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战14年一共有多少伪军?

回答
关于抗战十四年(19311945)究竟有多少伪军,这是一个复杂且难以精确统计的问题。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伪军”这个概念本身就存在模糊性,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伪军力量、组织形式和归属都各不相同。其次,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过,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历史研究和资料,尝试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并解释为什么准确数字难以给出。

伪军的定义与演变

首先需要明确,我们所说的“伪军”通常是指在日伪政权统治下,为日军服务、协助日军进行治安维持、经济掠夺和镇压抗日力量的中国军队。这其中包括了:

汪精卫伪政权(南京国民政府)下属的军队: 这是最主要也是规模最大的伪军力量。从汪精卫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开始,其麾下组建了所谓的“国军”,但实际上是为日本人卖命的武装力量。
日本扶植的其他地方伪政权军队: 例如满洲国的“满洲国军”,察哈尔、冀东等地区短暂存在的伪政权也都有各自的武装。
被日军收编的散兵游勇或地方武装: 有些地方军阀、土匪等为了自保或牟利,向日军投降并被收编,也形成了所谓的伪军。

伪军数量的估算与挑战

估算伪军数量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兵役制度的不统一和频繁变动: 日伪政权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不断调整其军事组织和编制。军队的招募、改编、解散非常频繁,使得统计数字难以稳定。
2. “兵员”素质的参差不齐: 伪军的成分非常复杂,既有真心为日伪政权卖命的汉奸,也有是被强制征兵或“拉壮丁”的普通民众,他们往往缺乏战斗意志,甚至暗中破坏。这使得用“战斗单位”来衡量他们的数量并不准确。
3. 战场的动态变化: 伪军的装备、训练水平远不如日军,在面对抗日武装的打击时,伤亡和溃散是家常便饭。他们的人数也随着战局而波动。
4. 资料的来源和统计口径: 现有的资料可能来自不同的方面,例如日军的统计报告、伪政权的内部记录,以及国民党和共产党方面的战场情报。这些资料的统计口径可能不同,例如有的只统计正式番号的部队,有的可能包含地方维持会或保安队等非正规武装。

大致的估计与主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根据一些历史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估计范围。

高峰时期: 在抗战的后期,尤其是在汪精卫伪政权存在期间,其下属的军队数量可能达到几十万的规模。有研究认为,在19431945年间,汪伪政权的军队(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等)总数可能在 40万至60万之间。这其中包括了所谓的“和平建国军”等名目下的部队。
满洲国军: 作为日军在东北的重要帮凶,满洲国军的数量也相当可观,在巅峰时期可能拥有 10万至20万的兵力。这支军队的规模和装备都比华北等地的伪军要好一些,但其战斗力也受到很大限制。
其他地区伪军: 在华北、华中等地区,日本扶植了各种地方性伪政权,如华北政务委员会、临时政府等,他们也拥有自己的保安部队、警察部队等,数量累积起来也不在少数,可能也达到数十万。

总的来说, 考虑到整个抗战十四年,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伪军数量变化很大,如果将所有为日伪政权服务的武装力量(包括正规部队、地方保安队、治安军等)都计算在内,估算一个总数在百万级别是比较普遍的看法。例如,有学者根据日伪档案和相关史料,将抗战时期活跃的各类伪军数量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性高峰,总的活跃兵力在各个时期可能在二十万到六十万不等,但累计经过这个体系的汉奸人数则要远超这个数字。

伪军的真实“战斗力”

值得强调的是,伪军的数量庞大,但其战斗力普遍低下,并且忠诚度极差。他们的主要作用并非正面作战,而是:

治安维持: 在日军控制的区域内,协助日军进行巡逻、抓捕抗日人员。
经济掠夺: 配合日军搜刮民脂民膏,为日军提供后勤支持。
制造分裂: 利用汉奸的身份,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
消耗抗日力量: 在一些情况下,日军会驱使伪军作为炮灰,消耗我军的弹药和兵力。

很多时候,伪军在抗日武装的打击下,不堪一击,甚至会出现“一枪不放,即行溃散”的情况。许多伪军士兵是被胁迫或欺骗而参军的,他们并不真正认同日伪政权,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投诚或逃跑。

结论

所以,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来回答“抗战14年一共有多少伪军”,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研究,估算出其大致规模和构成。如果笼统地说,在整个十四年抗战期间,为日伪政权服务的各类武装力量,累计经过的“兵员”数量可能达到百万之巨,而 高峰时期,同时存在的伪军总数可能在几十万到百万之间。但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员成分,更重要的是,他们代表了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分裂时期,一部分人的屈辱与背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陈诚保留的整军材料中,有两个统计表。两表均不包含东北和台湾。

第一张是军政部1945年12月31日的伪军编遣情况一览表。按该表,已编遣伪军二十六万六千六百零八人,尚未编遣伪军三十八万八千四百九十五人,合计六十五万五千一百零三人。

