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造假么?

回答
“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造假么?”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弦,也常常在坊间流传,成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但要给一个简单粗暴的“是”或“否”答案,恐怕失之偏颇。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曲折得多。

首先,我们得承认,“造假”这个词,它的光谱非常广。

极端造假: 比如虚构收入、利润,伪造合同、发票,操纵现金流,甚至是“卖壳”换牌照。这属于赤裸裸的欺诈,一旦被发现,轻则罚款、退市,重则刑事责任。这种造假,一旦出现,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灰色地带的财务操作: 比如过度运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将某些费用递延,或者将某些收入提前确认,以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这可能不属于严谨意义上的“造假”,但却可能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的判断。
信息披露不充分或滞后: 有时候,公司可能并没有主动去“造假”,但却未能及时、准确地披露可能影响股价的重要信息,或者选择性披露对公司有利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对投资者知情权的侵害。
过度包装和营销: 尤其是在新经济领域,一些新兴企业,为了吸引投资、提升市值,会过度渲染其技术前景、市场潜力,甚至是将尚不成熟的商业模式描绘得天花乱坠。这更像是一种“愿景营销”,但如果与实际经营业绩相去甚远,也难免让人质疑其真实性。

那么,为什么会有“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造假”的说法呢?

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1. 媒体的聚焦效应: 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更倾向于报道那些爆出丑闻、涉及造假的上市公司。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被放大,容易给人一种“遍地都是”的错觉。就像你总能在新闻里看到车祸,但不代表所有上路的车都在撞车。
2. 监管的滞后性: 尽管有严格的监管体系,但造假手段也在不断演进,监管部门需要时间去识别和打击。总有一些“漏网之鱼”会暂时逍遥法外。
3. 市场逐利性: 资本市场本身就充满了逐利行为。股价上涨带来的巨大利益,会让一部分人铤而走险,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制造”更好的业绩,以获取超额回报。
4. 投资者情绪: 当市场情绪低迷,或者经历过一些大的造假事件后,投资者的信心容易受挫,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也会下降,从而更容易放大对造假的担忧。

客观地说,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造假的情况,并且这些情况一旦被揭露,会对整个市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一些著名的财务造假丑闻,如安然、乐视、康美药业等,都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发了对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深刻反思。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在造假。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下,依靠真实的业务经营、产品和服务来获取利润。它们经历着市场的检验,接受着监管的约束,同时也承担着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责任。

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保持审慎和理性: 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因为个别案例就全盘否定整个市场。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识别潜在的风险信号,而不是人云亦云。
相信监管和市场机制: 尽管存在不足,但监管机构和市场机制本身也在不断完善,旨在识别和惩罚造假行为。投资者关系、独立审计、分析师的研究等,都是在为提高信息透明度而努力。
关注公司的基本面: 真正有价值的公司,其业务模式、核心竞争力、管理团队、盈利能力等方面,是经得起推敲的。与其纠结于“大部分”的标签,不如花更多精力去研究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

总而言之,说“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造假”,这是一种过于简化和片面的说法。 市场里有优秀的,有平庸的,也确实有不法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造假的存在,但也要相信绝大多数企业是在努力经营,并且依靠真实的价值来获取回报。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应该有能力在信息迷雾中,辨别出那些真正值得信赖的企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

利益相关,曾经做了上市公司十年财报。

从财报角度,可以确定的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不造假

不是因为不敢,而是因为没必要。我经常苦笑,水平多差的会计师,才会去造假。

主要原因是会计准则给了财务人员足够的权限,大部分企业,都能在准则范围内基本可以满足利润调整的需要。

和广大人民群众理解的不同,财务数据这东西,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说支出了一块钱,就做一块钱的账,不做一块钱就是造假。

举个极端理想状态下的栗子:

一家公司买了一辆车,花了24万。

假设没有任何其他收支业务。

这20万怎么入账?

