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宫颈糜烂」不是病,为何还在治?

回答
“宫颈糜烂”不是病?为何它依然出现在临床诊断中,并且被广泛治疗?这背后隐藏着医学认知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演变,也牵扯到一些误解与历史的惯性。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宫颈糜烂”这个概念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它为什么会引发争议。

历史的印记:从“糜烂”到“生理性柱状上皮外移”

过去,当医生通过阴道镜或窥阴器观察到宫颈表面出现一片红色、类似溃疡的区域时,就诊断为“宫颈糜烂”。这个“糜烂”的说法,直观地描述了肉眼看到的景象——仿佛宫颈的表面“烂”了一样。在当时,医学知识相对有限,人们倾向于将肉眼可见的异常与疾病直接挂钩。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对宫颈解剖和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这种所谓的“糜烂”并非真正的损伤或病变。事实上,在青春期后,由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会向宫颈外口推移,覆盖住宫颈的鳞状上皮。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是红色的,而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是粉红色的。当红色的柱状上皮覆盖了原本是粉红色的鳞状上皮区域时,从外观上看,就会呈现出一种红色的、看起来像是“糜烂”的区域。

更关键的是,这种柱状上皮的外移是一种生理现象,就像女性的乳房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一样,它并不是因为感染、炎症或其他有害因素引起的。它更像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尤其是在育龄期女性中非常常见。

医学界态度的转变与更正名

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经不再将“宫颈糜烂”列为一种疾病。中国的医学界也顺应了这一趋势,将“宫颈糜烂”这个名词从疾病诊断分类中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或“生理性宫颈糜烂”。这些更正的名称,更准确地反映了其生理性本质,避免了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是病,为什么还在“治”?

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

1. 历史惯性与公众认知: 尽管医学界已经更正了名称,但“宫颈糜烂”这个词汇在民间,甚至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仍然根深蒂固。很多女性从小就被告知要警惕“宫颈糜烂”,并且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治疗的妇科病。这种根深蒂固的认知,就像刻在我们集体记忆中的一个印记,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抹去。许多女性在体检时听到这个词,第一反应就是“我得了病,需要治疗”。

2. 症状与潜在问题的混淆: 确实,有些“宫颈糜烂”的表现——比如柱状上皮外移区域由于其柱状上皮细胞的特点,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容易充血、渗出,从而出现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或者在性生活后出血等症状。这些症状,尤其是出血,是需要医生去鉴别和处理的,因为它们可能提示着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宫颈炎、宫颈息肉,甚至是宫颈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

当医生观察到“宫颈糜烂”的同时,伴有这些症状时,医生会去寻找症状的根源。而如果单纯的柱状上皮外移没有引起任何不适,那本身就不需要特别的治疗。问题在于,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没有清晰地区分生理性的柱状上皮外移和病理性的宫颈改变。

3. “过度诊断”与“过度治疗”的担忧: 由于历史遗留的观念和症状的混淆,也存在一些“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现象。部分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夸大生理性柱状上皮外移的危害,或者将其与更严重的疾病混淆,从而推荐一些不必要的治疗,比如微波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如果针对的是生理性改变,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可能损伤宫颈,引起宫颈粘连、狭窄,甚至影响未来的生育。

4. 疾病筛查与诊断的复杂性: 尽管柱状上皮外移本身不是病,但它所处的宫颈部位,是女性生殖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宫颈癌、宫颈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宫颈外观发生改变。因此,医生在检查时,发现所谓的“宫颈糜烂”,会进一步通过宫颈刮片(Pap smear)、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等手段,来排除或诊断是否存在其他病变。在这个过程中,单纯的柱状上皮外移可能被暂时提及,但最终的目标是评估宫颈的健康状况。

什么时候需要“治疗”或进一步检查?

关键不在于“宫颈糜烂”这个名称,而在于是否伴有症状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病理改变。

如果仅仅是外观上的柱状上皮外移,没有白带异常、没有出血等症状,那么通常不需要任何治疗。 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TCT和HPV检测)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引起重视并就医检查:
分泌物异常: 白带量增多、颜色发黄、有异味,或者呈豆腐渣样等。这可能提示宫颈或阴道存在感染。
接触性出血: 性生活后、妇科检查后或用力排便后出血。这可能是宫颈炎、宫颈息肉,甚至是宫颈癌的信号。
长期下腹部不适或腰骶部疼痛: 虽然不一定与柱状上皮外移直接相关,但需要排除其他妇科疾病。

