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半题外话。
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依赖于一些建构的。
美国人信圣诞老人费拉不堪,中国人精神坚毅不信虚拟偶像
emmmm……真的如此吗?
往小了说,朋友圈转锦鲤,转杨超越,这次的冰墩墩
往中了说,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过生日。追星,饭圈,包括但不限于饭明星,古人,朝代,国家。搞收藏文玩。
往大了说……不说了,容易把号说没
这都是建构。
要是有人在朋友圈转锦鲤求好运,你在下面当啷来一句,不就是张鱼的图片吗,能保佑啥,我今天中午刚炖了一条。
有人过生日,你在生日宴上来一句,不就是普通的一天吗,时间不可倒流,日期都是人为发明的,这也不是真的生你的那一天,那一天已经一去不返了。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说拜年话,你来一句拜年有啥用,能成真咋的,过年?不就是地球绕着太阳又转了一圈吗,还真以为是辞旧迎新了?
你们会不会觉得这人沾点那啥。
是的,你可以不信锦鲤,不过生日,甚至不过年。但你何苦去搅别人的兴致?用三个字说就是,煞风景。
转锦鲤的人不知道那就是条鱼?
过生日的人不知道生日本质上没啥特别的?
拜年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客套?
除了极少数魔怔人,多数人不就图一乐吗?
甚至这种解构行为本身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建构,来标榜自己的个性。
盛赞央视行为的,你说他们是真的关心流水线上的工人吗?真的关心皮套里的工作人员吗?甚至央视记者本人,真的关心那些工人和工作人员吗?
先不说人家需不需要这种关心。
而是这种“关心”大概率也是在获取一种自我满足,来彰显:看,我多么体恤劳苦大众,多么有人文关怀,和你们这些萌二不一样。
人类的行为就是这样经不起解构,解构精神是伟大的,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事物的本质,但如果解构一切,现在的人类社会都无法存在。
所以艺术总是喜欢留白的。
虚拟的偶像也是人类的一种刚需,非跑去踹一脚,然后让别人顺从你的建构。
这是什么行为?
甚至扮演者还想借这种解构行为恰饭???
六小龄童恰孙悟空的ip,那还是真有演技,实打实奠定了中国人心中最经典的猴子形象,都被骂成啥了。
你这套个皮套唠两句就敢以“冰墩墩扮演者”甚至冰墩墩本墩自居。
呃……
法律上的事已经说很多了,这个ip不属于央视,它的形象也不止归功于扮演者,甚至扮演者很不重要,哪怕里面都是机械传动装置,也没有丝毫影响。
再说个冷门点的栗子,《天国王朝》里鲍德温四世的扮演者爱德华·诺顿,因为全程都是戴着面具出演,所以拒绝在演员表上出现自己的名字。
这涉及到职业操守的问题。
再到我们身边,b站很多up主即使火了也是拒绝露脸的,因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形象是虚拟形象,运营它的真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强行将二者混同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是智慧。
再说说历史,当年乾隆爷最喜欢在画上盖章题诗,彰显自己对名画的所有权。
“看我盖几个戳,写几句诗,聊聊我对这画的理解,让这画承载更多信息量”。
这叫傲慢。
很显然,央视这波操作,既没有(),也没有(),更违反(),非常的()。
哈哈哈哈哈没听过的人可以去谷爱凌夺冠那天晚上八点二十左右的央视新闻频道看看,记者视频连线采访另一位受伤但是坚持完赛的选手,当时选手看到记者背后的冰墩墩皮套觉得很可爱,然后记者说,冰墩墩有几个问题想问你。
哦豁,完蛋了。
冰墩墩皮套下面的内核声音合着是个大叔音,而且是那种一言难尽的大叔音。这声音拿给伊丽莎白都嫌违和。
支持IOC投诉CMG,写进给中方的法律备忘录里,要求中方通报处理结果。
文化产业发展中有关IP运营的这一课,必须得补。