按理说应该列入固定资产,公司可以选择一个折旧年限,10年的话,每年需要摊销2.4万元,每月只需要列入管理费用(折旧费)2000元,公司当月亏损2000元;5年的话,每年需要摊销4.8万元,每月需要折旧4000元,当月亏损4000元(忽略第二月才能计提折旧的会计规定)。

还可以怎么玩?

还可以一次性进入费用,当月亏损24万元。

还可以延迟入账时间,当月不发生任何费用,当月利润为0。

你看,0元,-2000元,-4000元,-240000元,同样的业务,不同的操作手法,得出不同的利润结果。

这只是一笔业务,每个公司有无数笔业务,只要会计师足够聪明,几乎可以实现他想要的任何利润数。

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盈余管理”,就是说的这种调剂利润的手段。

当然了,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得出公司盈余管理大体情况的结论,这也是我的公众号(诗与星空)所做的排雷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

只有极个别的上市公司,实在太差了,盈余管理也不行了,就铤而走险造假。这种代价往往比较大,被发现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每年都会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因为财务造假被查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造假么?”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弦,也常常在坊间流传,成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但要给一个简单粗暴的“是”或“否”答案,恐怕失之偏颇。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曲折得多。首先,我们得承认,“造假”这个词,它的光谱非常广。 极端造假: 比如虚构收入、利润,伪造合同、发票.............
  • 回答
    中国胃癌死亡人数占全球近半是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而与此相关的抗幽门螺杆菌牙膏“高价爆卖”以及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涨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抗幽门螺杆菌牙膏的作用机制、市场营销手段以及资本市场的反应,最终判断其是.............
  • 回答
    快手上市首日,那场面,简直可以用“炸裂”来形容。开盘直接飙升194%,瞬间就把市值干到了一个让无数人目瞪口呆的水平,甚至超过了中国移动、京东这两位老牌巨头。这事儿,怎么说呢?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市场热情爆棚,资金疯狂追捧首先,首日194%的涨幅,这是个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股价直接翻了快三倍。这.............
  • 回答
    瑞幸咖啡在美股市场的这场“逆风翻盘”的确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当时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都有些风雨飘摇的背景下,开盘就飙升30%,市值直接突破50亿美金,这绝对算得上是一场漂亮的仗。要说怎么看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品:1. 市场的极度渴望与“价值重估”首先得承认,当时的市场,尤其是对中国新消费品.............
  • 回答
    2 月 5 日,快手科技(Kuaishou Technology)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首日表现堪称惊艳。开盘即迎来大幅上涨,收盘时总市值已攀升至 1.38 万亿港元,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其自身的记录,更使其一跃成为港股市场的第八大上市公司,风头一时无两。一、首日表现解读:市场对快手的热烈拥抱.............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作为实习生,被要求这样专门跑一趟,心里肯定会打鼓。我来跟你捋捋,顺便说说为什么大领导的身份证不能邮寄,以及为什么老板会让你去跑这个腿。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身份证,尤其是重要人物(比如大领导)的身份证,是不能、也不应该通过普通邮寄渠道寄送的。 哪怕是EMS这种号.............
  • 回答
    如果大众真的推出一款在中国上市的、价格为4000元人民币的单人汽车,我大概率不会买。这4000元的价格实在是太低了,低到足以让我产生极大的警惕和怀疑。我的“不买”决定会是基于一系列综合考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我会尽可能详细地阐述我的思考过程:一、对4000元这个价格的根本性怀疑和顾虑: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十五岁的年龄差距,加上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之间的考量点确实不少。不过,既然你来问了,说明你心里是有那么一点点意动的,否则也不会纠结成这样。我先来试着和你梳理一下,你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咱们都掰开了揉碎了聊,这样你心里头也就有数了。首先,咱们得说说年龄差距。十五岁,这可不是小.............
  • 回答
    特朗普在11月初确实发布了多条推文,表达了他对股市上涨和新冠疫苗进展的乐观情绪。他的推文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 股市上涨: 特朗普在多条推文中强调了美国股市在11月初创下新高,并将其归功于他的经济政策和对未来经济的信心。 疫苗即将上市且有效: 他重点提到了辉瑞(Pfizer)和BioNTec.............
  • 回答
