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明粉难当?

回答
“明粉难当”,这话在不少圈子里都算得上是一句颇为无奈的共识。要说为什么,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面掺杂着历史的复杂、情感的纠葛,还有现实的错位。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怀古的浪漫与王朝的沉疴

很多时候,人们对明朝的“喜欢”,带着一股浪漫化的色彩。想想看,那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有着辉煌的文化,比如王阳明的心学、《永乐大典》的宏伟、四大名著的流传,还有精美的瓷器、丝绸和建筑。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文化遗产,很容易让人心生自豪和眷恋。

但是,一旦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个王朝并非完美无瑕。明朝的历史,从始至终都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政治上的腐败与权力斗争: 皇权专制到了明朝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皇帝权力极大,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皇帝的个人意志和素质对国家命运的直接影响。从开国的朱元璋严酷的吏治,到后来的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再到后期君主怠政,政治生态的恶劣是常态。所谓的“清官”往往难以自保,“严刑峻法”下也滋生了更多的黑暗。这种政治肌体的病变,不是靠一腔热血就能解决的。
经济上的问题与民生艰难: 尽管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整体上赋税沉重,民不聊生的情况比比皆是。土地兼并、高利贷盛行,农民负担极重。尤其是后期,白银短缺、货币贬值、自然灾害频发,加上“三饷”(辽饷、剿饷、练饷)的加征,更是将无数百姓推向绝境,成为了农民起义的温床。那种“盛世”的表象下,隐藏的是深重的危机。
军事上的对外压力与内部衰败: 明朝可以说是“外患”不断。北方的蒙古各部(后来的后金/满清)的威胁始终存在,东南沿海的倭寇和海盗也是心腹大患。虽然戚继光等名将有过辉煌的战绩,但总体而言,明朝的军事体制和战斗力是逐渐衰弱的。军费开支巨大,军屯制度的瓦解,军队的腐败,都让其在面对强大的外部敌人时显得力不从心。而内部的农民起义,更是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所以,当你沉浸在明朝的某些辉煌之处时,你不得不面对它那些根深蒂固的弊病。这种理想化的情感,很容易在历史事实面前碰壁,让人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反差。

二、历史评价的复杂性:成王败寇的宿命与多角度的审视

我们今天评价一个王朝,是站在现代的立场上,用现代的价值观去审视。但历史是多层面的,评价也应该是多维度的。

“成王败寇”的视角: 满清最终入主中原,建立了清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官方史学的主流观点自然是以清朝的立场为主,对明朝的描绘往往会强调其“暴政”、“腐败”、“无能”,以论证其被推翻的“正当性”。这使得很多明朝的积极面被遮蔽,或者被刻意贬低。
民族主义情绪的投射: 到了近现代,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一些人将明朝视为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本土王朝,对其倾注了更强的民族情感。在这种情感驱动下,对明朝的评价很容易变得更加“偏袒”,甚至忽视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一些“明粉”可能就是将对当下某些民族认同的渴望,投射到了对明朝的怀念上。
学术研究的深入与修正: 近几十年的历史研究,在史料挖掘和研究方法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很多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明朝,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进行更细致、更客观的分析。这其中既有对明朝某些积极因素的重新肯定,也有对其黑暗面的更深入揭示。这种学术上的争鸣和修正,本身就意味着“明粉”的立场很容易受到挑战。他们的某些观点,可能已经被新的史料或更严谨的论证所推翻。

比如,一些人可能特别推崇明朝的海禁政策,认为这是抵御外侮、保持内部稳定的方式。但更多的历史研究会指出,海禁政策在阻碍对外贸易、扼杀商业活力方面起到了负面作用,甚至导致了沿海居民的生活困顿,间接助长了海盗的滋生。

三、情感的固守与现实的无奈

“明粉”这个群体,很多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归属,而非纯粹的学术追求。

对逝去时代的浪漫想象: 人们总是倾向于怀念那些看起来比现在“更好”的时代,即使这种“更好”很多时候只是想象出来的。明朝的某些文人雅士的生活、某些辉煌的文化成就,很容易被放大,成为人们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方式。
身份认同与群体归属: 在网络时代,成为“明粉”也是一种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大家分享信息、交流观点,形成一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对明朝的肯定和赞美往往是主流,质疑的声音可能会被边缘化。
对当下某些现状的不满: 有时候,对明朝的怀念,也包含着对当下某些社会问题的隐晦表达。对明朝政治的批评,可能影射着对当前某些政治现象的不满;对明朝经济的某些怀念,也可能是对现代社会经济压力的反思。这种情感驱动下的历史怀旧,很难做到完全的理性客观。

总结一下,明粉难当,就在于:

1. 历史事实的复杂性与残酷性: 你无法只看到明朝的优点,而忽略其政治腐败、经济困境、军事衰败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动荡。
2. 评价标准的多元性与时代性: 历史的评价是不断演变的,你很难用一种单一的、绝对的眼光去看待它。你今天的“喜欢”,可能会被明天的史学研究所修正。
3. 情感与理性的冲突: 大部分“明粉”的情感驱动大于理性分析,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与自己情感相悖的史实时,会感到不适和困扰。
4. 身份认同与群体效应: 在特定圈子里,为维护群体认同,可能会不自觉地强化对明朝的正面认知,而过滤掉负面信息。

所以,做“明粉”,其实是在与历史的复杂性、评价的多样性以及自身情感的执着进行一场拉锯战。一旦你真的想深入去了解和评价明朝,你会发现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那些令人神往的文化符号,还有那个王朝自身的沉疴旧疾和最终的悲剧结局。这其中的滋味,确实是五味杂陈,不好轻易去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官方对于明朝的评价是非常低的,无论是特务统治还是君主专制的加强,都不是什么正面的事情。这就导致你当明粉就不能从大面上反驳这个基调,否则就给人以吹大宋武力值一样的搞笑姿态,认为你是脑残粉,你在洗地。

其次,关于明朝存在的比较重要的一点,即推翻异族统治重新建立和汉唐一样的汉族大一统政权这事,也不能夸,因为说了你就是大汉族主义者,就是破坏民族团结,就是皇汉甚至“黄汉”,就是境外势力……反正这罪过很大。

再次,明朝在对外扩张上较之汉唐确实不足,汉武帝凭空打出朝鲜河西交趾十一郡,唐朝安西北庭灭高句丽赫赫之功,明朝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对比项,灭安南后来又弃了,至于消化云贵川的土司,似乎没有开疆拓土的功劳大,而且力度也没后来的清朝强。所以在这点上明朝极易被指摘,恰巧明朝之前的元,之后的清这俩少数民族政权又做的特别好,更显明朝无能。

这三点原因,导致粉明的成本很高,无法泛泛而谈,否则就会被攻击。但这点在汉唐则无妨,哪怕唐朝边境都跑到弹筝峡了,可一些人提起来大唐仍然是一个巨字,无敌就完事了。

那么,既然无法在大面上粉明,剑走偏锋,在具体领域表达对明朝的热爱如何?比如说在明朝职官制度、财政制度、区划沿革、军事制度、衣冠文物、明朝地图等方面深造一下。

可以啊,太可以了,请。

这才是正确的粉明方式。

不过这样会被人开除明粉阵营。

user avatar

明粉其实并不难当。能看书能解读史料的明粉并没什么难的感觉,只看看三无网文就在网上情绪输出的明粉才是难当。反之,明黑也一样。

以我的感觉,其实这两年知乎明史相关话题下的回答已经好很多了,比17年或以前群魔乱舞的强太多。在一大批较高水平的答主带动下,靠复制粘贴百度或拿着贴吧的八手资料的人已经在知乎混不下去了,某几个所谓的大V被怼了几次后也不敢随便跨界在明史问题下胡扯。

所以,不学无术自然会有难当的感觉,但凡看点书,能够论从史出,能随手丢出大段史料砸人,你又怕的了谁?那些看你不爽的也只能背后在QQ群里叽叽歪歪罢了。

user avatar

明粉有什么难当的?你甚至只要中肯地讲出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都会被打成明粉。像我都经常被明粉,已经见怪不怪了。

user avatar

我高中毕业之前不玩知乎、不水贴吧、不加那种奇奇怪怪的历史群

不妨碍我对大萌的喜爱

毕业后在知乎对线挂人,在奇奇怪怪的历史群口吐芬芳,看见那种有什么事就碰瓷大萌的奇行种就上头

这更不妨碍我粉明了

现在忙了,没精力,能一个人安安静静看书,那更开心了

喜不喜欢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怎么想无所谓

user avatar

有关明朝的问题,非主流平台(所谓网络历史圈)一般是这样的——

有人觉得引用《明史》的都是被满清洗脑,我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君主立宪、资本主义萌芽(可喜可贺,新教科书把这玩意删了),天下无敌;

有人认为不跟着黑明的都是脑残明粉,你明赐蒸鹅、诛十族、皇帝心理变态(易中天语)全都是傻X(袁腾飞语);

有人觉得“封建社会都是垃圾,你明自然是垃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然后转头歌颂清朝对今天中国领土的贡献去了;

