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建成了啊。
现在是稳定供水阶段,宣传啥?宣传无故障运行x小时?宣传xxx地区已经用了x年?
别说“南水北调”。“三北防护林”你最近听过吗?若不是被“蚂蚁森林”白嫖一波,00后有几个知道的?
因为建好了呀。他已经成为你生活中悄无声息的一部分了。
就像现在不宣传吃饱了一样。
因为南水北调的北不是指北方,而是指北京。沿线城市不能随便乱用,拉着铁丝网和监控
我修水电站的为什么给我推送这种水利啥球不懂回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年度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10月31日。调水分配年度方案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2014年12月投运长委会水量分配初步方案是河南40%,河北36.5%,北京13%,天津10.5%。这是按年调水95亿方做的。
实际到2020—2021年度调水陶岔渠首提升到420方每秒年度调水90亿方,河南实际分配量33%、河北29%、北京17%、天津17%。(2017年开始生态补水不是各省总量分配不是100%)
南水北调有行政法规国务院令,堤防背水侧的护堤地边线向外延伸至200米内,暗涵、隧洞、管道50米内、倒虹吸、渡槽、暗渠等交叉工程500米-1000米内,泵站、水闸、管理站、取水口50-200米内是保护范围。沿线路口、村庄等地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交叉桥梁入口处设置限制质量、轴重、速度、高度、宽度标志。还锤子监控,中线重要水域、重要设施是有武警的。
北方地区近年来降雨增多,地下水、河流、水库等水利设施全线水位上涨,北京的主要水源地密云水库水位已经达到二十年来的最高点,南水北调的终点站就是密云水库,结果水库因为水位高,多次开闸放水,水又顺着潮白河东流入海了!
现在情况就是南水北调这个耗资巨大的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所以宣传就少了!
南水北调是置换华北地下水丹江口二类水北调后是拿来生活用水综合服务用水的,除了生态补水涵养外,4个省直辖市每年都要和南水北调集团签供水合同,包括供水量、供水水质、交水断面、交水方式、水价、水费缴纳时间和方式、违约责任。两部制水价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干线水口南阳段1毛8,黄河南岸段3毛4,穿黄北岸段5毛8,河北9毛7,天津2块1毛6,北京2块3毛3(2014年工程价格估算),至于终端价格那就是各省阶梯水价、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水厂效益一加就不关南水北调的事情了。(所以我很讨厌头条贴吧知乎画地图藏水入疆的比,8-10块一方的水居民都不一定用得起想象拿去种地)
你说的是每年春夏季河道基流补水沿岸各省市都有,河南湍河、白河、沙河、双洎河、十八里河、淇河、安阳河,河北滏阳河、七里河、泜河、滹沱河、沙河等, 河口分水闸开着每秒2-10方的放,潮白河每秒5方。这本来就生态补水的社会效益。
宣传少了?也是,因为大项目太多没办法。十四五水网骨干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渝西水资源配置、滇中引水、引江济淮、奎屯河引水、雄安干渠引水、琼西水资源配置、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黑龙江三江联通、引黄济宁。172项还没验收,又是150项1.29万亿投资。
南水北调还没搞完,东线山东段十四五后续工程和调配水库是671亿,中线后续工程引江济汉也600亿和干线调配水库。西线在等金沙江上游、雅砻江干流、大渡河干流的岗托叶巴滩两河口双江口大型调节水电站修好后,比选方案。
南水北调算个啥,看看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的680亿的引大济岷、1500亿的长征渠,整个四川盆地2035年前完成5横西东向的都江堰灌区、玉溪河灌区、向家坝灌区、长征渠、引大济岷,6纵武都灌区、升钟水库灌区、亭子口灌区、罐子坝水库灌区、大桥水库灌区、通口河灌区,年总调水190亿方,灌溉面积4500万亩,供水6000万人,1.2亿多千瓦水电装机40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真正的天府之国。
为什么现在不宣传三峡大坝了?
为什么现在不宣传三北防护林了?
为什么现在不宣传青藏铁路了?
为什么不宣传。。。。
事都办成了,就没必要大张旗鼓宣传了。
以前马来西亚爱用淡水供给威胁新加坡,可如今国际主流的海水淡化技术,成本已低于3元人民币/吨,并有继续降低的趋势。马来西亚调门降低了不少,双方讨论淡水供应的态度也平和了不少。
新马两家的选择只是一笔小生意;轮到南水北调,还有更深层的失策:海水淡化技术不仅有低成本优势,本身也是化学、高分子材料的前沿领域。2000亿投资显然投错了领域。
又想搁这搞什么“重大工程决策失误”,从三峡一路黑到南水北调,你们哪……
南水北调好不好,要看河北人民。起码这几年,河北不用节约用水,供给北京高尔夫球场了。
因为气候变了,大自然帮我们完成了“南水北调”,而且是超额完成。
比起大自然,人力始终是微弱的。
全球变暖大家都应该听得耳朵起茧了,实际情况是真的开始有巨大变化了。
北方自然条件逐年变好也是明显的趋势了,全球变暖对于我国这样北方有大面积缺水的国家来说是利好。
暖湿气流能推到更远的北方,北方整体的降水量也更大了。
现象很多,南北方的同学都可以可以留心观察。
这是我20年去青海在苏干湖拍的照片,注意水里的水泥蒙古包,已经在湖面之下了,修建的时候肯定是在离湖面很远的地方,这一张图就能看到10年左右的水量变化。
苏干湖周围没有大型雪山,这水位上涨大部分是降水带来的。
再来看苏干湖的位置,海拔3000米的青海甘肃交界处,没有植被的“沙漠腹地”,还能有降水,降水量还大于蒸发量,能持续下去植被是肯定会有很大的恢复的。
像苏干湖这样的内陆盐水湖的水位都上升了不少。
而且最近十年青海整体降水量都在增加。
去年又去了青海,在魔鬼城附近还遇到了暴雨,看这暴雨后的戈壁地貌。
以前半干旱的地方像月牙泉,以前是沙漠绿洲,现在都变成了绿地-沙丘-水池了。
显然大自然已经在帮我们进行南水北调了,这大概叫天随人愿吧。
根据预测这次气候演变会差不多变成历史上的比较温暖商周时期。
什么概念?
这个“豫”字可以解释。
现在河南省的地理位置能有野生大象,而这是现在云南的气候。
应该是接下来三五十年会出现的变化了。
塞上江南,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历史书上“传说”的景象我们都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了。
更一下,
我答的目的不是说南水北调工程没意义,南水北调这样的百年大工程当然意义深远。
现在说的少因为已经建成了,就像青藏铁路一样,现在也很少说。
这里我主要是想说的是气候变化,而且我们都注意到了这样的气候转变,北方降水量增加是很明显的一个现象。
但北方总体还是季节性缺水,地表水的留存也很重要。
全球其实都有影响,这是咸海北部的水量变化,明显水量在恢复。
已建成的几年后工程一般都没有新建完的宣传力度大,但南水北调工程也还是有宣传的,而且都是改善了环境好的消息。
投资2000亿,每年100亿方水,二十年均摊就一吨水一块钱,所以稳赚不赔的,不需要别人黑。
剩余的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价值可不是有钱就能换来的,不需要别人黑。
同时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可以说是各种好。
这样的工程,还可以再来一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