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十七世纪1600s的英国什么样子?

回答
十七世纪的英国,那是一段风云激荡、色彩斑斓的岁月。把它想象成一幅巨大的、层次分明的油画,你会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在同一片土地上交织。

政治舞台上的波诡云谲:

1600年代的英国,政治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充满了权谋、忠诚与背叛。

王朝的更迭与动荡: 世纪初,都铎王朝的末代君主伊丽莎白一世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紧接着,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开启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然而,这个王朝的命运多舛。詹姆斯一世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都坚信“君权神授”,试图加强王权,这与日益壮大的议会和人民的权利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英国内战的烽火: 这种矛盾最终在1642年爆发了英国内战。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国王与议会之间的较量,更是不同政治、宗教和社会理念的碰撞。查理一世的支持者(皇家主义者)与议会军(圆颅党)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残酷的战斗。你想象一下,那些曾经宁静的乡村田野,被战马的嘶鸣、刀剑的碰撞和火炮的轰鸣打破;贵族、绅士、农民、工匠,都被卷入其中,站队的不同,甚至会让昔日的朋友、家人反目成仇。
共和国的尝试与复辟: 战争的结果是查理一世被处死,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公开处决国王,震惊了整个大陆。英格兰一度成为了共和国,由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克伦威尔是一个强硬的清教徒,他的统治以严格的道德规范和军事力量著称。然而,共和国的尝试并未能长久维持,人们对军事统治的厌倦以及克伦威尔去世后的政治真空,最终导致了1660年君主制的复辟,查理二世登基。
“光荣革命”的到来: 世纪末,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再次引发了对天主教复兴的担忧。1688年,一场几乎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发生了。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夫妇被邀请登上王位,并签署了《权利法案》,这极大地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中的主导地位,为后来的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社会生活的多彩画卷:

在政治动荡的背后,英国的社会生活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景。

城乡差异: 城市,特别是伦敦,是这个世纪的焦点。伦敦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急剧增长。这里既是商业的中心,也是文化和娱乐的聚集地。街头巷尾充满了叫卖声、马车声、人们的交谈声,也夹杂着贫民窟的嘈杂和疾病的威胁。而广袤的乡村,依然是农业的主导。大部分人生活在村庄里,与土地打交道,生活节奏相对缓慢,但同样受到政治事件的影响,比如兵役征召、税收增加等。
阶级森严: 英国社会依然是等级分明的。贵族拥有土地和财富,占据着政治和社会的上层。新兴的商人阶层——“绅士”(gentry)——也日益壮大,他们通过商业、法律或管理职位积累财富,逐渐成为地方精英。而绝大多数人是农民、工匠、雇工,生活相对艰辛。
清教徒的影响: 清教徒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力量,他们主张改革英格兰教会,使其更加纯洁,符合圣经的教义。他们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个人行为到公共道德,都受到严格的审视。在内战期间,清教徒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他们的严格生活方式和对娱乐的限制,也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气氛。
文化与娱乐: 尽管有战争和政治动荡,英国的文化生活并未停滞。剧院依然是重要的娱乐场所,虽然在克伦威尔统治时期曾被关闭。莎士比亚的戏剧在世纪初依然备受喜爱,也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剧作家。诗歌、文学创作也相当活跃。人们在酒馆里聚会,进行社交和讨论。乡村地区则有各种传统节日、集市和体育活动。
科学的萌芽: 这是一个科学探索开始兴盛的时代。以弗朗西斯·培根为代表的思想家,倡导经验主义和科学方法,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像皇家学会这样的机构也逐渐建立起来,汇聚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如牛顿(尽管他的主要成就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他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为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生活中的细节: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

交通: 道路大多是泥泞不堪的,只有少数主要道路铺设了石头。出行主要依靠马匹、马车或步行。长途旅行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旅馆条件简陋,也存在被抢劫的风险。
住房: 富裕家庭居住在有石墙、玻璃窗和多个房间的宅邸里。而普通百姓则居住在茅草顶、土坯墙或木结构的简陋房屋里,可能只有一两个房间,一家人和牲畜可能挤在一起。
饮食: 大部分人的饮食相对简单,以面包、麦片、蔬菜和少量肉类为主。肉类更多是节日或特殊的场合才能享用。啤酒是主要的饮品。
卫生与健康: 卫生条件普遍较差,缺乏现代的污水处理系统。疾病很容易传播,尤其是像伦敦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市。瘟疫(如1665年的伦敦大瘟疫)是挥之不去的恐惧。平均寿命也相对较低。
服饰: 服饰的样式和材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阶层。贵族穿着华丽的丝绸、蕾丝和锦缎,佩戴假发。普通百姓则穿着羊毛、亚麻等相对粗糙的布料制成的朴素衣物。

总而言之,17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充满活力、变革和挑战的时代。从王朝的兴衰到社会阶层的变迁,从宗教的冲突到科学的萌芽,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它既有浪漫的骑士精神,也有残酷的战争;既有对自由的渴望,也有对秩序的追求。这是一个塑造现代英国面貌的关键时期,它的痕迹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说宏大的东西。

