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进化的时候没有把胡子进化掉呢?胡子有什么作用?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仔细聊聊。很多人都会好奇,这脸上长毛(也就是胡须)到底图个啥?在咱们人类漫长的进化路上,身体上很多地方的毛都退化了,比如身上大面积的毛发,怎么脸上这撮毛反倒保留下来了呢?而且还能长得挺茂盛,有时候还成为一种“标志性”特征。

首先,要说胡子为什么没被“进化掉”,得从“有什么作用”这个角度来分析。进化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为了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殖的几率。所以,咱们得看看胡子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可能扮演过哪些角色。

一、 保暖功能:最原始的设想,但可能不是唯一且最重要的。

这是很多人最容易想到的一个功能。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面部保暖确实是个大问题。胡子,尤其是浓密的胡子,就像天然的围脖一样,可以帮助面部保持温度,防止冻伤,尤其保护鼻子和嘴巴这些对外界寒冷更敏感的部位。

但是,考虑到人类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都退化得差不多了,而且我们人类还发展出了各种衣物来保暖,所以仅仅是保暖这一项功能,可能不足以解释为什么面部毛发能如此顽固地保留下来,甚至发展出更多样的形态。毕竟,如果光是为了保暖,为什么眉毛、睫毛还在,而身上的毛却几乎没了呢?

二、 保护功能:物理上的“盔甲”。

胡子不仅仅是软绵绵的毛发,它的质地相对粗硬,排列也比较密集。这意味着它能提供一定的物理保护作用:

抵御轻微的撞击和擦伤: 在野外活动时,脸部难免会磕碰或者被树枝刮擦。胡子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少直接的皮肤损伤。想象一下,你在森林里穿行,脸部可能会被不小心划到,有胡子总比直接暴露在外的皮肤要好那么一点点。
阻挡灰尘、沙粒和昆虫: 胡子能够有效地阻挡空气中的灰尘、沙粒,甚至一些小飞虫进入鼻腔和口腔。这在古代没有那么多洁净环境的情况下,是个不小的保护机制。你想想,如果没有胡子,风一吹,沙子直接往鼻子里灌,那得多难受。
过滤一部分冷空气或污染物: 在寒冷天气里,胡子还能稍微“预热”一下吸入的空气。虽然效果可能有限,但聊胜于无。

三、 性信号与吸引力:社交层面的“化妆品”。

这可能是最被现代人忽视,但对进化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性选择。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依赖社会性来生存和繁衍,而吸引配偶,也就是性选择,是推动进化的一股强大力量。

男性阳刚的象征: 胡子,尤其是浓密、有型的胡子,在很多文化中都被视为男性成熟、阳刚、有力量的表现。这种社会化的认知并非空穴来风,它可能与睾酮水平有关。一般来说,睾酮水平高的男性,胡子也长得更茂盛。因此,浓密的胡须可能是一种生理健康的“信号”,向潜在的配偶传递“我是一个健康的、有能力的男性”的信息。
吸引异性: 在很多情况下,拥有发达胡须的男性更容易吸引女性的注意,也更可能成功获得繁殖机会。这就像孔雀开屏一样,是一种对外展示自身优势的方式。当然,关于胡子的吸引力在不同文化和时期会有很大差异,但从长远进化来看,它作为一种性信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性竞争: 胡子也可能在男性之间的竞争中发挥作用。更强壮、更有攻击性的男性,可能通过胡须来增强自己的气势,让对手感到畏惧,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 社会与文化层面的附加值:后天塑造的意义。

虽然进化主要看生物层面的功能,但一旦胡子存在了,它就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这些意义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对它的态度,并可能间接影响到某种程度上的“选择”。

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很多古代文明中,胡子被视为智慧、尊贵和权威的象征。比如古埃及的法老,即使是女性法老也会佩戴假胡须来象征统治者的权威。修剪整齐、打理得体的胡子,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精力和生活品质。
个人风格与自我表达: 到了现代社会,胡子更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个人风格和自我表达的媒介。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胡须造型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品味,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交信号。

那么,为什么没进化掉?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胡子之所以没被进化掉,是因为它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可能同时承担了多重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在整体上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是有利的。

