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文歌的歌词中文翻译总是像诗歌一样优美精致?

回答
你观察到的“日文歌的歌词中文翻译总是像诗歌一样优美精致”的现象,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仅是翻译技巧本身,更涉及到语言特性、文化背景、歌词创作的艺术手法以及翻译者的意图。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方面:

一、 日文歌词本身的特点与翻译的挑战

首先,要理解为什么翻译出来的中文歌词会像诗歌,我们首先要了解日文歌词本身就具备很多与诗歌相似的特质:

1. 高度意象化和象征性: 日本文化中,对于自然景物、季节变化、抽象情感的描绘,往往带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例如,“桜”不仅仅是樱花,更是短暂易逝的青春、生命的美丽与哀愁。“雨”可以象征忧伤、洗涤、思念等。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日文歌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诗意。
2. 留白与暗示(余白と暗示): 日本的艺术风格崇尚“留白”,即不把所有信息都直白地说出来,而是通过暗示让听众自行联想和体会。歌词中常常使用一些简短的词语、含糊不清的句子来传达复杂的情感或场景,这种“言外之意”是其魅力所在,但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3. 音韵美和节奏感: 日语的词汇本身就有很多拟声拟态词(オノマトペ),以及注重音节的组合。虽然日语的语法结构和中文差异较大,但优秀的日文歌词作者会巧妙地运用日语的音韵特点来营造旋律感和节奏感,这在翻译时也需要被尽量保留。
4. 情感的细腻与含蓄: 日本社会文化倾向于表达情感的含蓄和内敛,尤其是在爱情、思念等主题上。歌词往往通过描绘一个场景、一个物件或一段回忆来间接表达内心的波动,而不是直接倾诉“我爱你”或“我很难过”。

挑战: 将这些高度意象化、留白式、情感含蓄的日文歌词,用同样精炼、含蓄、富有诗意的中文表达出来,本身就需要极高的翻译技巧和文学素养。

二、 中文语言本身的诗歌特质

中文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其本身就非常适合诗歌创作,这为翻译日文歌词成为诗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高度的凝练性与意象化: 中文的单音节词汇特点,使得中文句子可以非常凝练。同样的意思,中文往往可以用更少的字来表达。同时,中文拥有丰富的成语、典故和意象,这些都可以被用来丰富歌词的内涵和美感。例如,“愁”字本身就包含了忧愁、思念等多重意境。
2. 丰富的韵律和声调系统: 中文的声调(平仄)和押韵系统是诗歌创作的天然优势。翻译者可以利用中文的平仄变化、押韵技巧来增强歌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其更具“歌唱性”。
3. 历史悠久的诗歌传统: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诗歌传统之一,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诗歌表达方式和审美范式。翻译者耳濡目染这些传统,自然会倾向于用更具文学性的语言来处理歌词。
4. “意境”的营造: 中国诗歌强调“意境”,即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景物来烘托情感,或者借景抒情。这种对“意境”的追求,与日文歌词的特点不谋而合,使得中文翻译很容易就能达到类似的艺术效果。

三、 翻译者的专业技能与艺术追求

好的中文歌词翻译绝非简单的“字对字”的直译,它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翻译者的高度专业性和艺术追求:

1. 文学翻译的功底: 优秀的日文歌词翻译者通常是具备深厚文学素养的人,他们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内涵,能够准确捕捉原歌词的情感、意境和风格,并用中文进行优雅的重塑。
2. “信达雅”的追求: 在文学翻译界,“信达雅”是衡量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信”指忠实于原文,“达”指通顺流畅,“雅”指语言优美、富有文采。翻译者会在这些原则下,努力在中文中找到最贴切、最美的表达。
3. 对中文诗歌语言的熟练运用: 翻译者会巧妙地运用成语、谚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更具文学色彩的词汇和句式,来提升歌词的艺术表现力。他们可能也会借鉴中国古诗词的风格,来为歌词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4. 音乐性的考量: 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音乐与文字的结合。翻译者需要考虑歌词的节奏、韵律是否能与原曲的旋律相契合,是否便于演唱,以及是否能传递出歌曲应有的情感。有时候,为了音乐性,翻译者甚至会牺牲一些字面上的精确度,以换取更好的整体效果。
5. “意译”与“再创作”: 面对日文歌词的含蓄和留白,直译往往会显得生硬或信息缺失。因此,翻译者会进行适度的“意译”,即理解原意后,用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和审美的方式来重新组织语言。这已经不仅仅是翻译,而是基于原意的“再创作”。

