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四进制在计算机科学中不常见?

回答
说起计算机科学中的“四进制”,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不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是二进制,以及偶尔会碰到的八进制和十六进制。那么,为什么这种听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四进制”就没有像它们那样普及开来,甚至在实际应用中几乎销声匿迹了呢?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实际和历史的原因,并非仅仅是“没人想到”。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进制最核心的运作方式:它代表的是一种计数系统,也就是我们如何用一套符号来表示数值。二进制用0和1,八进制用0到7,十六进制用0到9加上A到F。四进制自然就是用0、1、2、3这四个数字来表示数值。理论上,任何一个整数都可以用任何一个大于1的基数来表示,所以四进制在数学上是完全可行的。

然而,计算机科学的根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计算机”,其诞生和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电子元器件的物理特性的。早期的计算机,其设计和实现离不开对电子信号的控制。最容易实现、也最可靠的电子信号状态是什么?那就是两种截然相反、易于区分的状态。你可以想象一下,在电路中,一个开关要么是开(通电),要么是关(断电),这两种状态非常容易通过电压的高低来区分。把“关”看作0,“开”看作1,这就是二进制的物理基础。

为什么不推广到四进制呢?要表示四种不同的状态,你需要更精密的电子元件。想象一下,你需要区分四种不同的电压等级,或者四种不同的频率、相位等等。这不仅增加了设计的复杂度,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的物理世界里,电子元件的制造和控制精度存在着固有的限制。电压可能会有波动,环境温度会影响其性能,这些都会导致区分这些微小差异变得困难,从而增加出错的概率。换句话说,用二进制,我们只需要区分“高”和“低”就足够了,容错性非常高。而要区分四种状态,其“间隔”就小了很多,任何一点点“不准确”都可能导致误判,将一个状态识别成另一个。

再从历史的脉络来看,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追求效率和稳定性的过程。当二进制的原理被清晰地阐述并应用到早期计算机的设计中时,它就被证明是一种非常高效且可靠的方案。计算机的创始人,像图灵、冯·诺依曼等人,都在为如何将逻辑运算和计算过程转化为物理实现而努力,而二进制恰好与当时能够实现的电子开关原理完美契合。一旦这种基础架构建立起来,后续的各种技术和软件生态也围绕着它展开。

我们可以类比一下,就像我们习惯用十进制来计数一样,这是因为我们有十根手指,这种生理特征使得十进制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尤为方便。但如果在某个星球上,智慧生物有八根手指,那么八进制在那里可能就更自然。计算机之所以选择了二进制,并非因为它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解”,而是因为它在早期电子技术条件下,是“最可行”且“最稳定”的方案。

即便我们今天有了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能够更精确地控制电子元器件,但改变计算机底层的基础进制将意味着颠覆性的工程浩劫。所有的硬件设计、指令集、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器……这一切都建立在二进制之上。要将它们全部重写或迁移到四进制,其投入的成本和难度是难以想象的,而且未必能带来压倒性的优势来证明这样的“折腾”是值得的。

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之所以能被人们所认识和使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与二进制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一个八进制数可以很容易地用三个二进制位表示(2^3 = 8),而一个十六进制数则可以用四个二进制位表示(2^4 = 16)。这种转换的简便性,使得它们在早期作为二进制的“缩略语”,方便程序员阅读和编写代码,尤其是在处理内存地址或二进制位串时。例如,十六进制的`0xAF`在二进制就是`1010 1111`,直接对应。而如果用四进制,一个四进制数需要用两个二进制位表示(2^2 = 4)。虽然也存在对应关系,但它不像八进制和十六进制那样,能够更“紧凑”地包裹住更多的二进制信息,从而达到有效的“压缩”目的。

总而言之,四进制在计算机科学中不常见,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它在物理实现上的复杂性、早期技术限制以及后来基于二进制建立起来的强大生态系统,使得它从未获得发展的土壤。二进制的简洁、稳定以及与电子原理的完美契合,使其成为了计算机世界的通用语言,而其他进制则更多地是在这个基础上,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便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八进制和十六进制都是源于2进制的,其可以非常简单的与二进制互换。

二进制则是因为电子元件的限制,这是技术原因。

直接用二进制表达一个数字,实在是太长,所以人们发明了可以直接与二进制转换的八进制,一位八进制可以映射为三位二进制。

到这里,为什么选用八而不是四已经是非常显然的了,因为人们惯常使用的是十进制,所以八进制是最合适的,既可以使用十进制既有的符号01234567,又尽可能的缩短了二进制表达的长度,还可以非常简单的映射。

