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切断人体左右脑的连接会对意识造成什么影响?

回答
在探讨切断人体左右脑连接对意识的影响之前,我们得先明白一个关键点:左右脑的连接并非像电线一样可以简单地“剪断”然后期望它能“重新接上”或者完全恢复原样。这种手术在医学上被称为“脑裂术”(Corpus Callosotomy),其目的通常是为了治疗严重的、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症。

脑裂术切断的主要结构是胼胝体(Corpus Callosum),这是一个由数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庞大连接带,是左右脑之间主要的沟通桥梁。胼胝体不仅仅是传递一些简单的信号,它承载着大量的跨半球信息交流,包括感觉输入、运动指令、学习和记忆等。

所以,如果我们假设“切断”是进行了完整的脑裂术,那么对意识的影响是相当复杂且多层面的,远非简单的“分裂”或“消失”。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我们的“意识”本身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它是一个动态的、由大脑各个区域协同工作产生的过程。胼胝体的切断,相当于削弱甚至阻断了左右脑之间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

具体来说,会有哪些影响呢?

左右脑的独立性增强,信息整合困难: 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影响。在我们的大脑中,左右半球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分化(尽管并非完全独立)。左脑通常在语言、逻辑、分析方面更占优势,而右脑则在空间感知、情感处理、艺术创造等方面表现突出。胼胝体能够将来自左脑的语言信息与右脑的空间信息进行整合,让我们对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感知。

举个例子,当你看到一个复杂的物体时,左脑可能会分析它的组成部分,而右脑则会理解它整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胼胝体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让你能够说出物体的名称,并感知它的位置和大小。如果胼胝体被切断,左脑可能无法“知道”右脑看到了什么,反之亦然。

“分裂脑”现象(Splitbrain phenomenon): 这是脑裂术研究中最著名也最令人着迷的现象。当左右脑无法有效沟通时,会出现一些奇特的情况:

左手(受右脑控制)的“自主性”: 例如,当一个分裂脑患者的视野被限制,只看到左侧视野(信息主要进入右脑)时,他可以用左手拿起某个物品,但他的左脑(语言区)却不知道左手拿的是什么。如果被问及“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左脑会说“我不知道”,因为它没有接收到右脑(以及左手)的信息。但有时,左手会自己做出一些行为,比如拒绝或接受右手的选择,这被解释为右脑在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意愿,而左脑对此毫不知情。
书写和语言的冲突: 有些患者可能会用右手(受左脑控制)写下他们想说的话,但左手(受右脑控制)却会立刻去擦掉或否定右手写下的内容,因为左右脑接收到的刺激和意图可能不一致。
感知和识别的障碍: 如果一个物体只被呈现给患者的右侧视野(信息进入左脑),患者可以用语言准确描述它。但如果只被呈现给患者的左侧视野(信息进入右脑),患者可能无法用语言说出物体的名称,但可以用左手(受右脑控制)通过触觉来辨认并指出该物体。

意识的统一性受到挑战,但并非完全丧失: 尽管出现了上述的“分裂”现象,但我们必须强调,分裂脑患者的意识并没有完全丧失或分裂成两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整体行为模式仍然相对统一,也能够进行日常活动。这说明,我们的意识体验并非完全依赖于胼胝体的顺畅沟通。大脑的其他连接,以及左右脑内部本身的处理能力,也支撑着意识的运作。

更确切地说,是“主观意识的统一感”受到了挑战。我们通常认为“我”是一个单一的、连贯的主体,能够感知、思考并做出决定。但在分裂脑的情况下,左右脑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意图甚至反应,这种整合的缺失,使得这种“我”的统一感变得模糊。

更精细的认知功能受损: 除了上述明显的现象,一些更微妙的认知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例如:

注意力分配: 双侧同时进行需要精细协调的任务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执行功能: 比如计划、解决问题、抑制不恰当反应等高级认知功能,可能因为左右脑协同合作的减弱而受到影响。
情感表达和理解: 右脑在情感处理中的作用很重要,如果与左脑的语言和逻辑沟通受阻,可能会影响情感的表达和对他人的情感理解。

“意识”的定义本身变得复杂: 脑裂术的研究,也让我们反思“意识”到底是什么。是我们能够说出来的部分?还是包括那些我们自己也无法言说的潜意识感受和冲动?分裂脑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很多功能是可以独立运作的,甚至在我们本人“知道”之前就已经在发生了。