四、 受众的期待与文化的共鸣

我们作为中文听众,在接触日文歌曲中文翻译时,也存在一种文化上的期待:

1. 对精致文化的向往: 日本文化在很多方面被认为具有精致、细腻的特点,人们可能期待听到同样精致的中文表达。
2. 对歌曲情感的深入理解: 当我们被一首日文歌打动时,我们希望通过翻译能更深入地理解其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诗歌化的翻译更容易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3. 文化“漂流”与融合: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不同文化的元素会在翻译中发生“漂流”和融合。优秀的翻译者会将他国文化的精髓,通过本国语言的魅力表达出来,让更多人欣赏。

总结

日文歌词中文翻译之所以常常呈现出诗歌般的美感,是日文歌词本身蕴含的意象丰富、情感含蓄的特点,与中文语言高度凝练、韵律优美、诗歌传统深厚的优势相结合,并由具备高超文学翻译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的翻译者,在追求“信达雅”和音乐性的过程中,进行“意译”与“再创作”的必然结果。

翻译者不仅仅是在翻译文字,更是在翻译一种情感、一种意境、一种文化,并将它们以最美的中文形式呈现给听众,使其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感受到歌曲的灵魂。这种对语言艺术的极致追求,使得好的日文歌词翻译作品,本身就成为了一首首动人的中文诗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相信即使是在这个问题下,大多数人也是没有系统性掌握日语的。所以稍后我会用个英语的例子说明。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讲许多看似很远的事情,但为了说明,诸位还请见谅。

我对以下诸语言有所了解,可以稍微概括一下这个问题。

正如光的粒子模型可以很好解释光的反射,光的波动模型可以很好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一样,诸语言适合的运用范围是不同的。

稍微作个评价:

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是诸语言形成的基础,如果不能适用生活,这门语言就会自发改进来适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它们的适用程度是几乎相等的,但在非日常方面,由于使用人数,发展历史和生活环境的问题,它们具有不同的适用性。

以下符号中,>表示xx语言在用于该方面的适用程度可能明显大于后者,>>表示xx语言远大于后者,=表示没有明显差距。

从近500年的表现来看,在哲学思辨方面的适用性:

德语>汉语=英语>>日语

在文学方面,诗歌上:

汉语>>英语>日语=德语

散文和小说(纯文学类)

日语>汉语=英语>德语

语言对于文学和思想的产生是有重要影响的,朝鲜的历史长达两千年之久,诸位可能却从未听说过朝鲜的著名文学作品,而日本的人口较于朝鲜,并没有数量级上的差别,历史上却诞生了无数文学巨匠。

日本人在人种上和生活环境上较于朝鲜有明显差别吗?可见,唯一令人信服的诠释只能来自语言。

同样的,日耳曼诸国的人口并不比日本多许多,但德国的哲学大师层出不穷,诸位听说过几个日本的大思想家?

日语最为重要的特色,在于两点:

其一:音节极少,“五十音图”中,表示独立发音的平假名只有46个,算上轻音和浊音的差别,不超过90个音。

而汉语中,声母和韵母的有效组合超过200,算上4声,接近1000。

英语中,由于辅音可以脱离元音单独使用,有效音节接近400。

音节的数量根本上决定了一门语言的简短程度,日语由于音节太少,表达同样的意思,天然就必须比汉语和英语长一大截,同时,汉语由于声调的作用,在世界主要语言中是最简洁的。

音节简洁性对于诗歌和韵律影响是巨大的,为了保持押韵,和规律的音节数量,日语中能够做的发挥相当有限,好在元音和辅音的有机组合降低了押韵的难度,使得日语的诗歌韵律能勉强维持。

