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大家都走进了一条错误的胡同,都把这些死亡事故当作必然会发生的事件。一方是,拿“必要的牺牲”来为成昆铁路项目洗白。另一方,使劲黑政府“拿人命换发展”。
你们错在了,没有什么人是必死的。基本上,所有的事故都是概率事件。
我现在在电力行业,这个行业里的死亡事故外人很难理解,因为我们是电老虎嘛。用我们主任的话来说:如果你们能完全按照电力安全规定去工作的话,我敢保证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安全的。每一个电力操作事故必然都能找到违反了安全规定的地方,这些规定都黑纸白字写在了《安规》上,这本《安规》你们都有。
为什么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情最后都会发生呢,因为你是人啊,你会粗心,你会大意。哪怕是机器,你也不能完全保证不掉进去一粒沙子而损坏机器。
前几天,我们部门开安全会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电力集团联合发通告,因为一场安全事故。事故时怎么样的呢?一条在建高压输电项目,承建方在现场挖了个坑,坑内有积水。于是几个建筑工人想用一台大功率柴油机抽水,可是抽水管道短了,于是他们把柴油机放置在坑里。由于柴油机燃烧不充分,产生了大量一氧化碳,坑道内又不通风,导致坑内一名民工一氧化碳中毒晕倒,然后上面的人误以为是中暑,贸然下去施救,接连中毒。事故导致五人中毒,三人死亡。此事被下发警示全国各大电力相关部门。
柴油机抽水会产生一氧化碳,坑道内不通风,施救人员误判断,都是原因。这些因素会导致人员伤亡,你拿出来考试,那些死去的人肯定都能答对,可是现实遇上了呢,人有懒惰,心怀侥幸,判断失误。如果柴油机管道够长,如果用鼓风机给坑道通风,如果施救人员判断正确,这些都是马后炮。
每一个死亡事件都是意外,而且是概率极小的意外。但一个大工程,千万个小概率事件积累起来以后,有人死亡几乎就是必然的事件了。我现在就在一个电力工程项目现场,每次去现场查看进度的时候真的是小心翼翼,抬头看有没有高空落物,低头看有没有坑洞钉子,还得注意挖土机,最得注意的是,珍爱生命,远离大吊车。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也不是没死过人。
谁都不想有人因为成昆铁路而流血,我相信当时的建设者也在尽力避免。
我们能猜到有人会被车撞死,但是我们不知道谁,在哪里,什么时候会被撞死。我们只能完善交通安全法规,完善交通安全设备,加强安全教育等等来避免。说的无能一点,我们都是在尽人事,听天命。
成昆铁路,也是如此。
珍爱生命!
早上起来居然看到这样一个问题,铁道兵?
你们知道铁道兵是什么啊?其实详细情况我也不知道,我爹从1974年到1979年,在新疆地区铁道兵部队服役,那会我都不存在呢。铁道兵解散(1983年)前按步骤逐步归入自治区铁路工程局,很快转入重建的兵团,所以这问题我要问问我爹。
以下是我和一个曾经的老铁道兵的问答。
1.铁道兵牺牲率是不是很高?
答:要看是什么部队,一线部队当然高,修桥铺路,都是在荒山野岭,各种事故、疾病、意外,条件那么差,当然容易牺牲。二线部队比如辎重、油料、后勤相对好一些,但也不是绝对安全,比如每年为了维护电话信号、电力传输,都要牺牲不少人,这都是后勤部队上的烈士。总体来说,比现在的工程部队要高,但别忘了,铁道兵,带一个“兵”字,军人就不能怕牺牲,风险高,压力大的地方,普通工程建设者不能上,铁道工程兵就要上,因为是军人,是老百姓用粮食养的。需要的时候,你不牺牲谁牺牲?
(我爹的原话,说的我感觉自己很傻逼)
2.为什么牺牲率这么高?
