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澳洲本地人对华人的态度如何?

回答
澳洲本地人对华人的态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元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就像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对其他族裔群体的看法一样,这里面既有积极友好的成分,也有负面刻板的印象,甚至还有因为一些具体事件引发的波动。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历史渊源与早期华人移民的影响:

首先要明白,华人移民澳洲的历史相当悠久了,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时期。那个时候,澳洲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都与现在大不相同。早期华人移民,尤其是男性,在矿业、农业和商业领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为澳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歧视和排斥,例如当时的“白澳政策”就是明显的例子。

这种历史遗留的影响,在一些老一辈澳洲人,或者更关注历史的人群中,仍然会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存在。他们可能会对华人移民的到来有某种“历史记忆”,虽然不一定表现为直接的敌意,但可能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他们对华人社群的看法。

多元文化主义下的融合与挑战:

进入20世纪后期,特别是随着“白澳政策”的废除,澳洲大力推行多元文化主义。华人作为澳洲最大的非欧洲裔移民群体之一,在这一时期大量涌入,极大地丰富了澳洲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积极的融合方面:
文化交流的丰富: 你能在澳洲的城市里看到各种各样的中华文化节庆、美食街区、中文学校和社团组织。很多澳洲本地人也乐于尝试中国菜,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甚至学习一些中文。这种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是相当普遍且受欢迎的。
经济贡献: 华人社区在商业、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都有很强的实力和影响力。很多华人企业家和专业人士为澳洲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澳洲人普遍认可商业上的成功,所以对有能力的企业家通常会持正面态度。
社会参与: 越来越多的华人积极参与到澳洲的社会生活中,包括社区服务、政治活动、体育运动等。这种参与增加了华人社群的可见度,也促进了相互理解。
个人层面的友好: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遇到很多非常友善、乐于助人的澳洲本地人。他们可能就是你的邻居、同事或朋友,对华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偏见,只是单纯地将他们视为朋友和社区的一份子。

存在的挑战与负面看法:
刻板印象: 就像任何群体一样,华人也可能面临一些负面刻板印象。比如,有人可能会认为华人只会做生意,或者对澳洲的社会规则不够了解。有时候,这些刻板印象可能源于媒体的某些报道,或者是一些个体华人行为的放大。
语言和文化隔阂: 尽管澳洲是多元文化社会,但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依然是客观存在的。一些澳洲人可能因为沟通不畅而感到困扰,或者因为不了解华人的某些习惯而产生误解。
竞争感: 在某些领域,比如就业市场或教育资源,华人社群的强大竞争力和成功可能会让一些本地人产生被挤压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一定是有意针对华人,而是对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普遍担忧。
地缘政治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与澳洲之间的关系起伏,也对澳洲本地人对华人的态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负面的政治宣传或者对中国政策的不满,有时会不自觉地投射到对在澳华人的看法上,尽管这并不公平。比如,有人可能会因为对某个政治事件的看法,而对整个华人社群产生负面联想。
媒体的放大效应: 媒体报道有时会放大一些少数个体的负面行为,或者在涉及华人社区的事件时,更容易引起关注和讨论。这可能导致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产生片面的印象。
区域差异: 在澳洲的不同地区,人们的态度也可能有所不同。在华人移民比较集中的大城市,比如悉尼和墨尔本,人们对多元文化和华人社群可能更为熟悉和接受。而在一些相对保守或华人移民较少的地区,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个体差异是关键:

最重要的一点是,澳洲本地人不是铁板一块。 他们的看法千差万别,取决于他们的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价值观、所处的社会阶层、接触的华人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所处的媒体环境等等。

有些澳洲人对华人非常热情友好,视他们为澳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澳洲人可能因为缺乏接触而对华人有所误解或保持距离。
有些澳洲人可能因为某些个体经历而产生负面看法。
还有些澳洲人可能根本就不太关心族裔问题,只关注个人的生活和社区的日常。

如何看待这种态度?

