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麻将为什么留 14 张王牌?

回答
日本麻将为什么会留 14 张王牌?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为什么是 14 张”,另一个则是“这 14 张王牌的意义是什么”。要详细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麻将这玩意儿是怎么来的,还有它在日本是怎么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说起。

麻将的起源和流传:杂乱中的秩序

咱们都知道,麻将这游戏,最早的说法是起源于中国。在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各种牌类游戏非常流行,麻将很可能就是在这些牌类游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演变形成的。最早的麻将,规则可能远没有现在这么固定,玩法也五花八门。

随着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中国和日本的交流增多,麻将这玩意儿也顺理成章地传到了日本。不过,就像很多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事物一样,麻将到了日本,也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日本人骨子里是个非常讲究秩序和规则的民族,他们不会照搬照抄,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对麻将进行一番“改造”。

日本麻将的“现代化”:规则的精炼

日本麻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本式麻将”或者“日麻”,之所以和我们熟悉的中国麻将(或者说传统麻将)有所不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日本人在对麻将进行现代化改造时,引入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规则。

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 “役” 的引入和强调。中国麻将很多时候更注重“番数”,番数高就能赢,门槛相对较低,凑齐一些牌型就能胡牌。而日本麻将则非常强调各种“役”,这些“役”是特定的牌型组合,比如“立直”、“平和”、“一盃口”、“断幺九”等等。达成特定的“役”是胡牌的基础,而且同一个牌型,根据达成的是什么“役”,分数也会天差地别。

那么,这 14 张牌,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这里的“14 张牌”指的不是游戏开始时每个人手里的牌,而是 “国士无双” 这个役。国士无双,也叫“十三幺”,是中国麻将里一种非常高的役。它的牌型要求是:集齐所有单张数牌(1, 9)以及所有字牌(东南西北白发中),并且其中一张牌必须是两张(对子)。

为什么说它是“14 张王牌”呢?因为要组成国士无双,你需要 13 张不同的幺九牌和字牌,再加上 一张和这 13 张牌中任意一张相同的牌。这就意味着,你需要手里有 14 张牌,而且这 14 张牌必须是 13 种不同的牌 + 1 种同样的牌,而且这 13 种牌还必须是特定的幺九牌和字牌。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 14 张牌,而不是 13 张或者 15 张呢?

这背后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更像是历史演变和设计平衡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1. 牌的稀缺性和组合的难度: 麻将的牌总共有 136 张(算上花牌,有些地方甚至更多,但日麻通常是 136 张)。其中,幺九牌(1, 9)和字牌(东南西北白发中)加起来,总共是:
数牌的 1 和 9: 4 种 × 2 种(红中、白板) = 8 张
字牌:东南西北白发中 = 7 种 × 4 张 = 28 张
所以,幺九牌和字牌一共有 8 + 28 = 36 张。
要集齐 13 种不同的幺九牌和字牌,就已经需要从这 36 张牌里挑出 13 种。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困难的任务。再加上最后一张牌需要对子,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2. “极限”的体现: 14 张牌,在 13 张牌的成牌规则下,已经是“一张牌的优势”。想象一下,当你手里已经有了 13 张完全不同的、满足条件的牌,最后一张牌只要是这 13 张牌中的任何一张,你就能胡牌。这种“只差最后一张”的感觉,在麻将里是极具吸引力的。14 张牌的组合,恰好能体现这种“收集全但又多一张”的戏剧性。

3. 役的价值和平衡: 日本麻将非常强调役的价值,而国士无双作为一个非常高而且非常特殊的役,它的胡牌难度自然也需要非常高。14 张牌的限制,使得国士无双的达成难度极高,因此也配得上其高额的番数(在日本麻将中,国士无双通常是“十三幺”双倍役满,极高的分数)。如果达成它的牌型要求只有 13 张牌,或者更容易,那它就失去了作为“役中之王”的地位。