还有“儒家/东林党亡国论”、“陆地文明亡国论”、“攘外必先安内论”、“入关学”等诸多蒸汁银鱼带师,抱着百度百科级别的明清史学知识出来秀下限……

此外,还得面临一个改变不了的问题——主流舆论对明朝风评极低(和清朝相比尤其低)。

结论:当明粉,实难。

user avatar

知乎类似的提问层出不穷~虽然这个提问还貌似明粉友军

浏览帖子看见一个评论很典型 可以代表在传统宣传语境影响下普通大众对明朝的印象

维基百科上的评论


~~~~~~~~~~~

因为历史和政治原因明朝在过去的传统宣传语境和大众形象极其负面 同时这一印象根植于社会主导年龄层人群之中 可以明确的说凡是仅受过中学历史教科书水平历史教育或者深受其意识形态影响的人群 都不可能对明朝有任何好印象 这个人群是中国目前的主流~明粉产生于十几年前 同样也是基于现代中国的时空背景和偶然因素(当年明月可能在未来的评价里会有历史性作用)的影响 快速壮大的群体 明粉群体对明朝(中国)的认识是正面和积极的 是有意识无意识反对过去史观的~结果就是明粉作为一个就明朝问题和社会主流认识有冲突的群体 互相之间的基本认识 出发点就不一样 互相之间也没什么包容性 自然冲突大~其他原因都是细枝末节 是认知不同派生出来的~但是这种碰撞是一件好事 明朝怎么定义是中国人自我定位的题眼

user avatar

因为,喜欢明史“没有用”,批判明史才是“符合现实利益”

这是网络明史大热以前,明史研究所面临的情况,自己去体会




恰逢西欧开始崛起之时,又夹在俩异族王朝之间,本身又可以算是亡于农民军之手,加上各种花边段子都市异闻,变成各路键政壬绝佳的素材,给明史铐上了太多“古为今用”的影射史学枷锁。

你清有没有这个枷锁?当然有,但是肯定比明少得多

近十来年的所谓“明史热”,不过是凭借一本书的大热,从草根发起的,对上述这种恶臭影射史学的反弹思潮而已。既然是草根发起的,那么良莠不齐,矫枉过正,夹带私货的现象也必然存在。但带明粉们请坚信,这条道路虽然艰辛,但总方向上是对的,抛弃鸡血,把兴趣化为动力,除了明史外,多看看正儿八经的世界史,可以重点关注明朝同期的世界史(前提请尽可能远离P社及某些自媒体学派),尝试培养多角度思维,解构这种根深蒂固的SM影射史学才有希望

zhihu.com/question/5456

user avatar

题主你说的这种现象

总结起来不就是

“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吗

带萌可以算是历朝历代里被谣言包裹得最厚实的一个了,

大路货一点的什么诛十族,海禁片板不得下海,

网络上的什么两万板鸭军队征服大萌,火炮爱炸膛,不会用火炮,没有棱堡,几十个倭寇打到南京什么的

高级一些的大明王朝1566之类的,编嘉靖通过严嵩拿黑钱进内库供个人享乐用的故事。

到处都是恶意编造的段子,不习惯的话确实难

但是当久了你会发现,

他们来来去去都是这些东西,你为了反驳他们一次而翻的资料,截图搞个文件夹存着,回头直接翻出来复制粘贴就行了

明粉当久了,多多少少都有些这样的弹药库存

挺省事的,习惯了就好。

user avatar

讲道理我这个身份。

当上明粉我都觉得奇葩,我还是先说说我怎么当上明粉的,

再上一个被永封的账号里,我吐槽过这事儿,大概是去年新天皇典礼的时候我在东京瞎逛,晚上在酒店无聊我逛知乎,看到有人再给1鸦洗地,大概就是道光大棋党的意思我……。当时的我的心情是……。

还能这么洗,我就直接问了藏尼条约怎么算,然后我就没管他了,第二天,天亮,我的下面回复了,大概16条,分别又问我你是明粉吧,你是黄汗吧,黄汗洗地已经这么可怕了吗,听都没听过的东西都敢拿来黑清???你要多读书。

我………………的心情当时就是……

心态完全崩了,……。都什么人啊,这都,

所以别说什么低端明粉了,低端粉哪儿都有,……这帮人干的事儿不比明粉干的差了,

再说明粉这个问题,粉什么东西不重要,其实,重要的是,如何去粉,如果只能接受他的好,不能接受他的坏,那就别粉了因为早晚的出事儿,我从前年6月以后开始看 买了套明史,中华书局的,还算比较勤奋的,看到英宗部分基本上看不下去了,气的肝疼,那时候恨不得自己能穿越回去拎着宣宗的脖子告诉他,你生儿子前就不能研究一下吗,怎么生出这么个玩意。

接下来计划争取在正式回国前能看到孝宗部分。算是大功一件了。

至于清粉啊,我突然想起一个有趣的事情,我在日本的时候有人哪找我参加一个满语学习班,当时我想这么厉害吗,我就问了一句学这个干啥,嗯,人家回我,复兴满洲文化啊???????嗯。啥玩意?????那时候我就觉得干明粉还真挺不错的,至少没人找我去复兴朱家江山啊。

user avatar


宋朝居然有和亲公主?





















我说过人殉是明朝罪孽的。然而现在为止没人说我满遗。




user avatar

网络键史世界里明粉不是规模最大最显眼在哪都能看到的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