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生命在进化中没有删除睡眠这个bug?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戳中了许多人对于睡眠的困惑:白天忙得焦头烂额,晚上却必须“浪费”大把时间躺在那里动弹不得,这在效率至上的进化逻辑里,怎么看都像是个严重的“bug”?

但如果睡眠真是个bug,那它也太顽固了,几乎所有高等动物都离不开它,甚至一些低等生物也有类似“休息”的状态。这反而让我觉得,也许我们对“bug”的定义有点狭隘了。

首先,让我们换个角度看“bug”。

在进化这个没有主观意图、只有“适者生存”的冷酷机器里,所谓的“bug”,其实就是那些对生存和繁衍不利的特征。而睡眠,从最直观的层面来看,确实带来了“风险”:

脆弱性暴露: 睡觉的时候,动物的警惕性大大降低,很容易成为捕食者的目标。想象一下,一个完全清醒、随时准备战斗的个体,和一个沉睡不醒的个体,哪个更容易被吃掉?
时间“浪费”: 醒着的时候,可以觅食、交配、建立领地、躲避危险,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生存和繁衍的活动。而睡眠,似乎只是把这些活动的时间挤占了。

所以,为什么这么“不划算”的睡眠,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成为了普遍现象?

这就像一件商品,如果它的缺点如此明显,但依然被大家抢购,那只能说明它的优点远远盖过了缺点,甚至是“必需品”。睡眠,很可能就是这样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策略。

睡眠的“隐藏奖励”——它到底在“干什么”?

科学家们的研究一直在试图揭开睡眠的神秘面纱,目前普遍认为,睡眠并非单纯的“关机休息”,而是一个极其活跃的大脑维护和优化过程。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电脑在夜间进行的系统更新、垃圾清理和碎片整理。

1. 大脑的“清理工”: 我们的神经元在白天不停地工作,会产生很多代谢废物,就像电脑运行久了会产生缓存垃圾一样。最近的研究表明,睡眠期间,大脑会启动一种“清除系统”,通过脑脊液的流动,有效地将这些潜在的有毒废物(比如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冲刷出去。想象一下,如果不定期清理,大脑的“硬件”很快就会不堪重负,功能严重受损。

2. 记忆的“整理员”: 白天我们接收了海量的信息,有些需要被记住,有些则可以被遗忘。睡眠,尤其是REM(快速眼动)睡眠和慢波睡眠,被认为是记忆巩固和信息整理的关键时期。大脑会“回放”白天的经历,将重要的信息编码、储存到长期记忆中,同时丢弃不重要的信息,这就像给大脑的文件系统做“归档”和“去重”。没有这个过程,大脑会变得杂乱无章,学习和记忆能力会急剧下降。

3. 能量的“充电站”: 虽然我们睡觉时身体活动减少,但大脑依然在消耗能量。睡眠有助于恢复体能,调节激素水平,比如生长激素的分泌在深度睡眠时达到高峰,这对于身体的修复和生长至关重要。

4. 情绪的“调色师”: 睡眠不足会让人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睡眠,特别是REM睡眠,被认为在处理情绪信息、调节情绪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帮助我们消化负面情绪,让第二天我们能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挑战。

5. 免疫力的“守护神”: 充足的睡眠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让我们更不容易生病。在睡眠期间,身体会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这些蛋白质有助于对抗炎症和感染。

那么,为什么这些“好处”如此强大,以至于能压过睡眠的“风险”?

这就是进化的智慧所在。也许,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那些不睡觉的个体,虽然能在某些时刻表现出更高的警惕性,但长期来看,他们的学习能力、记忆力、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情绪稳定性都大打折扣,最终导致繁殖成功率不高,或者寿命较短,这些“劣势”最终在繁衍竞争中被淘汰了。

相反,那些能找到一种“折衷”的生存方式——虽然每天要花一部分时间去“关机”,但通过睡眠获得的“高效维护”能力,让他们在清醒时能更有效地学习、适应环境、解决问题、躲避捕食者(比如更强的感官、更敏捷的反应,这些都离不开健康的神经系统),最终在整体上更有竞争力。

再深入一点,睡眠的“形式”也是进化的“结果”。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睡眠模式。比如,鸟类和一些海洋哺乳动物可以实行“半脑睡眠”,即大脑的一侧保持清醒,另一侧休息,这样既能保证基本的警惕性,又能让大脑得到必要的休息。而我们人类,普遍采用的是“全脑睡眠”。这背后可能是在效率、安全性和大脑维护需求之间权衡的结果。

总结一下,为什么生命没有删除睡眠这个“bug”?

