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理解左伴随(left adjoint)的存在性与逗号范畴(comma category)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从范畴论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构建起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其说逗号范畴是“证明”左伴随存在性的工具,不如说它是理解左伴随的一种“视角”,或者说是一种“构造”,它将伴随的存在性问题转化为一个在特定逗号范畴中的一个(或一组)对象是否具有特定属性的问题。
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概念。
1. 范畴与函子:背景的铺垫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范畴(Category)和函子(Functor)。
范畴 $mathcal{C}$ 由一系列对象(Objects)和对象之间的态射(Morphisms)组成。对于任意对象 $A, B in mathcal{C}$,都有一个态射集合 $ ext{Hom}_{mathcal{C}}(A, B)$。态射满足结合律和单位律。
函子 $F: mathcal{C} o mathcal{D}$ 是在两个范畴之间建立联系的映射。它将 $mathcal{C}$ 中的对象映射到 $mathcal{D}$ 中的对象,将 $mathcal{C}$ 中的态射映射到 $mathcal{D}$ 中的态射,并且保持复合和恒等态射。
2. 伴随函子:核心概念
现在,进入主题——伴随函子。如果存在两个函子 $F: mathcal{C} o mathcal{D}$ 和 $G: mathcal{D} o mathcal{C}$,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对偶关系”,我们就说 $F$ 是 $G$ 的左伴随,或者说 $(F, G)$ 构成一对伴随函子。
这种“对偶关系”可以用自然同构(Natural Isomorphism)来精确定义。具体来说,函子 $F$ 是函子 $G$ 的左伴随,当且仅当存在一个自然同构:
$$ ext{Hom}_{mathcal{D}}(F(A), B) cong ext{Hom}_{mathcal{C}}(A, G(B)) $$
对于所有对象 $A in mathcal{C}$ 和 $B in mathcal{D}$。这里的 $cong$ 表示态射集合之间的同构,而且这个同构是“自然的”,这意味着它与我们选择的 $A$ 和 $B$ 的变化相容。
这个定义非常强大,它表明,在 $mathcal{D}$ 中从 $F(A)$ 到 $B$ 的态射,与在 $mathcal{C}$ 中从 $A$ 到 $G(B)$ 的态射,有着本质上的一一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是伴随的“核心”。
3. 逗号范畴:一种新的视角
逗号范畴并不是用来“证明”伴随的,而是为了刻画和理解伴随的通用性质。它提供了一种将函子间的关系语言化、范畴化(categorify)的方式。
让我们定义一个逗号范畴。给定两个范畴 $mathcal{A}$ 和 $mathcal{B}$,以及两个函子 $F: mathcal{A} o mathcal{C}$ 和 $G: mathcal{B} o mathcal{C}$。
范畴 $G downarrow F$(也写作 $(G, F)$ 或 $G/!/F$):
对象(Objects):是 $mathcal{C}$ 中的对象 $X$ 以及一对态射 $g: G(B) o X$ 和 $f: X o F(A)$,其中 $B in mathcal{B}$ 和 $A in mathcal{A}$。我们通常将这样的对象表示为 $(X, g, f)$,或者更简洁地表示为 $(B, A)$ 并隐去 $X$ 和态射,表示一个“从 $G(B)$ 到 $F(A)$ 的图景”。
态射(Morphisms):一个从对象 $(X, g, f)$ 到对象 $(X', g', f')$ 的态射是一个 $mathcal{C}$ 中的态射 $h: X o X'$,使得 $h circ g = g'$ 并且 $f = f' circ h$。也就是说,这个态射 $h$ 需要“与底下的图保持一致”。
你可以想象一下,逗号范畴 $G downarrow F$ 是所有从 $G$ 的像(图像)到 $F$ 的像的“桥梁”的集合,并且这些桥梁要满足特定的“交换图”性质。
4. 伴随与逗号范畴的联系:全局意义上的连接
现在,我们将伴随的定义和逗号范畴的构造联系起来。核心在于伴随的定义本身就暗含了一个“最优性”或者“通用性”的性质,而逗号范畴正是用来描述这类性质的。
