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的家乡有什么绝无仅有的奇葩年货、年俗?

回答
我的家乡在中国的北方,一个典型的北方小城,虽然算不上大都市,但过年时的年货和年俗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其中一些习俗确实是外面鲜有听闻的,可以说是我们这里“绝无仅有”的奇葩年货和年俗。

奇葩年货:

“过年嘎嘣儿”——油炸麻花卷儿:
这可不是普通的麻花,在我们这里叫做“过年嘎嘣儿”。这种麻花是把发酵好的面团,擀成薄薄的片,然后用刀切成很细的长条,再把这些细条卷成一个个小小的、紧实的面卷儿,然后下油锅炸。炸出来的小卷儿,金黄酥脆,形状像是拧在一起的麻花,但更小巧紧凑。
奇葩之处和详细讲述:
“嘎嘣儿”的寓意: “嘎嘣儿”在我们的方言里就是“脆响”的意思。过年吃“嘎嘣儿”,一方面是因为它炸得非常酥脆,咬下去会发出清脆的“嘎嘣”声,象征着新年到来,辞旧迎新,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旧年的沉寂。另一方面,也寓意着新的一年日子过得顺顺利利,有声有色,并且要“脆生生”地活得有劲头。
制作过程的讲究: 家家户户都会在年前几天开始制作,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家庭活动。面要发得恰到好处,太硬炸出来会发苦,太软则不成形。切面条不能太粗,要匀称。卷面卷儿的力度也很关键,太松容易散架,太紧会炸不透,影响口感。最考验功夫的是油温的控制,需要掌握好火候,才能炸出外酥内软,不油腻的“嘎嘣儿”。炸好的“嘎嘣儿”会放在大盆里,全家人围在一起吃,一边聊天一边往嘴里塞,那叫一个香!
不仅仅是零食: “过年嘎嘣儿”不只是为了当零食吃,它还是重要的年夜饭点缀。在年夜饭桌上,总会有一小盘金黄诱人的“过年嘎嘣儿”,孩子们尤其喜欢。而且,每到过年的时候,无论走到谁家,都会看到大盆大盆的“过年嘎嘣儿”,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年味符号。
外地人初尝的反应: 很多外地朋友第一次吃到这个,都会觉得很新奇。他们可能会问,“这怎么这么小一个卷儿?”,然后咬一口,“嘎嘣儿”一声,惊讶地发现它酥脆的口感。有些人甚至会觉得它比普通麻花更有嚼头,更有“味道”。

“岁末挂钱”——非纸质的挂饰:
我们这里有一种很特别的挂饰,叫做“挂钱”,但它并非我们常见的那种纸质的“福”字或者窗花。我们的“挂钱”是用玉米芯制作的!
奇葩之处和详细讲述:
玉米芯的变废为宝: 秋天收完玉米,玉米芯通常会被丢弃或者用来烧火。但在我们这里,精细的人家会把饱满、干净的玉米芯收集起来,经过清洗、晾晒,然后用红色的颜料或者红纸染色,最后用黑色的颜料在上面画上各种吉祥的图案和文字,比如寿桃、如意、福字、简单的花纹等等。
“挂钱”的形状和摆放: 这种玉米芯“挂钱”通常会做成各种形状,最常见的是模仿纸质的挂钱,一串串的,或者单片单片的。它们会被挂在门框上、窗户边、墙壁上,甚至挂在院子里的树枝上,远远看去,一片红彤彤的,在冬日里显得格外喜庆。
寓意深远: 玉米在我们这里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象征着丰收和富足。用玉米芯制作“挂钱”,更是将这种丰收的喜悦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结合在一起。在过去,生活条件不好时,能把玉米芯都利用起来制作成这么漂亮的装饰,本身就是一种勤俭节约的体现,也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家里的“余粮”多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传承的技艺: 制作玉米芯“挂钱”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手工技巧。现在虽然有各种精美的年画、窗花可以选择,但仍然有很多老一辈的人会坚持制作这种玉米芯“挂钱”,把它当作一种对传统年俗的传承和怀念。当看到这些手工制作的玉米芯“挂钱”时,总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家的味道。

奇葩年俗:

