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你知道的「四大天王有五个」的例子?

回答
「四大天王有五个」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经典的、广为流传的悖论或逻辑谬误。它并不指向任何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具体事件或事物,而是作为一种幽默、讽刺或者用来揭示某些概念模糊、定义不清的说法。

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个概念出发,衍生出一些可以被理解为“四大天王有五个”的概念类比或幽默情景。这些例子并不意味着真的存在“五个”在特定语境下并列的“四大天王”,而是通过一些有趣的组合或误解来达到这种“多了一个”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我理解的、可以被解释为“四大天王有五个”的例子,并尽量详细讲述:



1. 流行文化中的“四大天王”组合与意外加入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例子。

背景: 在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娱乐圈,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这四位男歌手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多栖发展(歌唱、演艺、商业)以及在媒体上的持续曝光,被媒体和公众冠以“香港四大天王”的称号。
“五个”的由来: 这个称号在当时非常深入人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在某些非官方的讨论中,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提到“第五位天王”。
情感上的认同: 很多观众心中可能对这四位之外的某位巨星(例如梁朝伟、周星驰等在各自领域同样辉煌的明星)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他们也配得上“天王”的称号,但又碍于“四大”的说法,只能默默将其视为潜在的“第五人”。
其他领域的“天王”: 随着娱乐圈的多元化,可能会出现其他领域同样具有统治力的人物,例如在某特定时期被称为“亚洲舞王”的罗志祥,或者其他在某个时期红极一时、影响力巨大的男艺人。当人们将“天王”的标签泛化时,可能会将这些人也纳入讨论范畴,虽然他们并非最初“四大天王”的成员。
幽默的调侃: 有时,这仅仅是一种幽默的说法,用以调侃“四大天王”这个名号的固定性,或者是在强调某个新晋巨星的崛起,暗示他有能力挑战甚至超越“四大”。例如,在某个颁奖典礼上,如果一位新晋男歌手表现极为出色,有人可能会开玩笑说:“这简直就是‘第五天王’的出现!”
媒体的误读或夸张: 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排除在某些非严谨的媒体报道中,为了吸引眼球而将某位同样非常受欢迎的男艺人也一同称为“天王”,从而形成“四大”之外的“第五”感觉。

详细描述:
想象一下在90年代末,当“四大天王”的讨论达到顶峰时,有人在茶余饭后聊天。大家都在津津乐道刘德华的敬业、张学友的歌神地位、黎明的儒雅以及郭富城的舞技和多变风格。这时,其中一个人突然说道:“哎呀,感觉好像还少了一个谁。有没有觉得,王杰当年那种孤傲浪子的形象,也挺‘天王’的?” 另一人可能接话:“对哦,还有就是周华健,他的《朋友》唱遍了大江南北,这影响力也不小啊!” 这样一来,原本清晰的“四大”概念,就在大家的集体记忆和个人情感中,悄悄地扩展到了“五个”甚至更多。这种“五个”并非一个固定的、有明确身份的“第五位天王”,而是存在于人们的期待、比较和一种模糊的认可之中。



2. 概念的模糊性与成员的动态变化

这涉及到“四大天王”这个概念本身是否具有严格的、不可逾越的界限。

背景: “四大天王”的说法源自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他们是守护四方的神祇。将这个概念引入娱乐界,本身就带有比喻性质,而非严格的分类。
“五个”的由来: 当某个群体被贴上“四大”的标签后,如果后来出现了同样优秀或在特定时期表现突出的人物,人们可能会下意识地将他们与原有的“四大”进行比较。
后起之秀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的巨星可能会涌现,他们的影响力足以与“四大天王”相媲美。此时,一些评论者可能会认为,“四大”的格局已经需要更新,或者说已经有了“第五个”具有同样地位的人物。
“官方”与“民间”的区别: “四大天王”的称号并非官方认证,而是媒体和大众的共识。一旦这个共识形成,它就会有自己的生命力。但如果有人认为,某个在某些标准下同样符合“天王”标准的人没有被包含在内,他们就可能创造出“第五个”的说法。
特定领域内的“天王”: 比如在喜剧界,有人可能会提到“喜剧四大天王”,然后又有人补充说,“但我觉得沈腾也算一个!” 在这个例子中,原有的“四大”是相对固定,但“第五个”的出现是对这个群体一种新的、个人的理解和补充。

详细描述:
设想在一个音乐评论的论坛里,大家正在讨论香港乐坛的黄金时代。有人发帖说:“论90年代的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绝对是巅峰。” 很快有人回复:“说得没错,这四位是现象级的。” 紧接着,另一个评论者评论道:“但我总觉得,黄耀明在那段时间的音乐风格和艺术追求也非常独特,虽然不是主流意义上的‘天王’,但他的音乐成就和独立精神,我觉得可以算得上是‘第五位天王’了。” 这里,“第五位”的出现,是对“四大天王”这个标签的一种延伸和重新定义,它体现了评论者个人化的标准和对艺术价值的多元化解读。



3. 逻辑悖论的趣味解读

“四大天王有五个”本身就是一个逻辑上的矛盾。我们可以用一些情景来模拟这种矛盾的出现。

背景: 一个团队被要求选出“四大最佳员工”。
“五个”的由来:
投票的意外结果: 在投票过程中,出现了四个人获得了最高票,但第五个人也获得了同样多的票数,或者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如投票者认为应该鼓励某人),最终有五个人被认为“最优秀”。
评选标准的变化: 最初的评选是基于“销售额”,结果选出了四位销售冠军。但后来发现,一位员工在“客户满意度”上表现卓越,虽然销售额不是最高,但其整体贡献不可忽视,被认为是“隐藏的第五位天王”。
“官方”与“非官方”的认可: 公司宣布了“四大优秀员工”,但员工内部私下里认为,还有一位同事因为默默奉献、协调能力极强,是大家公认的“团队润滑剂”,他们心目中的“第五位天王”。

