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级工匠比数控机床还精准」的说法正确吗?

回答
“高级工匠比数控机床还精准”——这句话,如果真要较个真,那可就有点意思了。它不像什么教科书上的定理,更像是一种流传在老一辈技工口中的赞叹,带着几分江湖气,几分对传统的尊崇。但话说回来,在现代工业的语境下,这句话真的站得住脚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得明确“精准”这个词到底指的是什么。如果说的是绝对的、毫厘不差的数值精度,那数控机床简直是无敌的存在。你想让一个孔的位置精确到微米级别,或者加工出一个极其复杂的曲面,数控机床通过预设的程序,可以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且能够重复无数次,每一次的偏差都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工业流水线能生产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产品的根本原因。你买到的iPhone,之所以零件能完美契合,正是因为它们出自数控机床之手。

然而,我们说“高级工匠”,他们的“精准”往往体现在一种对材料、对工件、对整个过程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这种精准,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手感”和“经验”。

想象一下,一位经验老道的木匠,他可能没有尺子,但他知道一块木头的纹理、湿度,知道用什么样的力度、什么样的角度去下刀,才能让木材发出最悦耳的“嘶嘶”声,切口光滑得像镜子。他可能还需要根据木材自身的特性,微调下刀的深浅和角度,这种微调是程序写不进去的。他能“感受”到刀刃在木材里的阻力,并据此做出调整。这种“感受”,是一种极其细腻的触觉和视觉反馈,是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实践积累起来的,是身体和大脑共同协同的智慧。

再比如,一位高级钟表匠,他要组装那些比头发丝还细小的齿轮和发条。虽然现在也有一些辅助设备,但最终的微调、校准,很多时候还是要靠他那双灵巧的手,以及他对机械运作原理的直觉。他能通过听声音、观察细微的运动轨迹,判断出哪里有点阻滞,需要用什么工具轻轻拨动一下。这种“听声辨位”、“手感调校”,可以说是一种“活的精准”。

更关键的是,数控机床擅长的是重复性高、标准化强的任务。一旦程序设定好了,它就能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但对于一些独一无二的、需要高度定制的、或者是工艺复杂的“单品”,高级工匠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比如,修复一件古董家具,或者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一件艺术品。这些任务往往没有现成的图纸或成熟的程序,需要工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发挥创造力。

举个更形象的例子。数控机床就像一个顶级的“复印机”,你给它一份文件,它就能完美复印出无数份一模一样的。而高级工匠,更像是那个能够“创作”出这份文件的“艺术家”或者“设计师”。他能根据你的想法,用他的技艺将它变成现实,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能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而且,工匠的“精准”还体现在对“神韵”和“美感”的追求上。数控机床加工出来的产品,可能在尺寸上完美无缺,但有时候会缺少一种“人味儿”,那种恰到好处的弧度,那种手工打磨的光泽,是机器很难完全复制的。这是一种更偏向艺术和审美的精准。

所以,说“高级工匠比数控机床还精准”,更像是一种对人类智慧、经验和创造力的高度肯定。它不是说在某个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上超越了机器,而是强调了在复杂性、适应性、创造性以及对“感觉”的把握上,人类的技艺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数控机床的进步。现在的数控机床也在不断地智能化,具备了更强的自适应和学习能力。但就像上面说的,当涉及到那种需要“灵魂”的加工时,高级工匠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总而言之,这句话,更像是对一种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坚守和骄傲。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和数字化的同时,那些历经岁月沉淀、充满智慧和温度的“手艺”,依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这是一种“道”的追求,而不是“术”的简单复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确个P

这是长春光机所生产的高精度中阶梯光栅 ,每毫米有6000道均匀的刻槽, 刻槽间距误差小于一根头发丝的千分之一 ,加工时仅仅是高级工匠手的温度带来的误差就足以破坏光栅的一致性了