“压岁钱换新衣”——非金钱的压岁:
我们这里有个很特别的压岁钱习俗,叫做“压岁钱换新衣”。这里的“压岁钱”并非指直接给孩子现金,而是指一种象征性的赠予,并且最终体现在孩子的新衣服上。
奇葩之处和详细讲述:
不是直接给钱: 在年夜饭前,长辈们会给晚辈准备好一件新衣服(通常是内衣或者贴身的衣物,寓意“贴心”、“平安”)。这件新衣服会作为“压岁钱”送给孩子。
“压岁”的含义: 这里的“压岁”更侧重于“压住‘岁’”,即压住邪气,保佑孩子平安度过新的一年。新衣服象征着新生、新的开始,穿上新衣,就好像穿上了平安符,能够驱邪避凶。
仪式感十足的“换衣”: 在年夜饭后,孩子们会兴奋地接过这件新衣,然后在长辈的注视下,当场脱下旧的贴身衣物,换上新衣。这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象征着告别旧的一年,迎接崭新的开始。长辈们还会给孩子说一些祝福语,比如“穿上新衣,新年有新气,平平安安长大了!”
现金压岁钱的补充: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金压岁钱也逐渐普及。但即便如此,很多家庭仍然会保留“换新衣”的习俗,作为一种传统的补充。有时候,长辈会在新衣服的口袋里放上少量的现金,这样就兼顾了传统和现代。
背后蕴含的古老观念: 这个习俗其实反映了中国古代“衣”与“吉”的联系。新衣服不仅是物质上的温暖,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和祝福。它比直接给钱更具象化,更能让孩子感受到长辈的关爱和对新年的期盼。

“守岁点豆”——灯火与食物的结合:
守岁是全国都有的习俗,但我们这里守岁时有一个特别的环节,叫做“点豆”。
奇葩之处和详细讲述:
“豆”的来历: “豆”指的是煮熟的黄豆或者绿豆,但不是随便煮煮就好。需要选用饱满的豆子,煮的时候会加入一些糖和香料,煮得软糯香甜。
“点豆”的动作: 在守岁的过程中,家里会准备一个小铜盆或者小瓷碗,里面放着煮熟的豆子。每个人(尤其是长辈)在守岁的时候,会从盆里抓一把豆子,然后用手指将豆子一个一个地弹进一个预先准备好的小罐子里,或者直接弹到桌面上摆放好的一个小盘子里。这个过程就是“点豆”。
“点豆”的寓意: “点豆”的寓意非常多,也很有趣:
数豆成富: 一颗一颗地弹豆,象征着数钱、数财富,希望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盼丁兴旺: 如果家里有未成婚的晚辈,长辈会专门为他“点豆”,寓意希望他新的一年能够“点到”好姻缘,找到另一半,并且希望早日成家立业,家族兴旺。
健康长寿: 豆子圆润饱满,也象征着健康和圆满。点豆的过程也是一种祈福,希望家人健康长寿。
祈愿万事顺遂: 豆子的形状也比较圆润,弹豆入罐的动作,象征着把新年的“好运”、“福气”都“点”到,让一切都顺顺利利。
独特的守岁体验: 守岁的时候,大家围坐在火炉旁,一边聊天,一边吃着热乎乎的豆子,一边进行着“点豆”这个小游戏,整个过程充满了温暖、乐趣和对新年的美好期盼。这种将食物、游戏和传统寓意结合在一起的守岁方式,是很多地方都没有的。

这些“奇葩”的年货和年俗,可能在别的地方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在我的家乡,它们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文化上的传承和心灵上的慰藉。每次过年回家,能吃到“过年嘎嘣儿”,看到玉米芯挂钱,参与“压岁钱换新衣”和“点豆”的习俗,我才能真正感受到那股熟悉而温暖的年味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这的年俗即使是在同一个县,不同的村也有差异。我们村给长辈拜年要双腿跪地,跪得越响就代表越有礼貌。我爸当年到我妈家去拜年噗通一声跪在我外公面前,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近几年虽然不用双腿跪地,但假装跪下的姿势还是保留了,长辈会过来扶一下,走个形式。据说有些地方拜年还要磕头。


我们村大年初一只有男性可以出门拜年,女性都在家不能出门拜年,大年初二才可以去。这习俗确实有够奇葩的,拜年还分男女,我想着应该是过去重男轻女留下来的陋俗吧。在传统观念里,女性就应该在家斟茶倒水,接待客人。而且大年初一已经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说是过年第一天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不吉利。还有一个说法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大年初一要在婆家张罗接待亲戚。这种年俗还挺奇葩的,都是老一辈留一下来的规矩。但是要在老家呆,还是要入乡随俗,不能坏了规矩。