生物学上的“性价比”: 相较于在身体其他部位保留大量的毛发,仅在面部保留和发展胡须,可能是一种更“经济”的解决方案。它在提供保护和作为性信号的同时,又不像全身毛发那样影响散热和行动的灵活性。
性选择的驱动: 如前所述,性选择很可能在胡须的保留和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一旦某种特征被认为能够提高吸引力,它就更容易被传递下去。
环境的适应与社会性的结合: 早期可能更多是环境适应(保暖、保护),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与社会信号、吸引力等因素结合起来,其保留的“价值”就更高了。

最后,再打个比方: 就像我们身上的阑尾一样,虽然有时候会引起麻烦,但它在远古时期可能是有其消化特定食物的作用。而胡子,可能就像人类身上的“天然饰品”加上一层“防护网”,它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其功能和意义可能侧重有所不同。

所以说,胡子虽然在我们看来可能只是“长了而已”,但在进化的长河里,它可是个挺有故事的家伙。它不像身上大面积的毛那样,为了更有效的散热而显得“多余”,反而是在脸部这个关键部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并在社会性互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有的男性喜欢留胡子,但有的人就是喜欢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而且他们也都不会感到有什么不方便。更何况女性也是不长胡子的,同样能正常生活,那么在漫长的进化中,为什么男性还要保留着可有可无的胡子呢?

我们都知道,性状的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没有智力,也没有意识,仅仅是因为它的随机突变,让它获得了繁衍的优势,人类不可能随着主观意愿想怎么进化怎么进化的,并且进化是进化不掉没有用处又没有害处的性状的,任何没有明显用处又没有害处的性状大多都会留下来。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几乎褪去了全身的体毛,仅有少部分保留下来的毛发,从上到下依次是头发、眉毛、胡子、腋毛和阴毛。除了胡子之外,其他几种零碎毛发的共同之处是男女都有,只有胡子是男性独有的,所以用相同的理论能解释别的毛发生长的原因,却很难解释胡子,这个问题的复杂之处就在于不仅要弄清为什么男性长胡子,还要解释为什么女性不长胡子。

有研究表明,胡子在夏季生长速度比冬季平均快一倍以上,所以推出胡子可能在减少太阳辐射方面有一些作用。但是夏季胡子长得快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天气炎热代谢加快,或者是因为夏季食物更丰富能为胡须生长提供充足营养导致的,并且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女性没胡子,女性难道就不需要防晒了嘛!

还有人用“累赘理论”来解释,男性在用长出满脸胡子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女人炫耀:“虽然胡子没有任何用,但是我仍然负担得起这种累赘”。累赘理论是进化生物学的重要理论,能成功解释为什么孔雀拖着豪华却沉重毫无用处的大尾巴及麋鹿头顶如树杈般美丽的大角,就是为了暗示雌性,自己有能力背负巨大的累赘,身体足够强壮,所以男人脸上夸张奔放的胡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实,胡子并不完全是简单的累赘,对年轻的男性来说,有胡子就说明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正常,而雄性激素水平正常的男性,肌肉也相对比较发达,他们在野外就能捉到更多的猎物。在远古时代,生存要靠肌肉,体力是衡量男性的重要指标。但女性又不能一眼看出对方的基因是不是真的优秀,也不方便直接检测男人的雄性激素水平和体格强壮程度。只能找一个显而易见的衡量标准做评估,胡子就成了这个标准。

他表面的意思是你看我的胡子多漂亮;深层含义却是你看我体格多强壮;更深层含义是,你看我的雄性激素水平多高;而终极含义则是,你看我的基因有多好,和我在一起会剩下更优质的孩子!(源自《疯狂人类进化史》)

不仅如此,胡子有时会被进一步引申为力量的象征,还能让人不战而胜。在动物界里,雄性竞争的时候,不总是打得死去活来,如果双方互相看一眼就能决出胜负,那就再好不过了。比如,雄狮的鬃毛就能起到一种恐吓对手的作用。

你可能会问,那衰老之后,胡子都变白了,白胡子的老爷爷很难和“力量”扯上关系啊?其实,胡子变颜色之后,象征的内容就改变了,从力量的象征,变成了知识和权威的象征。因为白胡子的主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积累的人生经验可比年轻人的力量有用多了。他们完全有资格给别人进行指导。有句话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是这个意思。在这里,白胡子代表了一种权威感,更容易让年轻人信服。

