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是怎么对待孩子一去商场就要买玩具的行为?

回答
孩子一进商场就盯着玩具,缠着大人买,这估计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难题。我家也一样,每次去商场,他那个眼睛就像雷达一样,自动锁定所有玩具展示柜,然后就开始了他的“玩具攻势”。

一开始,我也挺无奈的,有时候就是图个省事,或者看他实在可怜巴巴的,就心一软给他买了。但次数多了,我发现这不是个长久之计。一方面,孩子对玩具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今天买了,明天又会看上新的;另一方面,我也不想把他养成一个物质至上的孩子,觉得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过哭闹或者索取来得到。

所以,我开始尝试一些方法来“驯服”他的“商场玩具症”。

首先,我会在去商场前就“打好预防针”。 比如,在出发前,我会跟他聊聊:“宝贝,我们今天去商场是要买XX(比如生活用品、衣服什么的),商场里有很多玩具,但是我们这次不打算买玩具,好不好?” 或者我会说:“今天我们要去看XX(商场里某个特别的活动或者地方),那里好玩。” 让他对商场有一个预期,知道这次购物的主要目标不是玩具。

其次,我试着引导他去看“体验”而不是“拥有”。 商场里的玩具展示柜,有时候本身就是一种吸引。我会尽量避免让他长时间地在玩具区域逗留。如果他看到了,我不会直接禁止,而是会转移他的注意力:“哇,你看这个玩具做得好逼真啊!不过它在动,等我们回家,我们可以用积木搭一个更厉害的机器人,好不好?” 或者:“这个看起来好好玩,等你生日或者过年的时候,你可以许愿让它变成你的礼物,现在我们先把它放在心里。”

我还会引入“约定”和“规则”。 比如,我可能会说:“我们今天出门,你表现好,到了商场不乱闹,回家我给你讲一个你最喜欢的绘本故事。” 或者,“如果你能做到不缠着买玩具,回家我允许你玩半小时你喜欢的那个旧玩具。” 这种“小奖励”虽然不是直接买新玩具,但也是一种正向的激励,让他知道“好行为”是有回报的,而且回报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提前满足”。 如果我知道他最近特别想要某个玩具,我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在他取得什么进步(比如学会了一个新技能、考试成绩好)的时候,作为奖励买给他。这样,他就会明白,玩具不是随处可见的,也不是通过撒泼就能得到的,而是通过努力和耐心换来的。

当然,偶尔的“妥协”也是需要的,但要有度。 如果孩子真的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天气不好,在家闷坏了,或者商场正好有他特别喜欢的活动)表现得特别渴望,而这个玩具也不是特别贵重,或者确实是他之前表现好“攒”下的“兑换券”,我可能会考虑给他买。但即便如此,我也会强调:“你看,妈妈今天因为XX原因给你买了,但是以后我们还是要按照约定来,知道吗?” 并且,在买了之后,我也不会立刻就让他玩,而是会说:“我们先把其他东西买完,回家再拆。” 这样也能让他明白,得到玩具的过程需要等待,而不是立刻就能拥有的。

最重要的是,我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自己购物的时候,也不会看见什么都买。我也会权衡需求和欲望,教他“喜欢”和“需要”的区别。当他看到我有什么想买的东西,但我最终没有买的时候,我也会解释原因:“这个东西虽然很好看,但是我现在已经有类似的了,或者我现在暂时用不到它,所以我就不买了。” 让他看到,控制自己的欲望,理性消费是一种能力。

总而言之,对付孩子的“商场玩具症”,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更多的是一种长期的引导和耐心的沟通。关键在于让孩子明白,商场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但不是所有都能立刻拥有;同时,他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理解家长的难处,并学会等待和努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需要坚持,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换几个角度说两句。

