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分两种。
一种好奇源于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令我们产生不快,为了解决这种不愉快而去寻求它的根源,或者解决的办法。
另一种狭义上的好奇则是具有动机奖赏性质的,即我们从“好奇—好奇心得到满足”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奖励。
那么好奇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好奇?
(一)
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年轻人更喜欢冒险,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而老年人趋于保守,更不愿意冒风险。这一现象不仅是人类中存在,在动物上其实也一样[1]。
有非常多的研究表明,婴儿更喜欢新颖性。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说明了,我们天生就喜新厌旧,喜欢新鲜事物。
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婴儿都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大量信息,而好奇心是人类和动物完成这项庞大任务的工具之一。
所以好奇心的第一个生物学意义体现在生命早期,是生存和学习,提高适应性。我们要在这个可能是相对最安全的时间里(有父母的保护),以最小的风险去试错——去学会规避有害刺激(不要碰尖锐物体),趋近有利的东西(食物、亲近)。
好奇心强的孩子试错更多,能够获得更多的外部刺激和反馈,因而获得更高的认知发展水平。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常说小时候调皮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但不一定学习好)。
(二)
好奇的第二个生物学意义在进化上,是获得更多生存的可能性,对于动物来说,每一次好奇都是风险和收获的博弈,如果风险评估在合理范围内,好奇有可能会增加生存几率(比如获得更多食物和交配权)。
从进化的角度说,好奇是某一个族群获得新的生态位的关键。
正是好奇决定了我们的祖先是几百万年前从非洲的树上走下来的那一批,而不是留在树上变成了黑猩猩。
因此,与其说是我们进化出了好奇,不如说是好奇造就了我们。
好奇的第三个意义也是和生存相关,也是我回答中提到的第一点,是消除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因此,身为人类的我们,追求知识的目的,既有为了获得奖赏的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事实上,消除负面刺激本身也是一种奖赏)。
(三)
当然,好奇也并非没有坏处,一方面,好奇增加了风险,过于作死还是会死的,例如“外国人少”视频系列;
另一方面,对于人类来说,现代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太多诱惑,轻易就可以提供远超自然程度的快乐,容易让人沉迷。
例如,很多成瘾研究中就发现,“新异偏爱”(novelty preference)这个特质较高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上瘾,这与脑内的多巴胺系统密切相关[7],这意味着好奇确实是一项奖赏驱动的行为。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好奇本质上是对意外获得奖赏的追求。这里我们可以引入一个科学概念,叫做“奖赏预期偏差”(reward predictive error),即当你所预期的奖赏和你实际获得的奖赏有出入时,多巴胺的反应会出现适应性地变化。
具体可看:Mon1st:【唱唱反调】多巴胺=快乐?没那么简单!
比如,当你没想过获得奖赏时,却突然获得了奖赏时,多巴胺的反应幅度会比在预期情况下要大[8]。
其实心理学也早就发现,无规律奖赏比规律性奖赏更会激发动机,这也是为什么赌博会上瘾。
回到好奇这个话题,其实每一次好奇都算是一次赌博,你可能从众收获意外之喜,也可能会承受风险,尽管如此,大家仍然点开了这个回答,想要知道“好奇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也许你从本文中收获了知识点,也许是浪费了五分钟生命。
但如果什么都提前确定了,那世界也太过无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