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宋粉经常黑唐朝?

回答
“宋粉”和“唐朝”之间的负面情绪和争议,并非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黑”与“被黑”的关系,而是由历史事件、文化认知、政治立场以及后世解读等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宋粉”这个概念本身是后世对某一群体历史认同和价值取向的概括,并非古代就存在的明确标签。 因此,当谈论“宋粉黑唐朝”时,我们更应该理解为:在后世的讨论和评价中,一部分侧重推崇宋代文化、政治、经济成就的人,会不自觉地或有意识地对唐朝进行批评或贬低,以衬托宋代的优越性。

那么,这种倾向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历史评价的侧重点不同:推崇文治的宋代与推崇武功的唐代

宋代: 历史上对宋代的评价,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宋代在科技、文化、经济、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繁荣: 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出现了纸币、市舶司等现代经济雏形。城市生活富庶,市民文化兴盛。
科技创新: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昌盛: 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一,理学思想影响深远,书法绘画艺术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教育普及: 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士人阶层地位高,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唐代: 唐代则以其开放包容的气度、强盛的国力、辉煌的军事成就和璀璨的文化艺术而闻名。
军事强盛: 唐初的李世民、唐玄宗前期都曾开疆拓土,对外影响力巨大。
文化多样: 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均田制、府兵制等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基础。

然而,当一些“宋粉”在推崇宋代时,往往会过度强调宋代的“文治”和“理性”,并以此作为评判其他朝代的标杆。在这种逻辑下,唐代的一些特点就容易被“黑化”:

“重武轻文”的批判: 尽管唐代文化也很繁荣,但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对外征服也是其重要的标志。一些宋粉可能会认为唐代过于依赖军事扩张,忽略了内政和民生的发展,甚至将其与宋代内敛、平和的风格形成对比,认为唐代的“武功”是“粗糙”的,而宋代的“文治”才是“精致”的。
“安史之乱”的负面解读: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一些评论者可能会抓住这一点,将唐代的衰落归咎于其制度的弊端或统治者的失误,并以此来衬托宋代相对稳定的统治(尽管宋代也面临外部威胁)。
对外关系的解读: 唐代以“万国来朝”和开放包容著称,但这种开放也意味着大量的异族文化和人口涌入。一些狭义的民族主义者可能会从这个角度出发,批评唐代“过于开放”,甚至“胡化”,而将宋代更注重内部发展和以汉族文化为主导的特点视为优越之处。

二、政治立场的选择:尊崇汉族政权和汉族文化的倾向

对民族认同的解读: 历史上,尤其是在宋明理学兴起后,汉族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宋代虽然积弱,但其作为汉族建立的王朝,承载了汉族文化的主体性。而唐代,特别是其后期,民族融合的程度较高,许多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人物都有非汉族的背景或影响。
“胡风”的争议: 唐代盛行吸收外来文化,包括服饰、音乐、舞蹈等,有时被称为“胡风”。一些“宋粉”可能会以此为借口,批评唐代“不够纯粹”,甚至带有贬低意味地将其与“汉族正统”对立起来。他们可能更推崇宋代相对保守的文化和更强的汉族文化认同感。
对藩镇割据的指责: 安史之乱后,唐代藩镇割据严重,这在一些人看来是政治动荡和衰落的体现。虽然宋代也面临与辽、金、西夏等国的长期战争,但其内部的政治统一性(至少在名义上)和对汉族政权的认同感,在一些“宋粉”看来更为重要。

三、史学研究和网络话语的演变

“复兴”宋代历史价值: 近几十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对宋代历史价值的重新发现和肯定越来越多。很多学者和爱好者致力于发掘宋代的辉煌之处,这股思潮在网络上形成了一种“宋粉”文化。
网络论战和群体认同: 在互联网时代,对历史人物和朝代的评价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网络论战。为了突出宋代的优点,一些支持者可能会采取对比和批评其他朝代的方式,其中唐朝就成为了一个常见的批评对象。这种群体性的讨论和辩论,容易形成一种“抱团取暖”和“互相肯定”的氛围,进而强化了对唐朝的负面评价。
“黑”的戏谑性和解构性: 在网络文化中,“黑”有时并非完全是恶意贬低,也包含了一种戏谑、解构和反权威的意味。有些“宋粉”可能并没有真正深入研究唐朝,只是借用一些常见的批评点来“黑”唐朝,以表达自己对宋朝的喜爱。