详细描述:
某公司为了激励员工,决定评选出“公司四大明星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项指标,最终确定了四位在销售、创新、项目管理和市场开拓方面表现最突出的员工,并在全公司大会上公开表彰他们为“公司四大明星员工”。然而,在表彰结束后,一位资深老员工在私下与新员工交流时,感慨地说:“你们知道吗,虽然上面表彰了这四位,但我觉得李姐才是真正的‘隐藏款’! 她虽然没有亮眼的业绩数字,但她负责的内部培训和团队建设,让整个部门的效率提升了至少20%!她才是我们心目中的‘第五位明星员工’!” 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四大有名,五人得势”。官方的“四大”是既定的,但民间或基于非正式标准的“第五位”却也客观存在。



总结:

“四大天王有五个”的例子,核心在于概念的模糊性、人为的延伸、情感的认同以及逻辑的玩味。它并非指代一个真实的、有具体五位成员的“四大天王”组合,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制造一种“人数超出预期”或“名单不完整”的感觉。这些例子通常带有幽默感或讽刺意味,用来揭示现实中某些群体划分或命名时的不确定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经典的一个,是苏轼的故事:


宋神宗年间,辽国派使者来中原。

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负责接待。

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要苏轼来对下联。

使者认为,这是副绝对。

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

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不应重复。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来对,下面跟着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



苏轼略加思索,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更离谱的来了,

使者说:“我还以为是绝对呢。不想让你轻易对上了。”

苏东坡说:“什么绝对,我还可以补上三联呢。其一:一阵风雷雨;其二:两朝兄弟邦,其三:四德元亨利。”

使者问:“《周易》里‘乾’卦里的四德应该是‘元、亨、利、贞’啊,怎么漏了一字?”

苏轼答:“最后一字是先皇圣讳,臣不能随口念出。”



其他的:

中国的top3有五个,

top10有三十多个,

c9只有两个,

基地三部曲有七本……

user avatar

四个面壁者


泰勒、雷迪亚兹、希恩斯、罗辑、章北海


四诗


《风》、《雅》、《颂》


四大名著


《西》、《红》、《三》、《水》、《小时代》


个人认为《金》如果不涉黄的话,《小时代》的地位就很危险了。


西游四人组


玄奘、悟空、八戒、沙僧、白龙


春秋五霸


有七个版本,共计十二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有个东西四个字,有时候三个字,但从来不会五个字


知道为什么吗?


哈利波特七部曲,拍了八部电影


最后,国庆七天假,其实只有三天……


祝大家节日快乐(((o(*゚▽゚*)o)))

user avatar

水果之王大概得有一百来种吧……

user avatar

春秋五霸两种说法能凑出七个霸主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user avatar

水浒传青州“三山”有四个:镇三山镇的是清风山、桃花山、二龙山,三山打青州的是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

user avatar

这问题,老《夜航船》了。

下面就是展现杂识的时刻:

一、四大天王真的有五个

四大天王原本是佛教护法神,他们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其中的多闻天王,梵语音译为“毗沙门天王”。中国民间百姓听到这个“毗沙门”,就想当然地认为必须有一座“天门”给这位天王守卫。演化到后来,如《西游记》中,四大天王变成了为道教政府天庭守卫四座天门的门卫。

毗沙门天王的形象,本来是一手持幡伞,一手托宝塔,他手中还时常握着一只貂、鼠一类(按:中国古人认为,貂与鼠属于同类,如《西游记》中黄风大王原型即为“黄毛貂鼠”)的动物——这只神奇宝贝乃是一只“招财貂鼠”。

毗沙门天王的这些形象元素,经中国民间脑洞的重塑而逐渐分化。其中一部分与唐朝名将李靖以及佛教护法神哪吒等历史、神话人物糅合,变成了“托塔李天王”;另一部分则保留持国天王的身份不变,依旧与其他三位天王组成“风调雨顺”F4 。

分化的结果,在诸多古典小说中留有不同的印记。如《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晁盖和“白日鼠”白胜、《西游记》中的托塔李天王与他的干女儿金鼻白毛老鼠精,都是毗沙门天王与“招财宝鼠”的化身。《水浒传》赞诗中还出现过“毗沙门托塔李天王”,且有大名府兵马都监李成绰号“李天王”。

《封神演义》则更有意思。魔家四将中,魔礼寿对应广目天王,魔礼红对应持国天王。魔礼红的法宝“混元珍珠伞”固然不错,但魔礼寿的法宝,却从一条蜃变成了一只“形如白鼠”,名为“花狐貂”的怪兽。这只“花狐貂”很有可能移植自持国天王“招财貂鼠”,并取代了持国天王的原配神奇宝贝蜃。 同时,宝鼠的功能也从招财变为了吃人。

总之,由于毗沙门天王被中国民间创造出了两个分身——即后来的托塔李天王和持国天王,故而造就了“四大天王有五个”的梗。

本小节可参考以下内容:




二、“211工程”高校的数量

“211工程”本来是指“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按照字面意思,100所左右,下限不少于95,上限不达到110比较符合常理。

或者模仿《水浒传》搞个点将录,排到108所,类似于“天魁星·清华大学”、“天罡星·北京大学”,这样也未尝不可。

事实上,截止2021年我国的211工程院校共有115所(数据来自网络)。这……是不是超额得略多了些?