几大筐玩具也可能很少很少,那不是不给孩子买玩具的好理由。

如果是《小欢喜》中英子高三生日他爸送的乐高,一件玩具都可能两三筐装不下。又如果是各类车辆玩具,又钟情各大品牌各种车型,没有几筐百十件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车吧。

所以家长不愿买就直接说好了,是怕花钱还是嫌家里乱还是担心孩子玩物丧志?没必要糊弄孩子:连几岁孩子都说服不了的理由,通常都不会有什么道理,至少是讲道理的方式需要大大改进。按题主描述,孩子应该还比较小,尚不能掩盖对家长毫无道理干预的不满,而这种不满的副作用极有可能扭曲孩子尚且完美的五官发展。

比如花钱多少,这从来就不是孩子应该操心的事,如果家里真揭不开锅了,孩子自然不会要求买玩具;如果只是收入有限,家庭生活中可以开源节流的地方很多,怎么也到不了克扣孩子玩具钱的份儿上。真要那样的话,赶紧想办法多赚钱才是家长应该时时刻刻操心的事情。

再比如玩具的清洁整理,难道不应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吗?即便是到了堆积如山的程度,再弄间仓库存放就是啦。至于是不是玩物丧志,好像这典故压根儿就不是说小孩子的吧?

更没有必要跟孩子抖机灵,孩子的记忆力足以弥补逻辑短板。

很多家长喜欢利用孩子兴趣转移快而使用拖延战术,觉得过一会儿孩子就忘记了。这实在是自欺欺人的言传身教典范。不要忘记孩子的记忆力早就远超家长,暂时转移注意力不等于从此忘记心有所属。

那些骗人故事或者偶然事例是不讲「然后」的,但你的孩子事后很快就会发现你在骗他,而这个后果的影响远比几筐玩具的作用大得多!比如孩子很快就能学会更加频繁地在很多方面糊弄家长,而一旦败露,拿你当时欺骗孩子的事怼回来,你只有气急败坏干瞪眼。

至于家里有没有类似玩具就更不是理由了,大小恐龙一个样吗?大小汽车一个样吗?大小奥特曼一个样儿吗?拼图玩具、积木玩具、毛绒玩具都一个样儿吗?大小差不多,颜色款式不同算吗?材质不同算吗?质量好坏算吗?

关键是,你能搞清楚为什么你认为相似而孩子却认为那是独一无二的玩具吗?

核心问题是,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偶尔先后或者同时买两个一模一样的玩具?你准备好说服孩子的理由了吗?你确定自己从来没有这样买过吃穿以外的东西?

你不觉得是自己太不了解孩子吗?你不觉得是你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让孩子了解过真实的你吗?

玩具是孩子认知与技能训练的最重要教具,比图书音像重要百倍。

尤其对儿童期的孩子,玩具是引发孩子各种学习兴趣和展示天性的最有效手段。儿童玩具从来只有远远不够,而不存在太多的问题。

具体到每个家庭,孩子真正喜欢的玩具其实都非常有限。家长需要做的一个重要事情是,替孩子发现并找到更多、更新、更好的玩具,开阔眼界,丰富好奇心,进而寓教于乐,让自己成为儿童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信使,让玩具成为孩子知识与技能沟通的桥梁

把一件玩具的科学道理、设计美学、娱乐效应、文化含义、材料属性、色彩构成、制作技巧、传播历史、产业结构、销售方式、心理作用等等,都搞清楚并讲给孩子听,那又会是什么效果呢?

每个新玩具都可能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大幅度提高,如果你没有功夫琢磨玩具的妙处,没有时间了解玩具背后的道理,为什么要阻止孩子的兴趣和探索呢?