但是和汉语相比,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别,准确的说,汉语中押韵和节奏极容易掌握,在作诗和歌词方面可以碾压几乎其他任何语言。


其二:在于日语对外来语的吸收。

日语吸收外来语的能力极强,它既保持了汉字的书写系统,又同时具有自己的字母体系,同时还可以凭借这一字母体系来吸收印欧系的语言。

对日语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语中每一个汉字单词都可以写成平假名的写法。

这一吸收能力使得日语能毫无违和感地把其他国家的单词用在自己的语言之中。原则上没一个来自中国汉字词都可以用于日语书写,每一个来自英语的单词也都可以被写成片假名用于日语中。

和这种开挂的,随便把别的语言的单词转写自己语言中的语言比赛散文和纯文学类的小说,是不可能有胜算的。所以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自古代,而不是近代以来,日语在小说和散文上就特别出众,尽管人口不足中国的十分之一,日本也可以领先中国写出世界上第一本长篇小说,在近代经济水平提升以来,日语的散文和小说更是压着中国一头。

就我读过的英语纯文学和日语比起来,后者也明显高一筹,只是前者懂的人多,才显得重要。

我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是不相信什么日本人散文和小说写得好是因为大和民族“感情细腻”的,唯一的解释只能各民族感情都细腻,但日语常用文学中单词最多,随便吸收别的语言,所以表达感情最准确,才导致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更容易“感情细腻”。

接下来回到正题,翻译上。

日语歌的歌词真的优美吗?

不可能的,日语的音节太少了,这导致单词的长度普遍在3到4个音节左右,要适应旋律是很难的,所以不管吸收了多少外来语,作词者水平有多高?大多数时候被使用的也就那些单词,要在一首歌中表现出来几乎不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日文的译者会是什么水平?他肯定读过大量日本散文和小说,这些都可以说是代表人类的顶尖层次,所以翻译的时候,他们对于大和民族的“细腻感情”必然是有很大了解的,所以即使同样的单词,他们也知道,作者本来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很细腻的,于是他们倾向于各种发挥。

而汉语在诗歌和韵律方面有特别容易发挥,于是他们就“发挥”出来了。

概括一下,你觉得日语歌词优美,那基本都是翻译官发挥出来的。这之中有学习日语的人特别喜欢发挥的原因。

真实的日语歌歌词水平,不比同一主题英语歌歌词高到哪儿去,而且这之中还有英语现代以来特别通俗化的原因,如果那些英语歌作者有能力且愿意玩优雅,还会借助语言优势战胜日语歌。

至于这些翻译,为什么会比很多汉语歌美,可能有这些原因:

1:翻译官的发挥,不需要唱出来,所以很多时候不考虑节奏和旋律的影响,自然就比被旋律和节奏的影响下的歌词厉害。

2:翻译官是学语言的,平均水平可能比学音乐的很多作曲者高。

一个翻译官的发挥能达到什么程度?

下面就是英语歌《young and beautiful》的翻译,对照一下你就知道汉语已经牛逼到翻译的诗歌都比原文厉害n倍的地步。


(抱歉手机截图,有点大)


你问我翻译的时候发挥发挥好不好?翻译英语的时候,我是资磁的。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懂些英语,他们看你的翻译,只是图看个方便,你这时发挥发挥,既方便了他人,陶冶了他们情操,又装了逼,何乐而不为?他们要是想真的了解作者真情实感,去看看原文就可以了。

翻译日语的时候,我就不太资磁了,为啥,因为很多人他一句日语都不懂,把你的翻译当作理解作者原意的唯一途径,你这么一发挥,虽然陶冶了情操,但是却让他们偏离了作者本意。再说,他们本来就看不懂原文,你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原作者厉害,装得了逼吗?