4. 历史的沉淀和习惯: 很多规则,一旦形成并流传开来,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日本人对麻将的改造,是在长期的实践和反馈中不断完善的。14 张牌这个设定,很可能是在多次的试验和调整后,被认为是最能体现“难度与回报的平衡”,以及游戏趣味性的一个数字。就像我们吃饭用筷子,洗澡用热水,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某个“绝对的科学依据”,而是因为它最符合我们的习惯和需求。

5. “一向听”和“听死”的概念: 在麻将里,当你还差最后一张牌就能胡牌的时候,就叫做“听牌”。听牌的状态,就相当于手里已经有了 13 张满足条件的牌。而国士无双,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已经听满了 13 种不同的牌,这叫做“国士无双十三面听”。而最后的那张牌,就是“国士无双”的那个“对子”。所以,14 张牌的构成,是“13 种牌 + 1 张对子”,完美地契合了这种“集齐所有但又要一个对子”的设计。

总结来说,日本麻将之所以有“14 张王牌”的说法,主要是指“国士无双”这个特殊的役。 并不是所有牌局都会出现 14 张牌,而是指构成国士无双的牌型,需要 14 张牌,并且这 14 张牌必须满足非常特殊的组合要求(13 种不同的幺九牌/字牌 + 其中一种的对子)。

这个“14 张”的设定,是对麻将牌的稀缺性、组合的难度、役的价值和平衡性,以及历史演变和玩家习惯的综合体现。它使得国士无双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也极具回报的役,成为了日本麻将里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设计。没有它,日本麻将可能就少了那份“极致追求”的乐趣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王牌,来源在中国古典麻将。“王”在中国现代麻将中的对应是“荒”、“黄”,吴语区谐音。其初字可能是“完”,由官话音讹入。现代福州麻将留有18张,4张用于各家一次最后一自摸,实际的王牌仍是14张。既是原初传统,便没有“为什么”可问,以下只比较王牌有无的差异,聊作悬测。

@asdfghjkl 提到的“精确计算”确是最重要的原因。取消王牌必然带来收束阶段的“精确计算”,进而导致收束阶段的玩法与前中盘截然不同,很容易让整体变味成为复杂的大型游戏,这与麻将娱乐、社交的预设功能不相符合。何况,伴随着“精确计算”,收束阶段并非总是“大官子”或复杂残局,而常类似于“小官子”,或马炮杀士象全、双马和单王这样的简单残局。不同之处正在于,麻将无法用认输、求和、摊牌,去略过这样乏味的阶段。而王牌硬性排除了可能的机械与枯燥。

其次是有利于防守。中国古典麻将“数胡尾”,没有和牌的三位玩家,还要比较符数、支付差值,唯流局可以例外。因此,那些和牌无望且符数一般乃至较少的弱势玩家,倾向于采取防守动作。有部分玩家采取一种约定,无听玩家在局末点和,应当包牌,唯在自己有高符数时可以例外。可见,适时转向防守乃是一般原则。14王牌提高了防守收益,乃是对弱势玩家的一种保护,允许他们在策略上有更多的选择。在增加深度的同时,更重要的,维持弱势玩家积极游戏的动力,也就维持了娱乐气氛。对于进攻方来说,听牌时长的缩短,也控制了情绪的逐渐高涨、剑拔弩张。

中国现代麻将取消14王牌,最恶劣的影响正在于后半段疯狂的无脑对攻,往往是放弃思考的消极游戏、放弃理智的情绪发泄,看似紧张激烈,实则无聊透顶。

user avatar

留王牌是传统,摸光的才是异端

user avatar

王牌留14张的原因与杠宝牌规则和四杠散了都没有关系,因为是先有14张王牌,然后才有的宝牌和途中流局规则。王牌是古典麻将就保留的,至于为什么要有王牌,可能是为了避免牌局后期的精确计算(毕竟牌类游戏的游戏性并不在于精确计算,精确计算是棋类游戏、逻辑推理类游戏所需的)。古典麻将规则传到日本后,为了让王牌发挥作用并增加刺激性,才有的宝牌、杠宝牌规则。四杠散了主要还是由于日语谐音问题,开四杠不吉利,和只有四张岭上牌的关系也不大。部分竞技规则不设途中流局,禁止开第五杠,可以避免只有四张岭上牌的问题。