完成它的是长春光机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


大型望远镜和空间光学系统的反射镜片,一般用铝、铍或者碳化硅制成镜坯,然后用高精度磨床将其磨成所需的形状。

下图是长春光机所研制的4m直径碳化硅镜坯

下图是人类空间光学的顶级造物,预定于明年十月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6.5m铍反射镜,放在这里作为镜片加工完成的例子

不管是吉林一号、高景一号、地球之眼这样普通的遥感卫星,还是NRO的锁眼侦察卫星,亦或是披着遥感X号或高分X号马甲的某些卫星,当然也包括上面这块将要运行于拉格朗日点的太空望远镜,他们不分中外不分高低贵贱,镜片加工精度都至少要达到他们所使用光波长的十分之一这个量级,也就是约20nm,有的还要更高,比如NRO的丢仓库的垃圾镜片都能让NASA捡去当宝。而这20nm的误差,仅有高级工匠眼球上的50个水分子宽,比工人手指毛细血管搏动时的尺寸变化还要小得多,而且工件需要加工成的形状不是平面而是抛物面或者为某些用途精心设计的复杂曲面,你让个人来加工试试看?


神他喵的机器达不到,手工最精准(╯°口°)╯(┴—┴


最后放个上帝也无法手工加工出的零件

GE高精度3D打印一体式燃油喷嘴,注意这是展示品,真货是内部形状相同的封闭结构


===============================================================

其实手磨透镜或者反射镜没啥问题,1958年天朝还出过一本书《天文爱好者的望远镜》,还有本儿童书《怎样自制天文望远镜》,从列文虎克的显微镜到伽利略的望远镜的镜片也是手磨的,只不过手工或者半手工远远无法达到这些卫星主反射镜的精度要求罢了

user avatar

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

从对的角度来说,其实所谓“匠人”的日本工业领域的角色就是如此,不仅在机械打磨、装配方面,甚至还在电子领域,日本的部分军用的芯片电路是人在显微镜下制造出来的。在开发领域过去也有很多这样的匠人,比如说科研和测试开发用的很多电子电路由于只需要几片十几片,无法采用非常先进的设备制造,而普通制造方式故障率又高,所有有不少拿着手提箱的老专家,科研单位打电话请来之后在放大镜下面默默地焊接电子电路,我看过这个质量真心赞。这个工作在十几年前各大科研机构攻关自主开发柴油机/汽油机电控系统时候蛮多的,现在比较少了。我在技术评审一些很老的企业的时候,很多零部件需要考虑动平衡,然后就有完全参考动平衡机的动量偏置后纯靠手感打孔平衡的老师傅。

但是反过来说,千分之三毫米,其实也就是3u,在汽车领域虽然算高,但也不算是什么特别高的精度。高速旋转的摩擦副表面如果采用了超精磨+抛光带的话,圆度一般在4-8u左右。而下图是目前我生产控制中最高的形位公差要求:


谁来手工挫一个我看看?(而且是PQC值哦,一年你要挫一百多万个哦)

接下来我们说这个图片:



我觉得这个照片应该是摆拍的。

  1. 为什么3u的精度很难。在实际制造中,根据我的经验,4-8u的制造精度主要是设备的稳定性,而4u以下的制造还必须加上温度补偿。3u不仅制造困难,测量也困难。所有我的供应商,走进测量室没有温湿度机的我扭头就走,评审会议就是当着总经理的面说你们测量室根本不值一看。4u-8u要求有效温控测量,一般为20+/-2度,4u以下要求恒温室测量,要求20+/-1度。对于4-8u加工主要看设备,而4u以下的尺寸和形位公差要求,必须具备加工时非接触式的温度测量以及自动式的加工余量补偿。那么从制造困难角度来说,除了稳定性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难度是定位和其他的加工补偿。
  2. 但是如图中,使用的是最简易的台虎钳,锉刀也是最粗糙的锉刀,师傅的额头还有谜之反光(是热的么?),按照如图挫出来的零部件,应该是不可能纯靠手工加工达到所谓3u的精度的。无论师傅的手感多好,台虎钳所装夹的装夹面很差,波动抖动都很厉害,而且现场根本就没有温控手段,表面质量也会很差,这种战斗机你造出来就是害人。
  3. 所以我大胆的假设一下,这个所谓的3u是否是机械加工到一定程度,然后师傅用锉刀和精抛带做一些后续加工修正。比如说加工到30+0.01,然后手工顺着这个平整面一点点往下抛,抛到30+0.003以下。其他的形位尺寸要求可能会宽一点之类的,然后通过测量手段来筛选合格品。所以所谓手工能达到这个精度,我觉得本身也有一些宣传的噱头在里面。我在国内走的机械制造类的工厂,从兵工相关国企、跨国企业、各地首富投的私企也不下五六十家了,目前还没看到那家和我说他们的高级技师能够手工加工到这个精度的。而是不停的在我的建议下采购几千万到上亿投资额的生产线和样品线。
  4. 其实大众们也应该要了解,兵工行业和常规的制造行业还是有区别的,飞豹造的再多也不可能一年七八百万的规模来制造,一年就小几百,购买我说的那种机床国家没有这个信心和投资能力,因为这可能只是一个非常小的零部件而已。能手工的就手工了,而且可以造几百个根据尺寸测量结果最后筛选出一个就好了。不用考虑我们普通制造业所关心的内费、外费等等,所以就好比我一开始说的那样,可能你是被迫必须要选择手工制造,而不是说因为手工制造好所以不用数控机床。
  5. 最后就是抛弃用途谈精度是错误的,如果你确实用不到这个精度,那么也就没有必要上这么高的手段了。
  6. 自动化制造是大方向,这个谁也改变不了。我觉得可以考虑的是将军工制造的民间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国家资助国内的制造业企业提升高端制造,在民用提升的同时借用提升军用制造能力。起到一分钱当2分甚至1毛钱花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级工匠比数控机床还精准”——这句话,如果真要较个真,那可就有点意思了。它不像什么教科书上的定理,更像是一种流传在老一辈技工口中的赞叹,带着几分江湖气,几分对传统的尊崇。但话说回来,在现代工业的语境下,这句话真的站得住脚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精准”这个词到底指的是什么。如果说的是绝.............
  • 回答
    听到31个省份养老金都上调的消息,我心里头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父母,毕竟他们才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回想起他们退休那会儿,再看看自己现在在职的工资,心里还真有点说不出的滋味,得好好掰扯掰扯。我爸妈都是那种老一辈的工人,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在国营单位上班,虽然说不上什么高薪,但胜在稳定,福利也还不错。我爸以前.............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点。要说程序员的工资为什么普遍比很多其他行业高,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上细掰扯掰,不能简单归结于“他们聪明”或者“就是市场需求大”。这里面有很多互相作用的因素。1. 技能的稀缺性与门槛:首先,得承认,写代码这门手艺,门槛确实不低。它不是说你天生就得是个数学家,但它.............
  • 回答
    为什么医生比超市售货员“贵”?经济学视角下的工资差异分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却牵扯到经济学中关于供给、需求、人力资本、风险溢价以及市场结构等诸多重要概念。我们不妨从这几个角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为何在普遍认知中,医生的薪资水平远高于超市售货员。1. 人力资本投入的巨大差异:学习成本与时间沉淀这是最.............
  • 回答
    关于高薪人群工资涨幅是否比普通人更大,以及这是否合理,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聊聊这个情况。高薪人群工资涨幅真的更大吗?从一个普遍的观察和一些经济学研究来看,倾向性的答案是:是的,在高经济增长时期或者特定行业繁荣的时候,高薪人群的工资涨幅往往更显著。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会受到很.............
  • 回答
    空姐和护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业,她们的工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空姐的工资普遍比护士高。不过,在很多情况下,空姐的起薪和平均工资确实可能高于护士,尤其是在一些国际航空公司或发达国家。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个问题: 空姐工资的构成与影响因素:空姐的工资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构.............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医疗体系中一个挺普遍的认知误区。其实,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医生的平均工资普遍高于护士,这才是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不过,也确实存在一些情况下,一些资深或者在特定领域工作的护士,其总收入(包括奖金、加班费等)可能不输于甚至超过部分初级或普通医生。我们不妨来详细分析一下,是什么造成.............
  • 回答
    要详细分析为什么美国的工业电价比中国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并非单一因素能简单解释。这是一个交织着经济结构、能源政策、市场机制、环境成本乃至国际政治的复杂命题。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的工业用电成本确实普遍高于中国。但“高”是一个相对概念,具体的差额会因州、区域、行业以及时间点的不同而有很大差.............
