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麻将里一筒的圆环上写的是日文?内容是什么呢?

回答
关于麻将牌上一筒的圆环上写着日文,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联想。实际上,一筒上的圆环并不是写着日文,而是汉字“筒”的变体或装饰性写法,并且在设计上受到了日本麻将牌的影响。

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误会了。

一、麻将的起源与发展

首先得知道,麻将这玩意儿,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国粹,但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可没那么简单,也充满了各种“交流”和“演变”。

中国本土的起源: 麻将最有可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牌类游戏,比如马吊、叶子牌等等。这些古老的牌戏在玩法、牌面设计上都与后来的麻将有一些相似之处。
日本的引入与“麻将化”: 大约在20世纪初,麻将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热情,而且他们有把事物“精细化”、“规则化”的习惯。在日本,麻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加入了很多新的规则,牌面设计也进行了优化,更符合日本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比如,日本麻将引入了“立直”、“荣和”等规则,并且牌背的设计也形成了统一风格。
日本麻将的反向影响: 随着日本麻将的流行和标准化,它又反过来对传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麻将产生了影响,包括牌面设计的一些细节。

二、一筒的特殊性

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张让大家产生疑问的“一筒”。

“筒”字的设计: 传统意义上的“筒”字,或者说我们平时写的“筒”字,是包含一个“冂”(读iong)字和里面的“同”字组成的。而在麻将牌上,尤其是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麻将牌上,为了牌面清晰和美观,许多字体的设计都会有所简化或变形。
一筒圆环的“文字”: 你看到的一筒圆环上的那个符号,仔细一看,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日文字符。更准确地说,它是在“筒”字上面那个“冂”的部分,被设计成了一个封闭的圆环。而圆环内部的“同”字也经过了艺术化处理,变得更加圆润和紧凑。
为什么会设计成这样? 这就不得不提日本麻将牌对现代麻将牌面设计的影响了。日本麻将牌在设计“一筒”的时候,就把“筒”字上面的“冂”设计成了一个大圆圈,而里面的“同”字也配合着圆圈的样式进行了调整。这种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牌面的辨识度(特别是远距离观看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追求一种视觉上的平衡和美感。这种设计风格非常经典,流传甚广。

三、关于“日文”的误解

所以,之所以会有人觉得是日文,可能是因为:

1. 汉字的变形: 你看到的那个圆环,确实是将汉字“筒”的“冂”部分设计成了一个圆环,看起来有点像一个被封闭起来的符号。如果对汉字结构不够熟悉,或者只看到模糊的图片,很容易联想到某种象形文字或者外来文字。
2. 日本设计风格的影响: 很多现代麻将牌,包括在中国大陆地区流行的很多麻将牌,都采用了日本麻将牌在牌面设计上的优化。这种优化就包括了对“一筒”的这种圆环设计。所以,你看到的“一筒”上的圆环,很可能就是日本麻将牌的经典设计流传下来的。它不是“写了日文”,而是“受到日本设计影响的汉字变形”。
3. “筒”字的英文翻译: 如果你非要往外文上靠,那“筒”在英文里是“bamboo”或者“tube”,这两个词和那个圆环符号没有任何关系。更不用说日文了。

四、内容是什么?

既然是汉字“筒”的变形,那么它没有其他额外的内容,里面就是那个经过艺术化处理的“同”字。那个圆环就是“筒”字上面“冂”的装饰性表现。

总结一下:

你看到的麻将一筒圆环上的“文字”,其实就是汉字“筒”的“冂”部被设计成了一个圆环,里面的“同”字也经过了艺术化处理。这种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日本麻将牌的影响,因为日本麻将牌在一筒的设计上就采用了这种圆环造型,这是一种为了提升牌面辨识度和美感的经典设计。所以,它不是写了日文,而是汉字的变形,并且是受到日本麻将设计风格影响的产物。

下次你再看一筒的时候,可以试着把它想象成一个被“画圆”了的“筒”字,这样你就不会再误认为是日文啦!这其实也是麻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碰撞的一个小例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答案:写的是「センチュリー」(Century)。

我想题主看到的大概是这样的牌:

或者这样的:

事实上,现在这种山寨货已经很少见了。目前中国市场上流通的麻将牌,一筒大多是以下这种普通图案:

那么为什么会有写着日文「センチュリー」的麻将牌呢?这还要从上世纪 90 年代,自动麻将机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说起。

