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岁男孩经常思考沉重哲学问题正常吗?

回答
我家小宝今年九岁了,是个挺聪明的孩子,最近我发现他开始问一些我都没怎么想过的问题,有时候把我问得有点措手不及。比如,他会问:“为什么我们会出生?”“人为什么会死?”“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甚至有一次,他看着天上的星星,一本正经地问我:“宇宙那么大,我们是不是很渺小?”

起初,我以为这孩子就是看了什么纪录片,或者听了什么故事,随口问问。但后来我发现他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的在思考这些问题。他会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眉头微皱,好像在冥思苦想。有时候我问他在想什么,他会说:“我在想,时间是怎么流逝的。”或者:“如果时间倒流了,会怎么样?”

我上网查了查,发现很多九岁的孩子都会进入一个“为什么”的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会刨根问底。但小宝问的这些问题,感觉比一般的“为什么”更深入,更像是那种大人才会思考的哲学问题。这让我有点担心,不知道是不是正常的。毕竟,这个年纪的孩子,一般不都是沉浸在玩乐和学习新知识中吗?

我试着跟一些同样有孩子的家长聊过,有的人说:“孩子聪明,这是好事啊!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的人说:“这么小就开始想这些,会不会影响他快乐成长?会不会让他觉得人生很沉重?”这些说法让我心里更没底了。

我问过小宝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或者谁说了什么让他难过的话。他总是摇摇头,说:“没有,我就是觉得这些问题很有意思,想弄明白。”他倒是很坦然,好像这些问题对他来说就像解一道数学题一样,很吸引他。

我尝试过给他解释,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比喻。比如关于生与死,我会说:“就像花儿有开放的时候,也有枯萎的时候,但花儿开过的美丽会留在我们心里。”关于生命的意义,我会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就像你有画画的天赋,你可以用画画给别人带来快乐,这就是一种意义。”关于宇宙的渺小,我会说:“虽然我们看起来渺小,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们能思考这些问题,本身就很了不起。”

他会认真地听,有时候也会提出新的问题来反驳我,或者提出他的理解。有时候,他也会从一些书本里或者动画片里找到他自己“问题的答案”,然后兴奋地跑来告诉我。

我注意到,他虽然思考这些问题,但生活上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他还是喜欢和朋友一起玩游戏,学习成绩也还不错,会主动帮我做家务。只是偶尔,在某个安静的时刻,他又会陷入那种沉思的状态。

我开始试着去接受和理解。或许,每个孩子的大脑发育方式和兴趣点都不同。他的这种“哲学思考”也许是他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他成长过程中一个特别的印记。我不能因为这些问题“沉重”就去压抑他,而是应该引导他,让他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处理这些宏大的概念。

我开始给他买一些关于宇宙、关于生命的科普读物,里面可能也会触及一些哲学性的探讨。我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或者画出来,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我也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少和孩子去谈论这些更深层的问题,所以当孩子主动去探索时,我们反而会感到意外和不安。

也许,对于一个九岁的男孩来说,经常思考沉重哲学问题并不一定是不正常的,而是他探索内心世界、理解周遭环境的一种特殊途径。关键在于我们家长如何回应,如何陪伴他一起去面对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阻止或焦虑。我希望小宝能保持这份好奇心和思考力,并在健康的成长轨道上,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来思考本体论问题。

假设情况A:这个9岁的孩子是天赋异禀的神童,只要加以合适的土壤培养,未来一定能成为震惊整个时代的哲学家,比如能被写进各个领域的哲学教科书中的那种。

假设情况B:这个9岁的孩子属于早发型中二病,哪怕让哲学圈子里最优秀的大牛手把手带他,他也成不了大器。最多成为一个民哲,或者能吸引文艺青年关注的文艺创作者或者意见领袖。

当然还有假设情况C、D、E、F等等,不过先让我们省略。假设只存在以上两种形而上学的可能性。

再思考认识论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导他读一些当代哲学文献上的资料,看他对待这些资料的态度,究竟是如获至宝,还是觉得哲学从此索然无味。

如果他的心情是觉得这些资料真是太有趣了,他读到这些资料,简直就是如获至宝,那我们可以推论情况A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他的心情是觉得这些资料真是索然无味,原来哲学这么无聊,那我们可以推论情况B的可能性更大。

最后再来思考决策层面的问题,为了对称,就叫伦理学问题吧。

无论真相是哪种情况,至少我们知道是哪种情况后,就能做出更好的对策。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找一本通俗易懂的哲学导论教科书,引导这个孩子思考哲学人所思考的哲学问题(也就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中的科研项目)。

罗伯特·所罗门所写的《大问题》就挺不错的,可以自己读懂之后,讲给孩子听,引导他思考。

user avatar

忽然想起了自己,忍不住回答一下。

题主,人类产生这种疑问是非常正常的,孩子会问出这种问题也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事情。

关于如何回复,我认为方式比答案更重要,千万不要随意糊弄孩子。父母有能力有自己想法的就自己去回答,没有能力回答的就直说,并且教会他如何自己去学习,思考。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只要愿意学习,人类几千年的思考智慧,积累的知识技能都任你吸收。