既然是为了缩位,为什么不多缩一点呢?既然有10个符号可以用,为什么只用4个而不是8个呢

至于十六进制的产生,则是因为计算机里面储存数值的位宽一般是2^n,例如一个字节是8bit,8=2^3,如果使用八进制表达一个字节,则两位不够,三位又多了。这时候,十六进制就很有帮助了,一位十六进制可以表示四位二进制,也就是说所有的2^n(n>2)位宽的数(例如8bit、16bit、32bit和64bit),都可以用十六进制完美的表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计算机科学中的“四进制”,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不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是二进制,以及偶尔会碰到的八进制和十六进制。那么,为什么这种听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四进制”就没有像它们那样普及开来,甚至在实际应用中几乎销声匿迹了呢?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实际和历史的原因,并非仅仅是“没人想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计算机科学和编程语言设计中的一个核心矛盾:理论的优雅与实践的现实之间的权衡。简单来说,我们之所以在日常编程中很少直接使用现代数学建立的符号体系,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好,而是因为它们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直接解决我们编程时最迫切的需求,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复杂性。让我来详细拆解一.............
  • 回答
    三进制是否比二进制更贴近人脑思维?为什么三进制计算机中途夭折后,再无人提起?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信息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历史因素。我们将从这两个角度来详细探讨。 一、三进制是否比二进制更贴近人脑思维?关于“三进制是否比二进制更贴近人脑思维”,这是一个复杂且没有绝对定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
  • 回答
    关于“计算机为什么不用e进制”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联想到数学常数e,以及它在自然增长和连续变化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继而推测是否e进制会比我们熟悉的二进制、十进制更“高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角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进制”的本质。一个数制,比.............
  • 回答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目标直指荆州。此时的刘备集团尚在荆州新野落脚,实力相对薄弱,而曹操的兵锋锐不可当。在即将对新野发起总攻的关键时刻,曹操做出了一个看似高明却又充满风险的决定——派徐庶去劝降刘备。要理解这个决策的深层原因,以及刘晔为何会对此提出质疑,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当时的人物关系和背景。徐.............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仔细聊聊。很多人都会好奇,这脸上长毛(也就是胡须)到底图个啥?在咱们人类漫长的进化路上,身体上很多地方的毛都退化了,比如身上大面积的毛发,怎么脸上这撮毛反倒保留下来了呢?而且还能长得挺茂盛,有时候还成为一种“标志性”特征。首先,要说胡子为什么没被“进化掉”,得从“有什么作用”.............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与《叛逆的鲁鲁修》在结局上的相似性,以及后者更受好评的原因,确实是动漫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两部作品都以宏大的世界观、复杂的人物动机和震撼的剧情发展著称,并在结局部分都选择了“牺牲主角以换取和平”的路线,但观众的反馈却截然不同。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剖析: 1. .............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在观看《进击的巨人》后期的感受,尤其是在帕拉迪岛(Paradis Island)成为主要舞台后。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故事的走向和原先的吸引力有所变化。我来试着详细地聊聊,为什么这种“带入日本”的感觉可能让您觉得不好看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进击的巨.............
  • 回答
    游戏引擎的飞速进步,本应是游戏开发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催化剂,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游戏开发成本像坐了火箭一样一路攀升。这其中的原因,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与其说引擎进步“导致”了成本升高,不如说引擎的强大能力,解锁了玩家们对游戏体验的更高期待,而满足这些期待,恰恰是成本高企的罪魁祸首。我们不妨.............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焦的问题,很多家属都遇到过,看到亲人在家里还好好的,一进医院,没过几天甚至几小时,病情就急转直下,让人始料未及,甚至觉得是医院“弄坏”了人。其实,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几个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医院的责任”,而是病理、环境和治疗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 本身疾病的进展:这可能是最根本也最.............
  • 回答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内心。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即便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到不满意,甚至忧虑?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知足常乐”就能概括的。首先,“进步”的感受是相对的,也是分层.............
  • 回答
    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咱们人类身上其他地方的毛发越来越少,唯独头上这撮毛,却能越长越长?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这背后藏着一段挺有意思的进化史,也和咱们的祖先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息息相关。想想咱们小时候的照片,或者看看那些生活在原始环境里的人类,你会发现,我们的身体上曾经是覆盖着一层浓密的体毛的,就.............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戳中了许多人对于睡眠的困惑:白天忙得焦头烂额,晚上却必须“浪费”大把时间躺在那里动弹不得,这在效率至上的进化逻辑里,怎么看都像是个严重的“bug”?但如果睡眠真是个bug,那它也太顽固了,几乎所有高等动物都离不开它,甚至一些低等生物也有类似“休息”的状态。这反而让我觉得.............
  • 回答
    关于处女膜在人类进化中为何得以保留,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有趣话题。很多人对此存在误解,觉得它仅仅是个“第一次”的证明,但从生物学和演化的角度来看,它的存在更复杂,也更可能有着多重的功能,即便这些功能并非像心脏跳动那样显而易见。首先,咱们得把“处女膜”这个概念从它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中剥离出来,纯粹.............
  • 回答
    要说人类为什么能在进化的长河中脱颖而出,占领地球这个小小星球的顶端,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巧合,而是无数代祖先在严酷环境中磨砺、优化,最终形成的一系列独特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地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最显而易见的,也是最核心的,就是咱们那颗比谁都聪明的大脑。别小看.............
  • 回答
    智人在进化过程中,阴毛(即生殖器周围的毛发)没有像体毛那样显著退化,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生理功能、环境适应、性选择、文化发展以及进化压力的综合作用。以下从科学角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1. 体毛与阴毛的生理功能差异 体毛的功能: 体毛在灵长类动物中主要承担以下功能:.............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有意思的事儿,就是技术这玩意儿一直在往前跑,咋到了咱们听音乐这些发烧友这儿,东西就好像坐着火箭一样,越来越贵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透的。首先,得承认,技术确实在进步,这一点没跑。你看以前那磁带机,能把声音弄出来就不赖了。现在呢?数字音频技术,CD、SACD、高解析度的无损.............
  • 回答
    动画在播出过程中穿插总集篇,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意的决定,而是一门门道,里头藏着不少制作方、电视台以及观众多方面的考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来给你好好掰扯掰扯。一、制作上的“喘息之机”与“填坑”艺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给制作团队争取宝贵的时间。动画制作是个极其复杂且耗时的工作,从剧本撰.............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食肉恐龙演化过程中一个核心的议题:效率与选择压力。为什么它们的脑袋会变得如此强大,而前肢相对“不起眼”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想象一下,你是一名史前侦探,要去分析这些庞然大物的进化之路。你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有什么用”,更要问“为什么是这样用才更有效”。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