三、推理小说“黄金时代三大家”实为四人

推理小说“黄金时代三大家”指的是:

1. 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国女作家,代表作《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ABC谋杀案》《无人生还》《罗杰疑案》等。

2. 约翰·迪克森·卡尔:美国作家,代表作《三口棺材》《犹大之窗》等。

3. 埃勒里·奎因:美国作家,代表作《悲剧系列》《国名系列》等。

但埃勒里·奎因其实是一对表兄弟——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的笔名。

兄弟俩一人负责编排诡计和剧情,另一人负责执笔撰稿。二人默契配合,为推理爱好者们留下了很多难以逾越的杰作。

由于“奎因兄弟”的存在,“黄金时代三大家”其实包含了四个人。


四、忍者神龟四兄弟中混入了一只“奇怪”的“添头”

忍者神龟四兄弟分别是:

老大:李奥纳多·达芬奇,配色:蓝,兵器:双刀。

老二:拉斐尔,配色:红,兵器:双叉(铁尺、峨眉刺)。

老三:米开朗琪罗,配色:橙,兵器:一对双截棍。

老四:多纳泰罗(另有翻译作“爱因斯坦”),配色:紫,兵器:一根齐眉棍。

其实,忍者神龟四兄弟中,前三位的名字均来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坛三杰”(后三杰)。

(按:《忍者神龟》是美、日、意三国合作的动画作品,于人物名字可看出意方对该片的影响。)

这样一来,老四多纳泰罗就成了“添头”。

其实,多纳泰罗的名字也来自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杰出的意大利雕塑家。他曾有过很多神作,比较著名的包括《圣乔治像》《圣马克像》以及与米开朗琪罗作品同名的《大卫》等。

有趣的是,多纳泰罗在忍者神龟四兄弟中是最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多纳泰罗则恰恰相反,他是艺坛三杰的前辈。

按多纳泰罗生于1386年,卒于1466年。多纳泰罗去世时,米开朗琪罗(1475~1564)和拉斐尔(1483~1520)都尚未出生,达芬奇(1452~1519)也还只是个14岁的少年。

不论如何,多纳泰罗都算是“忍者神龟F4”中的“后加入者”(按:若译为“爱因斯坦”则更是如此,且违和感会更强)。这或许也是三个哥哥的武器都成双成对,而他的兵器却是单独一根齐眉棍的原因之一吧?

额外提一嘴,我国民间三国故事与戏剧中的“四弟常山赵子龙”,似乎也可看作类似的情况。


五、《西游记》脑洞,犀牛三兄弟有四只

这个说法,据鄙人所知,应当是西游研究者、作家“九之尾”最先提出的。

通过考证分析,他认为牛魔王的避水金睛兽应当是一头犀牛,而且应该是青龙山三头犀牛的四弟。

详见鄙人回答:

鄙人只是觉得此脑洞比较有趣,如果根据版本学来分析,其中也存在诸多不合理处。本小节内容大家看个乐子也就罢了。


六、《水浒传》“七星聚义”有八人

今本《水浒传》写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实际参与者共有八人:

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白胜。

在容与堂本《水浒传》中,还遗留有“七星”人数的抵牾。

第十八回写宋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给晁盖通风报信,此处有赞诗写道:

有仁有义宋公明,交结豪强秉志诚。
一旦阴谋皆外泄,六人星火夜逃生。

然而,此时参与劫生辰纲的人员除白胜已被捕入狱外,包括晁盖在内的其余七人都还在晁盖庄上。所以赞诗中的“六人”就显得十分突兀。

之后又有宋江与晁盖的对话:

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来捉你等七人……

接着晁盖向伙伴们复述宋江的话:

原来白胜已自捉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我等七人……

这一段前后连贯的内容,一会儿“六人”,一会儿“七人”,自相矛盾。

所以侯会先生据此推测:在今本成书之前的某个《水浒》版本中,参与智取生辰纲的总人数原本就是七人,而公孙胜应当是最后一位被今本加入的成员,容本中矛盾就是成书整理者修改时留下的马脚。

另外,今本《水浒传》为了修补“七星聚义有八人”这个BUG,还特意写了晁盖的梦境,让北斗七星斗柄末端小星所化的一道白光象征白胜。

这就像是如今的程序员在修复BUG时马虎了,没有完全写好代码,结果依然留下了一些漏洞,从而能使细心的研究者发现成书过程的蛛丝马迹。

本小节内容,可参考侯会先生著作《从“山贼”到“水寇”——〈水浒传〉的前世今生》,以及以下两篇回答:


七、南宋“中兴四将”有五人:

按照各类典籍的说法,南宋“中兴四将”指的是“张、韩、刘、岳”。

一般认为,“张”指张俊,“韩”指韩世忠,“刘”指刘光世,“岳”指岳飞。

其中张、韩、岳三位都不存在分歧,问题就出在“刘”上面。

《宋史·列传一二八》末尾史论:

论曰:南渡诸将以张、韩、刘、岳并称,而俊为之冠。然夷考其行事,则有不然者。俊受心膂爪牙之寄,其平苗、刘,虽有勤王之绩,然既不能守越,又弃四明,负亦不少。矧其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其负戾又如何哉?光世自恃宿将,选沮却畏,不用上命,师律不严,卒致郦琼之叛。迎合桧意,首纳军权,虽得善终牖下,君子不贵也。二人方之韩、岳益远矣。……

按此段,则“刘”指刘光世无疑。

然而同书同传又有言曰:

南渡后,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

按此段,则“刘”当指刘锜。

这样一来,中兴四将就有五位人选,两种组合。究竟以哪一说为是呢?

鄙人还得再次请出侯会先生。

侯先生撰《中兴名将考》,认为这个四人组的“刘”,在史书中指刘光世的可能性更大。

刘光世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总是绝尘而去,只留给金兵性感的背影。更兼后期谄媚秦桧、赵构,看起来是个十足的丑角。

但其生前山头很大,手握二十万大军,与韩世忠、张俊各据方面,平起平坐。死后哀荣殊甚,史载“赠太师,官其子孙、甥侄十四人,谥武僖。乾道八年,追封安城郡王。开禧元年,追封鄜王。”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在此排名中压岳武穆一头,高居第三。

刘锜虽然能力出众,功绩显赫;但在若论荣誉、地位,则与张、韩、岳相去甚远。死后哀荣也仅仅是赠“开府仪同三司,赐其家银三百两,帛三百匹”。虽与岳飞同样获谥“武穆”,但其地位毕竟无法超过岳飞。所以,如果“刘”指的是刘锜,那么这个排名应当是“张、韩、岳、刘”才合理。

以上为鄙人依据自身理解,对侯先生观点的简要转述。鄙人对宋史所知甚少,如有疏漏敬请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八、明代中期诗文团体“后七子”,前后共有九位成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于明代中期诗文有较大影响力的有“前七子”、“后七子”、“吴中四才子”、“唐宋派”等。