第一,这不是你觉得这个IP说话“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是遵守规则和契约的问题。你理解不了这个,那当初就不要签字合作,签了字就得认账,错了就得认罚。
第二,现在大家都明白我国文化产业的短板之一,就是缺乏真正有影响力的产业化IP。光眼巴巴看着西方和日本在这个领域赚得流油有什么用,学啊。IP是讲究运营的,运营是有方法论的。
第三,央视某些人不专业瞎胡搞盲目自大自信的老毛病该治了。当年我就这么说,当年我就负责过治这病,现在还是这个态度。
— 完 —
写在前面的补充
1,我为什么要强调玩偶应该有血肉有灵魂而不只是个圆形纺织品?因为我相信人类的感情是会传递的,你尊重自己制造的玩偶,给予它尊严,别人也才会尊重它。你不尊重它,别人也不会尊重它。而你把你的产品只当做纺织品,消费者也就愿意用纺织品的价钱买它。
毛绒纺织品成本十几块卖三十块,迪士尼玩偶一样成本十几块,却能卖219还供不应求,这说明有血肉有灵魂的玩偶有它的市场。为什么这个钱一定要被琳娜贝儿和星黛露赚去呢。为什么不能是冰墩墩挣这个钱呢
2,迪士尼保护人偶的形象就是不尊重员工生命吗?并不是。有些人总是有幻觉,长得帅的一定不是实力派,考进顶尖学府一定是书呆子低情商。但世界就是那么不公平,有些人就是美貌实力兼具,智商情商俱备,集中所有优点在一身。有的企业不仅保护IP保护的好,保护员工也做的好。反而往往那些IP保护的不好的企业,员工也保护的差劲。
我再多说一句,这两年抗疫下来,各个地方的表现就是例子。
有的地方不仅抗疫抗的好,老百姓也安居乐业。而有的地方防病毒没防住,倒是把老百姓婚丧娶嫁乃至孕妇急性心脏病的都防住了。
其实两件事情不仅不矛盾,只是有些不清醒的人故意把他们对立起来了。
-……………………………
骂一句央视脑残,不过分吧
拍流水线上的半成品,扮演者摘头套接受采访,你们就没把冰墩墩当成一个有尊严,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偶形象。他们只把冰墩墩当作一个圆形。纺织品
作为迪士尼年卡用户,和迪士尼的人偶拍照上百次,整个迪士尼都是把维护人偶独立人格和尊严作为第一要务的。举例子:
有熊孩子暴击头套演员,演员也只能忍着剧痛在搀扶下离开,由外围工作人员帮助处理。
雪莉玫的演员有一次夏天中暑,工作人员也只能赶紧扶回休息室,而不是摘下皮套急救。
上面这些是极端情况,更多的是掺杂在日常的全部过程中,润物细无声。
比如头套演员每30分钟换人休息,现场工作人员会解释:琳娜贝儿要去森林里找朋友了。(类似的,乐佩公主要去参加舞会了,安迪想念胡迪了,胡迪必须回去陪安迪了)
小朋友问,贝儿身体里是什么?答:里面就是狐狸肉啊,是不是有点胖啊,我们会督促贝尔多锻炼的。
问:星黛露为什么不会说话?答:她是兔子当然不会说话啦
假如这个扮演者以后犯罪了,这个ip是不是要被封杀?
脱衣服乱跑、采访、生产线直播……整个大无语就。
这赶得上小朋友和妈妈说,今天的兔兔饺子好好吃,然后妈妈兴奋的拉孩子去看怎么杀兔兔拔毛放血去骨剁馅包饺饺了。
说明普及合规意识,真的任重而道远啊。。。
央视人员钻进冰墩墩皮套里说话,有三点不妥之处:
1、涉嫌对奥运标志的侵权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奥运吉祥物属于「奥运标志」(Olympic emblem),奥运标志相关的所有权利归属于国际奥委会。(相关条款见以下截图中高亮选中的文字部分)
央视为了新闻报道的确可以拍摄奥运标志、转播具有奥运标志的比赛画面,但未经同意自行利用奥运标志进行表演,就涉嫌侵犯国际奥委会著作权了,这是真的要律师函警告的事情(字面意思)。
2、将北京冬奥组委陷于不义
在奥运比赛进行期间,奥运举办国的奥组委有义务保护奥运标志。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的要求,北京冬奥组委可以为了奥运会的筹办工作使用奥运标志,但应当作为「受托人」(trustee)对国际奥委会负有忠实义务,需要确保使用方式符合国际奥委会的利益。
有回答已经提到了,国际奥委会对于吉祥物的性别中立具有要求,受其委托的北京冬奥组委也应贯彻这一要求。这下好了,有人不但用奥委会的吉祥物形象进行表演,还对其「人设」进行了歪曲,北京冬奥组委该不该站出来说两句?严正警告吧,有种中国人欺负中国人的意思,坐视不管吧,就违背了申奥时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影响中国形象和信誉,你叫人咋办?