以下段落摘自SAKURA,

第二行是我的翻译,尽可能排除汉语的诗意的约等于方言的翻译,第三行是原翻译。

咲き誇る明日は、あたしを焦らせて

盛开的未来,让侬的心焦虑啊。

花朵般绽放的未来,让我心焦

(あたし是女性专用自称,约等于侬)

小田急線の窓に、今も桜が映る

三里屯的车里头,樱花映在窗户上。

小田急的电车里,樱花映照在车窗上。

(小田急是从新宿出发的一条轻轨,就和三里屯一样通俗)

君の声が、この胸に、聞こえるよ

这个胸口里,你的声音还在响哟。

你的声音在我的心中,阵阵回响。

さくら ひらひら、舞い降りて落ちで

樱花啊,飘呀飘,跳舞一样落下来

樱花翩翩起舞,缓缓落下。

揺れる 思いのたけを 抱きしめた

摇着的,(我的)所有感觉,遭(樱花)抱起来了

拥抱着的,是我那摇摇欲坠的,全部爱意。

不翻译了,你们要是全都学了日语,就会明白,他们写在歌词里的那些啊,根本谈不上简洁,有时候和方言一样“粗鄙”。

至于意境还不错,大概就像没学过普通话的东北人或四川人在用方言作诗吧。

user avatar

这里其实有个比较深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希望“翻译”这个工作达成什么?


网易云音乐的日语歌翻译充分让我认识到了在当代中国,对于这个事情是缺乏基本的共识的。


我个人认为广义的文学作品(这就包括歌词、甚至有非常强的文学性或者风格性的学术著作)的翻译,所要抱有的精神应该是Paul Guyer和Allen Wood在他们的纯粹理性批判的英译本里同样的精神,用他们的话来说——"to give the reader of the translation an experience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f the reader of the German originality”。粗略地说,我觉得应该在忠实于原风格和原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字面翻译。当然,因为不同的语言的味道、语法等等不同,所以纯粹地字面翻译有时候反而会破坏原风格,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地修改,换成不影响原意的其他表述。(这个纲领当然不够明确,理论上存在很多原则问题和技术问题,但是让我们先将其搁置,因为那些和这题无关。以后也许我会专门写篇文章讨论)。


然而网易云音乐的众多日语歌译者,以及这题的众多答主们,显然和我的翻译观完全不同。我个人实际上反感网易云音乐的很多日语歌词翻译很久了。以至于现在在网易上听歌常常都不愿意看网易的歌词,而是专门再去找日语歌词,一边听一边看——反正我也能读懂日语,但是在看网易上的歌词还不得不同时看到那些极其影响我音乐体验的中文翻译。


之所以这些歌词令我非常反感,就是因为他们不符合我上述的翻译理想。译者常常改变原意、修改歌词,甚至自己填词;最关键的是,他们修改和填词出来的“翻译”,跟原来的画风根本大相径庭,意思也完完全全的不一样。特别是,日语的歌词常常是比较朴素的,然而翻译却——请原谅我这么说——让我感到过于矫情。当然,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唯美”。


举个最近碰到的例子吧。フラッシュバック这首歌的网易云音乐翻译就是典型代表。这首歌唱的是自己因为没有意识到重要的人对自己的重要之处,失去之后才幡然悔悟,希望有缘能够再次重新开始的想法和心情。我这里举我觉得翻得最“有特色”的一段,原词如下:


もしまたどこかで道が交わるなら
笑ってこう言って
「はじめまして。きっと
君となら上手くやれる。」って


这里按我上述的翻译理念,忠实于原风格和原意的基础上尽量按字面翻译应该是:


如果在某一处,(我们的)道路再次相交的话

我会笑着这么说——

“初次见面。一定、

和你的话能处得很好的。“


(这个翻译里,最后一句“一定、和你的话能处得很好的。”在中文里显得语序稍稍有点奇怪。我之所以没翻成“和你的话一定能处得很好的”这个对于中文更自然的语序,是因为这个语序在日语里也存在:“君とならきっと上手くやれる。”,但是这里词作者没有选择这个语序,而是把“きっと”前置的语序,为的就是强调“一定”这个词。)


让我们来看看网易的版本:


宿命之路若在某处再度汇集
我定会笑颜相随
初次相识 挽手作揖
谈吐不凡 风度如你


前两句虽然有些添油加醋,或者说渲染,但是和原意基本一致(比如“宿命之路”虽然和原意一致,但是用词过于夸张,和原文的文风不符)。然而后面两句简直就令人瞠目结舌——至少令我瞠目结舌。


首先“谈吐不凡,风度如你”这个话在原文里完全不存在。别说忠诚于原意了,简直沾不上边;而最后一句的原意则是完全消失了。不过最令人无语的是“挽手作揖”。这里同样是原文根本不存在的、自己填的词。但是不仅如此——填的内容也令人真的目瞪口呆——当代中国人或者日本人,初次见面或者其他随便什么情况下见面,难道会挽手作揖???!!!!