当然不保留王牌也很正常,像国标麻将、四川麻将等都取消了王牌,尤其在四川麻将中由于取消王牌、血战到底且没有弃和的特点,尾巡必杀/避铳也是常见的高级战术。例如:


但这种类型的精确计算是不是麻将乐趣之一,这个问题就见仁见智了,不过在牌桌上多数川麻玩家是不会容许你这么算的,所以保留王牌也是避免这种冲突的好办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麻将为什么会留 14 张王牌?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为什么是 14 张”,另一个则是“这 14 张王牌的意义是什么”。要详细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麻将这玩意儿是怎么来的,还有它在日本是怎么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说起。麻将的起源和流传:杂乱中的秩序咱们都知道,麻将这游戏,最早的说法.............
  • 回答
    日本麻将,尤其是围绕着“役”和“点数”构建起来的复杂规则体系,之所以不允许“龙七对”,并非随意设定,而是基于游戏的核心设计理念以及对牌局平衡和趣味性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剖析日本麻将的运作机制。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龙七对”。在中国的许多麻将玩法中,“龙七对”是一个常见的番种.............
  • 回答
    在麻将的世界里,杠上开花、海底捞月固然令人激动,但有时,明明牌面看起来不错,却偏偏“差一口气”,无法达成荣和,这其中的缘由可就多了。就拿你这手牌来说,为什么它就不能荣和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最根本的规则:荣和的本质是为了凑成“四组面子,一对雀头”。 什么是面子?面.............
  • 回答
    很多刚接触日本麻将的朋友,尤其是来自玩中国麻将的玩家,常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日本麻将的“立直一发”好像特别容易出现?感觉对手一立直,下一巡就经常能碰出个一发自摸,让人又惊又喜(或者又惊又怒)。其实,说日本麻麻将的“立直一发”概率“高”,严格来说,是一种感觉上的“高”,或者说是一种“容易被察觉”的现.............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麻将作为一种游戏,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变、规则设计理念以及玩家社群的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这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何国标、中庸和日本麻将在争议程度上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国标麻将:一套“简化”与“标准化”的尝试,争议相对较少国标麻将,顾名思义,是国家体育总局在2000年左右推出的一个.............
  • 回答
    在淘宝上购买的那些日本麻将牌,特别是大洋化学(Onyx)出品的,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赤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宝牌”)上面,通常是没有点数的。这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涉及到日本麻将的一些规则和牌具的传统。首先,我们得明白赤牌在日本麻将里的作用。赤牌,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牌,通常是五万、五筒、五索这.............
  • 回答
    玩了《雀魂》之后,你觉得日本麻将规则不习惯,想要一款二次元风格的中国麻将游戏,这想法挺有意思的。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相对少一些,并且成功打开市场的更是寥寥。这里面有一些原因值得说道说道。1. 日本麻将的门槛与特色首先,我们得聊聊为什么《雀魂》能在中国流行起来,哪怕规则不习惯。 易懂的牌背与立直宣.............
  • 回答
    将麻将称为“麻雀”的现象,确实是源于麻将传入日本后,日本对其进行的本土化和音译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过程和其中的原因:核心原因:麻雀(すずめ suzume)是日语中对麻将的音译和意译的结合。1. “麻雀”一词的来源: “麻” (mā): 这个字来自中文“麻将”中的“麻”。在很多.............
  • 回答
    日本麻将牌比中国麻将牌小的现象,主要与历史演变、文化差异、规则调整、材料技术及游戏体验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历史演变与规则差异 中国麻将的起源 中国麻将的规则和牌型体系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早期的麻将牌可能以“清一色”(全同花色)和“七对”(七组对子)为核.............
  • 回答
    话说玩麻将,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牌堆里总有那么四张特别的牌,上面分别写着“春”、“夏”、“秋”、“冬”?这可不是什么多余的装饰,它们可是日本麻将(日麻)里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叫做“花牌”。为什么会有这四张花牌?这四张花牌的出现,得追溯到日本麻将的起源和发展。早期的麻将玩法,尤其是在中国,并没有花牌.............