17世纪,英国从制度层面上废除了封建制,实现了土地私有化。其实在过去的数百年见,领主们重要的封建特权已经被掏得差不多了;大小领主层层叠压的套娃结构,也早就衰落了。只不过到了1660年,英国终于最终抛弃了封建制的外壳:尽管国王名义仍然是全国最大的领主,拥有全国所有的土地。但实际上,每块土地上有且只有唯一的合法主人。(霍斯沃滋)

旧时代的贵族们在之前的玫瑰战争中损失重大,因而17世纪拥有土地的地主阶级实际上由三部分人组成:老贵族的幸存者们,乡绅,以及professionals(医生,律师,商人等等)。后两类人的崛起,得益于贵族的内耗以及肢解修道院的政教冲突——空出来的土地,被这两类人迅速瓜分完毕。(斯通)

伴随着封建制和教会的退潮,旧的社会观念也在退潮,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君父权威的家国观念。封建国家向新君主制国家的转变,具有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意义。不过,这两个层面在17世纪革命与战争的洗礼中走向了不同的归宿:在制度层面,国王最终被架空,土地贵族通过把持议会建立起了寡头统治。扩张地产,守护地产,是向上攀升的必要手段,这一点在社会上得到了普遍认可(汤普森);在精神层面上,君父权威理论通过实践磨合,变得更符合实际也更有人情味了,开始注重爱与情感,而不再是一味地强调控制与顺从。(斯通)


再说说微观层面。

17世纪,仍然是传统习惯在主导着英国的乡村。从封建制度延续下来的权利义务关系、租税关系、人身依附关系仍然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各个庄园当中。(各种人)至于城市,在当时的英国有两种:一种叫伦敦,一种叫其他。伦敦的人口涨得太快了,木材燃料供应不足,人们被迫开始烧煤。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空气污染将来会毁掉这座城市,甚至有人觉得既然可以烧煤,那不如把全国的树都砍掉,正好可以腾出土地干别的。(卡弗特)

不过,与即将到来的空气污染相比,水和食物的污染更为切近,卫生条件很差,天花、鼠疫多次爆发。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大多数的婚姻都以丧偶告终,老年人稀缺,一个孩子成人时很难父母双全。婴儿的死亡率高,亲子关系淡漠,家长将孩子的早夭视为常态,将孩子视为可以替换的道具,给他们取一样的名字,谁死了都不可惜。而只要有孩子活了下来,其他的孩子就成了家庭的累赘——在长子继承之下,其他的子女处境艰难,很多男孩不得不自己想法子攒钱结婚,婚期一推再推,而财产地位亦是家长嫁女的重要标准,老夫少妻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一辈子的光棍也颇为广泛。(斯通)