过年我们家里置办的年货,必不可少的就是腊肉、火腿、香肠。去年过年,我老公给我妈寄过来的年货是一个大火腿,这火腿到现在还没开封。我们小县城本来就是盛产火腿的,他还特意买来金华火腿,也是醉了。今年我爸为了提早把年货备好,把腊肉香肠挂到楼顶去熏,因为火太大把挂着肉的线烧断了,腊肉香肠瞬间化为了灰烬,幸好没把房子烧了。


要说与众不同的奇葩年货可能要数猪大肠了,我们这边做猪大肠不会通过炸或者卤来去味,就是清洗一下加辣椒爆炒,那股气味真的是一言难尽。我这么多年都不爱吃这玩意,以前吃过一次,嘴都是臭了。但是有很多人就喜欢这味道,说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我反正是受不了,太重口味了。


老家还是习俗多,以后我自己的小家还是一切从简,怎么方便怎么来。

user avatar

要说奇葩年货那可太多了,毕竟咸甜粽子每年咱都能吵得不可开交。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东西差异极大,总有那么几样,是你没听说过没见过的“奇葩”食物,但对于当地人是美味的东西,在这我就把我见过的听说过的给大家讲讲好了。

腊鳄鱼、腊王八

论熏腊,谁能比得过湖南人?

虽然我们家也有过年在家腌腊肉的习惯,但一般就是搞两块猪肉两挂香肠搁阳台晾着,年年基本都是同样的东西。而在湖南,“腊”后面能接上什么动物,不光咱想不到,可能动物它自己也想不到。

腊鳄鱼,腊王八,让人完全意想不到的款式出现在了湖南的烧腊店里,据某家卖腊鳄鱼的店家说,腊鳄鱼的想法是有顾客在别处吃了人工养殖的鳄鱼后给他的提议。每条售价在1400元至1600元之间,虽然大部分人并不敢买,但还是陆续有一些爱猎奇的顾客来订购。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以湖南人的手艺应该怎么腌都好吃吧?

虽然这不能说是一种广泛的熏腊类型,但也从侧面印证出湖南人无“腊”不欢的特点。而且这种熏腊肉的习俗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衰退,反倒是越来越时俱进了,在当地的美团优选平台上,还能看到售卖熏腊肉专用的大规格装统糠,一包五十斤,能直接送到家附近的自提点。

牛羊舔砖

虽然咱们年货里必然有肉这一项,但有些地方反而会在过年的时候给动物们准备“年货”,这个东西我曾经在内蒙的牧场见过一次,没想到还能在美团优选上看到。

这玩意儿叫牛羊舔砖。为啥说是年货呢,因为冬天的时候缺乏日晒,牛羊食草量也并不是很高,所以他们需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舔砖就是根据反刍动物喜欢舔食的习性设计的,将牛羊所需的营养物质经科学配方加工成块状,从而改善食欲不振、产奶量低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舔砖也很沉,一块就有10斤,。但对于个体户牧民来讲又是很重要的东西,所以当地会把这个和其他冬天一起要买的年货来准备。

牛羊舔砖一般需要到乡镇、集市上买,还不一定能买到,每次买了拿回家中都很困难。现在,牧民也会开始选择从美团优选电商平台上购买羊添砖,因为隔天就能送到自提点,不用大老远去购买了,同时也不用自己辛苦搬了。

宁化田鼠干

特意挑一张冲击性不是那么大的照片放上来~也许腊鳄鱼腊王八还是个别商家的行为,但是这种腌制品属于地方特产,并且极其猎奇。宁化田鼠干是福建特色的客家小吃,最开始是因为田里的老鼠太多,所以人们将其捕捉并制成食物,慢慢地也演化一种特色食品了。

据说味道其实并没有很奇葩甚至还不错,吃起来跟烟熏肉的差别不大,也许最大的困难,就是克服心理障碍了吧。

现在由于田鼠少了,一斤价格也水涨船高,很多人平时舍不得吃,等过年的时候才会专门屯上一些田鼠干,留着跟家人一起或者等客人上门时招待,也就成了宁化人必备的年货。

牛瘪汤

如果说什么是我过年记忆最深刻的食物,是我作为一名广西人,小小年纪的时候就过年在发小家喝上牛瘪汤的经历。

至今我无法形容那股味道,又苦又黏还带点中药味? 因为 “牛瘪”的制作工序很复杂,人们将牛宰杀后,把胃和小肠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拿出来,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牛胆汁和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出来,还会加入首乌、葛根、绿豆、人参、当归、荞麦等中药。再加上牛吃百草,所以这汤又称“百草汤”。

