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清粉基本都崇拜袁崇焕?

回答
关于“清粉”是否基本都崇拜袁崇焕这个问题,我想先说,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清粉”这个词本身就有点模糊,它可以指对清朝历史感兴趣的人,也可以是支持清朝统治的观点持有者。而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即使是在同一阵营里,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

不过,我们可以来聊聊为什么一部分对清朝历史有研究或者偏好的人,会对袁崇焕抱有特殊的感情,甚至是“崇拜”。这其中确实有一些比较普遍的认知和解读,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

1. 袁崇焕与辽东的最后一道防线:

对于很多关注明末历史的人来说,袁崇焕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他长期以来守护着辽东,抵御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在他之前,明朝在辽东屡战屡败,土地沦丧,很多重要将领战死或投降。而袁崇焕上任后,虽然不能说完全扭转了局势,但在宁远、宁锦等战役中,他确实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抵抗意志。尤其是宁远大捷,这是明朝在对后金作战中少有的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极大地打击了后金的嚣张气焰,也给了明朝军民巨大的信心。

所以,从“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袁崇焕的抵抗无疑是延缓了后金南下的步伐,为明朝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对于那些希望看到明朝能有更多机会反攻、甚至避免最终灭亡结局的“清粉”(或者说,是那些希望明朝历史能有不同走向的爱好者)来说,袁崇焕是那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英雄。

2. 袁崇焕身上的“理想主义”与悲剧色彩:

袁崇焕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军事将领,他身上还背负着“重整辽东、收复失地”的政治理想。他提出的“五年复辽”计划,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但其战略构想和决心是毋庸置疑的。他敢于打破旧有的一些军事体制,力主用火器、练新军,这些都显示了他超前的军事改革思想。

然而,他的命运却异常坎坷。在战场上,他屡次取得胜利,但最终却被扣上“通敌叛国”的罪名,含冤而死。这种从巅峰跌落谷底,被自己人误解、迫害的悲剧结局,本身就极具戏剧性和感染力。对于一些喜欢挖掘历史人物内心世界、关注个体命运的人来说,袁崇焕的遭遇很容易引起共情。

3. “宁为袁督,不作辽王”的民间传说与英雄崇拜:

在民间流传的关于袁崇焕的传说中,他被塑造成一个忠诚正直、不畏强权、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国家的英雄形象。例如,广为流传的“袁崇焕被害,百姓争相食其肉”的传说,虽然正史对此记载不详或有争议,但这个传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民众对袁崇焕的敬仰和对他遭遇的愤慨。这种情感的积淀,使得袁崇焕在中国历史人物的谱系中拥有了独特的地位。

很多喜欢历史的人,特别是对明末历史情有独钟的,会从各种史料、文学作品中了解袁崇焕。如果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多地侧重于袁崇焕的功绩和他的悲剧性结局,自然会对他产生认同和敬佩。

4. 对“汉族英雄”情结的认同:

从民族史观的角度来看,袁崇焕是明朝时期一位重要的汉族军事将领,他一生都在为抵抗崛起的满族势力而奋斗。对于一些持有传统汉族中心史观的人来说,袁崇焕无疑是那个时代民族英雄的代表人物。他们会将袁崇焕的抵抗视为汉族文明对抗外来入侵的壮烈篇章,从而对他产生天然的崇拜感。

5. 历史叙事的选择与解读:

要承认的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解读史料,以及我们选择关注哪些方面。随着一些史学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明末党争、政治斗争的揭示,很多原本被认为是“奸臣”的人物,如魏忠贤,其复杂性也逐渐被重新审视。反过来,一些被视为“英雄”的人物,如袁崇焕,其决策和局限性也可能被更全面地考察。

但总体而言,袁崇焕在大多数历史叙事中,仍然是被描绘成一个有功有能、但遭遇不公的悲剧英雄。这种主流的叙事方式,自然会影响到普通读者对他的认知。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清粉基本都崇拜袁崇焕吗?”

