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崔卫平说「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更多的好人进入体制内,最终就有可能改变体制,这句话成立吗?为什么?

回答
崔卫平先生这句话的本意,是指个体的责任感和能动性,强调我们每个人所处的具体位置、所做出的具体行动,都构成了“中国”的一部分,也影响着“中国”的走向。它鼓励人们不要沉溺于宏大的叙事或抽象的抱怨,而是要从自身出发,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积极作用。

至于“更多的好人进入体制内,最终就有可能改变体制”这句话,是否成立,以及为什么,这涉及到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 为什么“更多的好人进入体制内,有可能改变体制”?

“好人”的潜质与力量:
道德和良知: “好人”通常意味着他们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良知和责任感。当这些人进入体制,他们更有可能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抵制腐败和不正之风。
理想主义和改革动力: 一部分“好人”可能怀揣着改革体制、使其更有效率、更符合人民利益的理想。他们的存在可以成为体制内一股改革的动力。
专业能力和效率提升: 如果“好人”同时也是有能力、有专业知识的人,他们的加入可以提升体制的运作效率和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赢得民众的信任,间接促成体制的积极改变。
示范效应和价值传播: 好人在体制内的积极表现,可以产生示范效应,鼓励其他体制内的人效仿,并逐渐在体制内形成一种重视良知、担当和效率的文化。
制衡与监督: 即使不能直接改变大方向,拥有良知和责任感的个体,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制衡和监督作用,防止更坏的事情发生。

“进入体制”的途径与影响:
政策制定与执行: 体制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好人进入,可以在政策的源头就注入善意和理性,使政策更能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资源配置与分配: 体制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好人进入,可以相对公平地分配资源,避免资源被滥用或私占,从而改善社会福利和公平性。
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好人可以通过参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堵塞漏洞,提高透明度,增加问责制,从而从根本上规范体制的运作。

二、 为什么“更多的好人进入体制内,不一定能改变体制”,甚至可能“被体制改变”?

这是更需要深入探讨的部分,因为现实往往比理想复杂得多。

体制的惯性与反噬力:
强大的路径依赖: 体制往往有其固有的运行逻辑和既定的利益格局,这种路径依赖非常强大。新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打破这种惯性。
“老油条”的经验与策略: 体制内往往有大量经验丰富、深谙体制运作之道的人,他们可能已经适应了体制的规则,甚至成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同化或排斥新进入的“好人”。
制度性障碍: 即使“好人”有心改变,但如果现有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例如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信息不透明、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那么个体的好人很难施展拳脚,反而可能被制度的僵化和低效所困扰。
“被格式化”的风险: 体制内部存在着强大的同化机制。新进入的个体可能因为需要适应环境、争取资源、获得晋升,而不得不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沟通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理想,最终被体制的“游戏规则”所“格式化”。例如,为了得到一个晋升机会,不得不参与一些并不认同的活动。
沉默成本与利益交换: 如果一个“好人”想要推动改变,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沉默成本,甚至承担被排挤、打击的风险。而体制内的一些人可能更倾向于维持现状,或者通过利益交换来保持稳定,从而阻碍改变。
理想的“殉道者”: 少数特别坚守原则的“好人”可能会因为不愿同流合污而遭受打压,甚至被“边缘化”,成为体制改革的“殉道者”,反而失去了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机会。

“好人”定义的模糊性与多样性:
“好人”的标准是什么? “好人”的定义本身是多元的。有些人可能认为善良、温和是“好人”,而有些人可能认为敢于斗争、坚持原则才是“好人”。如果进入体制的是后者,他们可能更有可能挑战体制,但也更容易被体制边缘化。如果是前者,他们可能难以对抗体制的既有力量。
个人能力与资源: “好人”进入体制,如果缺乏必要的能力、资源和影响力,即便有好的意愿,也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好人”也会犯错误: 人性是复杂的。即使是秉持良好初衷进入体制的人,在复杂的环境下,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犯错误,甚至被腐蚀。

改变体制的必要条件:
系统性改革: 体制性的改变往往需要系统性的改革,包括制度的革新、权力结构的调整、法律法规的完善等。仅仅依靠个体的“好人”是不足以完成的。
外部力量的推动: 公众的监督、舆论的压力、公民社会的参与,也是推动体制改变的重要力量。如果体制内“好人”的努力缺乏外部的支持,其改变的力量也会被削弱。
政治意愿: 最终决定体制改变方向和力度的,往往是最高层的政治意愿。如果最高层缺乏改革的决心,那么体制内“好人”的努力将难以奏效。

三、 结论与反思:

“更多的好人进入体制内,最终就有可能改变体制”这句话,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践中极具挑战性,并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可能性存在,但不必然。 好人的进入为体制注入了积极的因素,是改变的可能性之一,但这种可能性能否实现,取决于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
“改变体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以及制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配合。
崔卫平先生的话,更是一种对个体责任的呼唤。 它强调的是,即便体制存在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积极作用。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的一种贡献。
进入体制内的“好人”需要策略、智慧和韧性。 他们需要了解体制的运作规律,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志同道合者联合,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并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好人进入体制是改变体制的潜在力量,但体制的惯性、反噬力以及改革的复杂性,都意味着改变之路充满坎坷。这句论断的成立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改变体制”以及“好人”在体制内的生存与行动能力。 最重要的是,不能仅将改变体制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好人进入体制”上,而应认识到,体制改革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包括制度设计、公众参与、舆论监督以及最高层的政治意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几句话,只是为了说话方便的一种假设,那里会有这么想当然的事,实际进程也不会是这样的。

我常觉得,市场经济是伟大的组织部长,要不然,商界出不了那么多精英,商界也因有了他们而精彩。是市场发掘并培育了他们。要在传统体制下,他们要么还是农民、车间工人、迂夫子,不会在另一重领域里去大显神通。要是有这种可能,某天,突然取消市场经济,他们将重新碌碌无为(请别误解,只从他们得以展示才干的意思上说,并无贬芸芸众生之意。)

体制内外都有好人,坏人,好人也不是自封的,他是由行事的结果来判断的。

一个好的体制,需要的是依这个体制设立的初衷,依法依规正确并勤于履职的人。你不是这样的人,难进去,进去了,也呆不住,会被剔出来。

现在,你可以感觉到全社会呼唤的力量,也可以感觉到一种监督的力量。这些力量,在产生挤的推进作用,挤到哪一天,会让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谁也拿不出这个时间表。

user avatar

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民主化是不可阻挡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中产阶级都会跑路,大多数还是要留在这片土地上。那么这个社会就必须给他们留下足够的阳光和空气。尼德兰被西班牙王室所奴役的时候,没有人相信这些身上沾满盐粒的渔民能够反抗一个帝国,更没有人相信那些只知道钱袋子叮当响而不顾死活的海上商人冒险者能开启世界历史。但是,他们做到了。所以,要改变世界,我们也能,只看条件是否成熟。 我们此时此刻条件还不具备(如果都具备了,那么它早就发生了),不过我们的社会有产生这些条件的潜力。