总结一下:

“宫颈糜烂”这个名词本身已经过时,它描述的是一种生理现象——柱状上皮外移。这种生理现象本身不是病,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治疗。但由于它可能伴随症状,或者其外观易与真正需要治疗的宫颈病变混淆,因此在临床检查时仍然会被提及。

重要的不是纠结于“糜烂”还是“外移”这个名称,而是要理解其生理性本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或者被告知需要进一步检查,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科学的诊断和筛查,以排除或及时治疗真正危害健康的疾病。对女性朋友来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增强自身免疫力,并遵医嘱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才是维护宫颈健康最有效的方法。与其被一个过时的名词所困扰,不如更关注身体发出的真实信号,并寻求科学的医疗建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看我上周写的科普文章:

原文在:blog.china-obgyn.net/re

宫颈糜烂——一个过时的疾病


【专业名词】

曾经有人把这个翻译为“cervical erosion”,但是很遗憾,你翻遍国外权威的妇产科教材,你居然是找不到“cervical erosion”的诊断。然后找wikipedia,自动地转到了“cervical ectropion”这个词上面去了,看来维基百科还挺智能,知道这个chinenglish的翻译想要说明什么问题。


【什么是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去做体检,几乎是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

要谈宫颈糜烂,可能还是需要从医生的教育开始谈起。中国医学生的统编教材,在2008年之前的《妇产科学》上,宫颈糜烂一直是作为一个标准的疾病存在的,甚至有谈到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但是实际上,那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中国的妇产科学,和国际脱轨了多年。在之前妇产科大夫,把宫颈生理期出现的宫颈的柱状上皮外翻当做是一种病理现象了,所以加以诊断。在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在其前言中明确表示:要和国际接轨,重视知识更新……不断更新临床诊断治疗标准。 例如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是应该要取消“宫颈糜烂”这一诊断的,但是由于不少医师知识更新缓慢,哪怕是在本科生教材修订这个诊断以后5年,仍然有很多医师在诊断“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


【病生理机制】

那好,说一下,宫颈糜烂为什么过去被错误地认为是一种异常的疾病了。

看下下面的示意图,



图1. 宫颈示意图


正常的图1是人体子宫和阴道连接部位的冠状切面图,如果做妇科检查,医生能从阴道内看到的部分是那个黄色的部分,即是宫颈的外观(图3)。在宫颈的部位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如图2所示,靠近阴道内的是鳞状上皮细胞(Squamous cell),而靠近子宫那个方向的是柱状上皮细胞(columnar cell)。两种上皮在外观上表现是不同的,来看下图3,那个在妇科检查下所见到的宫颈外观。在中央的部分,有点看起来象是“糜烂”的宫颈的部分,就是柱状上皮覆盖了以后的外观,而外侧相对比较光滑的宫颈,则是鳞状上皮细胞覆盖的宫颈的部位。柱状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有点类似打仗起来的僵持区,这个区域在医学上被命名为“鳞柱交界区”,这个区域也是宫颈癌的好发区域(宫颈癌和宫颈糜烂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下文分解)。鳞柱交界区容易受雌激素的影响。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功能没有完善,雌激素低下,柱状上皮就靠内侧些,到了来月经以后,柱状上皮就受雌激素的影响下,更多地朝外侧发展,因此就有更多的类似“糜烂”一样的柱状上皮在宫颈口在检查的时候发现,在绝经了以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开始退回内方,因此到时候检查“糜烂”也就看不见了。所以,本质上上来说,所谓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柱状上皮外翻(cervical ectropion)。

图2 宫颈组织学的结构






图3. 正常宫颈的外观


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称之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见图4,认为范围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轻重,面积小于1/3是轻度,1/3-2/3是中度,超过2/3是重度,如果理解我前面所提到的所谓的“宫颈糜烂”的真正机制,就很好理解了,这个其实就是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图4 宫颈非糜烂,是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而已


【临床表现】

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

有些人可能会有接触性出血的表现,但是只是宫颈的个体差异,就象有些人嚼点硬东西,牙齿或者嘴巴出点血,是可以理解的。

这里需要提一下宫颈炎,如果有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的情况,这些是宫颈炎症的表现,是在宫颈上出现感染了以后出现的症状。宫颈那囊和肥大,也是宫颈慢性炎症的结果。