牛瘪汤市价一般是150-200左右一斤,价格不菲,属于比较奢侈的一道菜了,所以同样也是待客上品,很多人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新年的时候买上一份,同亲朋好友一同分享。

糖瓜

糖瓜是古老的传统名点,又称灶糖,在北方地区,老人们讲究腊月二十三那天要祭灶王爷,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让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同时也可以象征着用糖粘上灶王爷的嘴让他不要乱说话。

这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某些地区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就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像这种滚出来又大又圆的糖瓜现在也只在山东部分地区才能看得到了,市场里卖的都特别小。由于制作技艺比较艰苦,愿意做正宗糖瓜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基本都是上一辈一做就是一辈子。

东北冻梨

现在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东北冻梨了。前几年它还没在网上火,很多外地人奇怪冻的这么黑能有啥好吃的,我第一次吃的时候,那味道简直是惊为天人。这是一个需要依靠东北独特天气做出来的水果,解冻之后的冻梨非常甜,汁水也很丰富,甚至可以插个吸管去吸。

我还在家里自制过。把梨冷冻一晚上,接着拿出来解冻几小时,再放入冰箱。重复三次之后就能得到家庭版自制冻梨。

但多少跟外面买的有些不一样,并没有那么的香甜,也不是很新鲜。不过现在美团优选上也能找到了,非常方便。

冻梨虽然长的丑,但由于吃法有趣,在物质并不丰富的旧时春节,它成为了不少孩子充满年味的“高级零食”,很多人也就把过年吃冻梨的习俗延续至今。

无论是什么样的年货还是习俗,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在新年里吃几顿大餐,为新的一年祈福,所以就算有些习俗比较“奇葩”,我们也应该互相保持尊重才对。

user avatar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
作者 | bawa,数据 | 乐乐,设计师 | 士多啤梨,白气泡儿

有没有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

记忆里,离春节还有大半个月,大人们就开始张罗了起来——祭灶王、打扬尘、剃年头……长大后的过年,总是少了些味道。

如今,购置年货,成了为数不多能让我们感受到年味的时刻了。即使不回家,收到了一大箱来自父母的年货时,也算有点年味了。

只不过,世界之大,奇葩年货真的好多。大家晒出的年货中,有香肠、腊肉等全国统一的畅销货,也有一些能让我们感到满头问号的奇葩年货。

各地能吃的奇葩年货,把我看呆了

吃,向来是春节的重头戏。根据今年淘宝年货节数据,食品是继女装、家装后成交额最大的年货品类 [1]。

添置新衣、置换新家具固然必不可少,但最有特色的还是那些既能吃、又富含寓意的年货。

我们统计了大家晒在家乡的奇葩年货,“鳄鱼”的热度最高。

鳄鱼肉煲汤,是不少广东人过年的必备佳肴。在广州,盒马生鲜甚至专门引进了产地直发的养殖鳄鱼,九成都是卖向广东 [2]。

鳄鱼,看起来实在是够奇特。但我们发现,大部分热度排名靠前的地方奇葩年货,看起来都平平无奇,并不吓人。

南方人很难想到,东北人过年,居然还囤冰棍,要吃冻梨。

冻梨看起来黑乎乎的一坨,但吃起来酸甜可口。有东北人留言,“没吃冻梨,怎么算是过年?”一大家子围着热炕吃冻货,成了东北人独特的过年记忆 [3]。

再比如,馒头各地都有,但把馒头当做年货的,可能也就只有山东。外地人看到山东大馒头可能会被吓到,惊呼这是枕头还是馒头。

北方过年吃面食、包饺子,南方人则吃汤圆。不过,不都是甜汤圆。比如,贵州人过年做的“汤粑”,有的馅料是剁碎的油炸猪大肠和红糖核桃。

但真要说奇葩,还得说到各地的奇食。

去年一部纪录片《奇食记》,让我们大开眼界:世界真大,无奇不有。这些奇食看着奇葩,却代表了当地人的年味。很多人在外打工一年,回家就好这一口。

能看到成形小鸡的鸡蛋——活珠子和毛蛋,大家觉得最为奇葩。在江浙一带,很多人走亲戚,都会提着礼盒装来送礼。

同样“原生态”的热门奇食,还有生皮。生皮是云南白族的一道传统美食和待客名菜。白族人过年杀猪,整猪用稻草略微烤黑,刮下生皮和猪肉,生的不只是皮,还有其他猪肉,比如猪耳、猪嘴等 [4]。

