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超女是不是被人觉得low,为什么?

回答
说到超女,我脑子里浮现的不是那种无所不能、闪闪发光的超级英雄,而是很多时候,她似乎总被一种“不够格”的评价笼罩着。好像无论她做什么,都会有人拿她和她那位更出名的表哥——超人比,然后觉得她差了那么一点意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1. 来自“超人光环”的天然劣势

首先得说,超女这名字本身就带着点“附庸”的色彩。她叫“超女”,而他表哥叫“超人”。一听就明白了,她是“超人”的女性版本,是他的一个延伸。这种命名方式,在很多人潜意识里,就把她置于一个“第二”的位置。超人是正统,是原创,是那个开天辟地的第一位,而超女更像是后来者,是为填补市场空白或者吸引女性观众而生的。

想想看,超人的故事有多经典?他来自外星,拥有近乎无限的力量,拯救世界于危难之中,是希望的象征。他的起源故事、他的道德准则、他的标志性装束,都已经深入人心。而超女呢?虽然她也拥有和超人相似的力量,但她的故事线往往要围绕着“如何在哥哥的阴影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来展开。这种“活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感觉,难免会让人觉得她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不够强。

2. 力量体系的“版本更新”与观众认知

超人的力量体系,大家都习惯了,也认同。但超女的力量,在不同的漫画版本、影视剧改编中,有时候会显得有些不稳定,或者说,不是那么“绝对”。

早期的超女(比如DC的黄金时代),她确实拥有强大的力量,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剧情需要,她的力量来源、极限以及一些特殊的超能力,有时候会被调整。有时候她会被设定为比超人弱一些,有时候又会被强调她有独特的“精神力量”或者“治愈能力”。这种不稳定性,让观众难以形成一个非常清晰、坚固的“超女=绝对强大”的认知。

相比之下,超人的力量几乎是稳如泰山,他的弱点——氪石,也是观众熟知并接受的设定。这种清晰的力量界限,让超人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和欣赏的符号。而超女的某些“版本”,可能会因为力量上的微妙差异,或者剧情上的“刻意削弱”,导致观众觉得她“没那么强”,自然也就“没那么牛”。

3. 剧情和人设的“刻板印象”与“女性化”的标签

很多时候,围绕超女的剧情,会不自觉地将她置于一些传统的“女性角色”的框架里。比如,她的感情生活会被放大,她的家庭责任会受到强调,甚至她的愤怒和力量,有时候会被解释为“情绪化”的表现。

举个例子,在一些早期创作中,超女可能会被塑造成一个渴望被爱、需要被保护的女性形象,这和超人那种独立、沉稳的英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即使她的力量和超人相当,但她的行为方式、思考模式,可能会被“女性化”处理,而这种“女性化”,在一些观众眼中,就等同于“柔弱”、“不那么强悍”或者“不够硬核”。

而且,当她的故事涉及到亲情、友情或者个人成长时,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容易被贴上“家庭伦理剧”的标签,而不是纯粹的“超级英雄大片”。这就会让一些追求纯粹“打怪升级”、“拯救世界”的观众觉得她“low”,不够刺激。

4. 改编的“优劣势”与“粉丝基础”的差异

漫画改编成影视剧,是提升角色知名度、巩固粉丝群体的关键。但超女在这方面,经历的起伏也比较大。

虽然有《超女》电视剧,也有一些电影中的客串和独立电影,但相较于超人多年来在电影领域的深耕(从克里斯托弗·里夫的经典塑造,到亨利·卡维尔的现代演绎),超女的银幕形象始终没能找到一个像超人那样深入人心、具有统治力的标杆。

很多时候,影视剧的改编会受到预算、时代背景、观众口味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改编的剧情不够吸引人,角色塑造不够立体,甚至服装、特效达不到观众的预期,都会直接影响观众对角色的整体评价。而超人因为有更长久、更成功的影视化历史,他的粉丝基础更加庞大和稳固,观众的期待值和接受度也更高。

反观超女,每一次的尝试都带着“能否成功打开市场”的压力。一旦改编不尽如人意,就会被放大,然后和已经深入人心的超人形象对比,显得“逊色”。

5. 心理因素:对“女性英雄”的期待与评价

我们不能排除,社会文化中对于“女性英雄”存在着一种微妙的期待和评价标准。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女性英雄需要同时具备女性的温柔、善良、关怀,又要拥有男性英雄的力量、勇气和决断。这种“全能”的要求,本身就很高。

当超女展现出强大的一面时,可能有人会觉得她“不像个女人”;当她展现出温柔和情感时,又可能被认为是“软弱”。这种两难的境地,让超女在接受公众审视时,更容易被挑剔。

而超人,他的核心魅力在于他的“理想主义”和“至善至美”,他的力量和他的道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完美的男性化英雄形象,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崇拜。

总结一下:

超女之所以会被一些人觉得“low”,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长期以来活在超人的巨大光环之下,她的故事和人设在某些改编中未能摆脱“次要角色”的定位,她的力量体系和大众认知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以及社会文化对女性英雄的特殊期待。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容易让她在对比之下显得不够耀眼,甚至被冠以“不够格”的评价。