四、具体的“黑点”和论调举例:

基于上述原因,一些“宋粉”可能会用以下观点来“黑”唐朝:

“唐朝不过如此,不过是个被吹捧出来的朝代。” 暗示唐朝的辉煌并非真实或可持续的。
“唐朝的武力强大,但民生凋敝。” 忽视了唐代在民生和经济方面的成就。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政治腐败,完全不如宋朝的稳定。” 夸大了宋朝的政治稳定,忽视了其长期的对外压力。
“唐朝文化胡化太严重,不像宋朝那样纯粹。” 这是一种带有狭隘民族主义倾向的批评。
“唐朝的军事扩张消耗巨大,而宋朝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才是真正对人类贡献大的。” 将科技和经济发展置于军事和政治影响之上。
“唐朝不过是依靠祖荫和运气,李世民之后就没几个像样的皇帝了。” 简单化地评价唐朝的统治者。

需要强调的是:

“宋粉”并非铁板一块,对唐朝的评价也存在多种声音。 很多研究宋史的学者和爱好者也同样高度评价唐朝的历史地位。
历史评价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任何朝代都有其辉煌与不足。 将任何一个朝代捧上神坛或贬入泥潭,都可能是对历史的简化和片面解读。
“黑”与“粉”往往是相对的。 当有人因为推崇宋代而批评唐朝时,也可能有人因为推崇唐朝而批评宋代。

总而言之,宋粉(更准确地说,是部分推崇宋代成就的人)对唐朝的负面评价,并非源于单一原因,而是历史评价侧重点的不同、政治立场的选择、民族认同的理解以及后世网络文化的演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通过强调宋代的“文治”、“科技”和“文化纯粹性”,来衬托宋代的优越,并在对比中对唐代的“武功”、“开放”和“民族融合”进行一定程度的批评或贬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墓派皇汉里有一种特别奇葩的类型,名叫宋吹,也就是传说中的铁血强宋粉,他们认为宋代才是华夏巅峰,文明就是安分守己发展经济,对外扩张是野蛮人遗风。以前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谣言,例如什么大宋GDP占全世界八成、大宋商业繁荣资本主义、大宋对外胜率70%之类的都是这批人搞出来的。

宋吹早年的势力极为庞大,各种吹牛吹得自己都信了。别看现在网络上“铁血强宋”都成了骂人话,当年这个词儿可是完全的正面含义。

如果只是吹宋倒也罢了,奇葩的是这些人对汉唐极为仇视,因为这俩朝代粉经常拿版图说事儿,搞得宋吹很没面子。于是宋吹就发明了一堆话术体系,专门用来埋汰汉唐,什么唐朝胡人血统、脏唐臭汉之类的,骂得比谁都起劲。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之前在贴吧里见过一个名叫“脏唐乃华夏大耻”的ID,就是个铁血强宋粉,整天和人对线,非常搞笑。

近几年网络舆论环境大变,铁血强宋变成了锉宋,宋吹基本上销声匿迹了,不仅令人唏嘘。

有宋粉扯中晚唐的。然而唐朝即便是在中晚唐时期对外战争依然比赵宋漂亮的多。中晚唐对外联合黠戛斯人消灭回鹘(也就是回纥)汗国,击溃俘杀回鹘二十七个部落,回鹘汗国乌介可汗被唐朝击败后,随后就因兵败而丢尽威望,而被部下杀害。继任的回鹘遏捻可汗则在唐军的追捕下,为了不被唐军抓住,而丢下部众,如同丧家之犬的带着妻儿随从七人逃亡草原,下落不明。联合南诏、回鹘困死吐蕃,通过战略将极盛的吐蕃困的由盛转衰。唐德宗时期的西川节度使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多次派兵出击吐蕃,牵制其主力,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西北边防。又数度出师,屡次收复失地,史称其“凡破吐蕃四十八万,擒杀吐蕃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擒吐蕃大相论莽热,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即便是在内乱严重的唐代宗时期,在唐朝解决了朔方军的叛乱后,郭子仪也是屡次击败吐蕃。