3、对流行文化传播规律缺乏足够的认知,专业能力不足
无论是玲娜贝尔、圣嘉然还是小约翰可汗,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美好就是建设在虚拟的基础之上的。如果玲娜贝尔说话了开始做太平天国历史读书会、锐评社会新闻,通辽可汗钻进皮套在迪士尼乐园跟游客唠嗑,嘉然的中之人出了一期节目介绍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并且做三次元吃播,我不能说对此完全没有兴趣,但可以想见不少人会大倒胃口,感到幻灭。
其实,体制内也有关注并了解流行文化的人,年前那个《虚拟偶像行业舆情风险管理前瞻研究报告》就有一段说得挺中肯,字面意思的中肯:
......回应文本符合虚拟偶像人设,尽量收紧对幕后内容的披露。涉事企业必须充分考虑用户文化属性及虚拟偶像人设定位,以贴近二次元语境的表达,精准切中舆论关切点,避免对幕后内容过度曝光。
确实,二次元的东西留在二次元,对皮套的喜爱停留在皮套,这就整挺好。既然大家是被冰墩墩的人设所吸引的,就不要试图带我们去看流水线了,这反而是在破坏文化。
以上三点,都是建设性批评,供媒体工作者参考。
勉强能冲
很正常,毕竟是夸过雄狮少年文化自信的官媒,对文化的理解可见一斑。
开头先礼貌地问下大家,还有谁没看过冰墩墩说话的那个视频吗?
没看的朋友千万要答应我——
不要观看!
不要观看!!
不要观看!!!
因为真的……非常下头……甚至开始担心冰墩墩预售会不会出现大量退货……
起因来自2月8日晚上的一场采访直播。
在和滑雪运动员杨硕瑞连线时,冰墩墩说话了……说话了……话了……了……
后面整段都是由冰墩墩出声来采访杨硕瑞。
更滴汗的是,最后说完话后,直接放气出来个人,就是临时扮演的记者。(ps:连线时的冰墩墩玩偶服,不是官方那套,看着像记者他们自己cos的衣服)
“……………………”
老实说那个声音刚一出来,网友都幻灭了。。。天。。。冰墩墩说话怎么这样子。。。还有最后放气钻出个人。。。
大意点开的本当事人就是非常后悔!重金求一双没有听过冰墩墩说话的耳朵!!!瞬间下头真不是夸张,立刻开启自我洗脑:“这是平行世界,这是平行世界,世界线变动,什么都没发生,over。”
冰墩墩说话这一出都把人给整懵了。。谁允许吉祥物说话的……
奇怪,没记错啊,国际奥组委默认吉祥物是不能说话的,因为吉祥物不能有性别的差异的。
正由于一旦说话就很容易分辨性别,所以北京冬奥组委在与制片方签订协议时,就把“使用‘冰墩墩’‘雪容融’形象时不能说话且应当性别中立”的条款写了进去。
除了冰墩墩开口说话,更离谱的还有扮演者自曝身份。
冰墩墩扮演者之一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冰墩墩本墩冬奥会完成任务啦”,并配了自己单人图。
网友:“不想看到吉祥物皮下”。
冰墩墩扮演者之一回复:“我不配吗”
这。。。真有点丫头文学的味道了。
恭喜丫头文学新增例句:丫头,你在说气话,冰墩墩皮下是我,怎么,我不配吗?
画师@超正经东叔 已经再现这个场景了……
网友:“能不能送一个你的周边。”
冰墩墩扮演者之一回复:“我都抢不到我自己!”
以及。。扮演者之一自己发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把其他扮演者艾特出来,还说催他们发。
“……”
虽然但是,大家喜欢的是冰墩墩这个形象,而不是里面的人啊。。。为什么要打破美好的滤镜。。。
一些网友觉得这种行为有些不妥,留言问这种是可以发的吗?
结果扮演者的回复也是让人纯纯的无语……
一些营销扮演者颜值的视频更是让人欲言又止:“你们真的不好奇冰墩墩里有帅哥这件事吗?”