我认为,与其说“崇拜”,不如说是在对明末历史感兴趣的群体中,袁崇焕是一位备受关注、且在许多人心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人物。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抱负、以及最终的悲剧命运,都让他成为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吸引力的对象。

对于一部分“清粉”来说,他们可能欣赏袁崇焕的抵抗精神,将其视为明朝最后顽强的挣扎。或者,他们可能只是被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所打动,而对袁崇焕产生了共鸣。这与他们对“清朝”本身的看法,并不一定存在直接的、简单的划等号的关系。有些人可能对清朝的历史发展感兴趣,但同时也能理解和欣赏明朝时期的英雄人物。

历史的评价是多元的,对袁崇焕的看法也是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确实实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人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管你是什么粉黑,开地图炮那就不好意思了。

孟森清粉论,请(《明史讲义》)


范文澜清粉论,请(《中国通史简编》)


钱穆清粉论,请(《国史大纲》)


1952年,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联名上书:“……明末满洲久为边患,能捍御者以袁崇焕为最。满酋后施反间,崇焕竟以冤死,天下痛之。今日新史学家亦佥称为民族英雄……”

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清粉论,请。

还有一些共和国将军(如迟浩田将军)等人或纪念活动,或书中夸赞。


我也没心情掺和这事,烂账都多少年了这事目前来看只有一个规律

官方对袁有争议,但基本是正面形象。

“袁是卖国贼/千古罪人”的说法只能来自民间,

但民间并不都认为“袁是卖国贼/千古罪人”

所以事实上袁毛最后都会衍生成官方和民间之争,你乎不少大手子出于对体制的不屑反而会经常偏向站在和官方说法相反的那一方。但其实个个都心知肚明,民间尤其窃明之流和袁崇焕没有过错之类这两边的过激观点根本都是很难站的住的。