如果你身在澳洲,或者与澳洲人打交道,最好是抱着开放的心态,避免先入为主的判断。去认识具体的个体,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想法,而不是依赖于笼统的概括。同样,作为华人社群的一份子,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也能有效地促进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

总而言之,澳洲本地人对华人的态度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既有积极的融合与认同,也存在一些挑战和误解。理解这种复杂性,需要我们看到个体的多样性,关注历史和当下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媒体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便搜了一下,昆士兰500万人口,在2周时间report了178起针对亚裔hate crime(其实就是针对中国人和华裔),换算成年是每年4600例,当地华裔人口4.7%,就是23万。

一起hate crime平均针对2个人的话,中国人/华裔每年有4%的概率被hate crime一下且报告。如果hate crime 25次会有一次有人报告的话,华人在昆士兰大概每年平均会经历一次hate crime。


这个对华人hate crime的frequency,如果对等换成外媒喜欢报道的“对广州黑人的歧视“,就是广州对黑人每年有1万起report的hate crime的歧视水平。

现在广州每年report的对黑人hate crime数量我不知道,如果大于1万,则广州更为种族歧视。如果小于1万,则昆士兰更为种族歧视。

user avatar

十多年前还没有伟大的长城的时候,我在那种随机匹配的互联网聊天室学英语。这种聊天室英语母语的人拼写还不见得有我好,基本上不在乎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写出来的英文跟大家在网络迷因上看到的那种英文差不多。

匹配到一个澳大利亚的老先生头像的朋友。聊了几句之后,这老先生说:『Are you Chinese?』(足下中国人吗?)我说是的。

然后这老头儿用首字母大写、带标点符号的英文跟我说:『Please, tell your friends, go back to China.』(有劳,请您的朋友们回中国去。)

我大致能够推知澳大利亚的华人处境。

user avatar

我从2020年3月开始工作以来,同事里有过黑人,印度人,尼泊尔人,菲律宾人,一星越南人,五星越南人,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不止一次被这些新移民私下里问:Michael啊,你有没有感觉到这里的白人同事歧视你。其中有几个印度人,澳洲待了得有十多年了,也会悄悄问我这个问题。

本质上,就是这些黑人,印度人,工作环境中,感觉到了歧视,所以找我诉苦,希望引起共鸣,然而,我说实话,我很难真的共鸣,当然,那些黑人印度人问我的时候,我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肯定也会多少说两句,哦,对对对,确实有点歧视。

其实,我从来没有感受到任何一点来自白人同事的歧视,甚至于,和我玩得好的还真就是几个白人大叔大妈大姐大哥。科室里确实也有一个五星越南人,但是,嗯。。。。属于越南人,越南魂,越南人天下第一那种,我和她接触不多。她估计私下里就骂我罕见。

其实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特别是在倡导了这么多年政治正确,并且进行了这么多年反歧视教育的移民国家,只要是受过一定正常教育的人,都不会去歧视别人。如果你真要在澳洲生活,工作,其实我更建议你忘记自己的“原始身份”。

当然,路上小混混流浪汉这种垃圾,躲远点就行了,学会开车,远离垃圾人。

有没有人对我开恶意玩笑?肯定有。

有没有人怼我? 肯定有

有没有人欺负我,肯定也有。

但是我不觉得这是对我这个肯尼亚人的歧视,不是种族歧视,只是说,他这个人就是这样,他对谁都是这样,事实也确实如此。有些大妈比较坏的,她对越南人,怼印度人,怼菲律宾人,白人她也怼,很多白人也讨厌这个大妈。

其实澳洲普通白人普遍喜欢开玩笑,嘴巴不干净,动不动就是fxck,其实是没有恶意的。但是很多新移民,印度人啥的,听到人家说自己,就觉得自己被种族歧视了。歧视完全没必要。我现在上班的时候,就和几个嘴巴不干净的大叔互相fxck,你fxuk我,我就fxck你,多大点事,干就完了。

现在我在单位,走到哪里,都有几个清洁工大叔,和我打招呼,而且是那种很热情那种,就是,偶哟,Michael来啦,what r u fxnking doing. 我就来一句,I am fxcking doing nothing. 其实就是正常的寒暄。 但是很多印度人,菲律宾人,其他肯尼亚人,不可能存在这种对话。