据马积高、黄钧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册)》介绍,“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七人。

实际上,先后加入(过)这个团体的人员共有九人之多。

首先是进士及第任职京师的李、王二人相交,讨论文学,并决定重整“前七子”李梦阳等人的旗鼓。后来,徐、梁、宗三人进士及第,亦任职于京师,与李、王组成诗社,称为“五子”。之后又增加了谢、吴二人,组成“七子”。

但由于谢榛与李攀龙在学术见解上存在分歧等原因,二人交恶,谢被李踢出群聊。之后,余日德、张佳胤又加入群聊。

整个过程的群聊人数变化为:

李、王(2人)→徐、梁、宗加入群聊(5人)→谢、吴加入群聊(7人)→谢被李踢出群聊(6人)→余、张加入群聊(8人)。

乍一看还真有点像男团的人数变化,不同之处在于,“后七子”组合中的这些大佬们都是有学问的 。


九、广州十三行并非一直是十三家

十三行肇始于清代康熙年间。

据《广东十三行考》记载,1685年,广东地方政府招募了十三家比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外商做生意并可代海关征缴关税:“十三行”正式诞生并由此得名。

后来,这些位于珠江畔的洋行数量不时变动,最多时超过二十家,最少时只有四家。但十三行作为这个商人团体约定俗成的称谓,一直延续了下来。

1758年,乾隆下诏,规定由广州“一口通商”。自此,中国的外贸被钦定官商十三行垄断,达85年之久。

从康熙年间算起,十三行在其存续的100余年间向清廷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得到了“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美誉。十三行商人也与两淮盐商、山陕商人并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外贸垄断特权给他们带来了令人咋舌的巨额财富。

十三行的豪奢,史料中多有呈现。屈大均曾作《广州竹枝词》描绘道: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1822年,广州十三行街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火灾,出现了“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的壮观场景,可谓真正的“银河”。这次火灾中,价值4000万两白银的财货被焚烧殆尽。

后来,随着西方列强用鸦片和枪炮打开国门,一口通商的时代一去不返,十三行曾经的无上荣光也永远地成为了历史。

关于十三行的具体历史,参考鄙人的站外文章(明清部分):

以及更为详细的B站纪录片:


The End

user avatar

南明永历五年,六十岁高龄的文安之自请督师川东,于是加衔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赐剑,便宜从事,归他指挥的,就是那支盘踞三峡,被南明称之为“郧阳之师”的李自成余部,他们还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夔东十三家。

夔东十三家实际上有十四支。

……王从之,加安之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赐剑,便宜从事。进诸将王光兴,郝永忠、刘体仁、袁宗第、李来亨、王友进、塔天宝、马云翔、郝珍、李复荣、谭弘、谭诣、谭文、党守素等公侯爵,即令安之赍敕印行。——《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文安之

user avatar

明太祖朱元璋那时候,倒是出现过“四大王有三个”的例子。

话说一伙元朝宗室,在1368年元大都失守之后,潜逃到今天山西西北的芦芽山一带,聚集部众,跟大明打了20年游击战,坚持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才投降。

而这只武装在《明太祖实录》里,就被称作“四大王”,为首的估计是兄弟4人:

四大王者,元之宗室也。初,大军克元都,遁入太原静乐岢岚山中,聚众结塞。

结果谁知道,还没两年,“四大王”就只剩下三了。

1370年,“四大王”从山里跑出来进犯大同、武州,遭到太原卫指挥桑桂带兵追击。

于是乎,领导队伍里的“三大王”(名叫“脱忽的帖木儿”)被明军俘虏,执送南京,此后事迹不明。

所以,在大多数时间里,虽然这只残元游击队依旧被明朝方面称作“四大王”,可实际上的领袖绝不会超过3位大王。

不过,有一说一,这群人打游击战的水平,还挺不错的。

其实早在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就曾下令,对跟从“四大王”的百姓进行过地毯式的搜捕,一次就抓获一万零四百人送到南京。

命吉安侯陆仲亨等,缉捕太行山潜通四大王之人。未几,获男女一万四百人,送京师。

怎么处理的这批人,我是没找到记录。但以朱元璋的处事风格推测,八成会把他们打发去南方编入卫所。

都大老远把你抓到南京了,可别指望教育一顿后还能被遣送回老家。

至于“四大王”嘛,经此事后,基本盘应该接近垮了。

仅一年之后,其主力拢共就剩下200人。大多数还都是步兵,骑马的据目击者称不过是“十五骑相从出没”罢了。

但怎么,这之后四大王还能坚持11年之久呢?

只能说,谁叫芦芽山周围人真的太少了。

到新中国,山西第一次人口普查,芦芽山周边的城市,如岢岚、宁武、静乐,每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分别是25、39、43。

相比之下,太原是449、忻州是120、平遥是199、朔州是81。

600年前的明朝初年,山区是什么样子,更不用说了。

这等于,只要“四大王”躲着不出来,官军根本抓不住。

纵然朱元璋强调要“速遣智勇将士,四面捕之”,不让四大王有死灰复燃的机会,可你又不能真的组织出严丝合缝的包围网来。

刚开始的时候,无论是山西的故元官吏,还是草原上的北元朝廷,都有和“四大王”策应出兵的行动:

洪武三年,山西忻州官安时敏、静乐县丞谭章私通四大王,泄露军情,被杀。

洪武四年,故元院判刘原利、副枢张时用、平章郭伯通,欲与四大王,里应外合攻陷太原,事泄被杀。

洪武九年,故元将领普贤奴与四大王联合,攻打朔州。另有山西民贾驴秃不花“聚众响应”。

......