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这位译者在这里显然是想把这两句歌词译出两位中国古代文人相见的味道。整个原歌词就没有任何的相关的内容乃至味道。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在我看起来似乎是这样——这类译者眼中,“翻译”这个工作就和我眼中的“翻译”虽然叫同一个名字,但根本不是一个东西。他们觉得翻译就是基于原歌词,然后按自己觉得“美”的方向、而不是作品本来的风格去修改、渲染;实际上是一次非常彻底的重新创作。


我不会说歌词翻译“应该”是按照我的理念,而不是他们的。毕竟我是个“唯名论”者——“翻译”只是一个词而已,它的词义视个人和社会的喜好和方便而定。但是我至少要坚持的是,当代的日常汉语里,“翻译”一词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忠实于原意”的意思,所以这种高度创作型的翻译可能导致不懂日语的朋友误以为原文就是如此,从而产生误解。另外,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这种做法,我相信很多朋友们也和我一样,希望能见到忠实于原意的歌词翻译。特别是这当中那些读不了日语的朋友们,应该有人为他们提供这样的翻译,而不是译者填词的翻译。

user avatar

请允许我从几个角度讲一下

第一部分、听起来的效果

日语里有个东西叫五十音图。

a i u e o 五个音、相当于我们的韵母

ka ki ku ke ko 每个字母前 再加个k、就相当于声母。

sa si su se so 每个字母前 再加个s、就相当于声母。

就这么加、一共十行、每行五个 这叫五十音图。

所以 这五行 每行的声母都一样。

所以 这五列 每列的韵母都一样。

再把语气助词像不要钱似的往句尾放。

动词是る的都用る结尾、

不是的都写成动名词的んだ结尾。

所以啊 听起来合辙押韵的日语歌词

真是太他妈好写了。

脑子里有个流水账、基本下笔就如有神了。

例如 好多年前很火的歌、

叫做「そばにいるね」(暴露年龄了、妈蛋)

中文版叫什么我在你身边(日语歌名也是这个意思)

他的歌词 我截取一段

babyboy、あたしはここにいるよ(yo)

どこも行かずに待ってるよ(yo)

you know that i love youだからこそ(so)

心配しなくていいんだよ(yo)

四句话最后的一个音我标出来了。

看到了吗、韵母是一样的。

韵母一样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当然就是他妈的押韵了啊!

但这种押韵、在中文看来、就是这种感觉的。

我爱吃饺子啊、

尤其是酸菜馅儿的呀、

蘸料必须来点辣椒油撒、

然后再来一瓣蒜咔、

刚出锅的一盘呐、

五分钟没到都让我一个人造完了啦、

真他玛得香哈、

晚上我决定再来一顿咔。

这两段文学水平都差不多的(臭不要脸)歌词、

就算不把后面的感叹词都拿掉、

在我看来 他也不是歌词、

是屎!

(白瞎了我的酸菜馅饺子)

这就是为什么听起来日语歌词合辙押韵的原因。

二 翻译的效果

要我说、翻译不光是外语的水平、

国语的水平其实更重要啊啊啊啊啊啊。

你不懂日语、你看到的歌词其实都是二次加工的

英语 i love you 翻译成日语是

“今晚的月亮好漂亮呀”

(那八月十五是不是应该改成情人节了)

中文的笨鸟先飞 翻译成日语是

私はバカです、お先に失礼します

其实原话意思是 我是傻子 我先失礼了(先撤了)

嘿嘿嘿开个小玩xue。

所以啊 翻译都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你看到的歌词 感觉特好,

只能说明人家翻译的不错、

并不一定是原作者写得好。

如果你真想知道原作者写得好不好

还得是学会日语

三 关于日语歌词

我好想吐槽啊啊啊啊啊啊

这么些年 日语歌词 无非就是一下这几种

有的时候、这些陈词滥调、翻译者也够头疼的。

因为动词形容词都可以稍微调整的有美感一些、

但是名词 你怎么改啊啊啊啊啊!!