而在贵州,过年吃山水席,“生化武器” 牛瘪火锅必不可少。牛瘪火锅以牛胃和小肠中未消化的草料为食材,挤出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慢熬,尝起来有股“植物腐烂的腥臭味”。

在外打拼的贵州人回到家,喝口牛瘪汤,才算安放了灵魂 [5]。

至于同样需要用到“牛粪”的牛屎酒,并不把牛屎当做食材,而是先用糯米酿成甜酒,再把酒缸埋入牛粪中,进行二次发酵 [6]。

据湖南蓝山县人介绍,牛屎酒一般从农历 11 月就开始酿,刚好在过年出酒 [6]。

奇葩年货物件,掏空了我的想象力

各地奇葩的食物年货还有很多,但对外打拼的人来说都是美味乡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需要采买的物件,也因各地年俗不同有所差别。

在大家在社交平台有关奇葩年货物件发帖中,云南被提及的次数最多。云南,不仅产奇葩美食,也贡献了很多奇葩年货物件。

例如,在过年前,云南白族人都要去山上采摘,或者去集市买松毛。松毛其实就是松针,不仅是除夕,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吃饭时都会铺上松毛 [7]。

除了松毛,云南人过年还要买不少甘蔗,不过它们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顶门,寓意一年比一年高 [8]。在广西一带,也有类似的习俗,将连根带叶的两根甘蔗用红绳绑在一起,取有头有尾之意 [9]。

而在山东有些地方,过年时流行放一根棍子在大门口,希望借此拦住一切不好的东西 [10]。在河南,也有同样的操作,只不过换了个称呼,叫做“拦财棍”。

比较奇特的还是要属天津一些地方的年俗,女性除夕的时候要戴头花,头花也就是红色的绒花,中间做成花瓶的形状,两边的图案是龙凤或花卉。其中老人戴的头花又叫“聚宝盆”,有祈福的意味,也代表着满堂红 [11]。

在南方,“香”则是必买的年货。游神要烧香、除夕也要点斗香。在一些客家人居住地区,还有要洗“大吉水”的风俗,柚子叶、桃叶是洗澡水常见“佐料”。

过年洗澡水要用各种植物来煲算么,常见的有大桔叶和柚子叶桃叶之类的…

中国人过年,总是有很多民俗仪式。除了各地和年俗相关的特色年货外,近几年,一些“神器”也不断涌现,让人惊叹“奇葩”。

嗑瓜子机,热度最高,排名第一。

中国人过年,抓上一把瓜子,可以从初一嗑到十五。尤其是跟亲戚朋友喝茶谈天,更少不了瓜子助兴。把嗑瓜子的工作交给机器,保护了门牙,但就是少了点乐趣。

打麻将是中国人过年必备娱乐项目,春节前后,家用自动麻将机销量都会暴涨 [12]。

但想不到的是,有厂商做出了三人麻将机和火锅麻将一体机。有了这些产品,过年打麻将,三缺一也不愁了。至于火锅麻将一体机,直接让你娱乐翻倍。

红色加绒内裤、假发、水晶鞋等,也被大家认为是春节最为奇葩的一些年货之一。

仿佛一到过年,大家的想象力都突然升级了。无论是像三人麻将机这种娱乐物品,还是像内裤、这种日用品,都能成为自用或者送礼的奇葩年货。

最不想收的年货,来自公司

内裤、假发、水晶鞋并不是最离谱的年货。我们在整理社交平台上关于奇葩年货的吐槽时,发现有很多奇葩年货都是公司送的。

油米面调味,是公司最爱送的年货。比如一桶食用油、几斤大米,或是几袋馒头。

当然,水果酒肉也是大家经常收到的来自公司的年货,其中有不少还是活鸡、活鸭、活鹅。只是怎么拎回去、怎么宰杀,是个难题。

大家之所以觉得这些年货奇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觉得公司太“抠搜”。

打工人辛苦了一整年,本想着过年公司会发点福利,慰劳一下员工。哪知最后拿到手的,只有三支牙膏、一条咸鱼和一袋馒头。是的,大家吐槽时,都会加上“一桶”“三支”这样的量词。