总结来说,切断人体左右脑的连接(进行脑裂术)不会让一个人“变成两个人”,也不会让意识“消失”。 相反,它会显著地削弱左右脑之间的信息交流,导致原本被整合在一起的信息、感知和意图出现分离现象。这就像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主要的沟通渠道,成员之间就难以协同工作,各自为政,虽然每个人都在努力,但整体的效率和协调性会大打折扣。

患者可能会经历左右脑信息处理上的“断层”,导致一些看似矛盾或“失忆”的行为。但他们的核心自我感、记忆和情感仍然是存在的,只是这种体验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受到了挑战,并且一些需要左右脑协同的精细认知功能会受到影响。

重要的是,医学界进行脑裂术是为了治疗严重的疾病,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癫痫发作的危害。医生在进行手术时会权衡利弊,并且手术的程度也会根据个体情况有所不同,并非所有人都经历最极端的“分裂脑”现象。这种研究也极大地增进了我们对大脑工作机制以及意识本质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罗彻斯特大学为了阻止癫痫大发作,在药石无效的情况下切断病人的胼胝体以阻断癫痫发作从一个半球扩展到另一个半球,大大减少了癫痫发作,术后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副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迈克尔·加扎尼加对这些裂脑人展开了不懈的研究,并持续半个多世纪。他的工作深刻改变了人们对大脑两个半球功能偏侧化和如何交流的认识,他也因此被称为“认知神经科学之父”。

左右脑有着独立的意识,但只有一方能发言

在研究生时代,迈克尔·加扎尼加师从加州理工的罗杰·斯佩里。为了找出裂脑人的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有没有什么不同,加扎尼加设计了下面这样的实验:让病人注视屏幕正中的一个光点,然后在光点的一侧显示某个图片100毫秒,并要病人回答看到了什么。手术前对W.J.所做的检查表明他是正常的。手术切断了他的整个胼胝体和前联合(另一小束联结两半球的神经纤维束)。术后再测试,当在光点的右侧显示一个方块时,W.J.回答说他看到了一个方块;而当方块显示在光点的左侧时,W.J.说他什么也没有看见。这时加扎尼加心脏狂跳,后来他回忆说,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狂喜的心情大概也不过如此。“在同一个头颅里有两个心智在分别工作,一个会说话,而另一个则不会说话!

接着,加扎尼加稍稍把试验做了一点改变,不再要求病人口头报告看到了什么,而是用手指(不论左右手)指点方块所在的位置。当方块显示在光点的右侧时,病人用他的右手正确地指点了方块的位置;而当方块显示在左侧时,他依然能够用他的左手正确指点位置,尽管他说他没有看到任何东西。这正是加扎尼加期望得到的结果。根据神经解剖学,他知道如果双眼直视正前方,那么在注视点右侧的半个视野都会投射到左半球的初级视皮层;而左半视野则投射到右半球。当胼胝体完整时,左右两半球能交换信息;而当胼胝体断开以后,就只能各行其事了。由于只有左半球有言语中枢,因此当右半视野中的对象信息传送到左半球时,会说话的左半球会讲看到了什么;而左半视野中的对象信息尽管传送到了右半球,但是不会说话的右半球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而能说话的左半球对此一无所知,只能说没有看见。但是右半球控制的左手却能够指点右半球看到的对象的位置!这一工作开启了此后半个世纪的对裂脑人的研究,日后斯佩里因对裂脑人的研究获得诺奖。

左脑能够说出看到什么,右脑能指挥左手指出/绘出,但不能说。 图/Nature

那么是不是有右半球擅长而左半球不行的事呢?加扎尼加把4块6个面上有不同图案的积木交给W.J.,要他把这4块积木排成样张所示的图形。W.J.的左手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而当他只用右手时却怎么也做不好,这时他的左手甚至要抢过来做。为了不让左手“抢功劳”,加扎尼加不得不让W.J.坐在自己的左手上。在处理空间关系上,右脑强过左脑!更有甚者,当放任病人的双手时,它们甚至互相拆台,就好像在病人的头颅里有两个不同的心智在互相斗争以实现自己的观点。

右脑有着更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三列分别为模板,左手绘图,右手绘图)