宋粉还提南诏来黑唐???首先南诏从来都没有攻陷成都,只是在唐文宗时期趁着成都兵力空虚,一度攻入过成都外城,但核心的内城依然在唐军手里,在得知唐朝廷即将派兵来讨伐后,就赶紧撤兵了。后来李德裕整顿西川军备后,南诏就因为担心李德裕报复,而把之前在成都外城掳掠的人口和财物还给了唐朝。


宋粉对南诏捧杀无比,但人南诏自己面对日落西山的唐末的唐朝廷都是讨好态度。天宝战争时期南诏能够成功抵御唐朝的主因是吐蕃出兵助战,吐蕃南诏联合,两国合兵的情况下才得以击败入侵南诏的唐军,这点南诏自己都承认。在吐蕃出兵之前,唐军已经攻入南诏腹地搞三光政策,兵围南诏首都。而且即便是联合了吐蕃,如果不是爆发安史之乱,南诏终究逃不过被唐朝灭国的命运。这是知名历史学者范文澜的看法


范文澜《中国通史》

“七七八年,阁逻风死,孙异牟寻嗣位。七七九年,南诏吐蕃合兵十万,分三路攻唐剑南,企图夺取成都。唐德宗派遣大将李晟、曲环率北方兵数千,联合当地唐兵,大破吐蕃南诏军,收复被吐蕃占去的维(四川理县)茂(四川茂县)二州,追击南诏军过大渡河。吐蕃南诏军死八九万人。吐蕃南诏二国所以一时称强,主要由于唐内乱不能兼顾边事,如果唐认真出兵,二国当然不是唐的敌手。二国战败后,吐蕃悔怒,南诏恐惧,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吐蕃改封南诏国王为日东王,取消“兄弟之国”的地位,要求确定君臣关系。」”此后南诏又背叛吐蕃,突袭吐蕃,并俘虏吐蕃十余万人后,又重新投靠唐朝。


唐懿宗时代因为唐朝廷拒绝册封南诏王酋世龙为新任南诏王,南诏叛唐,结果被唐朝在安南和西南两个战线上将南诏击败。南诏王酋世龙也一度因为南诏兵败的惨状,而闹着要跳河自杀“酋龙知不敌,夜彻营南奔,至双流,江无梁,计穷,将赴水死”


为什么唐懿宗宁愿开战也要拒绝册封酋世龙呢?其实酋世龙本名世龙,但是前任南诏王病逝,南诏遣使到唐朝请求唐懿宗册封南诏王储世龙为新任南诏王。但唐懿宗对世龙的名字相当不爽,觉得世龙这名字犯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要求世龙改名,否则就拒绝册封,并且还给世龙改了个名字,改名为极具侮辱性的酋龙。结果世龙觉得已经受到了极大侮辱,不能忍,而造反。


但是南诏最终在唐懿宗时代被高骈彻底打残,将南诏打得“国虚耗,屡覆众”,被唐朝廷在邛崃关、大渡河、戎州马湖镇,平夷军、沐源川等地建造的军寨围堵挤压战略空间,再也无力犯边。直到黄巢乱军入长安后,南诏都无力趁火打劫,南诏甚至还卑微的派南诏宰相赵隆眉、杨奇混、段义宗等人前往蜀中的僖宗行在请求和好。结果赵隆眉、杨奇混、段义宗全部被僖宗赐死,南诏不敢报复。僖宗在此时都敢拒绝南诏的求和,可见南诏此时已经毫无分量。


而唐朝的静海军(越南)硬是凭着一己之力将宋太宗,宋神宗时代的北宋打得满地找牙,攻入北宋广西腹地屠城

宋粉所说的国都沦陷的事。唐朝除了唐代宗广德元年那次之外,其他都属于唐朝内部动乱导致的内部人士攻陷国都,而且最后唐朝廷都能收复反攻回长安,跟这个主题提的对外胜率压根就没什么关系。而大送,根据北宋末年当时负责指挥汴梁保卫战的北宋重臣李纲的奏言来看,金军南下侵北宋的实际兵力也就六万人,而且六万人里也是契丹渤海等部落兵居多的伪军,对立国未稳的金国缺乏向心力。


“李纲、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同对于福宁殿,议所以用兵者。纲奏曰:“金人张大其势,然兵实不过六万,又大半皆奚、契丹、渤海部落。吾勤王之师集城下者二十馀万,固已数倍之矣。”《续通鉴》