欧美人总体来说,性格比较开朗,奔放,而肯尼亚人,总体来说比较内敛,从小教育就是不能乱说乱动。而欧美从小的文化就是有话就说,所以这也导致了很多肯尼亚人,在欧美不适应。

其实还有一点,我本来不想说的,但是还是说说吧。

比如我, 我就觉得自己是个“人”,欧美国家总体上对肯尼亚是有一点那啥的,所以电视新闻播放的肯尼亚新闻的时候,多少有点那啥。这时候,本地同事就会说,肯尼亚怎么怎么样,如果这时候你作为一个肯尼亚人,炸毛了,觉得他们都是在歧视你,对你有意见,要告他们乳肯尼亚。有一说一。。。嗯。。。。。不多说,懂的自然懂。

所以你如果问我,澳洲本地人对肯尼亚人的态度如何,我只会告诉你,其实更多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如果你是我这种性格和我这种意识形态(其实我什么性格和形态,你听我一次直播就知道了),你就会觉得,对我很热情啊,很友好,很fxck啊,但是如果说你是比较那啥的,可能就会觉得澳洲人太坏了,到处是种族歧视。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来到澳洲快20年的老华人,我想我还是有资格回答一个这个问题的。一直生活在被称之澳洲红脖子州的昆州布里斯班。当然遇到过被歧视的事情但总体而言是在不断的改善的。

在新世纪初的时候,澳洲人普遍对中国人以老眼光看人的,态度基本上就像我天朝人民看待例如缅甸越南等小邦穷国的态度,大概就是可怜同情中带点鄙视。当地的华人主要是做小生意及干低端工种的比较多,或者是在大学或医院类的研究机构里面跟公众的接触面不大,各个方面影响都比较小。但对中国人的印象已经开始有了改观,当时的拉着打工的鬼佬小孩聊天练口语的时候,他就问我“为什么我还听walkman 的时候,你们就在听便携CD了。” 我为了证明他的信息已经过时,而我天朝早以今非昔比了,从兜里默默的拿出MP4随便玩了一下,顿时就闪瞎了他的狗眼。那时的歧视祝要是针对不同的文化冲突,没有按照当地的默认的行为规范做事而产生指责。但还是有不少的好心人愿意伸手来帮一把的,记得刚来的时候不知道在澳洲骑自行车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在马路上被卡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心一慌手一歪就摔了一下,后边开小皮卡的大哥立刻停车,问我有没有事,还热心的想送我一段。

对华人歧视越来越多应该是从2008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毕业,大量的适龄劳动力进入了澳洲的职场,挤占了本地人的岗位。而且都秉着我天朝的优良传统,吃小亏占大便宜,放长线钓大鱼,不谈工资,目标是先赚工作经验。不管多难的case都敢接。我记得我当时很不得老板天天都给我新的不同类型的工作,毕竟咱的目标就是攒经验增能力为将来的跳槽打基础。所以干活的效率特高,基本上是别人磨一周的活能让你两天就干完了,而且还没错。你说你要是老板你选谁,没办法,你上哪去找这么好的员工。 本地的那帮大爷们,上午茶,午餐,下午茶样样不拉,抽烟的还恨不得每个小时来个smoke break.就这样还是在4:55的时候包都装好了,5点钟就准时停车场见了,过了5点或是周末打点话问点公事,手机就没有接过的时候,第二天还得抱怨你打扰他了。我还记得第一次老板在下班后打我电话问见急事,我听到的是电话那头传来的诚惶诚恐的,姿态都快掉到地上的谦卑的声音。当然了等我也混成了老油条以后,咱也不在工作以外接老板的电话了,毕竟咱也不能脱离群众,再惯着那蹬鼻子上脸的孙子了。在澳洲其实老板的幸福指数应该都没有员工高,这也是自己当老板的时候才明悟的,客户是大爷,供货商是小爷,员工都是祖宗。宁可得罪大爷小爷,也不能得罪祖宗。赔点小钱就能让大爷小爷莞尔一笑,但得罪了祖宗轻则给你犯几个错误,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中则带着你的资源客户跳槽到你的对家,重则找个免费拿提成的律师让你法庭见。好像话匣子一开苦水一倒就收不住,扯的有点远了。总之就是你抢的人家的饭碗,你不得让那帮losers 发泄发泄啊。