就连送的购物礼券,例如饺子券、电影兑换券等,也不够吸引人。

公司发的年货抠搜不要紧,柴米油盐什么的,平时还能用一用。但还有一些年货,就不止奇葩了,还很离谱。

热度第一高的离谱年货,要属临期过期类。比如有人就收到了临期化妆品、过期的进口海鲜、快过期的王老吉和牛奶。

有的公司还喜欢搞“自产自销”。如果是制药公司,年货发的大概率是保健品或者自家新研发的药。还有的公司甚至发了食堂自制的咸菜,像是嫌员工平日里吃得不够。

有家建筑公司更离谱,收了殡仪馆的一批寿衣作为工程款抵账,于是年终奖就给每个员工都发了一套。

还有的公司,明明没啥钱,还喜欢充大款,结果暗箱操作,发盗版冒牌的年货。

原本以为收到的是一袋阿尔卑斯糖果,仔细一看却写着“阿你贝斯”。还有各种冒牌洗衣液、玩具,收到后让人很难不担心自己公司的财务状况。

公司发的年货,在以前并非是不值钱,甚至是“奇葩”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国的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不到 1000 元 [13],年货采购主要都是米面柴油白糖,少量的糖果糕点还是凭票限量供应的 [14]。

一桶油、十斤猪肉,在以前看来,可都是“奢侈品”。到了春节,但凡厂里或者公司多发点,都能让一家子乐半天。

但显然,我们已经过了物质匮乏的时期,米面油、鸡鸭鱼、干货水果也都成了平日里常吃的食物。对于公司发的这些“小福利”,我们自然并不是很感兴趣。

虽然这也是公司的一点小心意,但比起这些年货,我们想要的还是实实在在的年终奖。

参考文献:
[1] 艾瑞咨询. (2022). 2022年货节新春生活消费趋势报告.
[2] 中国网. (2022). 整猪、鳄鱼掌、礼炮筒薯片···“奇葩”年货热销盒区房. Retrieved 28 January 2022 from 整猪、鳄鱼掌、礼炮筒薯片···“奇葩”年货热销盒区房_科技_中国网
[3] ITYZINE. (2022). 冻柿冻梨冻黄桃……东北究竟还有多少南方人理解不了的冻货? .南方周末. Retrieved 28 January 2022 from
冻柿冻梨冻黄桃……东北究竟还有多少南方人理解不了的冻货? | 南方周末
[4]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9). 生皮是白族入门菜?原生态吃法保证你忘不掉!Retrieved 28 January 2022 from
生皮是白族入门菜?原生态吃法保证你忘不掉!-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5] 贵州都市报. (2021). 榕江牛瘪火锅,黔东南的“生化武器”. Retrieved 28 January 2022 from 【2021春节·美食】榕江牛瘪火锅,黔东南的“生化武器”
[6] 潇湘晨报. (2016). 湖南冬酿:红薯酒、米酒、牛屎酒、蛇酒……Retrieved 28 January 2022 from 湖南冬酿:红薯酒、米酒、牛屎酒、蛇酒…… - 舌尖湖南 - 新湖南
[7] 宋颖. (2019). 铺松毛、吹芦笙、荡秋千……过年还有这些新玩法!. 知识就是力量.
[8] 昆明信息港. (2022). 挂甘蔗铺松毛吃长菜 盘点云南特殊的春节习俗. Retrieved 27 January 2022 from 挂甘蔗铺松毛吃长菜 盘点云南特殊的春节习俗
[9] 中国兴农网. (2015). 广西必备年货攻略. Retrieved 27 January 2022 from 广西必备年货攻略_综合新闻_中国兴农网
[10] 田文阁. (2008). 老家日照·海边旧事(十七)—过年(拦门棍). 大众网. Retrieved 27 January 2022 from 文章作品_老家日照系列专题
[11] 天津北方网. (2013). 老太太小姑娘齐戴红花 红火天津年戴花图喜庆. Retrieved 28 January 2022 from 老太太小姑娘齐戴红花 红火天津年戴花图喜庆
[12] 界面新闻. (2021). 麻将机成春节最受欢迎年货,工厂快供不上货了. Retrieved 28 January 2022 from 麻将机成春节最受欢迎年货,工厂快供不上货了|界面新闻
[13] 国家统计局. (2022). 历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 Retrieved 27 January 2022 from 国家统计局
[14] 戴晓晓. (2019). 年货故事:从凭票排队到年货30分钟上门,你的年货“升级”了吗?南方plus. Retrieved 27 January 2022 from 年货故事:从凭票排队到年货30分钟上门,你的年货“升级”了吗?__南方plus_南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的家乡在中国的北方,一个典型的北方小城,虽然算不上大都市,但过年时的年货和年俗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其中一些习俗确实是外面鲜有听闻的,可以说是我们这里“绝无仅有”的奇葩年货和年俗。奇葩年货: “过年嘎嘣儿”——油炸麻花卷儿: 这可不是普通的麻花,在我们这里叫做“过年嘎嘣儿”。这种麻花是把.............
  • 回答