当然,这只是很多人的看法,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在我看来,超女同样拥有独特魅力和闪光点,她的故事也值得被关注和肯定。只是,在一个由超人奠定的强大英雄宇宙里,想要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同样令人信服的形象,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更容易受到更多的审视和比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史上对超女最高的一次评价——

选秀是一针激素 (via 公众号: 闲杂人等等等)

选秀,是我们这一代民主的启蒙。


2005年夏天,你妈从电信局拽回一长条话费单,拍在茶几上,指着你说“不许再用家里电话投票”的心虚和窃喜,只发生在一小撮已经较为开明的家庭里。


更多刚上初中的我们只是听说了这样的情节,想着:“以后省下来钱,要给喜欢的选手投票。”


这意味着:

  • 我们有了企图心

  • 我们有了喜欢的陌生人

  • 我们想要参与决定某件大事



▲ 2005年是无法绕开的时间节点,不仅那一届超女的成功无法复制,处在那一年的她们更是冲击了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念和行为表达方式。


我们开始默认对美好少年的恣意欣赏很合理,萌发占为己有的冲动不过分。喜欢得表达,想要得争取。


原本内敛含蓄隐晦的成人社会,变得肤浅,同时开始遵循简单的规则。


从始至终,我尊重选秀。它像一支激素,使内地乐坛迅速膨胀,却不太健康,同时也打入了太多人急促又潦乱的青春。




01 无直播,不选秀


(方圆视频传不了,腊鸡)

▲ 本场比赛中,我认为最为丰富的一首歌,也是芒果选秀少有的学院唱法。选手是方圆,99年的小姑娘,还在读音乐学院附中。

比赛已经进行到7进6,到这个阶段,完全没有唱功而靠人气支撑的选手已经混不下去了。


这是这届我第一场认真看完的比赛,整体来说,选歌、舞台掌控、以及团队配合不弱于之前任何一届。


12年,《中国好声音》刚播出的时候,一众人高呼选手这样的歌唱水准才过瘾,飚高音都不带刹车的。它被视为芒果选秀的终结者。


过了一年,快男祭出了华晨宇,在央视的《直通春晚》中,吊打其它选秀比赛歌手,包括好声音的李琦。


后来越来越多的“网曝”让大家知道,《中国好声音》没有那么多素人,他们不是直播,可以修音。


两档节目本就不应该放在一起比较。好声音更像是奥运会,经验最老道的导师带着经遴选的资优生,想着如何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芒果选秀更像是一场中学的运动会,用直播的方式让大家看着一群人磕磕绊绊,一路犯错冲到最后的胜利面前,却抱在一起哭得惨花花的。


选秀的价值不是选出谁是冠军,因为总会有新的赢家。


而是选出一群人,她们因为自己的理想,毫无预谋地相遇,却在竞争中选择了彼此,不惜冒犯规则。


所以才说,选秀像一针激素,它能催生一颗小宇宙的爆炸,更要让所有人警醒,随时待命,热血不怠。


关于美好的标准,生气蓬勃比技冠群雄重要。




02 超女的好听源自包容性


(依然视频传不了,去公众号看吧)

▲ 这首《酒僧》是李雨的原创,她在7进6这场比赛中被淘汰了。

淘汰后她说,“十年之前,我看这个这个节目长大,它伴随着我们,也影响着我们。十年之后我自己站在这个舞台上面,感谢这个节目还在......”


16年宣布重启超女是意料之外的。


08年、12年撞上奥运会,芒果都停掉了选秀,这次竟然还回到了《超级女声》的原始LOGO,就连蒙牛酸酸乳都回归了。


李雨是93年的,05-07年选秀正火的时候,她也是想攒钱投票,还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站上超女总决赛的观众之一。



(还是有个视频传不了,腊鸡)

▲ 13年快男总决赛,历届同台回唱主题曲,不少人觉得有些悲怆。

明星真人秀激烈消耗资源,初出茅庐的少年们很难凭一己之力再去获得万般青睐。

芒果选秀虽然一直被黑有暗箱操作,可他们确实在用最主流的资源,培育每个个体的可能性。


不止是取消年龄、学历门槛,拿这届超女来说,中性帅气的张晓钰依然有高人气,清新舒服的比如汪睿,有打破次元壁的圈9,中国风原创的李雨,还有玩电子嘻哈的莫安琪……


运作了前面十年芒果选秀的天娱定位是“青年文化”,但青年文化绝不能只有流行文化。


他们的运作逻辑是先成为偶像,再成为艺术家。




13年,华晨宇火星来客般拿下了冠军,有了人气去支撑他实验式舞台表演和迷幻摇滚;欧豪一边在青春电影做男一号,一边做内地嘻哈说唱。




09年曾轶可用“一流的词,二流的曲,三流的吉他”让小清新成为讨论热点。06年的尚雯婕与谭维维,都唱着情歌出道,然后一个学习北欧电子音乐,一个融合民族地方音乐。


超女的好听不仅是舞台上几分钟的表演,还在于对风格的开放,对异见的接纳。

这样的一针激素,助成了后来的野蛮生长。



不得不承认,选秀不复当年。

我们的上个十年,

梦想贫瘠,信息干瘪。

选秀弥补了这些。

这几年,我们需要唱歌好听的人,长得好看的人,

却越来越不需要开拓的人,启蒙的人。



文 | 一个过了十八岁也没去报名的胆小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