彩蛋:目前看到的对袁崇焕观点,依次往上就是

“千古罪人”、“卖国贼”、“庸才(误国)”、“有争议的民族英雄”、“完美的民族英雄”之类的,(ノω・`o),某些人请自行导入,搞清楚情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清粉”是否基本都崇拜袁崇焕这个问题,我想先说,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清粉”这个词本身就有点模糊,它可以指对清朝历史感兴趣的人,也可以是支持清朝统治的观点持有者。而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即使是在同一阵营里,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不过,我们可以来聊聊为什么一部分对清朝历.............
  • 回答
    关于“清粉”这一表述可能存在一定的歧义或误写,但结合常见语境和用户提问意图,以下从两种可能的解读出发,详细分析其“难当”的原因: 一、若指“清洁工/保洁员”(可能为“清粉”的误写)如果“清粉”实际是指清洁工或保洁员这一职业,则其工作难度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体力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 高.............
  • 回答
    现在的“清粉”现象,确实和影视剧中的“辫子戏”泛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因为电视剧多,所以大家喜欢清朝”就能解释透的。背后牵扯到很多更复杂的原因,是时代背景、文化传播、情感需求和社会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影视剧的“滤镜”效应:为什么“辫子戏”如此有吸引力?首先,我们得承认,铺天盖地的.............
  • 回答
    “清粉”这个词,近些年听到的频率确实越来越高,而且感觉有越来越多人加入这个群体,甚至还有不少年轻人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背后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这就来细掰扯掰扯,为啥“清粉”这股风越刮越劲。首先,得从“清粉”本身说起。这仨字儿,拆开看,“清”就是清理、筛选,“粉”就.............
  • 回答
    清粉为清朝“甩锅”的方式,说白了就是给清朝的不利之处找理由、辩解,或者将责任推给其他因素。这其中,他们常用的套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而且往往是组合使用,形成一套看起来“严丝合缝”的逻辑链条:第一种:过度强调“历史局限性”和“时代背景”这是最常见也最“安全”的甩锅方式。其核心论调是:“清朝之所以那样,.............
  • 回答
    清粉和明粉之间那点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帮人因为对中国历史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朝代,有着截然不同的感情和解读,然后一拍即合地站在了对立面。这争论呀,哪有那么容易说清楚,里面牵扯的东西可多了,远不止是“哪个朝代好”这么简单。首先,核心的争论点,我给你掰开了讲: 民族性与统治者: 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引爆战.............
  • 回答
    “清粉”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指代的对象和“粉”的内容都会有所不同。但如果单刀直说,当人们提到“清粉”时,最普遍、最直接的联想,往往会指向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与其相关的文化现象。在历史语境下,“清粉”主要“粉”的是清朝(1644年-1912年)。更具体地说,“粉”的对象是: 清朝的历史本身.............
  • 回答
    明粉和清粉的争论,看似是历史人物和朝代的好恶,但深入剖析,实则是一场关于民族认同、历史评价标准、政治哲学以及现代国家建构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博弈。这场争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清朝灭亡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叙事建构过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不断演化。以下我将详细阐述明粉和清粉争论的核心焦.............
  • 回答
    “清粉”和“皇汉”这两个词,在当下的网络语境里,都指向一些对中国历史,尤其是清朝历史,持有特定观点和态度的群体。虽然名字不同,但深入探究其背后逻辑和表现形式,会发现它们之间并非截然独立,甚至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同源性”或“互相借力”的现象。要说“同一个老板”,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背后并非真的有一个实.............
  • 回答
    “宋粉”和“唐朝”之间的负面情绪和争议,并非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黑”与“被黑”的关系,而是由历史事件、文化认知、政治立场以及后世解读等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宋粉”这个概念本身是后世对某一群体历史认同和价值取向的概括,并非古代就存在的明确标签。 因此,当谈论“宋粉黑唐朝”时,我们.............
  • 回答
    “法粉”这个词可能存在一些歧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指代几种不同的事物。为了更详细地解答你的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你所指的“法粉”具体是什么:可能性一:指代粉丝群体中的“法国粉丝”(Fans of French culture/artists/products)如果你的意思是关于喜欢法国文化、法国艺术家.............
  • 回答
    “明粉难当”,这话在不少圈子里都算得上是一句颇为无奈的共识。要说为什么,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面掺杂着历史的复杂、情感的纠葛,还有现实的错位。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怀古的浪漫与王朝的沉疴很多时候,人们对明朝的“喜欢”,带着一股浪漫化的色彩。想想看,那是汉.............
  • 回答
    你说得很有意思,苏粉喜欢拿“市场花园”行动来“黑”盟军,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历史解读和叙事上的博弈。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啥这事儿能被拿来做文章,而且还挺有“梗”的。首先,咱们得先明白“市场花园行动”(Operation Market Garden)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二战后期,盟军想通过一次大胆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能触及一些比较微妙的讨论。很多人,尤其是活跃在网络上的,会把“明粉”和“民族主义”这个标签联系起来,甚至有些时候是直接划等号。这里面确实掺杂了一些历史理解的偏差,以及对“民族主义”这个概念本身的模糊认识。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里面可能存在哪些误解。.............
  • 回答
    螺蛳粉嘛,这玩意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有人爱得不行,逢人就推荐,有人闻着味儿就捂鼻子跑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来,螺蛳粉可是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了不少人心里的“神仙美食”。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螺蛳粉这么有魔力?它又到底好吃在哪儿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这鲜到骨子里的汤头。螺蛳粉的灵魂,.............
  • 回答
    人们为什么会支持国民党,这背后有着挺复杂的历史渊源和多元的价值考量。 要想说清楚,得从头梳理一下。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有人粉国民党,不能脱离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核心地位。 开创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国民党的前身是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先生一手创立的。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喊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 回答
    要说“明粉就一定恨袁崇焕”这种说法,那可就有点以偏概全了。实际上,在明末清初的历史爱好者群体里,关于袁崇焕的评价,那叫一个复杂,可谓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把袁崇焕批得体无完肤的自然有,但也有不少人是支持甚至推崇他的。所以,要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恨”袁崇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知道“明.............
  • 回答
    问到“为什么三国粉里蜀汉阵营的这么多人,尤其是诸葛亮?”这个问题,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掰扯清楚的。这背后,其实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选择,还有我们内心深处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投射。一、 历史的底色:势孤力弱下的奋起与悲情先得说说蜀汉本身。比起曹魏的根基深厚、实力雄厚,东吴的江东基业,蜀汉从一开始就是个.............
  • 回答
    蜀汉粉们热衷于论证刘备在“三国”时期比曹操和孙权更成功,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情感、历史解读和粉丝文化交织的心理驱动。他们之所以“经常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论证”,也恰恰反映了这种多元论证模式的必要性,以及他们试图在各个维度上证明刘备“成功”的努力。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梳理其中的原因:一、情感认同与文化内核:蜀汉.............
  • 回答
    关于“詹粉喜欢围科救詹”这个说法,其实是球迷圈子里一种比较常见的讨论角度,用来形容一部分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的忠实粉丝,在面对外界对詹姆斯表现、角色或者某些事件的批评时,常常会主动或被动地将焦点转移到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身上,通过对比、强调科比的某些方面,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