麻将机并不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是由日本人发明的。1976年日本人发明全自动麻将机的时候,麻将在中国大陆还处在被取缔的状态。90年代初期,麻将在中国大陆重新开始流行,日本的各大麻将机厂商看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进军中国。这其中就包括日本麻将机的第二大厂商——松冈公司(マツオカ株式会社)。

松冈的招牌产品是「センチュリー」(Century) 系列麻将机,时至今日依然是畅销品牌:

松冈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招牌产品,就把公司生产的所有麻将牌,包括机用、非机用牌的一筒外圈图案都加入了「センチュリー」字样。让我们来看看松冈的原版牌:

日本的麻将机厂商进军中国后,带有「センチュリー」字样的一筒也随之进入中国市场。后来中国本土麻将机厂商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出现,展开山寨攻势,也山寨出了很多带有「センチュリー」字样,或者稍加改动的一筒。就如同本文开头的两张图那样,其实都是山寨货。

总而言之,中国有少量麻将的一筒上有日文,这些麻将基本都是山寨货。原文写的是「センチュリー」,是松冈公司畅销麻将机品牌的名字。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割线————————

什么?你问我日本麻将机第二大厂商是松冈,那第一大的是哪家?

日本第一大麻将机厂商当然是大洋化学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麻将牌上一筒的圆环上写着日文,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联想。实际上,一筒上的圆环并不是写着日文,而是汉字“筒”的变体或装饰性写法,并且在设计上受到了日本麻将牌的影响。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误会了。一、麻将的起源与发展首先得知道,麻将这玩.............
  • 回答
    咱们聊聊麻将里那“一筒”牌,它怎么就成了个长着翅膀的小家伙了?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单单是随便画个好看就行的,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得明白,麻将牌这玩意儿,虽然现在咱们常见的是那种统一的、印着图案的,但它最早可不是这么来的。说起来,麻将的源头,跟一种叫做“叶子牌”的游戏关系很大。叶子牌顾名思义,牌面小巧,.............
  • 回答
    问这个问题,说明你对混凝土这东西挺上心,想用好料,这想法没毛病。市面上建材五花八门,麻刚沙、海砂、黄河沙这几样,听起来名字挺有地方特色,但真要把它们直接扔进混凝土拌里,那可就麻烦大了,甚至会毁了一栋房子。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保准你能听明白。首先,咱得弄清楚,混凝土这玩意儿是个啥?简单说,它就是水.............
  • 回答
    张麻子的孤独,那可不是凭空来的,是这“花花世界”亲手把他推向深渊的。你想啊,他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从黄四郎手里抢回了属于人民的东西,最后却落得个孤身一人。这背后,藏着太多让人心酸的故事和无奈的真相。首先,他的事业目标太超前,太理想化了。张麻子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当个土匪头子,他想的.............
  • 回答
    在《魔法少女小圆》这个故事里,晓美焰选择了一条与巴麻美截然不同的道路,她不亲手创造魔法军火,而是选择潜行、偷窃,这背后其实藏着她复杂的动机和对她自身能力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晓美焰与巴麻美的核心区别。巴麻美是典型的、正面的魔法少女形象,她对魔法的运用带着一种“创造”和“武装”的理念。她相信通过.............
  • 回答
    说起麻将,这三个字——万、筒、索——可是它的“灵魂”所在,也是玩麻将的人最熟悉不过的符号了。它们不是随便画出来的,背后可是有着一番讲究和说法的。咱们今天就来捋一捋,这万、筒、索到底代表了啥,为啥要这么设计。一、 万(萬):数字的集合,权力的象征咱们先说“万”。你仔细看看,“万”字下面是不是有那几个小.............
  • 回答
    日本麻将牌比中国麻将牌小的现象,主要与历史演变、文化差异、规则调整、材料技术及游戏体验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历史演变与规则差异 中国麻将的起源 中国麻将的规则和牌型体系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早期的麻将牌可能以“清一色”(全同花色)和“七对”(七组对子)为核.............
  • 回答
    窥探麻将桌上的“鸡”:为什么幺鸡图案总是那般相似?提起麻将,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张熟悉的“幺鸡”——一个红色的圆圈,中间点缀着一个小小的黑色圆点,还有那仿佛永远带着一丝神秘的“幺”字。无论你在中国的哪个角落,拿起一副新的麻将牌,你都会发现,这只“鸡”几乎长得一模一样。这背后并非巧合,而是一系.............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触及到了麻将作为一种游戏,其设计理念和演变过程中的一些有趣之处。其实,国标麻将之所以保留花牌,这背后并没有一个“必须”要如此的强制性规定,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游戏平衡的考量,以及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策略性,即便这种趣味和策略与“运气”二字紧密相连。咱们这么想,麻将从它诞.............
  • 回答