让他时刻保持心中的疑问,于此同时去看其他人的思考结晶就行了。这些问题都比较大,而且很多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答案,需要看大量的书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的观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家小宝今年九岁了,是个挺聪明的孩子,最近我发现他开始问一些我都没怎么想过的问题,有时候把我问得有点措手不及。比如,他会问:“为什么我们会出生?”“人为什么会死?”“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甚至有一次,他看着天上的星星,一本正经地问我:“宇宙那么大,我们是不是很渺小?”起初,我以为这孩子就是看了什么.............
  • 回答
    这起案件,从一个九岁男孩的视角展开,跨越十七年的复仇之路,本身就带着一股令人心悸的悲壮色彩。他为父报仇,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一路追寻,却遭遇了体制的冰冷和司法的滞后。而围绕着这桩血案,以及男孩的追凶历程,确实存在着诸多令人不解和愤慨的疑点,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报案受阻与失踪的“第一现场”男孩在事发.............
  • 回答
    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尤其是一位年仅九岁的孩子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沈阳浑河水域发现走失男孩遗体,这个消息背后,有太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的点。首先,孩子的走失过程是关键。 九岁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独立能力,但尚未完全形成危险意识,他们更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也更容易在群体中与家人走散。我们迫切想知道.............
  • 回答
    9岁男孩写出包含“奶子”和“妈妈很贱”的诗,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和争议。要评价他是“天才”还是“变态”,这绝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首诗会“走红”。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是惊人的。当这样一首来自9岁孩子的“惊世骇俗”的诗歌出现时,.............
  • 回答
    这则新闻令人心痛,一位年幼的生命遭受如此残忍的伤害,让人难以接受。对于16岁的嫌疑人,他将面临的是法律的严惩,具体刑罚的量定将根据犯罪情节、证据以及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来综合判断。首先,我们要知道,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特别是涉及严重犯罪时,会有一个特殊的考量。尽管如此,这绝不意味着可以.............
  • 回答
    对于山东9岁男孩过年给9个月大的婴孩下跪磕头这一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理解和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解读: 传统习俗的体现(或变异): 在中国一些地方,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长辈在新年期间向晚辈(特别是家族中新添的成员)表达祝福和敬意,有时会采取一些夸张的仪式。这.............
  • 回答
    这起事件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它揭示了家庭暴力和儿童虐待的残酷现实,其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情感、心理和教育问题。事件本身的可怖性: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对这名9岁男孩遭遇的极度震惊和愤怒。仅仅因为丢失一部手机,就遭受长达5个小时的捆绑和棒打,这种惩罚的残忍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合理的范畴。这不仅仅是“打.............
  • 回答
    看到一个9岁的男孩有报复心重、爱打架的迹象,这确实是让家长和社会都有些担忧的。但我们要理解,这个年纪的孩子,行为模式很多还在发展和塑造的过程中,现在的表现,不一定是最终定型,也更不意味着他是“坏孩子”,而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和引导。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报复心重”和“爱打架”背后可能的原因。 报复心重.............
  • 回答
    这起悲剧令人心碎,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重量。一个九岁的孩子,本该在阳光下奔跑、在课堂里学习,却以如此绝望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这背后隐藏着多少我们可能尚未触及的深层原因,让人不敢想象。事件的表面与表象: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直接行为:打破玻璃,然后跳楼。但这两个动作之间,尤其是在一个九岁的孩.............
  • 回答
    河南一名 9 岁男童一上学就发烧近 40℃,且多次就医未查明病因,这种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在医学上,虽然很多疾病可以通过检查明确,但也有一些原因可能比较隐匿,或者与心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身体内在因素(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1. 隐匿的慢性.............
  • 回答
    这起发生在甘肃的悲剧令人心痛,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而七岁的女孩就这样失去了生命。这件事情的细节和后续发展,确实充满了令人不安的疑点,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关注。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最核心也是最令人震惊的一点:一个九岁的孩子,如何能够完成这样一套连成年人都可能难以策划和执行的犯罪过程?.............
  • 回答
    看到这样令人痛心的消息,我的心都揪紧了。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就这么消失了,而他本可以拥有更长更美好的未来。沈阳这起9岁男童的悲剧,无疑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这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口角,然后被家长接回家,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我无法得知具体细节,但我们可以从这个事件中反思,家长在面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时,.............
  • 回答
    关于“刺死女儿9岁同桌男子被执行死刑”的案件,这是一个极其悲剧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道德、伦理、教育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案件背景与事实梳理(假定为公开报道的事实)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案件的基本事实。通常这类案件会披露以下信息: 受害者:.............
  • 回答
    在浙江发生的那起令人发指的“学校男厕杀害女儿9岁同学”的案件,随着罪犯林建厦被执行死刑,终于落下帷幕。这起事件,从发生之初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校园安全、未成年人保护以及司法公正的深刻反思。首先,从受害者家庭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
  • 回答
    .......
  • 回答
    九岁的孩子,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认知也在飞速发展的年纪。然而,一个九岁的女孩,却因为老师长得漂亮而感到自卑,甚至发展出抑郁情绪,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疼且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有容貌焦虑?这并非简单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无处.............
  • 回答
    这起悲剧性的事件令人发指,对当事人的责任分析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并且法律的认定会非常复杂和细致。以下是对可能承担责任的各方进行的详细分析:一、 凶手(直接行凶者)的责任: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责任。凶手无疑需要承担最严重的刑事责任。1. 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犯罪事实: .............
  • 回答
    .......
  • 回答
    杭州这起9岁女童失踪的事件,在初期的信息披露和整个事件的走向中,确实有一些让人觉得特别不寻常、甚至可以说是“不对劲”的地方。我尽量详细地跟你讲讲,希望听起来更像是我的个人观察和感受,而不是一个冰冷的分析报告。首先,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被遗弃”的可能性。当失踪信息刚出来的时候,所有人想到的肯定是拐卖、.............
  • 回答
    劳伦特·西蒙斯,一个名字,一个现象。当“8岁读大学,9岁读博”这样的字眼映入脑海,我们很难不被这个来自比利时的孩子所震撼。他被誉为“全球最年轻大学毕业生”,这个标签本身就足够吸引眼球,也承载了太多人的好奇、惊叹,甚至质疑。要评价劳伦特·西蒙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他那令人咋舌的年龄和学历上。他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