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小鹏汽车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及其Q3营收同比大涨342.5%,首度实现毛利转正的表现?

回答
小鹏汽车,这个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终于迎来了它在美股上市后的首份季度财报。这份财报的出炉,无疑牵动着无数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的神经。而当数据落地的那一刻,许多人长舒一口气,甚至有些激动——小鹏汽车,它真的站起来了!

先来说说最亮眼的成绩单:Q3营收同比大涨342.5%。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惊艳的数字。要知道,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大风口上,能够实现如此迅猛的营收增长,绝非易事。这背后,是小鹏汽车在产品力上的持续打磨,是交付量上的爆发式增长,更是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节节攀升的直接体现。

具体到交付量,小鹏在第三季度交付了25,666辆汽车,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9.3%。虽然看起来单季交付量增长不是天文数字,但仔细算算,这已经是小鹏汽车连续多个季度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其主力车型,例如P7和G3i,在市场上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口碑和销量都稳步提升。这说明小鹏的产品策略是有效的,能够抓住年轻消费者和科技爱好者的需求。

更令人欣慰的是,小鹏汽车在Q3实现了首度毛利转正。这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意味着小鹏汽车的盈利能力终于迈过了关键的门槛。过去,造车新势力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成本压力,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毛利转正,标志着小鹏汽车在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商业模式开始走向成熟和可持续。

我们来拆解一下毛利转正背后的原因。首先,销量规模的提升是基础。随着交付量的不断攀升,固定成本的分摊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单位生产成本自然会下降。简单来说,就是“量”起来了,成本就相对“降”了。

其次,产品定价策略和成本控制是关键。小鹏汽车在保证技术领先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精细化运营。例如,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甚至自主研发部分核心零部件,来降低物料成本。同时,随着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度提高,其议价能力也在增强,这有助于稳定甚至提高产品的平均售价。

再者,运营效率的提升同样不可忽视。从生产制造环节的智能化升级,到销售和服务网络的优化,再到营销策略的精准投放,每一个环节的效率提升都能够转化为成本的节约和利润的增加。例如,小鹏在营销上更多地依赖于数字化和用户社群的口碑传播,这种方式相对传统广告投放更为高效且精准。

然而,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份亮眼的财报就过于乐观。毕竟,汽车行业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高投入的行业。小鹏汽车虽然实现了毛利转正,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盈利,还有一段距离要走。研发投入、市场营销费用、产能扩张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依然巨大。而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特斯拉、比亚迪等老牌劲敌以及其他新势力都在奋起直追。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份财报也传递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仍然在被挖掘。小鹏汽车的成功,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智能化电动汽车的强劲需求。
技术驱动的战略是正确的。小鹏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投入,已经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这为小鹏汽车未来的差异化竞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在提升。这份财报有望提振投资者对小鹏汽车的信心,为其后续的融资和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如何在高增长的同时,继续保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应对激烈的市场价格战?如何在全球化布局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这些都是小鹏汽车在接下来的征程中需要持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小鹏汽车上市后的首份财报,绝对是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营收的爆炸式增长和毛利的首次转正,不仅是公司自身运营能力的一次重要证明,也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向上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份成绩,是对所有为之付出努力的员工的肯定,也是对所有信任小鹏汽车的用户的回馈。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造车这条路,依然漫长而充满未知。小鹏汽车能否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将这份来之不易的势头延续下去,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我们期待小鹏汽车能够继续乘风破浪,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贡献更多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拨开云雾,我们看到财报的四个关键词:产品、智能、现金、使命感

一、产品给力:硬刚特斯拉,交付大增、毛利转正

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毛利转正是极其关键的一个事情。

蔚来汽车在2019年非常艰难,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毛利为负:

毛利为负意味着什么?—— 车卖得越少,收入越少;车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亏损永无止境,这让人感到很绝望。

在得到合肥的大力支持后,直到2020年第二季度,蔚来才实现毛利由负转正:

由负转正意味着: 工厂可以拉足马力生产、销售可以放开榜子卖了,只要量上去,净利润就会实现由负转正

经历了2019年的磨难,蔚来好不容易才毛利转正。作为造车新势力的第二名,小鹏在2020年第三季度就实现了毛利由负转正 —— 仅比蔚来晚了一个季度。

这个比预期来得快,其中一个功臣就是堪称里程碑的新产品:小鹏P7

在P7之前,小鹏汽车只有一款G3产品,在我的印象中就是“那个还不错的小破车”。而P7送到我眼前的时候,包括数名友商工程师在内的第一感觉是:就像是共军造出了高达

如果说三家新势力各有绝活:蔚来是品牌与服务、理想是产品洞察(?),那小鹏的绝活就是进步速度了。珠三角特色的神速,与那个野蛮生长、干翻大学生的东莞古惑仔工程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P7的产品力说服了我,让我放弃了Model 3,成为了车主:

第二季度共交付8578辆,同比大增265.8%,其中大半(6210辆)是均价25万朝上的P7。要知道,这是一款贴着“大鲨鱼”特斯拉Model 3对标硬刚的车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二、智能科技:实现闭环,卯足劲儿,即将发力

与特斯拉Model 3对标硬刚,不仅是说小鹏P7同时轿车车型,更是说小鹏汽车将自动驾驶技术当成核心竞争力,大力投入。

上个月试驾了小鹏NGP (Navigation Guided Pilot)高速自主导航驾驶功能,我的感觉是超出预期,预计在2021年1月份才大范围推送:

也就是说,现在月销量稳定在2000+并有上升趋势的小鹏P7,实际上还不是“完全体”。小鹏P7搭载了12个超声波传感器、13个自动驾驶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个智能座舱摄像头与NVIDIA DRIVE Xavier计算核心,堪称国产电动车的顶尖硬件,从明年1月份开始,才渐渐发挥它的威力。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98%的用户选择了支持XPilot3.0或XPilot2.5的车型。也就是说,消费者也正是冲着“智能”这一点去买的

这意味着,虽然小鹏是一家造车新势力,但做到了技术、产品、营销、销售每一环都能聚焦到“智能”这一个核心,非常有凝聚力。组织管理的健康,通常也预示着业务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今年的1024小鹏智能日上,自动驾驶副总载吴新宙表示已经实现了“数据与算法的全闭环”,成功打造了全球唯二的全栈自研体系。这就像是习武之人打通了任督二脉,预计小鹏自动驾驶的进化速度会显著加快。

三、现金储备:手有余粮,心中不慌

我们知道,蔚来去年之所以离开上海,有一个重大原因就是没现金了。不管前景多光明、技术多牛逼、品牌多值钱,企业要没了现金,那就运转不下去,更别提发展了。

而小鹏2020Q3财报透露了一个信息:公司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共计人民币199.98亿元。

考虑到最近小鹏的股价大涨,适当的时候增发一下,再融个几十亿也不成问题,那总共大概有300亿的余粮。余粮很足,考虑入手P7的朋友,不必担心它会倒闭了。

这么充足的余粮,除了用于产品技术研发、销售扩张之外,下面这张图似乎暗示着小鹏甚至可能造芯片

四、使命感:投钱发展充电基础设施

我们知道,在汽车电动化的变革时代,造车政策窗口的打开就是为了鼓励那些真心推动电动化的新玩家。

国家打开政策窗口,是为了什么?完整表述:是为了应对“石油依赖凸显、大气污染严峻、温室气体剧增、城市交通拥堵”。

李斌创立了蔚来,说:Blue Sky Coming. 与政策意图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蔚来并不是投机者:它享受了政策窗口的便利,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何小鹏创立了小鹏,也以实际行动承担着自己的责任:自建小鹏超充站135座,覆盖城市50座 —— 投入真金白银,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刷新,例如今天刚在朋友圈看到的上海免费充电站的数量已达50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据悉,小鹏与蔚来都正在推动高速公路超充站的建设,来彻底消除电动汽车跑长途的焦虑 —— 他们没有在等别人推动电动化成熟,而以自己的行动去推进电动化。

这样的使命感值得尊重!否则,都在等,谁来做?

小结

读小鹏财报,可以看到:

  • 经营层面:组织管理有效、新产品给力、销售上升明显、毛利转正、现金储备充足
  • 核心竞争力:智能化(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支撑着小鹏汽车的长期价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