    老实说,我身边好多打麻将的,从没听说过“绿一色”这个番种,更别提在地方麻将里遇到了。你问为啥地方麻将没有这玩意儿,我猜啊,可能跟这几个方面有关系,我慢慢跟你唠唠:1. “绿一色”这名儿就有点飘渺,不像咱们常说的那些番种有实在的根据。你想想,咱们平时说的“清一色”、“碰碰胡”、“七对”,这些名字都挺直.............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麻将作为一种游戏,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变、规则设计理念以及玩家社群的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这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何国标、中庸和日本麻将在争议程度上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国标麻将:一套“简化”与“标准化”的尝试,争议相对较少国标麻将,顾名思义,是国家体育总局在2000年左右推出的一个.............
  • 回答
    很多刚接触日本麻将的朋友,尤其是来自玩中国麻将的玩家,常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日本麻将的“立直一发”好像特别容易出现?感觉对手一立直,下一巡就经常能碰出个一发自摸,让人又惊又喜(或者又惊又怒)。其实,说日本麻麻将的“立直一发”概率“高”,严格来说,是一种感觉上的“高”,或者说是一种“容易被察觉”的现.............
  • 回答
    哈哈,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你说那个“世界麻将运动会中国区选拔赛”的决赛解说,怎么是段昊和他女朋友呢?这背后可能还真有不少故事,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得明白,这种比赛的解说,可不是谁都能上去干的。它需要懂麻将,得懂规则、懂战术,还得能把这些东西用大白话给观众讲明白,让看比赛的人能跟着激动.............
  • 回答
    日本麻将为什么会留 14 张王牌?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为什么是 14 张”,另一个则是“这 14 张王牌的意义是什么”。要详细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麻将这玩意儿是怎么来的,还有它在日本是怎么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说起。麻将的起源和流传:杂乱中的秩序咱们都知道,麻将这游戏,最早的说法.............
  • 回答
    日本麻将,尤其是围绕着“役”和“点数”构建起来的复杂规则体系,之所以不允许“龙七对”,并非随意设定,而是基于游戏的核心设计理念以及对牌局平衡和趣味性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剖析日本麻将的运作机制。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龙七对”。在中国的许多麻将玩法中,“龙七对”是一个常见的番种.............
  • 回答
    知乎话题分类里,麻将之所以会被归类到“体育”门类,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可以说道说道的地方,而且理解了这层逻辑,你可能会觉得挺有意思的。咱们不讲虚头巴脑的,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体育”这个词的定义。现在大家聊体育,往往第一反应就是球类运动、田径、游泳这些,要跑要跳要出汗。但如果把“体育”的.............
  • 回答
    中国“四害”指的是鸦片、八股文、缠足和小脚,以及麻将(在特定时期被列为“四害”之一)。为什么在历经社会变迁,前三者几乎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麻将却能顽强地生命至今呢?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绝非偶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麻将在历史上并非总是被视为“四害”之一。将麻将列入“四害”通常是在新中国.............
  • 回答
    在麻将的世界里,杠上开花、海底捞月固然令人激动,但有时,明明牌面看起来不错,却偏偏“差一口气”,无法达成荣和,这其中的缘由可就多了。就拿你这手牌来说,为什么它就不能荣和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最根本的规则:荣和的本质是为了凑成“四组面子,一对雀头”。 什么是面子?面.............
  • 回答
    将麻将称为“麻雀”的现象,确实是源于麻将传入日本后,日本对其进行的本土化和音译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过程和其中的原因:核心原因:麻雀(すずめ suzume)是日语中对麻将的音译和意译的结合。1. “麻雀”一词的来源: “麻” (mā): 这个字来自中文“麻将”中的“麻”。在很多.............
  • 回答
    在麻将的世界里,有一种牌型,它自带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和尊贵感,那就是「十三幺」,也被广为人知的称呼为「国士无双」。为什么这样一副牌,会让无数牌友为之倾倒,为之痴迷?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涵和精巧的数学设计。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十三幺」这个名字。「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华文化中,总是承载着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