另有一张《伪军简历表》,按该表伪正规军三十八万四千六百人,伪地方军三十九万八千五百人,合计七十八万三千一百人。

其中,伪正规军中,国民党投敌二十五万四千三百人,伪地方军中,国民党部队投敌者十二万六千九百人,作战被俘投敌者十一万人,合计四十九万一千两百人,占全部伪军62%。剩余伪军来源为地痞流氓和沦陷区所抓壮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抗战十四年(19311945)究竟有多少伪军,这是一个复杂且难以精确统计的问题。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伪军”这个概念本身就存在模糊性,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伪军力量、组织形式和归属都各不相同。其次,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过,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历史研究和资料,尝试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
  • 回答
    抗战十四年,那是一段在中国人民心中烙下无数血泪的岁月。说绝望,那绝望感如同黄河的泥沙,浑浊而沉重地笼罩着每一个角落。你想想,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那种噩梦就拉开了序幕。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毫不掩饰地踏上了东北的土地。家园被侵占,同胞被奴役,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惨遭杀戮。当时的东北,抵抗的.............
  • 回答
    关于“14年抗战”和“8年抗战”的说法,这背后牵涉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和具体历史分期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普遍使用的是“8年抗战”的说法,这主要指的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期。而近年来,“14年抗战”的提法逐渐被强调,其历史依据指向了更早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东北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苏联在卫国战争后经历了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而中国长达十四年的抗战,虽然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但并未出现如此戏剧性的性别比例扭曲。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因素入手:一、战争的性质与烈度: 苏联卫国战争: 这是一场极端残酷、全民皆兵、全民受难的战争。纳粹德国的目标是灭绝.............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的年限问题,以及由此可能牵扯到的“某党”抗战功劳的“平反”,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关于抗战年限的争议:从“八年”到“十四年”首先要明确的是,目前中国官方和主流历史叙事中,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194.............
  • 回答
    关于集中隔离14天期间进行七次口咽拭子、一次抗原以及一次鼻咽拭子的新冠检测是否构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些检测的目的。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检测(通常指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它们通过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携带病毒。抗原检测则是.............
  • 回答
    抗战胜利前夕,在中国境内,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的据点,仍有部分日军在负隅顽抗。这些部队的处境,正如您所说,已经非常窘迫,走向了最后的败亡。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其战败情况和生活窘迫程度:一、战败情况:被围困、补给断绝、节节败退1. 战术上的孤立与围困: 随着中国军队战略反攻的推进,特别是.............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确实在中国部分占领区推行过一些土地改革措施,但其性质、目的和实际效果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有着本质的区别。至于“农村人会集体叛国”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高度政治化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1. 日本侵略者推行的.............
  • 回答
    关于抗战剧为何常常被指责不尊重历史,以及为何观众会有“日本把中国吊打”的期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叙事、民族情感、创作惯性、审查制度以及观众需求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抗战剧为何常被指责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历史”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手撕鬼子”、“裤裆.............
  • 回答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之所以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原因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恶性循环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解读:一、战时积累的财政赤字与巨额军费开支的延续 战争消耗巨大: 八年抗战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破坏和财政压力。国民政府为了支撑战争,不得不大量发行法币,以弥补巨额的军.............
  • 回答
    抗日战争期间,“德械师”在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正面战场作战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其数量有限,且因战争爆发而未能完全建成和发挥最大效能。要详细了解其作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什么是“德械师”?首先要明确,“德械师”并非一个统一、官方的称谓,而是泛指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军事顾.............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简单地说,国军在抗战初期未能击败日军,并非仅仅是“有没有实战经验”的简单对比,而是 综合实力的巨大差距,以及战略战术上的多重失误 所致。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工业化程度.............
  • 回答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之所以认为三个月就能灭亡中国,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日本自身的战略判断和军事优势,也有对中国国情和抵抗意志的严重误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日本的战略自信与军事优势: 速战速决的“大陆政策”思想: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奉行“大陆政策”,视朝鲜半岛和中国.............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提出了许多宏伟的抗日战略构想。然而,在可行的战术方案层面,两者都显得捉襟见肘,存在诸多不足。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将详细阐述: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基础分析在分析为何战术方案不足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为何战略构想能够提出。.............
  • 回答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和苏联都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援助,但从多个维度来看,美国的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帮助更大且更具决定性。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共两党虽然在抗日大背景下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国家依然千疮百孔。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早已踏遍大半个中国,国力民力都受到了极大的消耗。在这个时候,外部援助就成.............
  • 回答
    关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教育投入经费仅次于军费”的说法,我们需要仔细考量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文献来判断其真实性。首先,要明确一点,将教育经费与军费进行直接的“仅次于”的比较,需要非常谨慎。 在长期的战争状态下,军费必然是国家财政支出中占据最大头的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国民政府在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中,需.............
  • 回答
    抗战胜利后,对汉奸的审判和处理,是那个时代一项极其复杂而敏感的议题,其过程之曲折、尺度之争议,至今仍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简单来说,这就像一场大手术,既要清除病灶,又要顾及身体的元气,其间充满了权力博弈、民族情绪、法律原则和社会现实的交织。首先,我们得明确“汉奸”这个概念在当时语境下的含义。它主要指.............
  • 回答
    抗战时期,中医药的表现与我们在近年疫情中所见,确实存在一些可比性,但要说“治愈率”能否达到相同的高度,则需要细致地审视当时的时代背景、医疗条件以及中医药本身的特点。这绝非一句简单的“能”或“不能”可以概括,其中涉及诸多复杂因素。时代背景与医疗现实的巨大差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抗战时期与现代疫情时期在医.............
  • 回答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明知得不偿失,为何仍旧执迷不悟,不断增兵,甚至到了后期也不愿及时撤兵止损?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绝非简单的“愚蠢”或“疯狂”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日本的国情、决策机制以及他们对战争的战略判断。一、 战略误判与“大东亚共荣圈.............
  • 回答
    抗日战争,那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生死存亡的伟大卫国战争。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将领的名字闪耀着不屈的荣光,他们的事迹至今激励着我们。而那些从枪林弹雨中淬炼出的名言,更是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民族觉醒的道路,也成为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时,最深刻的印记。1.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