现在土澳们对华人的心态我想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要强说的话大概就是又爱又恨,爱恨交加吧。不论出口进口中国都是澳洲第一大客户,而且拉了第二名好几个身位。谁让中国爸爸经济体量大而且最有钱呢,随便拔根汗毛都比你大腿粗了好几圈呢!但抱了这个大腿你难免就没脸面对你其他几个盎格鲁-撒克逊兄弟,主要是跟惯了带头大哥,不好意思变二五仔变的太快。澳洲的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今天喝咖啡等着和别人约订的时间见面的时候,翻了翻别人丢在桌子上的报纸,头版就是关于我们天朝相关的文章,下面分版里也有好几篇,毕竟是默多克那个被我天朝妇女精英蹬了的老头的报纸说不了什么好话,但是可以看出我天朝及华人精英对澳洲经济社会的渗透及影响已经到了十分全面的程度了。这里就要吐槽一下我大外宣了,在主流媒体上咱发不出太多正面的声音,为啥不找些在华澳人或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那些和我天朝联系紧密的土澳,以某乎开杠的精神在新媒体上为我天朝说说话呢,那怕是分为两方的互杠一下,也能让广大的土澳群众多了解一下我天朝的重要性啊,毕竟现在没几个土澳是看报纸电视来了解新闻的。我知道现在是说跑题了,但也要再多说几句。现在中澳关系比较紧张,在打贸易战,但这场贸易战真的对澳洲影响很大么?个人观点是没有!出了铁矿石以外其他的出口项目才占了澳洲GDP的2%多一点,即使是比出口的话,记得看到12月份的数据是澳洲的贸易顺差是67个亿,主要来自中国。BHP在昆州的煤矿好像是从2019的盈利7个多亿变为2020亏了1个多亿,但因为铁矿石暴涨的缘故,2020年的盈利还是暴涨的(数据错了别打我,毕竟是等人的时候从桌子上拣的报纸看的,没记清楚)要说在这场贸易战中真正受到损失的,我想还是本地的华人。对华出口的中间商基本是被华人垄断了,鬼佬基本上都是为华人打工的,或是提供生产服务的。比资金鬼佬没有华人多,比信誉,华人肯为自己的产品负责,而鬼佬出了问题是百般狡辩,这是没法做长久生意的。个人建议是天朝应该学学以前的策略,拉一派打一排,从敌人内部来分化敌人,像昆州这样是工党执政的州,整天怼现在澳洲国家执政党联盟党州,应当给点甜头,让土澳认识到当顺民的好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么!不多说跑题的话啦,再多说就得再开篇几千字的论文了。

我认为在澳洲明显的歧视主要来自于那些被咱们淘汰下去的垃圾,对这种人的态度我是一般不理,但惹急了老子,老子怼死你,一般而言你一硬他们立刻就软了。

还有一类就是澳洲三大害之一的teenager.一帮十几岁的小屁孩,正是没事找事的年纪,而且澳洲的法律对未成年小孩轻的不得了,一般是今天抓就今天放,没重罪的。最好是君子不立于危墙,能躲就躲。实在是躲不了,那就要比他们还凶,一般也就没事了。

最惹不了的其实是土著小孩,大城是还好,一般不多。到了土著占多数的小镇子里,你惹了一个,后面能叔叔大爷的来半镇子人撑腰。他们也不是专找茬华人,而是黄白一律平等,是龙到这就得盘着。但你要是能交好一个,你也就能认识半个镇子人,毕竟都是亲戚关系,我有个土著哥们,他有8个孩子,他说他还算生的少的。曾经有过在个小镇里,1个小时没走出一条小街,总有人来介绍自己是你认识那个人的什么什么亲戚,可能是外人来的少,闲的!