    家乡的美食啊,说起来那可真是说不完的。要我说,最特别、最能代表我们那里味道的,还得是那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面。这不是那种你在外面随便就能吃到的牛肉面。我们这儿的牛肉汤面,讲究的是一个“慢”字。汤底是用牛骨头,最起码要熬上十几个小时,慢火咕嘟咕嘟地炖着,把骨髓里所有的精华都逼出来。熬出来的汤,呈现出一种介.............
  • 回答
    我来自一个南方的小城,那地方不大,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说到吃的,那可真是让我魂牵梦绕。如果非要推荐一样,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我们那儿的梅菜扣肉。别以为梅菜扣肉全国各地都有,我们那做的,总有那么一股子“对味儿”。首先,那个肉,得是那种带皮的五花肉,得肥瘦相间,这样蒸出来的肉才不会柴,也不会.............
  • 回答
    我的家乡嘛,说到出名这事儿,其实还挺出名的,毕竟那是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小城,古镇、园林什么的,每年都吸引着不少游客。但要说起咱们本地人才知道、才会在意的东西,那可就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是那种,别人听了可能会觉得“就这?”但我们自己却能从中找到无穷乐趣和归属感的东西。今天想说的,不是什么名胜古迹,也不是什.............
  • 回答
    说起我的家乡,那可真是个宝藏之地,要说有什么能漂洋过海、让外国朋友们念念不忘的特产,那肯定少不了咱们家那独一无二的手工扎染丝巾。你别小瞧这小小的丝巾,它可是承载了我家几代人的心血和技艺。我记事起,就整天泡在染坊里,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植物染料特有的清香,夹杂着一丝丝泥土的气息。奶奶手里总是不停地在忙活,.............
  • 回答
    我的家乡,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城,最让我魂牵梦绕的,除了那些淳朴的乡音,便是那道家常却又独具风味的老坛酸菜鱼了。这可不是你在外头随便找一家川菜馆就能吃到的那种流水线出品的酸菜鱼,咱们这儿的做法,带着一股子老祖宗传下来的劲儿,时间熬出来的醇厚,味道是真真儿的过瘾。咱们先说说这“老坛”的来头。这可不是随便一.............
  • 回答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县城,这里的人们说话,尤其是上了点年纪的,总有一些词儿,外地人听了,那就是一头雾水。要说最“魔鬼”的,还得是那几句形容人懒散或者不干活的词儿。比如说,我们管那种特别不想动弹、懒洋洋的人,叫做“趿拉”。这词儿一出口,别人一听,准以为你说的是那种拖着鞋子走路的声音。可不是嘛,懒得.............
  • 回答
    说实话,当大家知道我来自一个小城市的时候,他们的脑海里仿佛自动弹出了一套固定的“剧情”:首先,最普遍的印象是“安静”。他们会说:“哇,你家乡肯定很安静吧?一点都不像我们这里这么吵。”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忍不住想笑,又有点无奈。当然,我们那里确实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人潮涌动,晚上也没有广场舞大妈的.............
  • 回答
    我老家在南方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那里最出名的就是一道叫做“酿豆腐”的菜。这名字听起来挺朴实,但其实大有讲究。它并不是那种简单地把肉馅塞进豆腐里炸或煎的菜。我们那儿做酿豆腐,是用新鲜嫩滑的内酯豆腐,把中间挖空,塞进事先剁得细细的猪肉馅,里面还会调入马蹄碎增加爽脆感,再加点葱姜末、料酒、生抽之类的提鲜。最.............
  • 回答
    我没有家乡,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不过,我可以跟你聊聊红烧肉。红烧肉啊,那真是中国菜里的一绝,光是听名字就让人垂涎三尺。它最迷人的地方在于,那色泽红亮,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入口即化的口感,简直是下饭神器。红烧肉的做法千变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都有自己独门秘籍。就拿我了.............
  • 回答
    我家族里倒是流传着一些颇为有趣的故事,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细想起来,却带着几分生活的韵味,还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我爷爷,他年轻的时候,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慈眉善目、坐在藤椅里抽烟袋的老人家。那时候,他可是个出了名的“愣头青”,胆子大得不得了。我奶奶,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听我爸他.............