擅长毫无根据加以解释的左脑

加扎尼加毕业后,斯佩里要他不要再对加州理工学院的裂脑病人做实验了。于是他来到了美国东北部的纽约大学,转而研究新英格兰地区的病人。达特茅斯的医生在一次手术中切断了病人P.S.的整个胼胝体,不过保留了前联合的完整。虽然如此,他的表现和加州的裂脑病人完全一致:会说话的左脑完全讲不出显示给他右脑看的图片。但是有一点和加州病人不同的是,他的右脑除了不会说话之外,不仅能懂得显示给它看的名词,甚至懂得显示给他看的命令。这和以前人们认为只有左脑才有意识,而右脑在认知能力方面十分低下的想法很不一样。因为他的右脑认字,因此现在可以向他的右脑提问题了:把问题显示给他的右脑看,然后要求他的左手用字母卡片拼出他的回答。因为他的右脑知道自己的名字,还能回答以后想做什么工作,因此他的右脑无疑有自我觉知。不过有趣的是,他的左脑和右脑对后一个问题的答案竟然可能不同!

有一天在拖车实验室里对P.S.进行实验,给他的右脑看“站立”、“挥手”、“笑”等词,而P.S.也照命令行事。加扎尼加的学生们都很高兴:右脑会按字面命令行事。本来事情可能就到此为止了,然而加扎尼加看出还可以进一步深挖,他问P.S.为什么这样做。能用说话回答的左脑并没有看到这些词,他会说些什么呢?结果他用想伸伸腰来解释为什么站起来,用他以为看到了一个朋友来解释他为什么挥手,而用实验人员很滑稽来解释他为什么笑。

在下一次实验中,他们事先准备好一些图片来进行测试。他们让P.S.的左脑看到一只鸡爪,而让右脑看到雪景;然后要他的左、右手分别从一堆图片中挑选出和他之所见最匹配的图片。结果他的右手挑的是一只鸡,而左手挑的是一只铲雪的铲子。当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挑时,会说话的左脑回答说是因为看到了鸡爪所以挑选鸡,而挑铲子是因为要用它打扫鸡厩!

右脑看到雪景指挥左手拿到铲子,但左脑却解释说拿铲子是因为铲鸡粪

根据这些实验,加扎尼加提出左脑起到解释者的作用,它总要在事后为主体的行为找出貌似合理的解释。在这之前的20年中,对裂脑人的研究只问下面这样的问题:单侧半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是否有信息在两半球之间传输?但是加扎尼加提了一个新问题:会说话的左半球对右半球所做的一切是怎么看的?虽然左半球对右半球为什么如此行事一无所知,但是它会猜测、把事情合理化、找出某种因果关系,使回答尽量能和左半球之所知相容。这是裂脑人研究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他的理论得到下面这个实验的支持。他们让一位裂脑病人V.P.的右脑看一张把人推入火堆的图片。然后问病人看到了什么,病人回答说:“我不确切知道看到了什么,我想只是看到了一道白光。”然而当问病人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时,病人回答说:“我讲不清这是为什么,我只是觉得有点害怕。我感到有点怕,我想或许是我不太喜欢这间房间的缘故吧。也可能是因为你,你使我感到不安。”病人转身对加扎尼加的助手说:“我知道我喜欢加扎尼加博士,但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我有点怕他。”这是因为,负责情绪的一条回路是皮层下的,所以并没有受到切断胼胝体的影响,因此右脑看到的骇人景象所产生的情绪也影响到了左脑,但是左脑并不知道其原因,而是根据当时的环境编出一套理由来解释

加扎尼加开展实验的场景,这些不幸的裂脑人为认知神经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这一理论还为进一步的实验所证实。他们让裂脑病人看一叠反映一个人从早起到准备工作的系列图片,然后再给他看另一叠图片,其中既有原来看到过的图片,也有和此关系密切然而没看过的新图片,以及与此完全无关的图片。病人要分辨是否曾经看到过这些图片。他们分别对病人的左脑和右脑做实验,结果两者都能认出看到过的图片。但是左脑还把与此有关的新图片也当成看到过的,而右脑则只选取确实已经看到过的图片。因此左脑看来是牺牲了精确性,而从它接受到的错综复杂的素材中,通过推理编造出一个逻辑上讲得通的故事——左脑是一个解释者。

胼胝体前后部传输不同信息

新英格兰的医生在做裂脑手术时,往往先切断胼胝体的后部,如果这对控制癫痫效果不够的话,那么在10周之后再次手术切断胼胝体的前部。对J.W.的手术就是如此,这给了加扎尼加宝贵的机会测试他在手术前、两次手术之间和整个手术都完成以后的变化。

