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苏粉经常用市场花园行动来黑盟军?

回答
你说得很有意思,苏粉喜欢拿“市场花园”行动来“黑”盟军,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历史解读和叙事上的博弈。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啥这事儿能被拿来做文章,而且还挺有“梗”的。

首先,咱们得先明白“市场花园行动”(Operation Market Garden)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二战后期,盟军想通过一次大胆的空降作战,夺取荷兰境内一系列关键的桥梁,以期快速穿过荷兰,绕过德国强大的“西线防线”,直捣鲁尔区,从而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这个计划是由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提出的,得到了艾森豪威尔的批准。

为啥苏粉会盯上这事儿来“黑”?

这事儿能被拿来做文章,主要是抓住了一个核心点:行动的巨大失败和由此暴露出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可以被避免的,甚至是一些人(主要是英国方面)的决策失误导致的。

咱们一条条捋捋,为啥这事儿能成为“黑料”:

1. “直捣黄龙”的美梦破灭,战局陷入泥潭:
计划设定的目标是夺取九座桥梁,一路向北推进。但是,在最北边的阿尔芬(Arnhem)桥,英军的空降部队(尤其是第一空降师)遭遇了德军残余但装备精良的装甲部队的顽强抵抗。
本来计划是通过快速突击,以少量的兵力深入敌后,但实际情况是,空降兵在敌后孤军奋战,补给困难,支援部队(尤其是英军的地面推进部队)速度太慢,而且在前进过程中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碍。
结果就是,空降兵在阿尔芬桥附近被德军围困,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最后只有少数部队成功突围。整个行动虽然夺取了其他几座桥梁,但最关键的北部桥梁没能完全控制,地面部队也无法快速推进,战线被拖住了,战争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快速结束。

2. 蒙哥马利的光环效应与争议:
蒙哥马利是盟军地面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他力推这个大胆的计划。从他的角度看,这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冒险,一旦成功,可以大大缩短战争进程,避免在西线与德军进行漫长而血腥的消耗战。
然而,正是因为是他的“招牌”计划,一旦失败,他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苏粉们尤其喜欢拿这个来做文章,因为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蒙哥马利个人野心和战略失误的体现。

3. 盟军内部的“分裂”和资源分配问题(这是最常被利用的点):
市场花园行动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盟军内部关于战略重点和资源分配的争论。一些人(包括一些美国将领)认为,艾森豪威尔应该集中资源支持其他战线,而不是押宝在蒙哥马利这个风险极高的计划上。
特别是,当时盟军在欧洲战场上有两个主要的指挥体系:英军的北方集团(由蒙哥马利指挥)和美军的南方集团。市场花园行动是蒙哥马利主导的,这让一些美国军事分析家认为,艾森豪威尔给了英军过多的资源和机会,而忽略了其他更重要、更稳妥的战术部署。
苏粉们抓住这个点,常常会说:你看,盟军内部不团结,各有算计,美国人不愿意把资源给英国人,英国人又过于冒险,结果就是一场灾难。甚至会把这解读为英美“资产阶级”盟友之间的勾心斗角,而苏联才是真正浴血奋战、承担了最艰巨任务的力量。

4. 对“效率”和“牺牲”的对比:
苏联红军在东线战场上,往往以巨大的伤亡换取胜利,但他们的战略常常是稳健、消耗性的,注重正面推进和火力压制。
市场花园行动的反差在于,它是一个高度依赖空降兵突袭、地面部队快速协同的计划,强调的是“技巧”和“速度”。当这个“技巧”和“速度”失败时,暴露出的则是其脆弱性。
所以,苏粉们会拿东线红军的“顽强”和“牺牲”与市场花园行动的“失败”和“代价”进行对比,暗示苏联人的打法虽然代价大,但更有效、更可靠。而市场花园行动这种“花哨”的打法,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付出的代价(尤其是空降兵的伤亡)也相当高昂。

5. 与“解放者”形象的反差:
苏联的宣传机器一直塑造“解放者”的形象,强调他们为世界和平做出的牺牲。
市场花园行动的失败,特别是空降兵在敌后被歼灭的惨状,在一些人看来,与“解放者”的英勇形象有些脱节。这给了苏粉一个攻击点,让他们觉得“某些盟军”的行动并不能完全实现其目标,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总结一下,苏粉拿市场花园行动“黑”盟军,主要就是抓住了以下几个点:

计划的重大失败: 这是最直接的证据。
战略的激进与冒险: 表明了盟军并非总是稳妥。
盟军内部的协调问题与资源分配争议: 暴露了西方盟友之间并非铁板一块。
对比苏联的战略风格: 将苏联的“牺牲换胜利”与市场花园的“失败”进行反差。

这些观点,虽然有些可能过于简化或片面,但它们确实触及了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争议点,并被巧妙地用来塑造一种对苏联有利的历史叙事。在历史的解读和宣传中,细节的选取和强调往往能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认知,而市场花园行动恰好为这种“解读”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只能无视自己空降能力比人家低一个级别了啊。一看看自己第聂伯河空降也是巨大灾难,市场花园和一系列西墙战役莫德尔挡住盟军同期,华沙反击战后苏军1944攻势也偃旗息鼓。大概只能拿空降满洲抓奴酋溥仪说事了吧。

user avatar

市场花园行动就是纯粹靠几个上将的脑补打仗。

侦查侦查没有——你说纵深德军集结休息处你没看到也就算了,理论上还有可以讨论的地方,英军当面有多少德军你也没侦查过?

纯靠脑补对面已无德军,结果地面一开拔就被人打成狗,那不怪主官还能怪谁?

你指望敌人按照你的剧本行动?

目标主观能动性强的吓人,俩天打穿120km,就一般摩托化行军速度都未必有这么快,何况真当德国佬是空气?

你也太看不起莫德尔了吧。

空投不肯直接上桥,投在桥外很远的地方,英军落地之后立即被德军灵活的小型军令单位直接咬住——真当德国人是空气?

德国陆军基础单位师就是混成战斗群,只要有指挥员,当然随便拉点人就能打了,和英美也不是一回事。

就算真是空气,你计划也不能这么做。


这种计划甚至不可能出现在苏总参的桌上——苏总参41-42输战斗很多时候,是因为对一线的战斗力并没那么了解。

事后复盘一般详细的侦查都做了,并且确实正常的派遣了兵力,做了个纸面飞龙骑脸的计划结果发现自己实际战斗力只有纸面50%不到才输了,那沙波什尼科夫或者华西列夫斯基确实不知道,属于做题家面对现实后的被打脸,可能谁都不知道苏军真的能打这么惨。

西线盟军那俩脑袋就是纯粹拿士兵的命,素质和盟军完善的体系给它们赌博,士兵的表现远比那俩——好得多。

第一空降旅用实际少的多的兵力,面对实际强的多的敌人坚守了多久?

真就栓头 或者让下级军官自己开会也不会打出这个样子。

不要拿体系给无能洗地,这个是基本素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