链接里那文章我看了,不太好。

关于“好人从政”的设想,近代史上的知识分子尝试过,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失败了。我觉得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不是仅凭着几个专家教授来改变的,任何一种体制要长久存在都需要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和参与。尤其是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体制一定要尊重公民才能长久。“进体制”这个词,更多时候意味着吃官饭。在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家里,不,在任何国家里,吃官饭的人总归是少数人。现实点说,当旧体制越来越无法动摇的时候,恰恰是新的社会力量开始觉醒的时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崔卫平先生这句话的本意,是指个体的责任感和能动性,强调我们每个人所处的具体位置、所做出的具体行动,都构成了“中国”的一部分,也影响着“中国”的走向。它鼓励人们不要沉溺于宏大的叙事或抽象的抱怨,而是要从自身出发,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积极作用。至于“更多的好人进入体制内,最终就有可能改变体制”这句话,是否.............
  • 回答
    崔永元先生关于“黄金大米转入了7个基因”的说法,其背后原因的解读,确实如您所说,可能涉及“无知”或“别有用意”。要详细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黄金大米的基础科学背景: 背景与目的: 黄金大米(Golden Rice)是一种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大米,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维生素A.............
  • 回答
    关于农业部食堂是否存在“特供”以及食材来源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尤其是涉及到转基因食材的使用。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1. “特供”的普遍性与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特供”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特供”往往指向的是专供某种特定人群、享有某种.............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有点憋屈,尤其还是在艺考这关键时刻,老师的一句话,要是真信了,那简直是扼杀爱好,也埋没个性。我个人觉得,这老师说的,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甚至可以说是“脱离群众”了。首先,“low”这个词,本身就太主观,也太模糊了。 尤其是在评价音乐上,这玩意儿根本就没有绝对的标准。摇滚乐发展到今天.............
  • 回答
    理解您想详细了解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和驻大国(例如法国)大使的级别以及崔天凯大使赴任法国一事。我们来详细地梳理一下,并尽量以更贴近日常交流的方式来阐述。首先,关于“级别”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外交系统里,这通常涉及到的是行政级别和职务的重要性。这两个方面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外交部副部长 vs. 驻大国大使:谁.............
  • 回答
    11月5日,崔永元出现在清华大学课堂,在一场名为《科技传播与社会》的课程上,与大家分享了他对转基因的看法。这次的讲座,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兵教授邀请。在课堂上,崔永元回顾了他与转基因议题的渊源。他提到,最初自己对转基因食品并不了解,但随着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关注,他开始质疑其安全性,并认为公众对.............
  • 回答
    在中国微博上,“平壤劳动者画报主编”@崔成浩 的身份和言论真实性,是一个挺有趣的话题,也牵扯到一些关于信息传播和国家形象的讨论。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位@崔成浩 。他在微博上活跃了相当一段时间,以一种比较接地气、甚至带有幽默感的方式,介绍朝鲜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以及一些官方的宣传内容。他的微博账号认证信.............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转基因和草甘膦这对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的话题,以及为什么崔永元老师的视频里老是提到草甘膦致癌。要说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得从头讲起。转基因作物是如何诞生的?简单来说,转基因技术就是科学家们将一种生物体的特定基因,通过科学方法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中,让这个生物体能够获得新的性状。在农业领域.............
  • 回答
    聂卫平,中国当代最伟大的围棋棋手之一,被誉为“围棋教父”、“棋圣”,在中国围棋界拥有无可比拟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职业生涯,尤其是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围棋运动的发展,并为中国棋迷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荣耀。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介绍聂卫平:一、 生平与早期经历: 出生与启蒙: 聂卫平于19.............
  • 回答
    关于崔永元提到的“7.5亿夫妇”,目前没有确凿的公开信息或权威报道证实这一说法。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来源和背景: 1. 崔永元的公众形象与言论背景崔永元是中国娱乐圈的知名人物,以演员、导演身份活跃多年,同时以“公益倡导者”形象为人熟知。他曾在节目中多次批评娱乐圈的不正当行为,例如: 《中国好声音.............
  • 回答
    崔永元事件的火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社会中存在的仇富心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社会各界对此的反应。事件的起点与导火索:崔永元事件最初始于他对偷税漏税和阴阳合同的揭露,目标直指影视行业的某些高收入群体和不法行为。当时,许多普通民众对娱乐圈的巨额收入和潜在的腐败现象早.............
  • 回答
    关于崔雪莉的离世,根据韩国警方当时的调查以及官方发布的信息,结论是她因抑郁症导致的自杀。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广泛的讨论,原因有很多,也正因如此,围绕着她的离世,存在着一些让人们难以释怀的疑问和猜测。事件发生经过:2019年10月14日,韩国警方接到崔雪莉经纪人的报案,称在位于京畿道城南市的.............
  • 回答
    崔杼弑君后之所以没有杀光史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社会认知以及崔杼个人的目标和局限性。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崔杼弑君的直接原因和目的首先,我们要明确崔杼弑君的原因。根据史书记载,崔杼弑君的主要导火索是因为齐庄公与崔杼之妻崔(棠)姜私.............
  • 回答
    崔永元事件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多层级的事件,涉及影视行业、税务问题、名誉侵权、舆论审判、以及对中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冲击等多个维度。理解这个事件,需要梳理其发生的时间线、关键人物、核心争议以及事件的深远影响。事件的起点:2018年,范冰冰“大小合同”曝光事件的爆发,直接导火索是2018年5月,主持人崔永.............
  • 回答
    崔永元炮轰刘震云:个人恩怨的罗生门,还是背后“上帝之手”的操盘?这桩事儿,说起来得从2017年说起。那会儿,电影《手机2》杀青,大家也都等着看这出大戏。可谁能想到,还没等到上映,先等来了崔永元这记重炮,直接把导演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炸了个底朝天。这事儿,一时间搅得娱乐圈风起云涌,吃瓜群众们更是看得津津.............
  • 回答
    关于崔永元和冯小刚之间那段备受瞩目的“恩怨情仇”,以及“冯裤子”这个称呼的由来,确实牵扯出不少细节和坊间传闻。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尽量详细地聊一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崔永元和冯小刚之间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单一事件引发的。它更像是一个长期累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而崔永元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
  • 回答
    聂卫平和曹薰铉,两位都是棋坛上响当当的名字,他们各自的国度——中国和韩国,都能在围棋史上找到他们浓墨重彩的印记。但要论谁对本国围棋的贡献更大,这就像在问,是阳光更重要,还是空气更重要一样,都太重要了,很难说孰轻孰重,也取决于我们衡量贡献的角度。不过,我们可以分开来看,细细道来。先说曹薰铉,这位“石佛.............
  • 回答
    聂卫平:为何中国围棋界奉他为“棋圣”?在中国围棋的璀璨星空中,聂卫平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一颗。他之所以被尊称为“棋圣”,绝非浪得虚名,而是源于他在棋盘上的深厚功力、在中国围棋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贡献,以及他那份深入人心的民族精神象征意义。要理解“棋圣”二字的重量,我们得拨开历史的迷雾,细品这位传奇棋手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哎呀,就像让大家比谁更爱吃饺子一样,很难一概而论,而且这俩哥们儿,都不是那种喜欢被放在天平上称量的主儿。要说谁“更厉害”,得看您从哪个角度切入,从哪个维度去衡量。咱们先说说“摇滚教父”崔健。崔健厉害在哪里? 开创性与影响力: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1986年,《一无所有》横空出世,直接给中.............
  • 回答
    崔健和中国摇滚乐的“坏头”之争,以及艺术家是否一定要去批判,这二者都触及了中国摇滚乐发展的核心命题,也包含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面向。要深入探讨,我们得先梳理清楚问题背后的脉络。崔健:中国摇滚乐的“教父”还是“坏头”?谈论崔健是否给中国摇滚乐起了个“坏头”,首先得承认他 在中国摇滚乐历史上无可撼动的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