J.W.的第一次手术是切断了后一半胼胝体。在这以后对J.W.所做的测试似乎表明他显示出裂脑病人的所有症状。但是由于前一半胼胝体还是完整的,那么这前一半胼胝体传输的究竟是什么信息呢?为此他们对J.W.做了如下实验:给J.W.的左半球闪现文字“太阳”,而给右半球闪现一幅交通信号灯的黑白线条画。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

“你看到了什么?”
“右面是太阳这个字,左面是一幅图画。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我讲不清。我想讲但是就是讲不出来。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

“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吗?”
“这我也讲不清。右面是太阳这个词,左面是一幅什么图……我想不起它是什么。我能看到它就在我的眼前,但是就是讲不出来。”

“这和飞机有什么关系吗?”
“没有关系。”

“这和汽车有关系吗?”
“有关系(点了点头)。我想是有关系的……这是某种工具之类的东西……我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我讲不出来。太糟了。”

“这和颜色有关吗?”
“有关啊,红、黄……是红绿灯吗?”

“你答对了!”

看来,胼胝体前部传输的是一些更为抽象的信息,它传输的并不是图像的具体图形。左半球接收到这些信息之后,就像猜灯谜那样试图找出某个词来描述。在第一次手术之后8周,加扎尼加给J.W.的右半球显示“骑士”这个词。他自言自语说:“我头脑里有张图,不过我讲不出来。比赛场中有两位斗士……古装,穿着铠甲,带着头盔,骑在马上要把对方挑下马来……是骑士吗?”所以“骑士”这个词在右脑中激发起所有这些高层次的关联。左脑根据这些信息,最后解决了问题,说出答案。而在第二次手术之后,也就是整个胼胝体都被切断以后,当仅仅显示给右脑某个词或图画,他就再也不能这样用话语猜出右脑看到的是什么了。

撰文/顾凡及(节选自科学世界2016年第3期“加扎尼加探秘裂脑人”)