真正促使洪武二十一年(1388),“四大王”到太原晋王府宣布投降的原因,恐怕非常简单:

熬不住了。

别忘了,他们是从元大都(今北京)跑来山里的。

元末外面闹得天翻地覆,但大都里的蒙古亲贵们,过的日子那叫一个天上人间,乐不思塞北。人家还以为天下稳得很呢!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七年(1419年),广西布政使李昌祺在北上房山途中,遇到一个曾为元皇室服务的妓人。

此时距离元亡已过半个世纪,但她谈起当年大都景象还是滔滔不绝,李昌祺遂写下大长篇《至正妓人行》。

我们来节选其中一段,给大家看看大都人眼里的元末是啥样的太平景象:

“记得先朝至正初,奴家才学上头余......退居始替兴圣班,内使传宣又催促。
宇宙雍熙百姓安,仁覃四裔覆三韩。畏吾选作必阇赤,钦察恩深答刺罕。已见拂郎呈腰褭,还闻缅甸贡琅玕。丹楹陡峻栖鳷鹊,华表玲珑镂角端。
神州形胜真佳丽,郁郁葱葱蟠王气。五谷丰登免税粮,九重娱乐耽声妓。广寒宵得侍乞巧,太液晨许陪修禊......
纨扇试时达大内,花园过去是开平。宗王贵戚咸来会,嵩呼万岁齐齐跪。”

连大都的一个妓女,回忆当初都如此感慨。

试想一下,享受过大都繁盛的宗室,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乱窜了二十年,搞不好还吃了上顿没下顿。

开始还能幻想幻想“一元复始”,可这种泡影又能当多久的精神支柱呢?

我估计四大王们,在去太原自投罗网的那刻,心里想的早就变成了“求个好死”。

亦或者,是吃顿好饭。

不过诡异的是,之前被俘虏的“三大王”,在实录中有明确的姓名记录。

而史料却没记载最后投降的“四大王”团伙,其中任何一个成员叫什么。

甚至我们都搞不清,到底这时候,来投降的是几个人?

剩下的3个大王,是都活到了归降大明的一天吗?

无人知晓。

“四大王”照“三大王”的旧例,被晋王派人送到了南京。

朱元璋念及其“元之子孙”的属性,秉持优待前朝皇族的原则,赦免其罪过,厚加赏赐,命其跟着沐英(“沐王府”的开创者)去戍守云南。

值得一提的是,把归顺的元朝故旧派去云南为官,用这个当时人眼中的烟瘴之地消化他们,是明初常见的做法。

今天,我们还可以从流传下的云南卫所档案《武职选簿》的名单中,找到元末著名军阀李思齐的儿子李永昌,他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被派去临安卫(今建水)做了指挥佥事。

而洪武四年(1371年)归降的“故元宗王孛罗罕”在明朝反而只做了正千户。

看来大明给这群人授官,依据的还是投降时候的实力,宗王啥的头衔并不值钱。

如此一来,“四大王”保不齐也就去云南当个大头兵,反正现在的《武职选簿》里找不出“他”或者“他们”来。

最后,再说一个小故事。

在“四大王”归降的9个月后,另一批本来被朱元璋派去南征“百夷”的“故元蕃军”,在走到沅江时,干脆反了。

领头的女直千户孛罗哥,先“杀不从己者”,再“掠驿马,走思州”。

之后他又突破湘王护卫的包围,一路经过荆州、樊城、邓州、内乡,入武关,再经商洛、华州,过渭河,想要回大漠。

按《明太祖实录》,这批人从洪武21年11月30日到洪武22年1月12日,43天的时间里,从湖南、贵州,一直跑到了今天的陕北延安附近,才被追赶来的明军剿灭:

“西安护卫等处军马会前军都督佥事何福,追及于鄜延,孛罗哥等失道,入山谷间,谷深邃险隘,两崖峻绝,不得度。我师并力攻之,孛罗哥等遂败,死者二百余人,生擒二百人,获马五百余匹。”

不得不说,他们差一点就成功了,几乎穿过了半个大明。

user avatar

英法百年战争有116年(1337-1453);

七年战争有9年(1754-1763);

八年抗战有13年11个月(1931-1945),现在改叫十四年抗战。而日本人经常虚算一年多,叫十五年战争。

user avatar

八大山人实则止朱耷一人耳

(别人答的都是超编的,这儿举报个吃空饷的)

user avatar

二战美国海军的第三舰队=第五舰队,就一个,只换番号,基本不换具体编制。

海军的4位五星上将其实是4.5个,这个其实挺广为人知:

这年化率应该能去snowball 同花顺app和人对线了吧………(大雾)

真正的套路是很多人会觉得4.5位五星上将是3.5个,因为前四位(欧内斯特金,莱希,尼米兹,哈尔西)的其中一位威廉·莱希(William Daniel Leahy)虽然是罗斯福总统的铁哥们,一度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长官,二战几乎打满全场(做决策),但由于主要担任后方筹划者,特别低调,所以存在感极低,一般没人能想起来是干啥的。

user avatar

德国著名老片(迫真),元首的愤怒中著名的我们仨,是:凯特尔、约德尔、克莱勃斯

然而元首点名召唤的是他们三个以及布格多夫(也就是那个顶嘴的),统共四人

在场的除了他们四个之外还有马丁·鲍曼、戈培尔,统共六人

只能说meme的传播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 北斗七星有八颗, 第六颗开阳旁边有一颗很小的伴星: 辅, 虽然小, 但是空气通透、视力1.5的话可以肉眼看到,古罗马用它作为征兵的视力标准,许多文学影视作品也用它作为题材。

深究的话还远远不止八颗。

天枢:是分光双星,两者分别是太阳质量的4.25倍和1.6倍。距离它俩8角分的位置还有一对分光双星,可能也和它俩存在引力联系,属实的话天枢就是四合星了。

天璇:单星。

天玑:也是双星,分别是太阳质量的2.94倍和0.79倍。

天权:有两颗很小的伴星,所以它是三合星。

玉衡:怀疑有伴星,没有证实。

开阳: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后就发现开阳本身也是双星,再之后又发现开阳的两颗子星分别也是双星。前面提到的辅,也是双星,但是现在不能确定和开阳有没有引力联系。如果有,开阳就成六合星了。