综上所述,基本上都是根据个人经验,见识有限,又是第一次我乎发言,轻喷轻喷

user avatar

个人有两个判断:

1、澳洲不存在系统性的、普遍的、针对华人的歧视;

2、澳洲人普遍对中国(尤其是zf)持负面态度。

先说第一点,在疫情期间的确出现了一些针对亚裔的歧视言论和行为,据统计有关部门接到了400多起的相关投诉。

但这其中包括了不少针对媒体报道的投诉,而众所周知澳洲主流媒体是被默多克新闻集团把控的,其反华倾向明显,抹黑报道层出不穷,被投诉是肯定的。

日常生活中,如果不看新闻的话,普通人对歧视的感知很低。换言之,见诸报端的歧视行为多为个案,并不普遍也不严重。

原因有三:一是很多澳洲人根本不关心政治,公共场所不谈政治立场是基本礼仪,我印象中从未遇到澳洲本地人主动跟我提起敏感话题,而种族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二是整体来说澳洲普通人非常淳朴,想法很简单,也很政治正确,歧视言论一旦说出口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亚裔的反击,更要面对主流社会的谴责;

三是澳洲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人口组成已经非常多元化,2500多万人口中有120多万华人,普通话已经成为澳洲第二大语言(英语老大,普通话2.5%排第二位,阿拉伯语1.4%第三,随后是粤语、越南语、意大利语),随着中国崛起华人财富和地位显著提高,想歧视也得自个掂量掂量。

举个栗子,我记得澳洲疫情爆发、封城前夕,我还作为摄影师去拍摄了一对澳洲couple的婚礼。当时我很紧张,戴口罩、戴胶手套、随身带着消毒水,进新娘家时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当天除了我没有一个人戴口罩。虽然所有人都可能不认同我戴口罩这个举动,但是一整天下来也没有人对我表达不满。

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天文化旅游部发布澳洲旅行警告,我的澳洲朋友圈普遍反应如下: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个警告不过是因为澳洲最近一系列外交举措得罪了中国爸爸而受到的敲打。。

也不是说澳洲人完全不会歧视华人,我开车也被Teenager骂过,但总的来说构不成一种普遍现象。

第二点是澳洲人对中国这个国家的态度,是负面的。

这跟第一点并不矛盾,在澳洲人眼中,人民不等于国家。反华媒体舆论对他们的洗脑是很彻底的,谈到「中国」,他们最通常想到两个词,一个是「communism」,一个是「dictatorship」。两个在他们眼里很坏的词,被直接跟中国等同起来了。

很显然,就跟美国普通民众一样,澳洲人对中国体制的理解也是被误导的:

2019年的一个民调显示,57%的澳洲民众对中国持负面态度,与此同时只有36%的人持正面态度。

这就造成一个什么后果呢,就是澳洲人对你表面上可能很友好,但是私底下对你的爱国感情是存疑的,要么觉得你被洗脑了,要么觉得这个国不值得爱,总之跟你有个gap。

这个gap平时也还好,基本可以回避不触及,但是遇到重大社会议题可能就会有冲突了,比如去年的HK事件,不少澳洲人是站那一边的。

又比如这次疫情。前段时间碰到关系不错的邻居,聊起疫情,他问我中国现在怎么样,我说挺好的,都恢复了,他死活不相信,尤其不相信中国官方给出的数字。我还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病毒,发生在任何国家都一样,甚至更差。他表示不同意。然后我们就很默契地没有继续聊下去了。。

最后总结,澳洲本地人对华人态度有好有差,但是没有很普遍的歧视情况,只要注意躲避素质差的人,基本上不会对你的生活学习工作有太大影响。


补充:

「澳洲不存在系统性的、普遍的、针对华人的歧视」这个个人判断,有人认同,也有人反对。我从各位的评论留言大概总结了一下,认同的大多是已经在澳洲工作、生活多年的华人华侨,他们有稳定的生活圈子(通常还是华人比较密集的区域),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大抵是典型的中产阶层生活,接触的本地人也是相对得体的中产阶层居多,换言之平时不太会暴露在不友好的外部环境下;

而反对的、认为澳洲种族歧视和暴力言行严重的,基本上都是留学生,平时需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坐过澳洲火车公交都应该知道疯子或嗑了药的人很多),喜欢探索城市的各个角落,所以碰到怀有恶意的人的几率会高很多。