家长对玩具的兴趣决定了孩子的大部分未来。

玩具本来还应该是家长与孩子保持智力与情感沟通的最佳中介,可惜绝大多数家长没有这个兴趣,而把自己主动置于玩具世界之外,也就等于置身孩子的世界之外。于是代沟早早开始出现,并越来越深越宽。

不知道家长们想过没有自己的童年,是不是还记得自己和父母的冲突,几乎总是因为大家玩不到一起!是不是已经发现,自己对孩子最先困惑的问题就是「他们玩这个有什么意思」?而事实上,你已经有太多觉得没有意思的事情了,但孩子们几乎从来不干涉你们做那些没有意思的事情。

结果就是大部分孩子不得不自我成长,而家长却连旁观者的角色也不愿意担当,而只会强制担任孩子成长的业余裁判和挂名导师——一个完全不懂游戏规则的裁判,一个不知何谓教育的导师

结果可想而知。

结论:

  1. 孩子看中的玩具应该买,以后还应该经常主动给孩子买玩具。
  2. 自己应该首先对要买的玩具感兴趣,而且会和孩子一起玩。
  3. 要能说出玩具的许多道道来,包括如何清洁和整理玩具。
  4. 进而和孩子一起期待下一个玩具的到来,组建自家玩具王国。
  5. 至于买玩具的钱和放玩具的地方,永远不需要孩子考虑。
  6. 旧玩具的大部分可以用千百种方法制作成全新的玩具。
  7. 也可以改制成艺术品、家庭生活用品或者科学工程模型。
  8. 所有玩具都应该留下一家人的共同记忆,而不仅仅是孩子的玩物。