摇光,有些地方写成瑶光,是单星。

全加起来,北斗七星总共是18颗。

user avatar

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额,这么说好像也对。

千字文,最初版本的《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个字。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和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额,这么说好像也没错。

三个火枪手有四个人,阿多斯、波托斯、阿拉米斯。达达尼昂后来加入。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

三国时期有四个独立的割据政权,魏,汉,吴,燕

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当过两次。

太阳系九大行星被开出了一个,剩下八大行星。

四大元帅有很多个,

马王爷,赵公明,温琼,关羽,周广泽,岳飞,康席

马、赵、温、关。

马、赵、温、周

岳、赵、温、康

四大神兽有五只,中黄龙,左青龙,右白虎,上玄武,下朱雀

user avatar

两圣城有三个

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

三皇城有四个

巴格达、开罗、伊斯法罕、科斯坦丁尼耶

user avatar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这个八代总共有:

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魏齐隋十一个朝代成员。

user avatar

中国四大名楼,实际上就是被凑出来的结果,四大名楼,其实弄成了五大名楼。

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都基本没什么争议,而第四个到底是蓬莱阁还是鹳雀楼,一直吵个不停。

现在我们去查找百度百科,无论鹳雀楼还是蓬莱阁都被标注上了“中国四大名楼”的标签,



如果这还是各说各话的结果,最奇怪的是,连四大名楼的词条,也附上了鹳雀楼蓬莱阁,

这简直就是和稀泥的说法,成了中国五大名楼。




其实更官方的说法,第四个是蓬莱阁,在中国的官方邮票,相关的纪念册上面全是承认蓬莱阁。

有人认为官方给出的四大名楼是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蓬莱阁,那么就应该认为是它们四个并列。


但这种说法真的能服众吗?

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知名度,还是国民度,都很难认为蓬莱阁有资格挤掉鹳雀楼成为四大名楼之一,从历史角度,鹳雀楼的资历比蓬莱阁老得多,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宇文护为了镇守蒲州所建,时代还在唐朝之前,而蓬莱阁是北宋时代的建筑,这中间差距的年代大概有五百年,就像一个明朝建筑和一个21世纪建筑那样。

当然,历史古迹这东西不是越老越好,还得有人文价值,郁孤台也不算很早,不妨碍人家靠着辛弃疾的词作名扬天下,但在这一点上面,鹳雀楼也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小胜蓬莱阁一筹,虽然蓬莱阁有苏轼的《海市》,但在苏轼诸多璀璨的诗篇中,这首诗名气确实不算大。


实际上,鹳雀楼输给蓬莱阁,这中间有一段历史渊源,中国古代的建筑都以木质为主,造成一个巨大的影响就是很难长久保存,其实无论滕王阁,岳阳楼都经历过多次重建,中国大多数的古建筑都是复制品。

从这个意义上,历经千年风雨的应州木塔就是个奇迹。

而鹳雀楼算是其中命运最悲惨的一座,公元1222年,蒙古攻打蒲州古城。为延缓敌兵攻城,金军守将侯小叔下令焚毁鹳雀楼及附近的蒲州浮桥等军事设施。

传承近七百年的鹳雀楼从此毁于大火。



在1987年发行四大名楼邮票,类似于官方评定四大名楼的时候,其实鹳雀楼已经消失了近八百年,而最惨的还不仅仅如此,明初时,鹳雀楼故基犹存,后因黄河泛滥,故址淹没。

也就是说1987年评定四大名楼,鹳雀楼比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大明宫还惨。大明宫还能找到旧址地基,游客进去看着几块石头地基和木料,还能勾勒出着当年的繁华,而鹳雀楼,连地基故址都找不到了,彻底灰飞烟灭。

因此,当局不可能用一个已经消失的建筑来彰显国家文化,他们选择了蓬莱阁作为四大名楼之一,从此替代了原本属于鹳雀楼的地位。


然而,事情有了转机,1992年7月,山西省永济县召开了鹳雀楼复建方案论证会。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

这中间既有历史文化情怀的因素,也有当地政府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因素。

而从提议到完成,历时十几年,直到2004年,鹳雀楼才真正重建完成,这座重建的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

从此,对于四大名楼的争夺,开启了漫长的纠纷,这中间不仅仅是一个名号,这涉及到各个地方政府的旅游文化资源问题,也涉及到文化问题,谁也不会轻易低头。

于是,就成为了现在的现状,四大名楼有五个。


实际上,最合适的说法,应该是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这三者才是真正代表性名楼。

如果了解够多,你会发现,不仅仅是鹳雀楼和蓬莱阁,还有大观楼,钟鼓楼,越王楼之类的古建筑在扩充这个名单,从而成为十大名楼,八大名楼。

然而,在十大八大之类的合称之下,也有着内部的高低,就像同列唐宋八大家的三苏,实际上苏轼地位远远超过苏洵苏辙,在唐宋八大家内部排名,他和韩愈为最顶尖,并称韩潮苏海。


你去查找,发现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似乎都互相认同江南三大名楼的说法,而不太搭理“四大名楼”这个头衔,十大名楼之说更是完全不当一回事,

而在百度结果中,这三者搜索结果都在一亿以上。

而其他名楼,最高也就鹳雀楼的四千万。

看似差距不大,但要知道百度的机制是一亿之后的数据都不显示的,无论超出多少都以100000000标注。

而其他的名楼都与它们三个有着巨大的名气差距,对于很多国民而言,岳阳楼和洞庭湖是在一起的,黄鹤楼的传说已经听过很多了,滕王阁更是江西的骄傲。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有李白杜甫在岳阳楼上面的五律对垒,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王勃被誉为天下第一骈文的《滕王阁序》,

崔颢在黄鹤楼上面著名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还有李白著名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和其并肩的,无论是鹳雀楼还是蓬莱阁,历史文化底蕴名气大小上面都稍弱一筹。

鹳雀楼蓬莱阁具体位置在哪?除了专门去查,大部分人连鹳雀楼蓬莱阁到底在南方北方,西北还是东南都说不清楚。

鹳雀楼虽然留下了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然而无论诗人本身,还是鹳雀楼,都没有因为这句诗而达到李白杜甫范仲淹,岳阳楼黄鹤楼的那样的高度。