我们的答案是:不好奇,慢走不送。
不会真有人以为冰墩墩受欢迎是因为扮演者长啥样吧???到底懂不懂玩偶的闪光点是什么啊。
冰墩墩说话和扮演者颜值的整活,称得上是史诗级运营灾难了,以为加了点东西会增加曝光度,结果败坏了一群人的兴致。
一句很精准的评论与大家共品:“相当于搞一出白骨观,息灭了大众对色身的贪念。”
有一说一,造梦这块还是得看看日本人的功力,可以取取经的。
当国内媒体盯着冰墩墩扮演者的角度猛吹时……
日本那边做了这样一期冰墩墩问答访谈……
2月9日,日本朝日早间节目スッキリ,冰墩墩本墩出演!!
轮到登场时,冰墩墩先是一点点蹭过来探头。
走到门口,又安定的卡门了哈哈哈。
因为冰墩墩是中国熊猫,所以节目不仅请了中国翻译,现场还放了两块YES和NO的牌子方便冰墩墩作答,接下来两位日本主播义堂和加藤问了冰墩墩几个问题:
“冰墩墩喜欢义墩墩吗?”
“义堂还能继续自称义墩墩吗?”
“知不知道东京上野动物园的双胞胎熊猫?”
冰墩墩都选了YES的牌子。
然后加藤使坏问冰墩墩:“睡觉的时候会脱掉这身宇宙服一样的衣服吗?”
冰墩墩突然摇摆不定起来。
义堂马上挺身维护,说这是秘密!
然后冰墩墩就贴在了义堂的身上,大概是表示感谢哈哈哈哈哈。
最搞笑的是,嘉宾问冰墩墩喜不喜欢寿司时,冰墩墩不好意思说不喜欢吃寿司,就默默退到了墙角。
努力地弯下了墩墩腰:我蹲!
酝酿了好久后整个定住了……
见冰墩墩为难的样子,义堂主播再次张开双手护住蹲下的冰墩墩:“这个是秘密!!”
冰墩墩整个撒娇宝啊,节目中好几次蹭到义堂主播身边要贴贴要抱抱。
不得不服,日本不愧是吉祥物大户,搞得是风生水起啊,比如日本熊本县那只熊代表,如果熊本熊去东京“出差”,那“它”就不会同时“在熊本”。
想把冰墩墩的流量转移到自己身上,他们想来摘桃子了,流量时代不稀奇。
既然央视、记者、扮演者违反国际规定了,就该接受处罚。
原文作者:自媒体人脊梁in上海
原出处:上海全知道 上海全知道官方账号
这类回答总会遇到好多点反对的。
我明白大家的猜忌。
当初引进迪士尼乐园就是为了能在文娱行业开拓我们自己的标杆与人才,我们有了自己的土壤与条件后,才能发展自己的文化和产品。
规则虽然是他们定的,如果复制都没有按照规则去复制成功,我们怎么去超越他们做出自己的产品?怎么样知道哪些规则对错,甚至有资格去改变规则?
——————以下原回答
曾就职上海迪士尼乐园
国内某乐园基础人偶培训
在迪士尼就职期间,我不是专业人偶培训师,但有很多规定都比较公开的。因为游客与人偶形象需要互动,游客也会从host(保护人偶的工作人员)了解很多规则。许多游客第一次与人偶互动时,经常会出现不被认可的行为与需求,这时候host就发挥了作用。(再次提醒人偶头部以上不要触碰甚至拍打)
但是北京冬奥吉祥物从开始火到现在,我看到了一系列不专业的行为,虽然冰墩墩不是商业产品,但作为最大广度形象以及有代表性东奥奥运形象人偶来说,更需要专业的对人偶ip的保护。人偶演员做动作培训前,应该也需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冬奥会也应该有方案去保护冰墩墩的形象及人设,我可以稍微列举一些我看到的不合理现象:
1:带着头套的人偶形象不能说话。这一条规定即便是B站上套着人偶跳舞的UP主也在默默遵守,而在乐园中,人偶是穿了头套以后便不能说话了,即便是四下无人前提,与host沟通也是用预定的互动手法来沟通。
2:乐园/会场内所有相关员工,不能说/暗示人偶形象是人扮演的。在迪士尼,经常会有孩子或者家长问,米老鼠扮演者是男的还是女的,乐园回答会是:米奇就是我们的老板/米奇有女朋友哦。而冰墩墩的扮演者甚至在DY公开自己身份,显然这位冰墩墩扮演者没有做过应有的理论知识,才会出现这类行为。
3:所有出现人偶形象的地方,包括周边,图案,人偶,语言中,应保护人偶作为生命体的意识。不仅是扮演者在脱衣服时踩到人偶不能被看到,连穿脱衣服的房间也不应该被人知道(日本试图拍摄与采访演员,及公开片段非常破坏IP形象)。人偶形象不能印在地上被人踩踏,不能在可能被撞击的墙面等等。不仅迪士尼,国内各类ip被租用产权时,ip产权方会对环境布置也会有该类要求。
4:对外公布冰墩墩的手办/玩偶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在此次冰墩墩的各类公关新闻及采访中,流程上缺少了北京冬奥冰墩墩的演出审核流程。在向公众表示冰墩墩手办会加大供应时,生产这个词也是绝对不适用的,甚至不应该有此类新闻出现。
5:直接公开冰墩墩的流水线!甚至镜头有冰墩墩的半成品。同理破坏IP形象。
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以上规定部分是多余的,我们国家是一个务实的民族,在辛勤劳动与奋斗中努力发展到现在这个时代。但在这个时代里,无论是孩子,青少年,甚至是成人,在生活里都需要有美好的精神寄托。我们谁知道冰墩墩是假的,但是与冰墩墩人偶互动时,双方都会暂时认为这个世界他是存在的,这是双方对美好事物向往的默契。官方赋予沉浸体验环境,扮演者遵守人偶人设,作为幕后贡献者,游客愿意抛开烦恼,被童话包围。
后来离职在国内乐园时,我一直希望有乐园,能做出类似雪梨梅,星戴露高人气“抢钱”的IP形象发扬光大。国内也应该一直有做出爆款的潜力,但是商业化下很多IP在事件营销中一直没好好珍惜IP形象做产品,B站的小UP做的用心但没平台,大乐园只把人偶当必须品,租用IP形象变现引流,不尊重人偶人设胡乱演出,也没有下心去做推广和营销。所以即便是6年过去了,经常有领导问我无数次为什么星戴露为什么能这么赚钱,国内却没有一款成功案例,我也只能笑笑说IP方强大吧。
今天冬奥会和央视,把这样一个天之骄子一般的IP这样糟蹋,真是非常心痛。
发个图。。。
冰墩墩的标准招手动作让我想起了同样经常做这个动作的熊本熊:
有人说,熊本熊一开始是由熊本县的公务员来扮演的,后来由于需要参加各种活动表演各种有难度的动作,所以招募了新的专业人士;有人说扮演者从始至终只有一个人;也有报道说目前已知的熊本熊扮演者至少有 5 个,只有这样才能同时应付办公出差、商演、导游等各项工作。
曾经在天皇和皇后访问熊本县厅参观“熊本熊展”的时候,皇后向熊本县知事蒲岛郁夫问道:
“熊本熊是只由一个人扮演的吗?”