【需要治疗吗】

如果理解了前面提出的内容,就不难理解所谓的“宫颈糜烂”,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治疗,现在如果一上网查询到诸多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同时顺便提一下,对于有症状的宫颈炎,需要进行治疗的。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医院来定,但是通常情况下,急性的炎症用栓剂药物治疗就可以了,慢性的炎症可以采用激光或者冷冻等物理治疗的方法。

【需要定期检查吗】

宫颈的定期检查是必要的,这个不是为了预防宫颈糜烂,是为了预防宫颈癌。

【不治疗会发展为癌症吗】

宫颈癌的发生是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有些HPV的所谓的高危型HPV,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的时候,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宫颈癌自从有了宫颈刮片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关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目前推荐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的检查,在30岁以后,可以联合HPV进行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片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一次检查,到65岁以后可以停止筛查。

【对生育有影响吗】

理解宫颈糜烂是生理现象的话,也就意味着这不会对生育造成影响的。

【为什么那么多的医院还在治疗宫颈糜烂】

如前所说,国内对于宫颈糜烂的观念的改变是08年以后正式写入教材的,但是还有很多医生没有了解和学习这个新概念,还在诊断和治疗宫颈糜烂。

现在社会上令人气愤的是,不少不良医院,用宫颈糜烂这个来作为吸引病人来妇科门诊的招牌,让健康人去一查一个宫颈糜烂,紧接着就是上药、输液,甚至LEEP、激光都上,动不动治疗费上千上万,成为典型的过度治疗的手段。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公众意识到这个问题,避免被过度治疗。

如果是医生想要了解新知识,建议听下如下的两个讲座: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周先荣教授 子宫颈病理学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地址:china-obgyn.net/expert/