考虑一对函子 $F: mathcal{C} o mathcal{D}$ 和 $G: mathcal{D} o mathcal{C}$。我们说 $F$ 是 $G$ 的左伴随,等价于存在一个自然同构:
$$ ext{Hom}_{mathcal{D}}(F(A), B) cong ext{Hom}_{mathcal{C}}(A, G(B)) $$
这个同构可以被看作是定义了一个从 $mathcal{C}$ 到某个范畴的函子,以及从 $mathcal{D}$ 到同一个范畴的函子,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特殊的关系。
我们来看一个更一般的视角,它通常与泛性质(Universal Property)有关,而泛性质的描述正是通过逗号范畴或其变体(如上逗号范畴 $F downarrow G$)来完成的。
关键点在于:左伴随的性质可以用一个“最优的”态射来刻画,这个最优态射就存在于一个特定的逗号范畴中。
考虑函子 $G: mathcal{D} o mathcal{C}$。我们想要寻找一个函子 $F: mathcal{C} o mathcal{D}$,使得它与 $G$ 形成伴随。
对于固定的对象 $A in mathcal{C}$,我们考虑逗号范畴 $G downarrow F$。在这种设置下,逗号范畴中的对象是形如 $(X, g, f)$,其中 $X in mathcal{D}$, $g: G(B) o X$ 和 $f: X o F(A)$,其中 $B in mathcal{D}$。
更直接的联系是利用“伴随的泛性质”:
如果 $F$ 是 $G$ 的左伴随,那么对于任意 $A in mathcal{C}$,存在一个态射 $eta_A: A o G(F(A))$(这就是伴随的单位,unit),它具有如下泛性质:
对于 $mathcal{C}$ 中的任何对象 $X$ 和任何态射 $h: A o G(X)$(其中 $X in mathcal{D}$),存在唯一的态射 $k: F(A) o X$ 使得 $h = G(k) circ eta_A$。
这个泛性质可以用逗号范畴来重述:
考虑范畴 $mathbf{1}$(只有一个对象,一个态射:恒等态射)。
考虑函子 $Delta_A: mathbf{1} o mathcal{C}$,它将 $mathbf{1}$ 中的唯一对象映射到 $A in mathcal{C}$。
考虑函子 $G circ F: mathcal{C} o mathcal{C}$(实际上这里的 $G$ 是函子 $G: mathcal{D} o mathcal{C}$)。
我们可以构造一个逗号范畴:$(G circ F) downarrow ext{id}_{mathcal{C}}$,其中 $ ext{id}_{mathcal{C}}$ 是 $mathcal{C}$ 上的恒等函子。
这个逗号范畴中的对象是形如 $(X, alpha, eta)$,其中 $X in mathcal{C}$, $alpha: (G circ F)(Y) o X$ 和 $eta: X o ext{id}_{mathcal{C}}(Y)$,其中 $Y in mathcal{C}$。
更一般的,考虑函子 $F: mathcal{C} o mathcal{D}$ 和 $G: mathcal{D} o mathcal{C}$。伴随的定义 $ ext{Hom}_{mathcal{D}}(F(A), B) cong ext{Hom}_{mathcal{C}}(A, G(B))$ 意味着我们可以将 $ ext{Hom}_{mathcal{D}}(F(), B)$ 看作是 $mathcal{C}$ 的一个协变函子,而 $ ext{Hom}_{mathcal{C}}(, G(B))$ 是 $mathcal{C}$ 的一个逆变函子。
更贴切的逗号范畴的关联方式是:
左伴随 $F$ 的存在性可以转化为一个全局元素(global element)在某个逗号范畴中的存在性。
考虑函子 $G: mathcal{D} o mathcal{C}$。我们想要找到一个函子 $F: mathcal{C} o mathcal{D}$,使得 $F$ 是 $G$ 的左伴随。
对于 $mathcal{C}$ 中的任何对象 $A$,我们考虑一个函子 $f_A: mathbf{1} o mathcal{C}$,它将 $mathbf{1}$ 中的唯一对象映射到 $A$。
我们同样考虑 $mathcal{D}$ 中的对象 $B$,定义一个函子 $g_B: mathbf{1} o mathcal{D}$,它将 $mathbf{1}$ 中的唯一对象映射到 $B$。
现在,我们考虑函子 $F$ 的右伴随 $G$ 的存在性。这通常被表述为:
对于任何 $A in mathcal{C}$,态射集合 $ ext{Hom}_{mathcal{C}}(A, G(B))$ 构成了一个从 $mathbf{1}$ 到 $ ext{Set}$ 的函子(在 $A$ 上取值),而 $ ext{Hom}_{mathcal{D}}(F(A), B)$ 构成了一个从 $mathbf{1}$ 到 $ ext{Set}$ 的函子(在 $B$ 上取值)。
最核心的联系是关于“泛构造”的:
左伴随 $F$ 使得 $F(A)$ 是 $G$ 作用在某个对象上的“最优的”或“最接近的” $G$代数(如果你熟悉代数结构的话)。
换句话说,存在性伴随的描述可以用一个逗号范畴中的终端对象(terminal object)来表达。
考虑函子 $G: mathcal{D} o mathcal{C}$。我们要找 $F: mathcal{C} o mathcal{D}$。
对于 $mathcal{C}$ 中的任何 $A$,我们要从 $A$ “生成”一个 $F(A)$。
我们可以构造逗号范畴 $G downarrow ext{id}_{mathcal{C}}$。这个范畴的对象是形如 $(X, alpha)$,其中 $X in mathcal{C}$ 且 $alpha: G(Y) o X$ 对于某个 $Y in mathcal{D}$。
态射是 $mathcal{C}$ 中的态射 $h: X o X'$,使得 $h circ alpha = alpha'$。
我们还可以构造逗号范畴 $ ext{id}_{mathcal{D}} downarrow F$。这个范畴的对象是形如 $(X, alpha)$,其中 $X in mathcal{D}$ 且 $alpha: F(A) o X$ 对于某个 $A in mathcal{C}$。
真正的精髓在于:函子 $F$ 是函子 $G$ 的左伴随,当且仅当对于 $mathcal{C}$ 中的每个对象 $A$,存在一个终端对象在逗号范畴 $G downarrow F'$ 中,其中 $F'$ 是从 $mathcal{C}$ 到 $mathcal{D}$ 的一个特定函子。
让我们回到伴随的定义: $ ext{Hom}_{mathcal{D}}(F(A), B) cong ext{Hom}_{mathcal{C}}(A, G(B))$。
这个同构意味着,对于固定的 $A in mathcal{C}$,我们有一个函子 $H_A: mathcal{D} o mathbf{Set}$,定义为 $H_A(B) = ext{Hom}_{mathcal{D}}(F(A), B)$。这个函子是 “可表示的”(representable),其表示对象是 $F(A)$。
同时,它也意味着对于固定的 $B in mathcal{D}$,我们有一个函子 $K_B: mathcal{C} o mathbf{Set}$,定义为 $K_B(A) = ext{Hom}_{mathcal{C}}(A, G(B))$。这个函子是 “可表示的”,其表示对象是 $G(B)$(当视为在 $mathcal{C}$ 的“逆变”上取值时)。
逗号范畴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来描述这种“表示性”和“最优性”。
设 $F: mathcal{C} o mathcal{D}$ 和 $G: mathcal{D} o mathcal{C}$ 是函子。
考虑范畴 $mathcal{C}$ 和 $mathcal{D}$,以及一个函子 $H: mathcal{C} o mathcal{D}$。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逗号范畴 $G downarrow H$。其对象是 $(pi: G(B) o H(A))$,其中 $B in mathcal{D}$, $A in mathcal{C}$。
态射是从 $(X, pi_1: G(B_1) o H(A_1))$ 到 $(X', pi_2: G(B_2) o H(A_2))$ 的一对态射 $(f: B_1 o B_2, g: H(A_1) o H(A_2))$,使得 $pi_2 circ G(f) = g circ pi_1$。
真正的联系在于:存在一个函子 $F: mathcal{C} o mathcal{D}$ 作为 $G: mathcal{D} o mathcal{C}$ 的左伴随,当且仅当对于每个 $A in mathcal{C}$,逗号范畴 $(G downarrow F)(A)$(这里 $(G downarrow F)(A)$ 指的是所有从 $G(B)$ 到 $F(A)$ 的态射组成的集合,或者更广义地说,是逗号范畴的一个切片)具有某个性质。
更直接且常用的方法是利用 Yoneda 引理的推广(Yoneda Embedding)和泛性质。
如果 $F$ 是 $G$ 的左伴随,那么存在一个自然同构 $ ext{Hom}_{mathcal{D}}(F(A), B) cong ext{Hom}_{mathcal{C}}(A, G(B))$。