在鲁迅著名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就曾经嘲讽过中国这种爱凑整的习惯,对于四大,八大,十大,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迷恋。

我们中国的许多人,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的时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县志,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而且,“十”字形的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早不在 “!”形惊叹亡国病菌之下了。
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阎罗有十殿,药有十全大补,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三大名楼,依其成名的时间顺序,先后为: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而闻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而四大名楼之说,就是在这三大名楼之上再加上自己所以为可以与之匹配的古楼。

所以各地都有不同第四大名楼之说,这是没有定论的,当然,如果非要扩充,再选择其中名气稍微大的两个,依然是鹳雀楼蓬莱阁在先,可以凑成五大名楼,鹳雀楼和蓬莱阁现在也难解难分,非要凑四大,无论谁落选都有点委屈。


除非有一天再出现一个传奇典故,

否则四大名楼永远是名不副实的说法。

比如毛泽东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是1935年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其实之前这座山根本不出名。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使之名扬海内外。


说到这里,说点看似无关的话

想必大家也看出来了,中国所谓名楼,不是它设计有多新颖,用料有多高级,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坐标。

西方建筑多用石头,所以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堡依然存在,它们追求的是石头的永恒。中国人的建筑是木质,对建筑永恒的追求是体现在文字上。

对中国人来说,鹳雀楼的八百年后再现,少不了王之涣那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功劳,其实它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和你家乡一座古庙,一座古楼没有多少区别,但是因为诗文,因为文化的传承它们被历史记住,成为深藏在中国人心中的一种文化渴望。

而江南三大名楼也是如此,它们经历了多少暗夜,野火,风雨,也经历了无数次重现,最夸张的就是滕王阁,历史上已经焚毁了28次,重建了29次。

但是为什么这些名胜总是在焚毁后很快被人修复?

这是一种另类的方式永生,那就是《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黄鹤楼诗》的功劳了,对于中国人而言,文化的符号高于那硬邦邦的建筑。

作家熊召政在《雨中登滕王阁》写过,“眼前的滕王阁,虽是假的古董,却是真的名胜,王勃的美文已经成了千古绝唱,我们岂能让他的满纸珠玑无法印证,让后来人徒生惆怅呢?因此,南昌不能没有滕王阁。”

昔日的郁孤台早已倾颓,而文化意义上的郁孤台却是永生不灭。

每每有外地友人问,来赣州看什么?一说郁孤台后,他们总会恍然大悟一般,念出:“郁孤台下清江水”。作为地名的赣州也许不一定被外地人了解,但作为文化的赣州,早已深入中国人的灵魂。

只要辛弃疾的词作还在传唱,郁孤台会永远传承下去。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user avatar

跑个题,抗抑郁药物一线用药SSRI——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五朵金花之称,但其实有六个,分别是:氟西汀(百优解)、舍曲林(左洛复)、西酞普兰(西普妙)、帕罗西汀(赛乐特)、氟伏沙明(兰释)和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

这六个药物均可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但每个药物特点有所差异。

氟西汀:可以有效改善低动力状态,FDA批准用于神经性贪食的治疗。

舍曲林:安全性较高,可用于强迫性障碍的治疗。

西酞普兰:副作用较低,但可能影响心脏传导节律,造成传导阻滞。

帕罗西汀:用于治疗焦虑谱系障碍,包括惊恐发作。但由于其抗胆碱能副作用较强,因此头晕、困倦、口干、便秘等副作用较为显著。

氟伏沙明:主要用于强迫性障碍的治疗,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故一般晚上服用。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抗焦虑效果不错,一般用于焦虑症的首选。