  • 回答
    关于麻将牌上一筒的圆环上写着日文,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联想。实际上,一筒上的圆环并不是写着日文,而是汉字“筒”的变体或装饰性写法,并且在设计上受到了日本麻将牌的影响。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误会了。一、麻将的起源与发展首先得知道,麻将这玩.............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饮食文化和“神”这个概念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差异。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是怎么来的。这位老先生之所以能被冠以“神”的称号,并非是媒体或粉丝凭空捧出来的,而是背后有着一系列的“硬道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极致的专注与匠人精神: 小野二郎先生.............
  • 回答
    日麻中,自风役的出现概率并非真的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依次降低,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任何一位玩家的自风役,其出现概率在理论上是完全相同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观察到的“概率”是基于实际对局情况的统计,而对局的进行方式和玩家的习惯,会间接导致一些玩家感觉某个自风役“更常见”或者“更少见”.............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跟咱打麻将一样,得有“规矩”,还得有“技术”。你平时看别人打牌,为啥总感觉有点慢悠悠的,有时候甚至比你手里的牌还慢?其实这跟咱网上的日麻观战延迟,道理差不多,都是为了保证公平,同时技术上也有点门道。首先,最核心的原因,那必须是保证对局的公平性。你想啊,要是观战直播跟实际打牌同步,那玩儿.............
  • 回答
    关于日本麻将点棒图案的来由,这背后其实是一段融合了历史、传统文化以及实用考量的有趣故事。让我们深入地聊聊,试着剥去那些冰冷的人工痕迹,感受一下这些小小的竹片承载的意义。首先,得说,点棒的设计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麻将文化的影响,但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万能的“万”字:.............
  • 回答
    在日本麻将的对局中,每完成一个半庄(也就是东风战的四个风牌打完,或者南风战的四个风牌打完),我们都会看到每个玩家牌山分数旁边有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在日本麻将里被称为“场风”或者“庄家风”。它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直接影响着庄家的得失和整个牌局的流转。这个数字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这个数字代表了当前.............
  • 回答
    关于日本麻将中的“割目”(warime)和“大割目”(oowarime),这其实是牌局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会采用的一种特殊的计分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加速牌局的进程,让游戏更加紧凑有趣。这两种规则并不是每局麻将都会出现,也不是所有地区都会严格遵守,但了解它们有助于你更深刻地理解日本麻将的策略和变化。首先.............
  • 回答
    在咱们日本麻将的牌桌上,遇到别家立直,那可真是让人心跳加速的时刻。这不仅是对方亮出了“我牌型不错,准备胡牌了”的宣告,更是对自己牌势的一种无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咱们怎么应对,能不能跟他对攻,这学问可就大了去了。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聊,面对别家立直,咱们的“对攻标准”到底是怎么来的。首先,得明白“对攻.............
  • 回答
    咱们就来聊聊日本麻将的番种调整。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牌局的动态和玩家的策略,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两杠子(1番)”这个番种是个啥意思呢?就是在你手里,已经碰了一个刻子,然后又摸进一张,变成了杠。之后,你又碰了另一个刻子,同样的操作,又组成了一个杠。这样一来,你手上就有两个杠了。为啥要加这个“两杠子.............
  • 回答
    日本麻将中,暗杠需要展示所杠牌,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和多方面的考量,并非随意为之。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规则”的字面要求,更是为了维护牌局的公平性、策略性和观赏性。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障牌局的公平性。 防止作弊和误判: 在日本麻将的牌局中,虽然没有像中国麻将那样将暗杠牌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