答:因为物质条件跟不上。进入工程部队最开始同在一个排的战友,到1979年部队彻底转入地方,归入自治区,活下来的差不多是一半多一点。也就是说,一线部队6年的死亡率接近50%。但有些牺牲现在听起来很可笑,比如打隧道,出了哑炮,咋办?就要有人进去排除,运气好的排除了,运气不好了炮响了,人就没了。放现在条件好了,可能有很多手段排除,听说连排爆机器人都有,可放在那个年代,没有别的手段,只能这样。现在的人工作可以有挖掘机,可那时候没有,只能用钢钎和炸药,甚至用手。用炸药当然容易出事。再说铁道兵去的地方都是人迹罕至,交通不便,有病有灾经常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出个阑尾炎都能死人。每年因为交通事故牺牲的人都多了去了。
3.是不是那个时代的领导者罔顾人命?
答:不是上头罔顾人命,是因为部队里从来不能怕牺牲,否则还叫什么部队?部队领导看到自己的兵一个个少了,心里不疼啊?可是这是任务,必须按时完成,知道什么是军令如山倒么?任务都是最难,最苦的,别人做不到的,比如特大桥、新藏公路,南疆铁路,这就只能军人上。现在的人当然可以说,都是用人命堆出来的,但是铁道兵就是干这个的,军令没有完成,就要上。(我爹说这话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兄弟连》里温特斯上尉说,“我们是伞兵,生来就是被包围的。”)
4.怎么评价这些牺牲?值得么?
答:值得,我的战友牺牲后,都是烈士称号,这意味着,他们是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而牺牲的,你说值不值得?从客观结果来说,南疆铁路、新藏公路这些工程,极大改变了当地经济和生活状况,老百姓的生活一点点好起来,那人就没有白白牺牲。
也许有些牺牲现在看起来挺冤枉,但限于物质条件和施工经验,当时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比如新藏公路的地质勘探,做的很不到位,造成好多工程拖期,可是新藏公路的勘探,世界上都没有过,国内也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这就只能用生命来做代价,一点点探索了。
既然是军人,牺牲就不可避免,若有罪责,就让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承担。
我爹后来很沉重,就出门去超市了。
我坐这里,觉得自己也像个傻逼。
脱离具体历史环境和条件,空谈生死的,只能说是书呆子的做派。
为什么用炸药?为什么不用挖掘机?为什么工程不可以延期?为什么用人命堆进度?
因为他们是铁道兵,注定是要用生命来完成这些任务的。
不想多说了,就到这里。
===============不友善的分割线================
补上两张照片,是我爹当年所参与修建的南疆铁路中两个牺牲人最多的工程。分别是“哈尔嘎哈特大桥”和“扎亥萨拉连环隧道”,他所在的单位,27人牺牲在这两个地方。那些说为什么会有人牺牲的,看看照片上的背景,就知道什么是铁道兵的付出了。
哈尔嘎哈特大桥,翻拍于我爹珍藏的照片。
扎亥萨拉连环隧道中段一角,翻拍于2000年我爹给战友扫墓之旅的照片
大谈珍爱生命,就不用修成昆铁路了,就这么简单,因为技术条件不够,大量牺牲在所难免。
谁特么不知道活着好,谁特么不知道生命只有一次,谁特么愿意推一帮战场上下来的生死弟兄去送死!每一个牺牲还不都是为了你特么不用走好几个月半年多的蜀道,稍不留神就掉山底下摔死。
然后你不用走蜀道了,你安全了,你舒坦了,就开始质疑牺牲。
何不食肉糜?
友善度也不要了,实名骂你这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003年我去丽江,和当地人聊天。许多人都对200公里外的攀枝花羡慕的不得了,都希望能到那里去工作生活。至于我们这些长三角来的游客,只要有人说“生活在这里真好”,导游一般都会半开玩笑的说“要不咱们换换”?丽江附近有许多少数民族山村,至今最大的现金收入还是给路过的汽车加点水,换几块钱。
其中的区别在哪?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长三角有了铁路干线。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攀枝花有了铁路。2010年,丽江才有铁路。
然后谈牺牲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牺牲?
