则是尖刀。43年型德军装甲师编制里,是1个坦克团和2个步兵团。满编100多辆坦克。即便是一个43型德军装甲师,也是步兵编制、步兵单位更多。然后进攻的德军总体上装甲师只占到三分之一。顺带一提,45年型德军装甲师里只有一个坦克营,满编40辆坦克。

尤其是北线。没有豹,只有三号四号和几十辆虎式。还有斐迪南,但斐迪南不是坦克。

斐迪南是用于防御性或步兵支援的装备,用于突击不合适。因为没有炮塔,瞄准目标需要转车体,这样就容易暴露薄弱的侧面。还有就是进攻中的装甲单位面临非火力威胁,即,触雷或者掉沟。斐迪南一旦触雷就变成废铁了,不像坦克,履带断了还可以开火。前2天的进攻北线战损了三分之二的斐迪南,虽然大多是可以修复的,但是就非常拖节奏。

南线坦克多一些,攻击力也强一些。但满打满算也就几百辆。其中300辆是虎豹。另有几百辆突击炮、自行火炮。

库尔斯克战役中有些德军装甲军甚至根本没有坦克。第二装甲集团军,下属是三个步兵军。北线的3个装甲军(41、46、47)中,只有一个有较多坦克(47pzA)。可怜的41装甲军,辖18装、86步、292步。这个装甲军里面只有18装的几十辆坦克——30多辆III号和30多辆IV号。而且,有,不代表能开的动。更可怜的,卖肾援友的46装甲军下属4个师全都是步兵师,坦克都集中在曼陀菲尔战斗群里,后来曼陀菲尔战斗群还被抽到了47装甲军,给别人做了嫁衣。

德军编制表里一堆“pz(装甲)”的字眼,但是里面根本没有坦克的情况很常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