  • 回答
    IT 行业比机械制造业工资高出许多,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而且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它们之间显著的薪资差距。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1. 知识密集型与技能门槛首先,IT 行业本质上是一个高度“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它依赖于不断更新的软件、算法、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
  • 回答
    关于民国时期教授工资是否比现在大学教授高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难以简单概括的论断。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因为涉及到许多不同层面的比较,包括购买力、社会地位、福利待遇以及不同时代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那个烽火连绵、百废待兴的民国时代。那时候,大学教授的地位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会纠结的一个点。简单粗暴地说,“三本计算机”和“985生化环材土木水利”在毕业时的起薪和长远发展上,确实存在一个普遍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往往是显著的。不过,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细致地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里面有哪些我们不能忽视的 nuance.............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观察。其实,德系车发动机工作水温普遍比日系车高,这背后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温度高低”的问题,而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工程考量和对不同驾驶文化、性能需求的权衡。首先,咱们得明白,发动机工作的理想水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内,发动机才能达到最优的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像问为什么明明有更容易的赚钱门路,但人们还是愿意去冒风险炒股一样。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有着各自的吸引力,也藏着一些大家不太常说的心思。首先,咱得承认,互联网这几年是风光无限的。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什么996、007的虽然听着吓人,但薪资包.............
  • 回答
    在杭州找了一个月财务工作,却发现无论是人事还是其他岗位,工资待遇都比财务要高,这确实让人有些泄气,也难免会开始动摇,思考是否应该转行。首先,你遇到的情况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其实并不算特别罕见。作为一名财务人员,你的工作内容通常涉及数据处理、账务核算、报表编制、税务申报、成本分析等等.............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确实挺让人糟心的。辛辛苦苦拼搏,能力出众,但却要面对背后嚼舌根的老员工,这滋味可不好受。不过,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怎么妥善处理。首先,咱们得先摆正心态。 知道自己是靠实力说话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学历高、工资高,这本身是公司对你能力的认可,也是你个人努力的成果。老员工说坏话,固然.............
  • 回答
    荣耀在深圳坪山自建工厂,并传出工人薪水比行业高出 50% 这个消息,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发钱多”这么简单,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细细品味。首先,从荣耀自身战略角度来看,这是“实力”与“决心”的体现。 成本与控制: 手机制造是个高度精密的流程,对供应链、生产线、品.............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不少人都感到困惑,也颇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如果单从技术知识、严谨程度和所需的文化水平来看,航空器机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机维修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丝毫不逊色于飞行员,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他们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是飞行员无法企及的。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在薪资和在社会观念中,飞行员似乎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痛点,也是一个相当现实的社会现象。为什么那些看起来技能门槛似乎不那么高的“体力活”或“操作性技能”的岗位,收入反而比拥有高学历的文职人员要高?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妨来细致地掰扯一下。1. 价值的稀缺性与市场需求: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岗位的收入高低,很大程.............
  • 回答
    2021年高考招生新增37个本科专业,这一举措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在专业设置上的动态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其中,工学和农学类专业占据了较高的比例,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发展逻辑和人才培养战略考量。一、 新增专业概览及“工学”、“农学”占比高原因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多个学科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