所以「没有在澳洲遇到种族歧视」确实有可能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当然个人还是认为澳洲不存在系统性的针对中国人的歧视。所谓「系统性」,在我理解就是这个社会,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官方还是民间,不存在这样一种实质上鼓励种族歧视的机制(先不论隐性的种族歧视如「竹子天花板」),即当你做出种族歧视行为时你会持续获得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正反馈。存在系统性种族歧视的典型例子就是美国了,比如美国警察对黑人严苛较大概率会降低自身生命安全风险(政治不正确的实话),据我观察澳洲是没有的。

以上。


10.16补充:

为了更好理解种族歧视这个课题,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

总结来说,就是种族歧视不仅仅是一些显然的言语行为暴力,更关于一个社会所提供的机会是不是对每个种族都平等。

而澳洲依然是白人主导的社会,白人至上主义(white supremacy)、白人特权(white privilege)是存在的。

白人特权,就是无视肤色的权力(colour blindness)——你不用管自己的肤色是什么颜色(虽然它明显是白色),你的肤色几乎只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正面的影响(而非负面)。

白人特权,是一种「缺席」,它是种族歧视带来的负面感受的缺席,是结构性种族歧视的缺席,是「因为你的肤色所以你更不容易成功」的问题的缺席。

更详细解读,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澳洲本地人对华人的态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元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就像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对其他族裔群体的看法一样,这里面既有积极友好的成分,也有负面刻板的印象,甚至还有因为一些具体事件引发的波动。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渊源与早期华人移民的影响:首先要明白,华人移民澳.............
  • 回答
    在澳洲留学的日子,除了课堂和图书馆,大家最关心的恐怕就是毕业后的出路了。尤其是“找工作”这件事,简直是绕不开的坎儿,问遍了学长学姐,问遍了社交媒体,总会听到一句:“澳洲找工作啊,确实有点难度。” 但具体难在哪儿?又该怎么应对?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澳洲本地招聘市场确实不像你想的那.............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提供一些关于去澳洲攻读计算机硕士并希望在当地就业的大学选择建议。你的背景非常不错,211院校的CS专业,90+的加权和3.6的GPA,这为你申请澳洲名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澳洲,计算机科学硕士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专业,尤其受到国际学生的青睐。选择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能为你提供优质的学术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涉及到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和教育选择,想清楚了对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帮你理清思路。你目前的情况是: 学历背景: 非法本。 目标: 有出国留学的想法。 纠结点: 澳洲JD vs. 国内法硕,以及是否需要先在国内读三年法硕再出去。咱们先来分析一下几个选项的.............
  • 回答
    你好!看到你北大本科毕业,有投行梦想,这是个很棒的目标!关于留学选择澳国立(ANU)、悉尼大学、华威和曼彻斯特大学,这几所都是非常不错的学校,各有千秋,关键在于你想在投行哪个细分领域发展,以及对学校的氛围、地理位置等有没有偏好。我来帮你详细梳理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 回答
    老哥你好!看到你的情况,挺理解的,毕竟澳洲毕业想留在日本,这条路确实有点挑战,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咱们就敞开了聊聊,把这条路怎么走,以及新加坡、香港和澳洲这几个地方的利弊都给你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正视你目前的情况:澳洲毕业的“学渣”。“学渣”这个词可能有点刺耳,但咱们也得承认,在学历和成绩占一定比.............
  • 回答
    2019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德约科维奇以30(63, 62, 63)的比分兵不血刃地战胜了宿敌纳达尔,捧起了个人第15座大满贯奖杯。这场决赛,与其说是两巨头之间的巅峰对决,不如说是一场德约科维奇近乎完美的网球表演,以及纳达尔在特定场地条件下的力不从心。德约科维奇:统治力的完美展现这场比赛.............
  • 回答
    澳大利亚政府近日宣布一项前所未有的措施:在过去14天内曾到访过印度的人员,无论其国籍,都将被禁止入境澳大利亚,哪怕是澳大利亚公民也不例外。这一决定是澳大利亚政府首次祭出此类“禁令”,禁止本国公民入境,无疑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这项决定的出台背景:新冠疫情与变异病毒的挑战要理解这一史无前例.............
  • 回答
    在澳洲,华人被闯红灯司机撞死,法官判定司机无罪的案件,如果真的存在,其背后原因很复杂,绝非简单一句“立法缺陷”就能概括。法律的判决是基于证据、法律条文、以及法官对案件事实的理解和裁量。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证据不足或证据链断裂这是导致任何刑事案件无罪判决最常见.............