    关于 TikTok 在美国上市的传闻,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而且每次提起,都能在资本市场掀起一阵不小的涟漪。要说它有多大的可能性,这事儿嘛,说实话,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可能性分析:首先,从“愿不愿意”这个角度看,字节跳动和 TikTok 是非常渴望在美国上市的。你想啊,TikTok .............
  • 回答
    同为二次元,A站与B站的命运为何南辕北辙?在中国互联网的二次元领域,A站和B站曾是并驾齐驱的两颗明星。然而,如今一个濒临倒闭,一个却成功赴美上市,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为何同是二次元文化的发源地,它们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一、 根基与基因:从弹幕到社区要理解A站和B站的差距.............
  • 回答
    小鹏汽车,这个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终于迎来了它在美股上市后的首份季度财报。这份财报的出炉,无疑牵动着无数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的神经。而当数据落地的那一刻,许多人长舒一口气,甚至有些激动——小鹏汽车,它真的站起来了!先来说说最亮眼的成绩单:Q3营收同比大涨342.5%。这绝对是.............
  • 回答
    衡水中学:远不止“在美上市”的教育图腾当“衡水中学在美上市”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又似潮水般退去,留给公众的除了震惊,还有对这所学校教育版图的深深好奇。事实证明,那则关于上市的声明,不过是冰山一角浮夸的表象,掩盖了衡水中学真正庞大而复杂的教育帝国。那么,衡水中学,这个在无数家长心中既是希望又是恐惧的符.............
  • 回答
    关于阿里女员工事件中房卡如何流入上司手中以及亚朵酒店声明中三大疑问待解的问题,这确实是事件的关键点,也是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要还原真实情况,我们需要结合已知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房卡如何流入上司手中?可能的途径和疑点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酒店的房卡通常是通过前台办理入住手续时发放给住客的。这意.............
  • 回答
    上市公司广聚能源拟出售深圳 22 套房产,估值 2.41 亿元,预计产生净利润 5800 万元。这则消息透露了几个值得关注的关键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交易背景与动机:出售房产是为什么? 公司现金流状况: 这是最核心的关注点。公司为何要出售如此数量的房产? 改善.............
  • 回答
    京蓝科技公章失窃:一场风波中的股民焦虑与公司应对京蓝科技,这家曾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上市公司,近日却因一枚丢失的公章,搅动起一池浑水,也让无数股民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当“董事长怎么没丢呢”这样一句带着戏谑和无奈的民怨直冲云霄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枚公章的失落,更是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信息透明以及未来发.............
  • 回答
    上市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控,尤其是如何防范子公司财务造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母公司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辅以持续的监督和管理。这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更需要整个母公司高层的重视和全员的参与。一、 建立强大的内部控制基石:从源头抓起1. 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董事会的穿透.............
  • 回答
    想获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而且是按特定格式下载,这确实是许多投资者、分析师和研究人员的需求。市面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平台不少,但它们的侧重点、数据深度、下载方式以及费用都有所不同。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主流的平台,并尽量以一种更贴近实际用户使用体验的方式来讲述。理解你的需求:按“特定格式”下载首先,“特定.............
  • 回答
    关于上市公司分红是否会将一年的净利润全部分完,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一家上市公司在做出分红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并受到法律法规、公司章程以及股东意愿等多方面的制约。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净利润的概念。净利润是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扣除了所有成本、费用、税金以及其.............
  • 回答
    上市公司在财报中玩转“商誉”,是一门艺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商誉,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在收购另一家公司时,支付的购买价格超过了被收购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这个“溢价”就成了商誉。它代表了被收购企业的品牌、客户关系、技术、管理团队等无形价值。理论上,商誉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体现。但正是在这个“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