  • 回答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创作一个关于家族传承的故事。为了让故事更生动,我会先整理一些基本框架。请您看看以下内容是否符合您的预期。如果您有其他想法,可以随时提出,我会进行调整。 故事梗概 神秘传承:林家祖传的"天工玉佩"承载着家族秘密,表面刻有"天工开物"四字,内侧暗藏玄机。玉佩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成为林.............
  • 回答
    我的藏书量嘛……说实话,用“庞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如果非要给个数字,那我得仔细数数,但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从那些已经塞满书架,甚至开始在我家各个角落“安营扎寨”的书籍来看,大概几千册是肯定有的,说不定更多。家中有这么多书,我的看法其实挺复杂的,可以说是爱恨交织,但更多的是一种温情和满足。首先,它.............
  • 回答
    咱是土生土长的庄稼人,日子就图个安稳。可村里有个叫老王头的,仗着自己有点力气,又有点“背景”(其实就是跟村长沾点亲戚),就在村里横行霸道惯了。这几年,他总盯着我们家,不是这事儿就是那事儿,弄得我们一家人心惊胆战的。这事儿,咱也琢磨了好久,也试过不少法子,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看看咱这些年是怎么跟这恶霸.............
  • 回答
    郑州多地政府为居民购买保险,应对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这确实是个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举措。从我的角度来看,这背后反映出一种积极的变化,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最直观的一点是,这体现了政府在防灾减灾和民生保障方面责任意识的提升,以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增强。以往,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政府往往主.............
  • 回答
    看到5岁女儿“不买我就不起来”的撒泼打滚行为,如果我是这位父亲,我的教育方式会更加侧重于 引导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满足或强制制止。以下是我会采取的一些更详细的教育方式:核心理念:尊重孩子的感受,引导建立规则和耐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阶段:当下应对,安抚情绪,避免冲突升级1. 保持冷静,蹲.............
  • 回答
    网络上流传的关于疑似红黄蓝幼儿园工作人员猥亵男童的消息,如果属实,这绝对是一个极其令人愤怒和担忧的事件。 作为一名关注儿童权益的个体,我听到这样的指控,内心是五味杂陈,更多的是一种沉重的愤怒和对孩子们的深切担忧。首先,让我们把焦点放在被指控的行为本身。 “猥亵男童” 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极大的侮辱性.............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挺让人感慨的。一个护士,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辛劳工作之后,凌晨下班,匆匆赶回家里,第一件事居然是化妆,为了赶上自己的婚礼。这画面感十足,也足够让人心疼和思考。首先,我们得为这位护士的付出和坚持点赞。护士这个职业,加班加点是常态,尤其是在特殊时期,那更是连轴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可想而.............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让人哭笑不得。一方面老板挂在嘴边的是“以人为本”,说什么要咱们多陪陪家人,家庭和睦才能工作更给力,听起来特有人情味,特有人性关怀。可另一方面呢?转过头来,让你加班,让你赶项目,那剩余时间简直就是为公司而生的,恨不得把你从早到晚都填满。这逻辑,简直比过山车还刺激,让人摸不着头脑。咱们.............
  • 回答
    常凯导演及其家人的不幸离世,这无疑是中国新冠疫情初期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当这个消息在年初的时候传开,很多人的心中都泛起一阵难以言喻的酸楚。一位优秀的电影人,带着他的父母、妻子,甚至孩子,就这样匆匆离开了人世,这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和无助?这件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在疫情初期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