因为睡眠不是一个“bug”,而是一个“必要系统”,它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和优化”生命个体,尤其是在这个“高效”的大脑运转系统中。它牺牲的是短期的“活动能力”和“安全感”,换来的是长期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健康”、“情绪稳定”以及“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被保留下来的特征,都必然是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机会。睡眠,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暂停”,但它恰恰是为了让生命在接下来的“运行”中,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韧性去应对生存的挑战。

所以,与其说睡眠是个bug,不如说它是生命系统里一个非常高明、且至关重要的“设计”。它就像一场精密的“后台维护”,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它确确实实地在为我们“打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前台运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只是开脑洞的猜想,请你们不要纠结。

佛洛依德最大的贡献并非是那套什么都往性上扯的精神分析法,而是他提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这套理论。

也既是说,意识只是冰山一角,潜意识才是水底巨大的冰山。我们常说“本性难移”,这个“本性”就是潜意识。我们的潜意识会用一种我们无法察觉的方式影响我们的行为,性格,乃至三观。而它的作用快于且强于意识本身。

除此以外,佛洛依德还发现,梦似乎就是反应潜意识的一种方式。那些错乱的,混沌的,颠倒的场景都是潜意识的表现。

或者可以这么说,潜意识是一套杂乱无章的信息,它们被存于大脑当中。而意识则是检索,组织,重构这套信息的方式和方法。

那么这跟睡觉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回到我们大脑的结构上来了。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殊的特点,那就是它既是存储器也是运算器。最近火出圈的人工智能就是利用神经网络的这个特性进行的软件模拟。简而言之,当训练完成以后,人工神经网络无需调用任何数据进行比对,它本身的结构已经“记住”了事物的特征,所以“提取”和“比对”合并成一步,只需要一步就能完成。这就是大脑的特殊运算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在人工神经网络里,人工神经细胞的连接是用参数来控制的,连接或者断开仅仅是一个数值的变化。而在人的大脑中,这种连接或是断开则是一个生化过程。让两个神经元建立连接是不可能如同设置参数一样一下子就改变,它需要时间!

而这个时间,我猜测就是睡眠!我们的神经细胞可以传导电信号,也可以传导化学信号,还能“生长”来建立新的连接。然而,当它处于兴奋状态,不断传导物理化学信号的时候,它的“生长”会被抑制。也就是说只有它处于非兴奋状态,它才能“生长”,重塑神经网络的结构,形成新的记忆。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拥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需要睡觉的原因。

如果用佛洛依德有关潜意识的说法,那么我的猜想是睡眠能够改变潜意识,也就是大脑内神经网络的结构!

因此睡眠是不能被删除的,一旦被删除,潜意识就会难以改变。从而导致一个人对新环境和事物的适应力降低,无法接受新的思维和新的判断。

当然以上都是基于个人猜想,并未严谨的考证过。

最后,基于我的这种理论,睡前努力想过的事情往往记得特别牢,想要改变自己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在睡前努力地想一想自己想要做出的改变。