我们可以将 $ ext{Hom}_{mathcal{D}}(F(), )$ 和 $ ext{Hom}_{mathcal{C}}(, G())$ 看作是定义在函子类别中的对象。
正确的解释是:
左伴随 $F$ 的存在性,对于函子 $G: mathcal{D} o mathcal{C}$,可以通过在逗号范畴 $G downarrow Delta_A$ 中寻找一个始对象(initial object)来刻画,其中 $Delta_A: mathbf{1} o mathcal{C}$ 是将 $mathbf{1}$ 中的唯一对象映射到 $A$ 的函子。
逗号范畴 $G downarrow Delta_A$ 中的对象是形如 $(X, alpha: G(B) o A)$ 的对,其中 $B in mathcal{D}$。
一个始对象 $(X_0, alpha_0: G(B_0) o A)$ 使得对于任何其他对象 $(X, alpha: G(B) o A)$,存在唯一的态射 $phi: X_0 o X$ 使得 $alpha = phi circ alpha_0$。
如果存在这样的始对象 $(X_0, alpha_0)$ 对于所有的 $A in mathcal{C}$,并且这个构造过程(从 $A$ 得到 $X_0$)可以被“范畴化”(即成为一个函子 $F: mathcal{C} o mathcal{D}$),那么 $F$ 就是 $G$ 的左伴随。
这里的 $alpha_0: G(B_0) o A$ 就是伴随的单位 $eta_A: ext{id}_{mathcal{C}}(A) o G(F(A))$ (需要调整一下定义域和陪域,这里用了反向的伴随单位,或者说我们寻找的是 $G$ 的右伴随 $implies$ 始对象)。
更标准地说,对于 $G: mathcal{D} o mathcal{C}$,存在 $F: mathcal{C} o mathcal{D}$ 作为左伴随,当且仅当对于每一个 $A in mathcal{C}$,在逗号范畴 $(G downarrow ext{diag}_{mathcal{C}})(A)$ 中存在一个始对象。
这里的 $ ext{diag}_{mathcal{C}}: mathcal{C} o mathcal{C}^{mathbf{1}}$ 是将 $A in mathcal{C}$ 映射到“常数函子” $ ext{const}_A: mathbf{1} o mathcal{C}$。
逗号范畴 $ ext{const}_A downarrow G$ 的对象是形如 $(pi: X o G(B))$,其中 $X in mathcal{C}, B in mathcal{D}$。
正确的表述是:
函子 $F: mathcal{C} o mathcal{D}$ 是函子 $G: mathcal{D} o mathcal{C}$ 的左伴随,当且仅当存在一个函子 $F$ 使得对于任意 $A in mathcal{C}$,逗号范畴 $mathbf{id}_{mathcal{C}} downarrow G circ F$ 中存在一个始对象,且这个始对象提供了一个从 $A$ 到 $G(F(A))$ 的态射。
或者,从更基础的伴随定义出发:$ ext{Hom}_{mathcal{D}}(F(A), B) cong ext{Hom}_{mathcal{C}}(A, G(B))$。
我们可以考虑一个“超级范畴” $mathbf{Cat}$,它包含 $mathcal{C}, mathcal{D}$ 以及它们之间的函子。
逗号范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工具来描述函子之间的“关系性”。当这种关系性满足特定的“最优性”(例如,存在一个使得特定图交换的态射,并且这个态射是唯一的,或者满足某种泛性质),我们就找到了伴随。
总结来说,逗号范畴并不是“证明”左伴随存在的工具,而是将伴随的泛性质(即存在一个“最优”的态射,能够以某种唯一的方式连接函子的作用对象)转化为一个在特定逗号范畴中寻找特定结构(如始对象或终端对象)的问题。
例如,考虑“自由函子”的概念。自由函子往往是某个函子的左伴随。
例如,从集合范畴 $mathbf{Set}$ 到图范畴 $mathbf{Graph}$ 的自由图函子。这个函子就是“生成图”的过程。它对应于将一个集合 $S$ 变成一个只有顶点而没有边的图。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泛性质来描述,而这个泛性质的刻画就可以通过逗号范畴来完成。
换句话说,逗号范畴提供了一种“几何”或“构造性”的方式来理解伴随。它将抽象的同构关系分解到具体的对象和态射层面,并用“最优点”或“唯一性”来刻画函子间的伴随关系。左伴随的“存在性”,在逗号范畴的语言下,就体现为在某个相关的逗号范畴中,能够找到一个特定结构的(始)对象,这个对象代表了从源范畴的对象“生成”目标范畴中对应对象的“最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