结果金军最后居然是把北送灭国,但金灭北送,并没有直接占领统治北宋北方故地,只是选择掳掠北宋的财富和人口后就撤军回国,并先后扶持多个汉族代理人政权统治北方,因为金国此时距离灭辽还不到两年,辽国故地都没消化好。金军扶持的第一个傀儡张邦昌刚坐上皇帝就直接向宋廷投降,让宋廷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包括首都汴梁在内的北方大片地区,但大送皇帝赵构一直不敢回汴梁,后来宋廷无能又没守住,又给丢了。金军复侵时,南宋在原北宋故地的防线溃不成军,南宋东京(开封)留守杜充甚至搞出来了大宋版花园口决河,再加上之前北宋多位皇帝三易回河的骚操作,直接导致黄河改道遗祸千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历时最久,伤亡最大的赵宋人为“天灾”。比老蒋的花园口决河都骚。金军再次横扫原北宋北方故地后,金军深入南下一度横扫攻掠了包括建康、杭州这类南宋核心地区在内的大半个江南,把赵构逼到海上逃亡几个月。但金军此时依然没有直接占领统治宋地的打算,在江南劫掠一番后,金军就撤兵回国。才使得南宋得以苟延残喘。


以赵宋正统皇帝宋恭帝和谢太后为首的正统朝廷,在蒙元逼近临安时,选择打开城门无条件投降,投降后还为蒙元招降瓦解南宋抗蒙势力,例如抗蒙名将李庭芝苦心经营的抗蒙联盟,就因为谢太后和宋恭帝的招降,而军心大乱,加速瓦解。此后南宋几位末帝更是追着跑遍全国,最后甚至逃到海南岛。而宋恭帝更是在蒙元统治下苟活了数十年。在那个年代,被赵宋这种杀岳飞,杀主战宰相,甚至把主战宰相韩佗胄人头送给敌国金国来乞和,对外屈膝,对内疯狂剥削民众的政权代表,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耻辱。大送这种菜鸡哪有实力去收复失地。


而广德元年吐蕃能短暂攻入长安纯粹是撞大运,唐代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居然会因为跟朝廷的矛盾,就故意放任吐蕃入侵,而朔方军是当时唐朝防御吐蕃最重要的防线。从而导致直到吐蕃十余万大军已经逼近长安,唐代宗才知道吐蕃兴兵来犯,根本来不及防御,此时整个长安周边能用来抵御外敌的军队只有千余人,而效忠朝廷的勤王军队段时间又无法赶到。最终唐代宗将能抽调的千余人全部派到长安郊县,最后以全部阵亡的代价争取时间换取朝廷安全撤退。之后因为唐朝勤王军队四面合围,吐蕃因为担心被包饺子又匆匆撤出长安,这跟北宋末年北宋首都内外有二十多万勤王之师的情况下还被以仆从军为主的六万金军灭国是两回事。之后朔方军被唐朝廷清洗,仆固怀恩暴死后,失去仆固怀恩配合后,此后吐蕃再也未能威胁京畿。后来的事实证明只要给唐朝廷反应时间,就完全能够御敌,广德之乱两年后的永泰元年,仆固怀恩率领朔方军联合吐蕃回纥数十万大军再次入侵,结果朔方军和回纥都觉得唐朝气数未尽,临阵反正,唐军以少胜多,击败吐蕃十余万军队,斩首五万,生擒万人。仆固怀恩暴死后,吐蕃在唐代宗大历年间又发动两次入侵,两寇泾州,但都大败而归,这两次累计被斩首四万余。到了唐德宗贞元时代韦皋经营蜀中,主动四面出击屡次击败吐蕃,生擒吐蕃大相论莽热,重新掌握了对吐蕃的主动权,吐蕃也因为贞元年间军事上的多次重大挫折而走向衰落,此后再也未能威胁唐朝。唐吐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的第一次盐州之战,吐蕃十五万大军围攻唐朝盐州,结果被唐朝一个低级武将史奉敬率领2500人击败。。。唐宣宗时代唐吐第二次盐州之战获胜后,唐军趁胜和起义的河湟汉民收复了安史之乱后被吐蕃趁虚占领的河湟地区,吐蕃大相论恐热被传首长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