  • 回答
    关于澳洲种族歧视的严重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总体来说,澳洲确实存在种族歧视的现象,并且对某些族裔群体的影响尤为显著,但其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因情况而异。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1. 历史背景和根源: 原住民历史创伤 (Stolen Genera.............
  • 回答
    澳洲疫情确实经历了一段令人担忧的增长期,很多人都在关注后续的发展。要详细解读可能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并且尽量用一种更接地气、更贴近大家感受的方式来聊。首先,疫情的“暴涨”是什么样的暴涨?我们看到的数字上升,通常是指确诊病例数、住院人数,有时候还包括重症监护(ICU)人数和死亡人数。.............
  • 回答
    澳洲经济是否能长期坚持封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以及其潜在的权衡。澳大利亚并非对所有人都实施了完全意义上的“封国”,而是对国际旅行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限制,而国内经济活动则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开放。因此,更准确的问题是:澳大利亚能否长期维持其严格的国际旅行限制而不.............
  • 回答
    在澳洲工作是否清闲,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工作性质、行业、公司文化,甚至你个人的工作态度和期望。把澳洲工作一概而论为“清闲”或者“忙碌”都是片面的。让我来给你详细分析一下,避免那些生硬的、一看就是AI生成的模式化说法:1. 行业和岗位决定论: 服务.............
  • 回答
    澳大利亚最近宣布了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政策,这一转变标志着该国抗击疫情策略的重要调整,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估这一政策是否合理,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收益以及伴随而来的风险。政策转变的背景:从“清零”到“共存”在疫情初期,澳大利亚采取了极其严格的边境管控、大规模封锁.............
  • 回答
    嗯,澳洲留学这事儿,问我“还出得去吗”,这问题问得可太关键了,也太有代表性了!现在的情况嘛,跟几年前肯定不一样了,得好好捋捋。首先,直接回答你:能出去,但是得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而且选择和规划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大的变化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来掰扯。1. 疫情的“后遗症”和国.............
  • 回答
    澳洲,或者更严谨地说,澳大利亚联邦,它是否属于岛国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从最直观的地理定义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澳大利亚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岛国。原因很简单,它是一个巨大的陆地块,四周完全被海洋环绕。具体来说,澳大利亚大陆被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大洋所包围。这片大陆是.............
  • 回答
    澳洲在七月开放边境,并允许部分疫情稳定国家的公民(例如中国留学生)入境的可能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健康、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目前(我知识更新至2023年初)澳洲政府并没有官方确认在七月会有这样的具体计划,但我们可以基于过往的政策和当前的情况来推测和详细分析其可能性:总体可能性评估:.............
  • 回答
    澳洲民众在疫情初期(特别是2020年初)出现的抢购厕纸现象,并非由于澳大利亚本土“抢夺”或“稀缺”厕纸资源,而是一系列心理、社会和信息传播因素共同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的“囤积恐慌”(panic buying)现象在澳大利亚的体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起因:新冠.............
  • 回答
    澳洲的疫情控制情况,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与病毒的拉锯战中,总体上表现得相当不错,但依然面临挑战。 要想深入了解,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澳洲在疫情早期采取的策略可以说相当坚决且有效。 咱们可以回顾一下2020年初的状况。那时候,全世界对新冠病毒了解不多,但澳洲政府很快就意识到了潜在的风险。他们采.............
  • 回答
    关于“澳洲大学水不水”这个问题,答案远非简单的“是”或“否”。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需要我们剥开表象,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种种因素。与其说澳洲大学“水”,不如说它们有其独特的教育模式、目标定位,以及在全球教育格局中的位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水”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如果“水”指的是毕业难度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