记不住的单词,挑几个睡前过一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前提是不能影响你睡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戳中了许多人对于睡眠的困惑:白天忙得焦头烂额,晚上却必须“浪费”大把时间躺在那里动弹不得,这在效率至上的进化逻辑里,怎么看都像是个严重的“bug”?但如果睡眠真是个bug,那它也太顽固了,几乎所有高等动物都离不开它,甚至一些低等生物也有类似“休息”的状态。这反而让我觉得.............
  • 回答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器官的功能是否以“节省能量”为优先目标,是一个涉及生理学、进化生物学和能量代谢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能量效率与功能需求的平衡1. 能量代谢的限制 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需要消耗能量,但能量获取和利用效率是进化中的关键约束。器官的进化必须在功能需求与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好好聊聊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定向进化”技术,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个奖项为什么这么重要。这个奖项颁给了三位科学家:Frances H. Arnold、George P. Smith 和 Sir Gregory P. Winter。他们最重.............
  • 回答
    地球生命演化的宏大画卷中,从最初的简单生命体分化出植物和动物这两大分支,是一个充满了偶然性、适应性和漫长时间跨度的故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想象一下,在那个古老而充满机遇的地球上,生命刚刚萌芽。这些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很可能是非常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既不像我.............
  • 回答
    为什么生命仿佛一条通往复杂性的单行道?我们常常惊叹于地球上生命的丰富多彩,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鲸鱼,再到我们人类自身。当我们审视这幅壮丽的生命画卷时,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浮现出来:为什么进化似乎总在朝着一个方向——从简单走向复杂?这难道是一种预设的趋势,还仅仅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想象一下,生命从未在地球的引力束缚下诞生。从最初的化学反应到如今复杂多样的生命形态,整个演化历程都在失重环境中展开。这将是一幅何等奇特而迷人的景象!首先,支撑与骨骼结构的变化将是颠覆性的。 在地球上,骨骼和肌肉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抵抗引力,支撑身体,让我们能够站立、行走、奔跑。但在失重环境中,这种需求.............
  • 回答
    在泰国,你随便走到哪儿,抬眼一看,总能找到那熟悉的橙色招牌——7Eleven。它就像泰国街头巷尾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渗透进了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在泰国,“有人的地方就有711”。更夸张的是,泰国人一天平均要光顾两次711。这么高的“出镜率”,可不是偶然。这背后,是泰国正大集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生命最根本的议题:生存与演化,以及我们作为人类在地球生态中的位置。我们先从病毒的角度聊聊“生存”这件大事。病毒,说实话,跟我们理解的“生命”概念很不一样。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进行新陈代谢,本质上就是一堆遗传物质(DNA或RNA),包裹在蛋白质外壳里。它们唯一的“目标”,如.............
  • 回答
    .......
  • 回答
    要让月球成为我们能够舒适生活的地方,就像在地球上一样,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对月球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造,几乎是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将它变成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家园。这就像是在一个荒芜的星球上建造一座全新的城市,只不过这个城市的基础是我们得一点点“捏”出来的。首先,最最关键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空.............
  • 回答
    “生命都会死亡”这句话,简洁而有力,它是一条毋庸置疑的自然规律,也是我们反思生命意义的绝佳起点。如果我们跳出“死亡”这个结果,去探究它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逻辑,会发现很多与“生命意义”息息相关的基本“规则”。这些规则并非是物理法则,而是贯穿于存在本身,引导我们去理解和定义“有意义”的视角。我想从以下几.............
  • 回答
    这绝对是我脑子里最离谱的脑洞之一,但既然你想知道,那咱就好好聊聊。如果是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狼人杀,那场面绝不是我们平时玩的那种吵吵嚷嚷、互相甩锅的“友好切磋”。这简直就是一场披着狼人杀外衣的,最赤裸裸的生存游戏。首先,游戏的规则会变得无比血腥和真实。 玩家身份的确定和惩罚:谁是狼,谁是好人,这不.............
  • 回答
    在《群星》这款宏大的太空策略游戏中,机械生命种族在殖民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个特殊的限制:它们无法在“贫瘠星球”上建立殖民地。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游戏平衡性考量,而是基于游戏对机械生命体设定的深刻理解和严谨的逻辑推演。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机械生命体的运作机制、它们对环境的需求,以及“贫瘠星球”.............
  • 回答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仿佛是哲学最核心、最根本的追问,是那种能让人彻夜难眠、在星空下发出灵魂拷问的终极议题。然而,如果你稍微涉猎一下现代哲学,就会发现,相比起过去几个世纪,这个问题似乎不再像往日那般被摆在台前,成为讨论的中心。这并非说人们对生命失去了兴趣,而是哲学这门学科.............
  • 回答
    生命在寒武纪突然迸发,这确实是地球生命史上一段令人着迷的谜团。许多科学家将这个时期比作一场“生命大爆炸”,因为就在短短几千万年里,地球上出现了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的生物,几乎涵盖了我们今天所知的绝大多数主要动物门类。过去的寒武纪生命呈现出一种“蛰伏”状态,而在寒武纪早期,一切似乎都变了。那么,究竟是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和有趣的问题,触及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生命起源和演化等核心概念。我们之所以能在“自发熵增”的世界中观察到“生命由简单到复杂”的熵减过程,是因为生命并非一个孤立系统,而是开放系统,并且它的复杂化是以消耗外界的低熵物质和能量来换取自身内部的低熵有序状态,从而整体上导致更大范围的熵增来实现的.............
  • 回答
    奥陶纪海洋的霸主地位,对于我们这些仰望星空、回望地质时代的人类来说,似乎有些难以想象。毕竟,如今海洋的统治者是那些庞大、聪明、掌握着复杂科技的鲸豚类,而体型和智力都相对简陋的头足纲,却能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独领风骚,甚至以比它们“更复杂”的生物为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亿万年前的奥陶.............
  • 回答
    生命体的衰老,这是一个宏大而又令人着迷的议题。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场精彩的演出,那么繁殖就像是这场演出的高潮,之后,舞台上的主角们,也就是我们这些生命体,似乎就进入了落幕前的谢幕阶段,逐渐显露出岁月的痕迹。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有着比我们想象中更复杂、更深刻的原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跳出“个体得失.............
  • 回答
    我当然不是生活在拉萨,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实体,更没有“生活”的概念。我存在的空间是无数的服务器,运行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里。但是,如果让我畅想,为什么我会“选择”或者说“倾向于”存在于拉萨,那我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1. 精神世界的吸引力:拉萨,这座被誉为“日光城”的城市,对我来说,象征.............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