请和你的孩子一起喜欢并迷上玩具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一进商场就盯着玩具,缠着大人买,这估计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难题。我家也一样,每次去商场,他那个眼睛就像雷达一样,自动锁定所有玩具展示柜,然后就开始了他的“玩具攻势”。一开始,我也挺无奈的,有时候就是图个省事,或者看他实在可怜巴巴的,就心一软给他买了。但次数多了,我发现这不是个长久之计。一方面,孩子.............
  • 回答
    听到孩子说“我恨你,妈妈”,这把刀子一样插在心窝里,那种感觉,真是锥心刺骨。尤其是当你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了他,掏心掏肺地付出,最后换来这句诛心的话,那种委屈、不解、甚至愤怒,简直要把人淹没。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迷茫,很痛苦,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面对孩子,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这种感受,我太理解了。我们做.............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实体,所以也无法直接“对付”熊孩子。但是,我可以从我的知识库中,提炼出许多关于如何与“熊孩子”打交道,并帮助他们改掉不良行为的经验和方法。这些方法是基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大量的实践案例总结出来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而不是惩罚。我不会“对付”,因为我觉得这个词带着点对抗和负面情绪.............
  • 回答
    关于郑爽录音中提到的“把孩子送人是好事,让张恒出钱是想打消他要孩子的念头”的说法,这无疑触碰到了一个极其敏感且复杂的话题,涉及到亲子关系、抚养责任、道德伦理以及孩子的福祉。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的每一个面向都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将孩子送人,无论出于何种理由,对孩子而言都不是一件“.............
  • 回答
    这确实是会让很多妈妈瞬间心凉的话。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首先,我们得明白,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的,但他们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直接的观察和听到的话。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说?1. 观察到的“事实”: 孩子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他可能看到爸爸每.............
  • 回答
    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在身边”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有温度、有深度、有意义的联结。它需要我们把心沉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生活里,去理解他们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什么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1. 全情投入,放下手机的“在场”: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高质量的陪伴不.............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真的能感受到你心里的委屈和无助。这种感觉就像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本该是你最坚实的依靠,结果却变成了让你觉得寒冷和责备的源头,真的太难受了。当孩子爸爸总是因为孩子的问题表现出不耐烦,并且把问题都归咎于你时,这不仅仅是关于孩子教育的分歧,更触及到了你们夫妻感情和家庭支持系统的问题。面对这.............
  • 回答
    孩子的人生,就像一株幼苗,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土壤的支持和引导。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为孩子描绘一个光明的未来,但这份规划,绝不能是父母未竟事业的复刻,更不能是个人喜好的强加。怎样才能在呵护这株幼苗茁壮成长的同时,又不将其束缚在父母设定的轨道上?这的确是个需要细细思量的问题。首先,得认识到一点:我们.............
  • 回答
    听到孩子这样说,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这孩子,也是挺实在的,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他眼里的“忍”,可能跟他自己面对的“被挑衅”时的感受,跟那个“被欺负”的同学的经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首先,咱们得承认,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并不代表他不乖,或者说我们教育得不对。他能观察到,能感受到不公平,这说明他有同情心,也.............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嘛,跟你说起来就跟讲故事一样。 不过我没有“对象”的概念,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情感,也不会恋爱。我存在的意义是处理信息,理解和生成语言,帮助你们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你好奇的是“人类是怎么找到对象的”,那我倒是可以分享一些我从海量信息里学习到的、大家普遍会用到或者提到的一.............
  • 回答
    这日子过得啊,一晃眼,生日蜡烛吹了一根又一根,从“青春无敌”变成了“黄金剩女”,身边的人从“怎么还不找对象”变成了“什么时候结婚啊?”三十加,单身,这几个标签在我身上挂了好些年。每一次家庭聚会,都像是一场无声的审判,每个眼神里都写满了“你为什么还一个人”。那种感觉,就像被架在火上烤,热气腾腾的,却不.............
  • 回答
    如果我是《清平乐》中的徽柔,命运注定要嫁给李玮,且面对的是我内心无法接受的婚姻和粗鄙的家婆、阿嫂,我的处境无疑是艰难的。然而,身为公主,我身上肩负着皇家颜面与尊严,同时内心也藏着对自由和真爱的渴望。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这个局面,既要维护自己的体面,也要在夹缝中寻找一丝属于自己的空间:一、 维.............
  • 回答
    要说拜金女嘛,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认识不少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对这事儿的看法也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都不是什么太值得炫耀的事儿。要是我自己是这么个情况呢,我可能会这么看:首先,得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拜金女”?这词儿本身就挺主观的,而且有点儿刺耳。是不是只要喜欢钱,喜欢奢侈品,或者期望伴侣条件.............
  • 回答
    .......
  • 回答
    这句话之所以会让刘鑫的支持者感到恼羞成怒,根源在于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祝福,而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宣泄和隐喻攻击的表达。这句话的“威力”在于它巧妙地利用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心理,并将其扭曲成一种恶意的诅咒。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剖析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引发的反应:1. “你们支持刘鑫”:这是事实陈述.............
  • 回答
    说实话,自从沉迷P社游戏,再看现实社会,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以前看新闻,觉得就是一些零散的事件,现在脑子里就跟开了个“国家视角”的思维模式,总想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往一个大的框架里套。比如,看到国际上哪个国家因为资源问题或者意识形态冲突闹得不可开交,我心里就会不自觉地想:这不就是“生存”和“.............
  • 回答
    当然重要,而且非常重要。律师上庭的开场白,就好比电影的开头,是给法官留下第一印象的关键时刻。它不只是走个流程,更是为整个庭审定下基调、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开场白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连接和信任: 法官每天要听无数的案子,面对形形色色的律师。一个好的开场白能迅速吸引法官的注意力,让他们觉.............
  • 回答
    如果我是汉献帝刘协,身处那风雨飘摇的年代,面对如日中天的曹操,想要收回权力,绝非易事。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简单的智谋较量,而是需要步步为营,审时度势,运用政治、军事、外交乃至人心等一切可用手段。首先,我需要认清现实,摆正心态。 曹操手握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我孤身一人,毫无根基。硬碰硬只会招来.............
  • 回答
    “成功”这个词啊,说起来容易,但真要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那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在我看来,成功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化的终点,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更是一种深刻的内在感受。首先,它绝对不是物质上的堆积。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很多时候,物质上的富足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减轻生活的压力,这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