面对皇后的问题,熊本熊双手捂嘴作出惊讶状,知事蒲岛郁夫也显得有些有震惊:“额……那个……熊本熊……不能打破孩子们的梦啊。”最后以“熊本熊就是熊本熊!”的回答结束了这个话题。
在日本,吉祥物如果被别人看到扮演者的脸是失格的行为,甚至有扮演者无意显露脸都要当众谢罪的前例。
大人们永远都不会对小孩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所以我们选择相信“熊本熊就是熊本熊”,这样就足够了吧。
作为在二次元中心冲出来的吉祥物,熊本熊的背后是有很多道道可以学习的
以上
这是个好好学习的机会,吉祥物不能说话,不理解也要学习。向小年轻学新东西,有点小丢人和沮丧,不过也还好。但是必须接受这事年轻人肯定是对的现实,接受不了也得接受。大多数原则,既关乎市场,也关乎政治,落伍了就要虚心。
看了很多回答我很震撼,不是阴阳怪气,是真的豁然开朗
我说我为啥一直理解不了冰墩墩热潮呢,因为我打根上就没接受虚拟IP这套设定啊。还有之前疯抢的迪士尼贝儿。还有多少年前的初音未来。
我打根上就没觉得冰墩墩是冰墩墩,我一秒钟就认定了它是工厂里的活,架子上的货,套了一身衣服的工作人员。从来就没相信,当然也不会破灭。但是也失去了参与狂欢的资格,只有冷清。
但是想想,也不是理解不了,而是忘了,是失能。毕竟我小时候也相信过孙悟空而不是粘毛的六小龄童,相信过鞠萍姐姐身边的大绿虫子是顽皮而不是披皮的工作人员。
这种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一个是从我上小学就开始说多大了还看动画片的家长,一个是我经历的00年代从清华bbs扩展到整个中文互联网的解构主义风潮。
我拒绝主义,拒绝符号,拒绝偶像,我失去了许多包袱,也失去了许多热闹。
冰墩墩作为一个吉祥物,承载了许多人们对于美好、和平等等诸多正面因素的想象,是人们对于冬奥会的一个寄托,这种朴素的情感是抽象的。冰墩墩为什么如此之火?正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它的想象,承载了相应的情绪价值。这种正面的IP形象,多少年没有出现过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可遇而不可求,你看,雪融荣就没有这个待遇。
而在电视镜头前,冰墩墩竟然开口说话了,这是什么行为,无异于把人们对于冰墩墩的美好的想象与热爱,当着大家的面摔碎在地上,并且得意洋洋地说,你们这群幼稚鬼,这只不过就是个玩偶服罢了,里面的扮演者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也是会每天领工资然后吃喝拉撒的。这直接打破了冰墩墩的IP价值。更别提还有当中脱玩偶服变成冰摊摊,展示冰墩墩生产场面、冰墩墩扮演者在社交媒体上自曝等等令人匪夷所思的动作,多么难得的IP形象,可惜被不专业的运营团队毁了。
根据国际惯例,类似于冰墩墩这种IP,要遵循性别中立的原则,是不能开口说话的。像迪士尼中的工作人员,哪怕中暑,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去头套。类似的奥特曼、熊本熊等等IP在运营时都有类似的规定,这是对IP价值的保护。奥运会对吉祥物肯定也有类似的规定,所以建议起诉吉祥物的运营团队。文化软实力的壮大,仅靠文化创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锻炼出一批专业负责的文化运营团队,才能实现良好的文化输出。
首先由网友消息吉祥物冰墩墩不能说话。
根据国际奥组委的规则,吉祥物不能有性别的差异。而一旦说话就很容易分辨性别,因此,北京冬奥组委在与制片方签订协议时,就把“使用‘冰墩墩’‘雪容融’形象时不能说话且应当性别中立”的条款写了进去。”
对于这一点,冬奥会官方也有回应,大概意思是央视采访的那个是假的,和我们冰墩墩没关系。
其次,类似的扮演玩偶基本是不说话的,广为人知的就是迪士尼的人偶基本上就是不说话的,尤其是像前段时间比较火的玲娜贝尔这个系列的玩偶。
开口说话会破坏大家的想象,适当的语言留白是这个角色魅力的一部分,试想一个可爱的冰墩墩一开口是中年男人的声音,这合适吗?
最后,央视这种傲慢的习惯真的是一言难尽。私自定制冰墩墩皮套,并不遵守规定,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让冰墩墩开口说话;一边声称接地气或者蹭着年轻人喜爱的新兴文化,一边又不屑于去哪怕百度一下这些文化的雷点;随意使用网络上的自媒体创作者的视频素材,一种我用你是给你面子的感觉。
同样的,目前“主流社会”对待年轻人的新兴文化大都这个尿性。前一阵子有个冬奥会文化节的集光之夜节目,那是一个虚拟主播和明星同台演出的晚会节目。主打虚拟现实,沉浸感等等新名词。
但实质上对虚拟主播演员没有尊重,晚会为了契合沉浸感,交互性,找了60个观众,给他们可以在舞台上移动的权限,结果效果就是虚拟主播在那里进行唱歌舞蹈表演,但是一群小人自带音效在舞台上跑来跑去,还可以用自己头上的探照灯照表演者,离谱的是镜头也不聚焦于表演者而是到处乱跑的小人???
整个晚会就体现出了目前资本对待年轻人的二次元等新兴文化的傲慢,既要蹭着个热度,但又瞧不起这个东西。
建国后第二个成精的动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