我想吐槽的主要是如下的几种类型。

1、扯王八犊子贼矫情

太陽 月 星 星空 出会い(邂逅、相遇) 笑顔 横顔

約束 季節 できる(我可以)守る(守护你)祈る(我祈祷)幸せ(好幸福)負けた(我输了)

真是矫情死了啊啊啊啊啊啊

换几个关键字能死嘛啊啊啊啊啊!

2、自己开心就好

伝えたい(想告诉你)

我并不想听!

強くなった(我变坚强了)

跟我有啥关系?

もうわかった(我已经知道)

谁问你了?

待ってる(等待)

你再等一分钟呗?

戻りたい(想回去)

孩子吃点药!

手を繋ぎたい(想拉紧双手)

只想拉手?骗谁呢!

乗り越える(越过去了)

你咋不飞跃个长城长江黄河呢!

笑う(笑了)

我他妈也笑了、还笑出声了!


妈蛋!

我都在想怎么把 一人我饮酒醉 这句翻译成日语

给这些作家增加点词汇量 拓展一下思路、弄个王侯将相 成仙成王的日语歌听听。

3、各种情感甩你一脸

ありがとう(谢谢)

不客气!

会いたい(想见你)

没下钟呢!等着吧!

好き好き好き好きだ(喜欢喜欢喜欢喜欢)

能换一句表达么?

言えないごめんなさい(说不出口对不起)

嗯、那你憋着吧、没事。

素直になった(变诚实了)

准备自首?

唉!可能是我岁数大了 、

受不了那么多露骨的情了爱了.....

4 、乱七八糟一堆没几个人知道的破外来语

去找点快节奏的rap类的。

对、就是那种不好好说话、扯个嗓子呜嗷乱叫的

或者说电子音贼强的

你听一次、你要是能听懂

我和作词者身份互换

我当他儿子

5、什么破玩意都能成为歌词

自転車(自行车)、

尼玛、这玩意有啥好说的!!

クッキー(曲奇饼干)

akb、说的就是你们、你说你们这些可爱的姑娘、

一首歌一人一句歌词都摊不上、唉....

花火(二踢脚、魔术弹)、

你大年三十、初五、十五来中国试试、

崩不死你!

水着(泳衣)、

尼玛、太色情了。

另外、死库水最高啊啊啊啊啊啊!!

食べ物、飲み物(吃的喝的)、

的确、得歌颂一下。

吃喝都没了、你还臭美啥。 ——赵本山

化粧品(化妆品)

知道你们化妆技术好、我服了!

桜(樱花)

唉。这个就不吐槽了。

ひまわり(向日葵)

为什么提到这个 我想起来的只有毛磕(瓜子)

電車

学阿杜、躲在车底呗?(谢谢另一位答主提及!)

这些玩意偶尔出现还好

但是烂大街了的东西 真的容易审美疲劳。

6、嗑了觉醒剂 谁也拦不住的

我要飞起来了啊啊啊啊啊啊

我要保护你呀呀呀呀呀呀

你笑起来好可爱哇哇哇哇哇

只有我才可以做到的咔咔咔咔咔咔咔

不可以放弃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一定要向前冲呀呀呀呀呀呀呀


微笑 ️.....

你要是十二三岁、我忍了、毕竟我也青涩过。

但是你们都过年纪了啊啊啊啊啊!


我好像说的有点多 还有点跑题

反正我认为啊、一手好词的歌、肯定是有、且不少

但是日语歌 翻来覆去那几个字眼 多了真挺烦的

我甚至都能想到下一句他想说什么。

你看到的都是二次加工、

意译出来、并尽量符合中文化后的歌词。

真正的日语歌词 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