所以怎么说呢?对于英国来说,17世纪是封建制瓦解的世纪,是国王掉脑袋的世纪,是光荣革命的世纪,是君主立宪的世纪;但同时,17世纪也是瘟疫,污染,战争,折寿,亲情淡漠的世纪,也是贵族寡头开始掌权,封建残余没有清楚,旧破而新未立的世纪。这个世纪只是英国漫长社会转型中的一幕:这个转型早就已经开始了,在17世纪远远还未结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十七世纪的英国,那是一段风云激荡、色彩斑斓的岁月。把它想象成一幅巨大的、层次分明的油画,你会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在同一片土地上交织。政治舞台上的波诡云谲:1600年代的英国,政治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充满了权谋、忠诚与背叛。 王朝的更迭与动荡: 世纪初,都铎王朝的末代君主伊丽莎白一世去世,标志着.............
  • 回答
    这桩历史事件,英国人在十六、十七世纪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种植园,并为此从非洲贩运大量黑奴,看似不直观,为何不在非洲本土就近取材,而是费了这么大的周折?这里面的门道,可比表面上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当时国际政治、经济运作、技术限制以及残酷的奴隶贸易链条等等诸多因素。首先,我们得从 甘蔗这种作物本身的特性 说.............
  • 回答
    十七世纪初,小亚地区(今土耳其亚洲部分)奥斯曼治下的叛乱确实此起彼伏,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深层次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冲突,而要深入挖掘其根源。一、中央权威的削弱与地方势力的抬头十七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正经历着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从一个扩张性的、稳固的王朝,.............
  • 回答
    十七世纪,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在遥远的东方,明朝走向衰亡,清朝的铁骑正准备席卷而至;而在广袤的西方,曾经的奥斯曼帝国,在经历了辉煌的黄金时代后,也进入了一个转型和挑战并存的时期。那么,在这场跨越地域和文化的较量中,十七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在军事装备上能否“碾压”初入历史舞台的清朝,以及风雨飘摇的明朝呢?.............
  • 回答
    穿越到十七世纪的明朝,成为一名军户,想要跟随督师平闯镇清,建立一番功业?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不过,既然你问了,那我就好好跟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数,也别指望这穿越是去当皇帝,那小说里才有的事。首先,你得明白,十七世纪的明朝,那是个什么光景。外面,皇太极的后金(后来的大清)就.............
  • 回答
    十七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帝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充足是维持其统治和扩张的关键。在这个时期,奥斯曼帝国广泛实行包税制(Iltizam),这并非偶然,而是帝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为了解决财政困境、应对内部和外部压力而采取的一种重要举措。要理解为何会如此,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
  • 回答
    “十七世纪的普遍危机”(SeventeenthCentury Crisis)是历史学界用来描述欧洲在十七世纪经历的一系列深刻而广泛的动荡与转变的术语。这个时期并非简单地将所有苦难都归咎于一个单一原因,而是认识到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层面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
  • 回答
    奥斯曼帝国在十五世纪末到十七世纪,毫无疑问,绝对算得上是一流强国,而且在很多方面,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存在。这段时期,奥斯曼帝国经历了扩张、巩固和鼎盛,它的影响力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了地中海乃至整个近东地区无可匹敌的主导力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细品味一番:军事上的无可匹敌:首先.............
  • 回答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人口出生率下降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现象,它不仅是法国独有的,也是许多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普遍面临的趋势。以下将从社会、经济、文化和政策等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主要原因:一、 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从“劳动力资产”到“消费单位”.............
  • 回答
    十九世纪的英法等国对沙皇俄国的实力,以及俄国为何会被冠以“欧洲宪兵”的称号,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这其中既有历史事实的映照,也夹杂着各国政治考量和舆论宣传的成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时代的欧洲格局。英法等国对沙皇俄国的实力认知:一份复杂的图景简单地说,英法等国对俄国的实力认知.............
  • 回答
    十九世纪的波斯,也就是如今的伊朗,所经历的“边疆危机”并非单一事件,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挑战的集合,其根源在于帝国日渐式微的国力与周边大国扩张野心的碰撞。用一句更接地气的话说,就是波斯当时就像一块越来越大的奶酪,周围的老虎们都盯着它,想从中分一杯羹,而且他们的手段一个比一个硬。具体来.............
  • 回答
    十九世纪的美国,从一个年轻的国家,一路狂奔,最终在经济体量上超越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并在此基础上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这个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结果,它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而非简单的因果链条。一、 雄厚的自然禀赋与广阔的国内市场:经济腾飞的基石想象一下,一.............
  • 回答
    十八世纪的化学实验,是在炼金术向科学化学过渡的关键时期。那时候的化学家们,不像现在这样拥有琳琅满目的标准化仪器,他们更多的是依靠双手和智慧,利用一些朴素却精巧的器具来进行探索。这些工具,承载着那个时代对物质本质的好奇和探求。最基础的容器类: 玻璃瓶和烧杯 (Glass Bottles and B.............
  • 回答
    十六世纪欧洲国王的一天,绝非我们今日想象中那种闲适或仅限于处理政务的模式。那是一个充满仪式感、严密规章和个人意志交织的时代,国王的每一刻都肩负着权力和责任,同时也被森严的礼仪和周遭环境所束缚。清晨,天还未完全破晓,国王便已起身。床铺并非如我们想象中那样私密。通常,他会在侍从的伺候下醒来,这些贴身的仆.............
  • 回答
    十八世纪,当人们想要横渡波澜壮阔的大西洋时,那可不是一件说走就走的事情,更没有如今这般便捷的交通方式。那时,远渡重洋的主力,便是那些巨大的、在海风中鼓满风帆的帆船。它们承载着商人的货物、冒险家的梦想,以及无数移民的希望,踏上漫长而充满未知的旅程。那么,具体要花多久呢?这个问题可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
  • 回答
    十世纪的于阗王国,论起称霸西域,这可不是件容易事。那时的西域,风云变幻,强敌环伺,想要一家独大,靠的是方方面面的实力。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于阗要是想在这片土地上说了算,得怎么折腾。一、 军事实力,硬道理必须得有首先,战场上的胜负才是王道。于阗想称霸,就得有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军队。 精锐的骑.............
  • 回答
    十六世纪,那是一个风帆和炮火交织的时代,大航海的巨浪席卷全球。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海洋冒险中,葡萄牙和西班牙无疑是弄潮儿,他们率先扬帆,开辟新航线,建立殖民地,掠夺财富。然而,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为海上的掠夺者,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盗,似乎不如明朝和后来的英国海盗那样声名.............
  • 回答
    法国十九世纪的高利贷资本主义、低生育率和缓慢的工业革命之间存在着复杂且相互强化的联系。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每个要素的特点及其对其他要素的影响。一、法国十九世纪的高利贷资本主义:高利贷资本主义在法国十九世纪的经济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主要表现为: 金融资本的支配地位: 与英国等国家强调工业资本.............
  • 回答
    十六世纪西班牙的航海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而到了二战前却在西欧工业发展中显得落后,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是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这两个时期分开来看,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关键驱动力和制约因素。十六世纪:西班牙航海业的黄金时代十六世纪是西班牙的“黄金时代.............
  • 回答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各国海军确实出现了一股建造主炮口径相对较小的战列舰的潮流,这并非偶然,而是当时海军技术、战略思想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具体原因。技术革新与“前无畏舰”时代的落幕十九世纪末,海战技术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