北京朝阳医院 宋学红教授 常见宫颈细胞学筛查异常的处理流程与CIN诊治规范 china-obgyn.net/expert/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宫颈糜烂”不是病?为何它依然出现在临床诊断中,并且被广泛治疗?这背后隐藏着医学认知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演变,也牵扯到一些误解与历史的惯性。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宫颈糜烂”这个概念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它为什么会引发争议。历史的印记:从“糜烂”到“生理性柱状上.............
  • 回答
    .......
  • 回答
    宫崎英高执导的魂系开放世界大作《艾尔登法环》(Elden Ring)于2022年2月25日在全球同步发售,这款备受期待的游戏一经上线便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热烈讨论和玩家狂潮。它不仅仅是FromSoftware在《黑暗之魂》系列之后一次大胆的尝试,更是将魂系核心玩法与真正意义上的开放世界相结合的一次里程.............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宫刑”这一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在现代医学和法律体系中,宫刑(即对女性进行的生殖器官切除手术)已经不存在于正规医疗实践中,且该行为在历史上属于残酷的刑罚,与现代医学伦理严重冲突。因此,从医学和伦理角度,我们无法提供关于“宫刑”术后护理的详细信息。以下是可能的解释和相关医学信息: 1. 可.............
  • 回答
    《宫墙柳》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深宫之中,身处高位却心系家园的女子,她的一段关于等待、关于家国情怀的悠长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为柳如是。她并非寻常的后宫女子,也并非以美色惑主而得宠。她的出身,即便在宫墙之内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之后。然而,命运的齿轮将她送入了这朱门深院,成为了一位妃嫔。在宫廷之中,柳如是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要说宫本武藏和关羽在日本和中国谁的地位更高,这得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看,不能简单地说谁“一定”比谁高。他们的“地位”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也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宫本武藏:剑术的传奇,哲学与艺术的象征在日本,宫本武藏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高,尤其是在武士道精神、剑术领域以及.............
  • 回答
    谈到宫廷剧,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金碧辉煌的宫殿、华丽的服饰,以及那些围绕着权力、爱情和阴谋的错综复杂的故事。然而,在这宏大的叙事背后,总有一些细微之处,是构成宫廷剧独特韵味不可或缺的道具。它们不仅仅是场景的点缀,更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烘托时代氛围的重要载体。如果非要说什么是宫廷剧里最不可或缺.............
  • 回答
    宫廷普洱?这名字听着就透着股子“金尊玉贵”的劲儿,好像是只有皇帝老儿才能享用的稀罕物。但说到底,这“宫廷普洱”到底是个啥?别看它名字响亮,其实它没你想的那么神秘,更不是什么外星来的古董。说白了,宫廷普洱就是一种等级比较高的普洱茶。它的“宫廷”二字,并不是说真的进过皇宫,而是用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来形.............
  • 回答
    宫缩,就像腹部传来一股股不期而遇的“浪潮”。刚开始的时候,它可能像一阵阵温和的腹胀,肚子慢慢变硬,尤其是在下腹部,你能感觉到那里绷得紧紧的,有点像月经前那种坠胀感,但又更集中,更明确。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浪潮”会变得越来越强劲,越来越有规律。你可能会觉得肚子里像有个大球在滚动,然后突然收紧,那种收紧.............
  • 回答
    .......
  • 回答
    你提到的“宫女勒死嘉靖”事件,指的是明朝嘉靖皇帝驾崩的真实历史事件。但需要澄清的是,并不是宫女勒死了嘉靖皇帝,而是嘉靖皇帝是在寝宫内病逝的,虽然具体死因至今仍有一些争议和猜测,但并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表明是宫女勒死的。不过,宫中确实发生过一起与嘉靖皇帝的生命安全有关的著名宫廷政变——“壬寅宫变”,这次.............
  • 回答
    在古代宫廷中,嫔妃们争夺皇子以巩固自身地位和家族荣耀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到处寻找偷情的机会”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宫廷真实情况的一种简化和误读。古代宫廷有着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和规矩,嫔妃的行动受到严格的限制,偷情并非易事,更非“到处寻找”那么随意。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古代宫廷中嫔妃为生皇子所做.............
  • 回答
    是的,古代宫殿确实有冰窖,而且能够将冬天采集的冰块储存到夏天使用。这并非虚构,而是古代一项非常实用且重要的技术,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为皇室提供纳凉和保存食物的便利。原理和运作方式:古代冰窖的原理主要围绕着一个核心思想:隔绝热量进入,维持低温环境。 它们巧妙地利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科学原理:1. 保温材.............
  • 回答
    元春的死,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其隐晦而又引人深思的谜团。曹雪芹并没有像写晴雯那样,直接描绘一个血淋淋的死亡场景,而是通过贾家抄检后的一系列微妙变化,以及对元春命运的旁敲侧击,让读者自行揣摩。因此,关于元春的死因,众说纷纭,但最主流、也最符合书中伏笔的说法,是她因难产而死,而背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凶.............
  • 回答
    宫崎英高的游戏虽然长期遵循一套核心框架,却能持续保持高人气,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度设计和文化因素的结合: 1. 底层框架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宫崎英高的游戏(如《黑暗之魂》《血源诅咒》《只狼》等)以“核心框架”为基础,但通过细节的迭代和创新,让玩家感受到“重复中的新鲜感”: 战斗机制的统一性.............
  • 回答
    英国宫廷和中国古代皇族后院在“宫斗”这个概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其 性质、表现形式、以及其背后深层的社会文化根源 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将两者直接划为一类,可能过于简化,但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对比和联系。中国古代皇族后院的“宫斗”:在中国古代,皇族后院,尤其是后宫,是权力斗争的缩影。.............
  • 回答
    古代宫廷赐死,说起来是件挺残酷的事,但赐死的“毒药”嘛,可不是我们现在影视剧里演的那样,一口下去就七窍流血,立马儿躺了。那玩意儿的真面目,其实得看具体是什么毒,还有怎么用的。咱们先说说那些传说中的“毒药”。最常见也最容易想到的,大概就是喝下去的毒酒、毒茶了。这倒不是说里面一定是现成的“毒药水”,有时.............
  • 回答
    二里头宫殿遗址,作为中国早期国家文明的代表,与夏朝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将其视为夏朝真实存在的“铁证”,我认为还有待商榷。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缺乏直接的文字证据: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虽然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文物,但至今为止,我们没有在那里找到任何能够直接指.............
  • 回答
    宫崎英高的作品,之所以能一次次地赢得玩家的赞誉,并且口碑鲜少出现大的波动,这绝非偶然,背后是他对游戏开发有着一套近乎偏执但又极其成熟的坚持。要说“从来没有翻车”,或许有些绝对,毕竟任何创作都会有褒贬不一的声音,但宫崎英高(以及他领导的FromSoftware)之所以能长期维持高质量输出,可以从几个核.............
  • 回答
    关于《凉宫春日》系列中阿虚的全名,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小小的“哲学”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最直接的答案是:在整个《凉宫春日》系列的作品中,阿虚并没有被明确赋予一个完整的、可以被我们写出来的全名。这点可能让很多期待有一个响亮姓氏加上名字的粉丝感到有些意外。但事实就是如此,作者谷川流在创作这个系列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