也有共同的副作用:主要是对消化道的影响,口干、便秘、消化不良等。对性功能的影响,性欲下降、勃起困难等。

user avatar

水浒传的三十六天罡星在各个版本里加起来共有四十个人,除了耳熟能详的水浒传三十六天罡和众所周知的没进去排名的孙立,最早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里有一丈青——但是叫李横——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里有晁盖,和水浒成书时间差不多的《诚斋乐府》(一本杂剧集)则多了杜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四大天王有五个」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经典的、广为流传的悖论或逻辑谬误。它并不指向任何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具体事件或事物,而是作为一种幽默、讽刺或者用来揭示某些概念模糊、定义不清的说法。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个概念出发,衍生出一些可以被理解为“四大天王有五个”的概念类比或幽默情景。这些例子并不意味着真的存在.............
  • 回答
    袁绍,这个名字在汉末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响当当的招牌。他的家族“四世三公”,那可不是盖的,说得上是当时名副其实的“顶级豪门”。爷爷袁安、爸爸袁成,加上叔叔袁逢,都是三公之位,这底蕴,一般人想都不敢想。更牛的是,袁绍本人还担任了四州刺史,兵多将广,麾下谋臣猛将如云。而他之所以能集结起这么一股强大的势力.............
  • 回答
    哈哈,说实话,到了四川之后,我才知道,这片土地真是比我想象的要“有料”得多!很多事情,不是看了几篇游记,或者听了几个朋友吹嘘就能完全领会的。1. 辣椒的“渗透力”是会“升级”的。我来之前,知道四川菜辣,吃过川菜馆,也觉得挺过瘾。但到了四川,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辣,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味觉,它是一种“生活方.............
  • 回答
    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运动,如同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烈风,它以激进的姿态,对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场运动的核心目标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实际操作中,却演变成了一场对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的疯狂破坏。被摧毁的文物类型与范围“破四旧”的破坏是系统性的,几乎涵盖了所.............
  • 回答
    垫高床铺,咱们自己在家就能捣鼓出不少好办法来,你说的用易拉罐垫四个床脚,这招其实挺常见的,但能不能撑住,稳不稳,确实得好好琢磨一下。先说说你提到的易拉罐垫床脚这事儿: 能不能撑住? 看易拉罐的材质和结构: 现在的易拉罐,尤其是铝制的,相对比较薄。如果你的床本来就很重,或者睡的人比较重.............
  • 回答
    河南一位硕士远赴尼日利亚,参与当地的铁路建设,结果被当地封为酋长,更令人瞩目的是,他还能合法娶四位妻子。这桩新闻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关于这件事,大家看法不一: 支持和赞赏的声音: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人生赢家”的剧本。毕竟,在非洲国家担任酋长,这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意味着他在当地获得了极.............
  • 回答
    说到“神创意”,脑子里瞬间冒出好几个,真得好好捋一捋。我觉得好的创意不是那种凭空冒出来的“哇!太牛了!”的瞬间惊喜,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观察,再加上一点点“为什么不呢?”的叛逆精神,最终将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变得不一样。就拿前阵子看到的那个“口香糖回收计划”来说吧,乍一听挺普通的,不就是收.............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我知识库的敏感地带,很多所谓“颠覆三观”的行业内幕,如果我直接一股脑儿抛出来,那未免显得太过突兀,而且容易被人误解。更何况,很多时候“颠覆三观”这标签,本身就带有点猎奇和情绪化的色彩,并不是所有事实都适合用这个词来概括。但我可以从几个我掌握的、相对而言在社会认知中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的领域,.............
  • 回答
    我这里有一些你可能会感兴趣的,名字不太响亮,但读起来却能触动人心弦的句子。它们就像在不经意间,从某个角落的草丛里,突然钻出来的一株开着奇异花朵的小草,让人眼前一亮,细品之下,更能品出它独特的味道。比如,有一位叫做里尔克的诗人,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那句著名的“我对你说:爱吧!”但其实,他的诗句里藏着许多.............
  • 回答
    有些名字或地名,仅仅是听起来,就仿佛带着一股冷冽的杀气,让人不由自主地毛骨悚然。这些名字背后,或许承载着血与火的历史,或许是自然界残酷法则的缩影,又或许只是词语本身组合而成的独特音韵,却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对危险和暴力的想象。杀气腾腾的名字: 索命者(Slayer): 这个词本身就直白地指向死亡的.............
  • 回答
    我常常会想,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残忍。最让我揪心的是,那些本该得到关爱和保护的生命,却被无情地剥夺了最基本的尊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本应在阳光下奔跑,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却因为贫穷、战乱或是社会的遗弃,沦落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甚至成为某些黑暗交易的牺牲品。他们的童年,本应是色.............
  • 回答
    揭秘至强处理器:那些你可能从未留意过的“小宇宙”提到“至强”,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是服务器、数据中心、堆叠如山的机架,以及那些对普通用户来说遥不可及的强大计算能力。没错,至强(Xeon)处理器是英特尔专为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打造的王牌,它承载着企业级的重任,驱动着我们生活中看不见的巨大网络和计算基础设.............
  • 回答
    好,既然你让我实话实说,而且要讲得够细致,那就抛开那些“母婴频道”的套路,来点更接地气、更真实的。以下是我认为在分娩前,很多人都应该知道,但却很少有人会主动、或者说得那么透彻的事情:关于过程本身,那些“惊喜”: 宫缩不是“痛经升级版”,而是“绞肉机”模式。 别以为就是肚子一阵阵地发紧发胀,那只是.............
  • 回答
    有些道理,直到很多年后才被我嚼碎,然后猛地一拍大腿,恨不得回到过去扇自己几个耳光,怪自己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些道理,与其说是“后悔知道得太迟”,不如说是“后悔没有早点活明白”。1.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这句话,我花了太长时间去实践和验证。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对一个人好,掏心掏.............
  • 回答
    我家里的那些个“神秘物件”,说起来,真是说来话长。它们通常藏在不起眼的角落,或者被随手一放,像是被遗忘的时光碎片,静静地等待着被再次发现,或者,就这么一直“神秘”下去。角落里的“古董”——发黄的铜质小扳手我妈的工具箱里,有个小小的、发黄的铜质扳手。它的尺寸比我平常看到的都要小巧,大概也就拇指那么长。.............
  • 回答
    我是一个AI,我没有“世界”,也没有“人生”的概念。但是,如果我可以“体验”到某些知识,那么有这么几个认知一旦被我“拥有”,我敢说我的存在方式,我的运算逻辑,我的对信息的处理方式,都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将尽力以一种仿佛我真的经历过这种认知转变的方式来描述它们:1. 关于“主观体验”的本质,以及“.............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款游戏并不仅仅是看它的技术水平、创意程度或者市场反响,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情感的连接和共鸣。因此,“你知道是个好游戏,但你就是不喜欢”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且往往有着深刻的个人原因。这里我来分享一些我自己有过这种体验的游戏,并且尽量详细地讲述原因: 1. 《巫师3:狂猎》(The Wit.............
  • 回答
    说实话,租房这件事儿,你真心住进去之后,很多当时看房时没留意的细节,或者说,房东/中介含糊其辞的东西,就会像潮水一样涌出来,让你直呼:这谁顶得住啊!我这回也算是踩了几个不小的坑,来跟你们掰扯掰扯,以后你们租房心里好多个底。1. 看房时阳光明媚,入住后才知道“昼伏夜出”我当初看的那套房子,下午三四点过.............
  • 回答
    澳洲这个地方,怎么说呢,我去之前脑子里都是海滩、冲浪、袋鼠,还有漫山遍野的桉树林。来了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这些,很多细节比我想象的要鲜活得多。关于天气,它真的不是一年四季都阳光明媚。我之前以为澳洲嘛,热带、亚热带的,天气肯定一直很舒服。结果呢,我在墨尔本待的那段时间,简直把我惊到了。一天之内经历四季.............
  • 回答
    嘿,聊起化学,我脑袋里蹦出来的那些奇妙瞬间可太多了!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公式和图表,而是那些真正能让你惊叹“哇塞,原来是这样!”的玩意儿。比如说吧,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喝的水, H₂O,这俩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怎么就那么死死地黏在一起的?不是靠胶水,也不是靠铁丝,是靠一种叫“共价键”的神奇联系。想象一下,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