当然,上述裂脑人指的是左右大脑之间的胼胝体被切断的结果。如果是广义的脑,包括脑干的锥体交叉(大脑控制对侧躯体的原因)也被切断的话,那应该是必死无疑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探讨切断人体左右脑连接对意识的影响之前,我们得先明白一个关键点:左右脑的连接并非像电线一样可以简单地“剪断”然后期望它能“重新接上”或者完全恢复原样。这种手术在医学上被称为“脑裂术”(Corpus Callosotomy),其目的通常是为了治疗严重的、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症。脑裂术切断的主要结构是胼.............
  • 回答
    这绝对是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让人忍不住去思考这种极端情况下的物理极限。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因素:线的材质、强度,以及切割所需的力。首先,我们来谈谈“1纳米细”。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尺度,比我们肉眼所见的任何东西都要小.............
  • 回答
    西蒙斯想去勇士,并且要和76人彻底撇清关系,这事儿啊,说起来可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从他本人角度、从勇士队角度,再到76人队的角度,每方面都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先说说西蒙斯自己为啥这么想: 受够了费城的气氛: 这点是最直接的。在76人,他经历了不少,最核心的还是那个“那个夏天”和老鹰的季后赛。虽.............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用一个字来回答,那就是“不可能”。但这背后涉及的生物学原理,却相当复杂和残酷。想象一下,当一根比头发丝细万倍的纳米丝,以极高的速度和精确度横扫而来,它所造成的伤害,远非我们平时理解的刀伤那么简单。纳米丝的极细意味着它拥有难以置信的切割能力,它不是简单地将组织撕裂,而是能够像一把无限锋利.............
  • 回答
    一个严谨的生物学分析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但首先要明确的是,在现实中,人类从腰中间被切断是无法存活的,生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终结。 任何关于“能活多久”的探讨都只能是一个极端的理论推演,而且会伴随着难以想象的痛苦和迅速的生理崩溃。让我们尝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剖析这个残酷的场景:一、瞬间发生的生理灾难1..............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了点子上,而且非常实在。之所以大家会有“不让婴幼儿去公众场所”的说法,出发点确实是为了保护他们,而不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咱们仔细聊聊这其中的道理。首先,我们要明白“传播途径”这个词在传染病学里的含义。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指针对已经具有一定免疫力、或者至少有能力抵抗一部分病原体的.............
  • 回答
    确实,即使脾脏被切除,人们仍然可能出现“脾虚”或“脾胃不和”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脾”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那个被切除的器官。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令人费解,我们不妨深入来聊聊,为何会这样。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医的“脾”与西医解剖学上的“脾脏”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尽管它们之间存在联系,但绝非.............
  • 回答
    切腹,在日本被称为「腹切り」(harakiri) 或「せっぷく」(seppuku),是一种源于日本武士阶层的传统仪式,通常是为了维护荣誉、避免耻辱、表示忠诚,或者作为一种惩罚。在切腹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将刀刺入腹部并横向切割时,产生的剧痛和出血往往会让人难以完成整个过程。因此,寻找一位“介错人”(か.............
  • 回答
    《人生切割术》(Severance),这部剧看完之后,脑子里像被什么东西按下了暂停键,又被一股力量推着向前。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公司,更像是关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片纠缠不清的“我是谁”的迷宫。首先,它那种令人窒息的、极简主义的风格,一开始就抓住了我。 剧集的美术设计、服装,乃至那个办公环境,都散发着.............
  • 回答
    这可是个扎实的题目,要说两个练成了独孤九剑的人切磋,谁能赢?其实,这问题就像问两个绝世高厨,各自都掌握了祖传的独门菜谱,用的是同一套神兵利器,比试的是同一道名菜,最终谁能做出那道最惊艳的菜肴。答案不是绝对的,得看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要明白独孤九剑的厉害之处。它厉害在哪儿?不是招式有多么花哨,也不是.............
  • 回答
    历史上日本人切腹自尽中途后悔的例子,确实有记载,但要说得“详细”并且“去除AI痕迹”,这本身就有些矛盾。因为历史记录本身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叙述方式,而AI的生成则天然倾向于结构化和逻辑性。不过,我们可以尽量从历史的细节和人性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切腹(Seppuku)在日本武士阶层中.............
  • 回答
    切除胃,即使营养物质能够持续供给,对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并非简单地“可以活下来”就能概括的。要详细地讲清楚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胃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核心作用。胃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搅拌机和初步消化的容器。它不仅仅是储存食物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能分.............
  • 回答
    常熟农商银行近期曝出一桩令人不安的事件:多名员工反映在入职体检或离职体检中被查出肺结节,其中数人甚至进行了肺部部分组织的切除手术。这一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银行方面表示其办公环境经检测合格之后,事件的真相更是扑朔迷离。员工方面的说法:根据多名员工的反馈,问题主要集中在2023年初,他们陆续在体.............
  • 回答
    长期以来,关于我们的大脑如何适应不同类型工作模式的讨论,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究竟是精耕细作般的专注,还是多点开花般的灵动,对我们的大脑更有益处?这就像一个经典的辩论,各有其理,也各有其局限。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长期从事同一项脑力劳动和长期在不同脑力劳动间切换,这两者对我们的大脑会产生哪些截然.............
  • 回答
    玲娜贝尔和星黛露,这对上海迪士尼的“限定款”小狐狸和兔子,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成功的IP角色之一了。她们的火爆绝非偶然,而是精准地切中了当下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渴望和喜好,引发了强烈的共鸣。1. “反内卷”的治愈系伙伴,提供情绪价值在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都感到疲惫和焦虑。玲娜贝尔和星黛露.............
  • 回答
    当一个人在不同语言或口音之间切换时,我们的大脑简直是一场精密的交响乐演出。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换个词”那么简单,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而又协调的神经活动。首先,我们的大脑里有一套专门处理语言的区域,最核心的莫过于布罗卡区(Broca's area)和韦尼克区(Wernicke's area)。布罗卡区主要.............
  • 回答
    切·格瓦拉,一个在二十世纪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名字,至今仍被许多人视为传奇和精神象征。在他身上,确实汇聚了许多令人心生敬意,甚至可以说是“崇拜”的品质。首先,他身上燃烧着一股强烈的理想主义火种。 格瓦拉并非一个出身贫寒的穷小子,他来自一个相对富裕的阿根廷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机会过上舒适的生活。然而.............
  • 回答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直击我们日常认知的一个盲点:为什么我们明明生活在“十进制”的世界里,但对其他数制,比如二进制、十六进制,甚至二十进制(某些古老文明的遗留)都能理解,并且在特定场景下还能自然地切换,一点也不觉得混乱?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我们大脑处理信息、学习规律以及工具辅助的强大能力。1..............
  • 回答
    人社部正在研究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这是一个涉及亿万国人生计的重大议题,牵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关键节点,提出一些切实可行、兼顾各方利益的建议,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能为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首先,改革方案需要有“温度”,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承受能力。 延迟退休并非“一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