首先是为了让更多的地方变成攀枝花这样的现代化地区。1956年确定了三条成昆铁路比选方案,都能满足沟通成都-昆明的点对点交通。当时苏联铁路专家认为,三线方案中只有中线可行,另二线尤其是西线根本就无法修建铁路。但是,中国技术人员认为,东西线沿线辐射人口多,中线辐射人口少,尤其是西线由于攀枝花矿藏的发现和勘探完成,更显意义重大。所以,1956年底,选定最为险峻的西线方案。
其次,是因为成昆铁路是中国搞铁路机械化施工的转折点,架桥机、机械化铺轨、机械化掘进的许多经验都是从这次施工来的。你这次不摸索,不实验,早晚也要在别的地方摸索实验,迟早也得通过试错法完成人力到机械化的过渡。
要说把沿途上千万人口拉进工业化时代值不值得这样的代价?其实这个争论已经有差不多半个世纪了。我引一段文字给你看看
由于西线地质地形极其复杂险峻,工程浩大艰巨,施工中牺牲者众多,西线是否“禁区”的争论一直伴随着成昆铁路建设全过程。但是,成昆铁路西线方案的开发前景是勿庸置疑的。西线沿途蕴藏着丰富的煤、铁、铜、铝、锌、石棉、磷、岩盐等多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开发前景巨大;铁路辐射范围136000k㎡,包括四川、云南的7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及所属的50个县,其中多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意义重大;沿途的川西平原和元谋至昆明,也盛产粮食和经济作物,急需运输通道与内地联系。
到底如何量化这种进步呢?既然代价是人命,我们也谈换了多少人命吧:
2012年 攀枝花市,人均预期寿命为75.29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周围的云南山区(攀枝花是被云南包围的一个使用东北方言的四川城市)的人均预期寿命是67岁。上千万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每降低一岁,就意味着十余万生命死在了本不该死的地方。不修这条铁路,千千万万在工业化社会本不至死的生命就会在群山环绕的村子里默默的消失,不会触动任何键盘后的怜悯之心。
成昆铁路之前的中国,云南和外国有铁路相通,和国内 …… 没有。地图上根本没有攀枝花这个地方
我们都生活在20世纪,人和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没有一个人的生命值得忽视;没有一个人天生就该生活在闭塞的山沟,在巫医的祈祷声中死于壮年;没有任何产妇命中注定得不到助产士的帮助;也没有一个孩子应该坦然接受一辈子在坡地上种玉米的命运。
当然,也没有任何年轻人出生就是为了死在工地上。但如果天底下本来没有皆大欢喜的方案,那么,要么是有人站出来做英雄,要么老日子就那么天天的过。新来的共产主义政权宣称,不要指望什么救世主,拯救世界只能靠我们自己,共产党变不出天堂,但每个人都有资格动手去建设天堂——一个需要付出代价的天堂。修建成昆铁路的时代,就是英雄们付出代价的时代,是一个人民认为当英雄光荣,英雄和人民一起承担苦难命运的时代。毛泽东总结说: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里引用多年前一篇成昆铁路建设史的结束语:
沿着蜿蜒的成昆铁路,我寻觅着当年战斗过的足迹,在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我欣喜地看到: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起来了;二滩电站蓄水发电了;一个个兵工生产基地建成了;一座座高新科技开发城在建了;当年的油毛毡房、简易铁皮房早已变成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当年光秃秃的荒山早已滴翠点青瓜果满枝头;当年的盘山小道早已是大道平坦车水马龙;当年荒凉的彝家村寨早已人声鼎沸马达轰鸣铁水奔流钢花飞溅。唯有铁路桥的桥墩上还依稀可见当年铁道兵书写的豪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
上图铭文:天下第一柱
上图铭文:世上无双壁
在一线天石桥仰视
1974年中国向联合国赠出的国礼,成昆铁路牙雕
补充:今天坐火车时忽然想起铁道兵战歌《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看到这个问题下许多人质疑修成昆铁路的人是否知道工作的意义。这里贴一下歌词和视频,这可是铁道兵入伍就要学的歌曲。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背上(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但见那东海呀万顷浪;
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那个)江南稻花香。
同志们(呐)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呀!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背上(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劈高山填大海,锦绣山河织上那铁路网。
今天汗水洒下地,明朝(那个)鲜花齐开放。
同志们(呐)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呀!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视频: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相关回答:
中国当代有哪些足以彪炳史册、让后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发明或工程? - 马前卒的回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