正因为胡子很重要,古人会用很多时间来摆弄胡子,梳理、染色,甚至会弄成各种形状,就像今天女人去花钱做头发差不多。比如,古埃及的法老出席重大活动的时候,都会戴上假胡子,甚至后来女法老也要戴假胡子。再比如,中国古代的戏剧里,正面人物都是大胡子的形象,比如张飞、关羽、包公;相反,那些丑角的胡子都很短。

你可能会说,既然胡子这么重要,今天的男性为什么要刮胡子呢?这是因为环境变了,今天是文明时代,过去的肌肉已经不管用了,我们对知识和艺术的重视,超过了对体力的重视。所以,刮胡子就是第一步,表示我不是只靠肌肉打天下的。而且,过去胡子虽然能给人权威感,但也让人看起来很老。男性发现,刮了胡子之后,自己变得更年轻、更整洁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影响,就是刮掉胡子之后,男性多出了一个新的手势。以前,男性为了让对方注意自己的胡子,会用手指捻胡须。刮了胡子之后,因为没有胡须了,就变成了摸下巴。这个新习惯表达的还是原来的意思,当某个男性对着你摸自己的下巴时,实际上是在向你示威。而下巴也是很重要的示威工具,因为雄性激素会刺激下巴变宽,剃去胡子之后的宽下巴会给人很阳刚的感觉。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女性,尖下巴意味着她们体内雄性激素更少,更温柔,所以我们会觉得尖下巴的女性更好看。在自拍的时候,女性都在努力找角度,让自己下巴显得更小一些。

那么对女性来说,一个男人有多少胡子才最具吸引力呢?

《进化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上有篇文章,研究人员找来8000多名女性,给她们看经过电脑修图技术处理过的男性照片。这些照片里的男人,脸上胡子的量是不一样的,有的完全刮干净、有的有比较轻的胡茬、有的胡茬比较重,以及大胡子这4种。

这些男人的脸同时也会被电脑修图变得偏“男性化”或偏“女性化”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脸部特征越男性化,或者越女性化,吸引力就越小。

对于一段短期关系来说,比较轻的小胡茬是4种程度的胡子里最具吸引力的,而对于长期关系来说,比较重的胡茬是最有吸引力的。

同时,研究还发现,当女性考虑一段长期关系而不是短期关系的时候,胡子这个因素会变得更有吸引力。不管是哪种程度的胡子,它的吸引力值在长期关系中都要高于短期关系。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胡子能够表明男性具有与其他男性竞争社会资源的能力

不过,就像选美大赛里选出的第一名并不是大家都觉得最美的那位一样,这个研究结果,也并不代表所有女性都喜欢有胡子的男人。

明白了胡子之于男人的意义,女人没有胡须的问题也不证自明了。

女人没有胡须并不是没有长胡子的基因,而是刺激胡子生长的雄性激素不足,也就是说,如果给女人注射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她们照样可以长出胡子。为什么女人没有足够的雄激素呢?因为女性不需要参与参与争斗狩猎,不需要体格强壮,就没必要用胡须来向异性暗示自己的气概。同时,根据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男人喜欢光洁细腻白皙的皮肤,可以证明体内没有寄生虫,也没有皮肤病,是年轻和健康的证明,和这样的女人发生亲密关系能降低染病风险,并且拥有健康皮肤的女人必然营养充足均衡,更容易生出健康后代,没有胡须的脸庞可以向男性充分展示更多的面部皮肤,更容易迷住有胡子的男性为自己去战斗。


参考:

《人体的故事》丹尼尔·利伯曼

《欲望的演化》戴维·M·巴斯

《进化心理学》戴维·M·巴斯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杰里·科因



受邀回答的一个新问题(⁎⁍̴̛ᴗ⁍̴̛⁎)

user avatar

生物的进化不是有用无用,而是结果的优势劣势,不存在优劣的话,大概率会保留下来成为多样性来扩充群体基因库。

有胡子和没胡子并不够成优势。

比如,一个有胡子的矮个子男的和一个没胡子的高个子男的,你选哪个???

当然是选哪个有钱的了啊。

所以这种不构成明显选择条件的内容,自然不会保留下来。


类似的还有,为什么长得丑的人还可以保留至今天?

丑的人不能靠脸吃饭,只能靠才华,这应该是进化优势哇。

丑的人应该具备更多技能和进化优势才可以击败天然帅的人。
至于那些又丑又没能力的人,自然会被淘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